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防學術不端不宜過度依賴論文查重

對畢業生來說,畢業季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畢業論文,而完成論文的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論文查重。然而,各個查重技術軟件有著不同標準,且不同的檢測方式得出的結果相差甚遠。不僅如此,部分學生的需求甚至催生了“降重”“代寫”等服務。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論文查重?

論文查重本是為了防範論文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然而近年來由於各種“降重”手段花樣翻新,論文查重越來越流於形式,其學術“測謊儀”的地位已降低。但目前眾多高校和教師仍將其作為檢測論文是否抄襲的標準,將未通過查重的論文等同於抄襲,甚至不允許未通過查重的學生參與答辯。

但查重真的能夠甄別論文是否抄襲嗎?機器查重本質上是一種文本比照技術,有其固有缺陷。譬如,同樣一句話經改寫和關鍵詞替換等手段處理之後,便能成功“降重”。很多同學在寫論文的時候都使用了“複製粘貼+改寫”的模式,但是經過一番關鍵詞替換之後,論文仍然能夠過審。這種情況下,論文查重不僅未能篩選出注水論文,反而讓很多老師在後期的論文答辯等環節中有了網開一面的藉口——既然已通過查重,基本就可以排除抄襲嫌疑。

由於過度依賴查重系統的判定,論文查重和“降重”等服務已儼然形成一道產業鏈。就拿論文代查重來說,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普遍使用知網進行論文檢測,但後者卻暫未對個人用戶開放,因此很多學生為了確保畢業論文不出紕漏,甘願通過各種渠道花費動輒數百元的高價購買從高校等機構層層流轉出的論文查重資源。再者,論文檢測系統的信息也是實時更新的,同樣一篇論文,不同的先後順序,檢測出來的重複率是不同的。而一篇論文,從初稿查重,歷經盲審、學校代查、答辯查重等環節,作者為防止查重超標,往往要多次進行查重。

很多高校錯誤地將重複率視為洪水猛獸,盲目要求學生壓低重複率,有的院系甚至要求論文重複率在20%以下甚至更低,這對人文社科類專業尤為不公——即便在某一個細分方向上,其著作往往浩瀚如煙,存在一定量的重複實屬正常。反之,若論文重複率過低,往往意味著作者或未查閱相關資料,或憑藉文字遊戲人為“降重”,前者雖然規避了引用等帶來的重複,但是也使論文寫作視野受限,後者則耗費大量精力,將本應該用於求新求知的精力放在文字的替換和句型的改寫上面,徒勞無益。而且,學校規定的論文重複率只能算是底線,在實踐中,畢業生為求保險,往往將畢業論文實際重複率降至更低。

在代“降重”服務已成產業的背景下,論文查重已不能界定論文質量,我們不能將過多的學術審查任務交給檢測系統,而是應該從學生論文寫作能力培養和後期的論文審核機制入手,多措並舉地將學術不端行為擋在高校院牆之外。譬如,高校可以試行將畢業論文改革,在後兩個學年就開始引導學生撰寫學年論文、學期論文,以便為畢業論文進行素材積累。還可以將防範措施後置到論文盲審、答辯階段。

而論文查重作為遏制論文抄襲的必要手段,有其存在價值,一旦完全棄之不用,抄襲之風恐會更盛。但防範學術不端不能過度依賴論文查重,因為機器的判定終究是停留在文本比對上的機械判定,難以在句意層面進行甄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