06.20 一場偶遇桃花緣:告訴你情深雋永舉子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

一場偶遇桃花緣:告訴你情深雋永舉子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崔護

桃花緣:一重芳菲一重劫

這首崔護寫的“題都城南莊”詩流傳甚廣。頭兩句追敘去年今日偶遇美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後兩句點明無限惆悵,人去屋空,無語獨對桃花笑春風。

少艾思慕,餘韻無窮。春風還在吹,桃花還在笑,人面又到哪裡去了?

其實這首詩還隱藏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情節曲折神奇,人稱其為“桃花緣”,我叫它做“桃花劫”。

大唐中和年間,博陵才子崔護前往長安應舉。此人生得風流俊雅,才貌無雙。歷朝歷代,這樣的男子最為招人,易惹情債。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講一個牆頭馬上的故事,若是牆頭少女見著的是一個虯髯大漢,估計只會嚇跑,不會引誘得她暗合雙鬟隨君去。那鐵定是一下崔護這樣的男子。

這樣的男子樣貌已是不賴,又染一身書卷氣,怎不令女子目眩神迷。說起來這其中也有一個道理:好比同行相忌,做詩的才子永遠鄙夷做詩的才子;而異性相吸,女子見著飽讀詩書的才子,卻好比站在門外望著寶山流口水--一隻老虎鄙夷另一隻老虎的口臭和霸道,而兔子看老虎卻只看見腦門上那個威風凜凜的王字。所以崔護就有了一次情理之中的豔遇。

時值暮春,崔護“春心”萌動,暫離旅舍,往城南郊遊去也。春天裡春氣發,正應了一場桃花緣。

當日走得渴了,轉頭見一個好去處:灼灼桃紅似火,依依綠柳如煙,竹籬,茅舍,黃土壁,白板扉,哞哞犬吠桃源中,兩兩黃鸝鳴翠柳。

於是叩門覓水。

一場偶遇桃花緣:告訴你情深雋永舉子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

結果敲半天門不開,亦未有一人出來。此時效果,好比猶抱琵琶半遮面,場地已經佈置好,就等主角上場。結果主角未曾上場,銀鈴般的笑聲先自院內傳出來。崔生一霎時貼住門縫,鷹覷鶻望。卻見一女子,十六歲上下的模樣,臉蛋是蘋果一樣的紅,打了蠟一般光潤,眼睫毛又長又黑,像兩把小扇子撲扇撲扇,中間兩個眼睛珠兒像水裡泡的雨花石,又黑又亮。面似芙蓉,唇似花瓣,鄉野村姑,活潑天真,想笑便笑個開心。單這一笑,就勾引得崔生口一發燥,咽一發幹,唇一發焦,鼻一發熱,差點鼻血如注,趕緊套近乎,叉手問禮:“小娘子請受小生一拜。”

姑娘臉上餘韻未歇,笑容如同春彀水紋,一圈圈留戀盪漾不去,回個嬌滴滴萬福,問崔生所來何事。崔護此時並不急著要水解渴,先把自己的家門報將上來,生怕人家不曉得,不知道,記不住:“卑人博陵崔護”,然後再說求水解渴之事。到得此時,求水已是末事,搭訕求認識方是正業。

那小女子熱誠純真,話也未及再敘上半句,疾忙進去著磁碗盛水出來。崔護接過,呷之入口,一片沁涼,頭目舒爽。偷眼覷著姑娘春蔥纖纖,又桃花粉面,不由心神盪漾,只想長留溫柔鄉。好在一星理智尚在,曉得事業為重,只好忍心道謝告辭,去赴科選。

可惜金榜無名。

昔日舉子落第,好比如今經商破產,那是十分的悽慘。錢起有詩《長安落第》:“花繁柳暗九門深,對飲悲歌淚滿襟。數日鶯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傷心。”武元衡有詩《寒食下第》:“柳桂九衢絲,花飄萬家雪。如何憔悴人,對此芳菲節。”女子傷春悲秋是恨嫁,男子傷春悲秋卻是為的落第,一樣是終身大事。

一場偶遇桃花緣:告訴你情深雋永舉子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

羅隱六試不第,連妓女也羞辱他:“(羅隱)初赴舉之日,於鍾陵筵上與妓女雲英一絕。後下第,又經鍾陵,復與雲英相見,雲英撫掌曰:‘羅秀才猶未脫白耶?’隱雖內恥,尋以詩嘲之:‘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末嫁,可憐俱是不如人。’”雖是反擊回去,奈何自家仍舊是個白衣秀士。

怎麼辦?你讓一個落第舉子去回頭續桃花緣,他也不好意思。是以崔護收拾行李,離京回鄉,以待來年東山再起。至於這個嬌滴滴的小娘子,於他不過是偶然打在水皮上的一片花瓣,偶然投影在波心的一點月光,微微盪漾過,也就罷了。說到底,不過是一場偶遇。

他卻不知道,這一場於他輕描淡寫的偶遇,於一個好女子,卻是命裡的一重芳菲一重劫。

相思苦:人面不知去何處

一年後又開科,崔護再次赴試,走到此處,睹景思人,且不急著前去應試,先往城南東張西望,一路尋來。依舊桃紅柳綠,依舊犬吠鶯啼,卻是門前無人,門扉關得緊緊,門裡亦無當年銀鈴般的笑聲傳出來。徘徊良久,在門板上題了四句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起身回到旅舍,仍舊覺得惦念。好比一首曲子少了一個尾聲,一碗飯吃罷,少了最後一口下飯的菜,心裡總有一些不甘,於是次日又跑去探看。這回卻是門裡走出一個拄杖老人,鬚眉皆白。劈頭就問:“你是不是崔護?”

