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提前超額完成任務,運營商為何沒收到用戶掌聲

C114訊 7月25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在2018年7月24日舉行的“2018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介紹了上半年我國通信業發展情況。黃局長表示,總體上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信息通信業發展平穩,提速降費落實生效,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7月1日全面取消國內手機流量“漫遊”費,調降家庭和企業用戶互聯網專線業務標準資費。上半年移動流量平均資費較2017年底下降46.2%。今年上半年,到6月末固定寬帶用戶達到3.75億戶;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突破15億戶,同比增長10.1%;物聯網終端用戶達4.65億戶,是去年同期的2.5倍;基礎電信企業IPTV用戶總數達到1.42億戶;移動轉售企業累計發展移動用戶6450萬戶,同比增長31%。電信業務實現快速增長,電信業務總量增長133%(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電信業務收入增長4.1%,利潤增長3.5%;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實現業務收入增長22.8%。“互聯網+”在工業、醫療、教育等領域不斷取得創新突破,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業務規模繼續領先全球。

在各行各業競相漲價去庫存的大環境下,運營商的提速降費給用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給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年初“兩會”商監管層提出繼續提速降費,而且明確了年內流量資費至少再降低30%的量化目標。現在這個目標不但提前完成而且是超額完成。但是運營商收到了應有的掌聲了嗎?

一、收費亂象叢生,透明消費需要進一步強化

近期,有媒體用“三大運營商亂象橫生,工信部再次整治!網友們紛紛拍手叫好”的標題表達了對運營商的不滿。西安晚報刊載的“揭秘手機扣費亂象套路”新聞報道,曝光了中國電信在用戶王女士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從2017年11月開始,連續4個月收取兩項服務收費——七彩鈴音月使用費和七彩鈴音-SP彩鈴通信費,每月共計15元。最終通過用戶投訴反覆溝通,中國電信客服最終同意取消王女士被訂購的業務,並承諾返還之前多收取的費用。像王女士這樣,被通信運營商“強制消費”開通“影子服務”的案例並不鮮見。有媒體經過調查發現,大量“影子服務”的收費糾紛源於運營商的電話外呼營銷。根據網絡報道,有西安市民張先生說,有自稱某運營商客服人員打電話向他推薦了一項免費流量體驗活動,他以為只是當月免費使用,沒想到之後連續半年,增加的流量都被收了錢。“手機報1個月免費體驗”“免費贈送彩鈴3個月,開通即送20元話費”,有的運營商以免費體驗為由,誘導消費者使用或開通業務,期滿後自動轉為收費,成為收費陷阱。

類似上面的多個案例顯示,包括增值業務在內的不明消費依然是用戶重點詬病的對象。有行業專家建議,必須規範增值業務的推銷、訂購和退訂。而且為了杜絕亂收費現象,運營商應該嚴格執行“二次確認”的規範程序,最大限度提高消費透明度,保護用戶消費者權益。而且《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信條例》等與電信服務規範相關的法律法規都規定,電信用戶申請辦理電信業務時,電信業務經營者應在簽訂電信服務協議前,清晰、明確告知用戶收費標準和協議有效期等特別注意事項。法律法規賦予了消費者無可辯駁的知情權,運營商必須在這個方面強化管理,大的資費都一降再降,為何還要在這些小的方面給用戶製造困擾呢?更不用說,真金白銀都讓利了,為何就不能再這些方面加強管理,少點套路和貓膩,獲得廣大用戶的認可呢?

二、簡單對標國外,貌似降費還有空間

這裡我們引用官方媒體《人民郵電報》7月23日刊載的分析文章中的部分內容:監管層的提速降費方案實施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我國移動流量平均單價從97.1元/GB(2015年5月)降至每GB不足10元(2018年5月),月戶均上網流量從294M上升至4.4G(工信部公佈的用戶DOU數據為4.24GB/戶)。該文章還認為,從去年開始陸續出現不限流量的移動套餐,三家運營商間不存在明顯價格競爭,入門級套餐價格在100元左右。我國運營商經常推出預存返話費、流量贈送等活動,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量資費。隨著大流量套餐的普及,預計我國DOU使用與歐美領先水平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人民郵電報》刊載的這篇行業研究文章貌似認為,我國的資費套餐仍然比國外貴,也就是說還有降費的空間。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分析文章中關於“三家運營商間不存在明顯價格競爭,入門級套餐價格在100元左右”主觀臆斷,甚至可以說是不食人間煙火想當然。最無法想象的是,該文章並未明確自己的觀點,特別是現在的國內資費到底比國外便宜與否,國內到底還有沒有降費空間。作者用這樣模稜兩可的分析,無法排除其蠱惑市場上不明真相群眾相互爭論的嫌疑。當然了,既然是官方媒體刊載的文章,我們不評論其觀點的正確與否。這裡只提醒大家,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的不限量套餐,都已經低至50元左右,也就是說公開市場入門級不限量套餐價格已經降低至50元左右。並且,價格競爭非常激烈,部分用於打點營銷的套餐早已低至28元,甚至是18元。更不用說,我們的4G網絡已經是全世界覆蓋最好的網絡,而且具有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運營商可望而不及的網絡優勢。下面的數據就是網絡優勢的證明:100Mbps及以上用戶佔比達到53.4%,較年初提高13.5個百分點,光纖接入用戶佔固定寬帶用戶總數的86.7%。移動寬帶用戶(3G和4G用戶)佔比達82.8%。希望運營商這樣的提速降費努力,能夠讓行業內外的各種真假專家看到,並在做研究分析時正確應用,給監管層和普通群眾一個瞭解真相的渠道,給大家提供一個是非明顯觀點。

讓市場迴歸市場,一個合理的市場價格,應該是由交易雙方的互相博弈產生的。這也是我們監管層一再強調並倡導的市場經濟行為。通信行業現在的這種放水養魚支持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讓利於民提高用戶獲得感的積極作為,應該得到包括監管層和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和讚許。不要因為看到通信業還有3.5%的利潤增長,就“逮住蛤蟆攥出尿”,非得把整個行業推向惡性發展的深淵。再說,國家的寬帶中國、5G戰略,乃至中國製造2025都離不開通信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