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雷州半島的人,傳統祠堂都寫著“祖籍都是莆田泉州跟潮汕”?

一生三三生萬物67893


雷州半島移民主要是在唐宋以後,對於移民的主要類型,或許可以從方言來窺見一般,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所修的《徐聞縣誌》記載:

“徐之言語有三,有官語,即中州正音也,士大夫及城市居者能言之;有東語,亦名客語,與漳潮大類,三縣九所鄉落通談;此有黎語,即瓊崖高臨之音,惟徐聞西鄉之言,他鄉莫曉。”

由此可知,東語,即福建漳州、泉州等語,是該地區的主要語言,也說明來自這些地區的移民佔據大多數。

關於移民的具體原因和類型,有多種解釋,諸如政策原因(唐代有“移閩民於合州”的政策,合州即在今天的雷州半島境內)、商業原因(南宋時期,莆田人多因經商而進入雷州半島)、距離原因(福建漳泉等地人沿海線南下即可到達)等。戰爭也是促使移民的重要因素,湛江師範學院吳建華在其著作《雷州半島傳統文化初探》中則詳細介紹莆田人進入雷州半島的經過,即南宋末年狀元、莆田人陳文龍率軍抗元,其族人亦協助其作戰,並隨末帝南遷至雷州半島。(見“湛江市臺灣事務局”官網,網址http://www.zjtaiban.cn/6/610.html)


楚邾


雷州半島以及廣東西部沿海一帶,颱風破壞力強,古時百姓對臺風破壞力畏懼,抗力差。所以早入粵的粵語人遷徙進入廣東,先佔了好地方,把最大一塊平原(珠三角)佔領了,並沿珠江(西江)流域繁衍,落戶生根發展。而閩南語系人晚於粵語人進入廣東,只好在小點的平原區,並近閩南的韓江小三角洲(潮汕平原)立足發展。由於地窄人多,後來逐步沿海岸往西分流(古時粵語人怕颱風威力,不願聚居於海邊)加之明清時期海禁,海邊20公里人跡稀少,閩南語系人遷徙,只好到粵語人稀少的地方,沿海邊分佈,到雷州半島一帶,比較開闊平坦,便可安屯下來。所以今日的雷州半島,陽江一帶,說的語言屬閩南語系,由此可追索到其閩南語系人口遷徙的足跡。今日雷州半島人,祠堂寫上祖藉是福建莆田,泉州,潮汕人就不足為奇。也恰好反證其遷徙的歷史途徑。


漢唐76182784


雷州只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說閩南話語系, 剩下的都是土白話 客家話 。雷州和閩南或者潮汕根本不是“都是”或者“一樣”的關係。應該說雷州人大部分是混入當地的被漢化的俚族血統。 雷州話混入很多的土白話或者客家話 ,可以說雷州話和潮汕話是很難交流的。 另外雷州的移民主要是福建人為多,當時的潮州府很少有移民到雷州的。土白話就是古代的俚族, 也就是冼夫人那個族群 ,後來一部分去了廣西成為壯族, 一部分去了海南成了黎族 ,海南的俚族先去的稱為熟俚 ,慢去的稱為生俚 ,還有有一部分俚族是漢化了。 這個中央臺都播放過了 ,可以去搜索相關視頻。


AidenJzt


雷州話就是閩南,潮洲語系的。


粒子214836194


首先,半島上的先民即原住民都是哪些人呢

據史家考證,雷州半島的先民主要是西歐人(族群非指歐洲西部人哈),百越人。唐代時稱俚人,也即今天黎族,壯族的祖先。現代意義上的“俚人”是指北方移民大量移入後漢化的苗,瑤,壯,侗,布衣,黎族等。

後移民半島的人,他們來自哪裡

我們說唐宋之前雷州半島以當地先民為主,但自宋以後大量北方人移民半島,其中福建人最多,更以閩南人佔大部。尤其是在明代達到頂峰。當然,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這不是本文的重點,故不作詳述。

另外,廣東東部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潮汕人也大量湧入雷州半島。

最後,半島原住民被漢化,逼退

第一點已談了被漢化的問題,不再重複。由於漢人的大量移民進入,從而使導致信奉原始俚獠文化的原住民被逼退至廣西,海南等地區。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現代雷州人的祖先其實大部分都是自宋以後移民的粵東的潮汕人,福建人。所以他們傳統祠堂寫著祖藉莆田,泉州及潮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我是笑看春秋14,喜歡為網友解疑釋惑,歡迎關注。謝謝!


笑看春秋7w


就因為他們的祖先都是從那邊遷移到這裡的啊!


江海之交


我說不知道你信嗎😁😁


中華140113025


因為都是在蒲田遷移過來的,有為躲避戰亂,有些為尋求發展,還有就是當官的,比如我家祖先就是就任官職才到廉江,保一方平安,貢獻自己的一生,所以湛江麻斜為我家先祖建廟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