崔護奇怪:“怎麼會認識我?”

老頭子說你殺了我女兒,我怎麼會不認識你?

崔護大驚,面色如土:“冤哉枉也,我從來沒去過你家裡,怎麼會殺你女兒?”

一場偶遇桃花緣:告訴你情深雋永舉子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

老頭將前情因由說了一遍,原來小娘子是他的女兒,去年獨自在家,偶遇崔護前來覓水。從他走後,鎮日價昏昏如醉,不離床蓆。昨日忽然跟老父親講去年今日曾遇崔郎,今日想必還來。於是強撐病體,走到門前,盼了一日,不見影子。轉身抬頭,看見門板上的題詩,長哭一聲倒地。老頭扶女兒入房,一夜不醒,早晨忽然眼開眼睛說:“崔郎來了,爹爹好去迎接。”

寫到這裡,心裡悽惻。女子最怕不是貌醜,而是懷春。杜麗娘夢裡一見柳夢梅,神魂飄蕩,莫知東西,竟是害相思病而死。崔鶯鶯愛上了張生,竟能忍恥自薦枕蓆,任由張生為所欲為。只因情字太苦,不如恩愛相酬,死了也值。這個無名女子,原本笑起來一無心事,好比無憂無愛的天仙,及至動情,徹底折墮凡塵,再沒有絲毫仙氣。

一場偶遇桃花緣:告訴你情深雋永舉子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

季節到了。一隻只桔子,鼓溜溜的,圓溜溜的,橙紅的,淡金的,淡金裡打著一抹紅底子的,堆著,疊著,上市了。

你瞭解桔子嗎?看上去很光滑,實則有點織著凸凹暗花的錦緞似的,不平的表面映著光線,泛著蠟一樣的光澤。稍微使一點勁,在手裡簡直要反抗一般溫柔地撐著,真是一種飽含水分的水果,想掙你的摩掌又掙不脫,讓你覺得自己是個征服者。

吃掉一隻桔子的步驟,居然那麼驚心動魄。

扁平鋒利的指甲劃在皮上,不異刀鋒掠過柔軟的皮膚,桔水四濺,空氣裡瀰漫著繚繞的香。一剖兩半,掏出一瓣瓣小船一樣的桔瓤,捏在手裡揉一揉,軟軟的有彈性,像QQ軟糖似的,那是藏在心底的軟。桔瓣上包覆的白色絲絡,它分明是一件拿最柔軟的絲織的衣裳,徒勞地想保護它內裡的嬌弱。

讀一篇文章,作者真是懂桔子的人:“最不值錢的水果,搞不好其實感情很豐富呢,剝皮濺了一手的淚,刀切流一桌的血。”

桔子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吧,一樣的複雜,一樣的慘烈。原本完整圓滿的一整隻,一旦情竇初開,馬上在劫難逃。無論愛上了誰,都要被這份愛剖開,劃開,剝開,撕開,那一瞬間,甜汁四濺,換來的一顆心的四分五裂。走到最後,只剩下一曲《離歌》:“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沒說完溫柔只剩離歌,心碎前一秒用力的相擁著沉默,用心跳送你辛酸離歌。”

傷了心的桔子,也一樣披一層活潑潑熱鬧鬧的金橙暖色,別人能感到他的快樂,卻不知道那種金紅合體的鮮明裡面,包裹著深不見底的寂寞。

一場偶遇桃花緣:告訴你情深雋永舉子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

這個老頭子面對著懷春的女兒,是無能為力的。幸好崔護來了。待他進門,卻聽裡面哭了一聲,原來姑娘激動過頭,一哭而歿了。摧心裂肝的愛,莫過於此啊。

慶團圓:原來你也在這裡

老頭子又驚又痛,說你這回真得償我女兒的命了!崔護更是又驚又痛,急步床頭,坐下來,輕輕扳起姑娘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又俯下身子親她的臉,說:“我來了,小娘子,崔護來了啊。”

崔護啊,我謝謝他。他沒有像天下薄倖負心的男子,轉身翹靴而走,他的呼喚浸透了深情。他沒有辜負一個女子對他的愛情,他是個聖人。

頃刻間姑娘還魂醒轉,原本臥床不起,卻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轉眼就能夠下地走動。老頭子歡喜非常,倒賠妝奩,招贅崔護為婿,成就一段佳緣。而此刻這首詩才算是真的有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人面桃花年復一年相映紅。

據說後來崔護髮跡為官,夫妻一世團圓。

一場偶遇桃花緣:告訴你情深雋永舉子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

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就記載在唐代孟槳的《本事詩·情感》裡,後來元代作家又以此為題材創作出《崔護渴漿》、《人面桃花》等雜劇,民間戲曲碗碗腔又有一本戲叫《金碗釵》,講的也是這個故事。

不過,還有一說崔護後來為官不假,卻是並未娶這個姑娘為妻。他題詩過後便瀟灑離去,姑娘傷情而死。他為官一世,從來也沒有再想過有關這勺水之緣的事。我倒覺得,這個才最符合人心本意。世界上哪來的那麼多一見鍾情,且你對我一見鍾情,何見得我就一定得對你一見鍾情?男子天寬地闊,奔騰來去,又怎會在意一個小小的村姑女子?她之於他是一重芳菲,而他之於她,是命裡一重有死無生的劫。

一場偶遇桃花緣:告訴你情深雋永舉子崔護人面桃花的故事

因她太乾淨。人心越乾淨,劫難越深重。

不曉得她臨終之時,是不是意識又回到了一年前,那時候桃花正開得豔,笑得歡,她和他初相見。他向她求水解渴,她向他笑。好比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兩個人盈盈相對,心裡輕輕說一聲:哦,原來你也在這裡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