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2018年4月27日,“丝路医药”系列之“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学术论坛暨《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在沪成功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主办。来自英国、新加坡及我国不同地区共计30余人,就关于“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交流。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论坛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陈丽云主持,《中医药文化》主编张智强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超中,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陆钢,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勇,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勇安,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医疗社会史中心助理研究员Ved Baruah,博士生Christopher Cavin,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王庆其、段逸山,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沈远东,国际交流处处长郑林赟,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林勋,科技人文研究院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尚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亓曙冬教授等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

陈丽云主持开幕式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中医药文化》主编张智强教授致欢迎辞

1

专家主题

演讲

专家主题演讲本别由张智强主编和亓曙冬教授主持。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亓曙冬教授

沈远东所长作“中医药国际化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战略”主题报告:指出在全球视野下建立中医药国际质量及安全标准能助力中医药传播,促进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输出,推动中医药全面国际化。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沈远东

张超中研究员分享了“中医药全球发展的战略格局与路径研究”,提倡通过以“人文”研究补充“科学”研究,使中医研究平衡、整体发展,充分利用“原创化、本土化”,引领中医药文化创新。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超中

尚力主任通过“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模式探索研究”,提出现阶段中国中医药贸易仍处弱势,缺乏有效的中医技术商业转化途径,亟需打造适合海外市场的中医药产品,建立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标准体系。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尚力

陆钢所长介绍了“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宗旨与切入点”指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应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公益性”,以跨越文化阻碍,培养民众亲近感,夯实“一带一路”商贸基础。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陆钢

邵旻副教授报告为“寻找中国红——丝路之路本草贸易与中国红色染料发展”,展现了“中国红”的主要染料从朱砂、茜草、红花、苏木的变迁,演示了中医药不断吸收海外药物的动态经历。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邵旻博士

Ved Baruah助理研究员报告主题为“医疗传统的现代化——印度和中国对健康和福祉的态度”认为中印传统医学在理论和治疗手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印度政府同样重视对本土传统医学的保护,已建立传统医学数据库及相关现代实验机构,各国传统医学发展的模式可以互相借鉴。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医疗社会史中心助理研究员Ved Baruah

严世芸教授对此进行了点评:认为应发挥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注重标准制定和商业运作,将中医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

郑林赟处长强调中医药海外发展仍属于初级阶段,应以疗效带动文化输出,同时需建立行业协会,争取自身利益。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郑林赟

王庆其教授指出中医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将为中医海外进一步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并建议以安全且疗效显著的针灸作为中医推广的抓手。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庆其

林勋院长认为海外传统医药面临着与中医相似的问题,需要在保护自身特色的同时实现传统医学现代化。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林勋

2

青年论坛

青年论坛由本刊常务副主编李海英主持。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中医药文化》常务副主编李海英

程勇主任分享了“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的现状与思考”,指出海外中医中心面临分布不均、缺乏立法支持,发展资源有限等问题,需通过多方联动合作,政府引导,民间参与,借力互联网技术等方式助推海外中医中心发展。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勇

宋欣阳副研究员在“中医药参与卫生治理论述”中指出中国可以通过卫生输出参与国际卫生治理,介绍了海外各国国际卫生治理的先例及现代中国在卫生国际合作中多边合作、医疗援助、首脑参与等推广模式。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宋欣阳

Christopher Cavin博士生分享了“1750-2018中医在英国的历史”,认为中医在英国传播取决于中国和西医两方面因素,中国闭关锁国及改革开放对中医海外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西医及西药发展也会与中医竞争发展空间。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博士生Christopher Cavin

秦倩副教授分享了“以学术杀天下——职业化政治与《1858年英国医疗法案》”,通过分析1858年英国对西医的立法,展现了海外医药立法背后隐藏的政治及利益原因。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秦倩

吴凯副所长报告主题为“中医西创”,认为中医传播者应包容接受中医针灸海外传播的本土化趋势,而这种“本土化”可以帮助中医适应海外传播。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西传研究所副所长吴凯

最后,助理研究员杨妍报告主题为“从民间到官方——新加坡中医药的传入与中医教学的本土化变迁(1892-2013)”,阐述中医在新加坡的教学发展经历了从“家传”逐渐过渡到“民间办学”及“官方办学”,并介绍了中医教学的本土适应情况。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新加坡国立大学汉学研究系助理研究员杨妍

张如青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尚有很多空白点有待覆盖,仍有较大研究空间。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如青教授

张勇安院长建议对海外中医药传播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形成推广模式,借力已有外来中药,建立海外药材基地和平台,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海外元素。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勇安

张超中研究员认为中医药立法应具备国际视野,期望中医药立法成为全球健康治理的基本法,并以平等视角对待海外中医“本土化”现象。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超中

尚力主任指出海外中医药推广不容乐观,仍有种种政策限制,海外中医立法应当结合海外具体国情。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尚力

3

总结发言

著名医古文及中医文献专家、本刊编委会主任段逸山教授作了精彩的会议总结。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著名医古文及中医文献专家、本刊编委会主任段逸山教授

段逸山教授指出中医药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应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进行中医药国际化推广,对于中医药海外传播地区可根据相似点进行分类,剖析成功案例经验,以应用于类似地区;在传播方式上应注重传播措施、途径、态度,传播态度应柔和,不能急于求成,而应浸润式地传播,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适当加快步伐。中医药国际化实施应紧密跟随“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消除中医推广中存在的碎片性、散在性、自发性,充分整合中医界资源,统筹分配,使相关工作深入化、具体化,将研究做到实处。

4

论文及

目录分享

“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纪要

古代丝绸之路绵延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中医药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药国际交流、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丝路医药”之“中医药国际化传播及相关问题研究”暨《中医药文化》第三届学术工作坊的成功举办,深化了各领域对中医药国际传播现状及问题的认识。

唐天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