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幅情景交融的壮丽美画卷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幅情景交融的壮丽美画卷

作者 东方一剑

毛泽东的诗词意境博大,气势恢宏,景物明丽,富含哲理,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激情,这是不争的事实。柳亚子评价:“推到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印象中毛泽东一生就写了两首【沁园春】词,一首是【长沙】,另一首是【雪】。两首都是状景写情,及景抒情,一气呵成,豪情万丈,流传千古。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114字。“沁园”是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幅情景交融的壮丽美画卷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时值寒秋,伫立在橘子洲头,面前是滚滚而去的湘江。眼前是一片壮丽的晚秋美景:看远处万山红遍,树林层层吐丹含秀,尽像着色染过。江水碧绿清澈,一眼见底;江面渔舟竟渡,百舸争流。仰望高天,鹰击长空,俯视江底,鱼在漫游。世间万物都在这深秋中竞相自由自在地运动。不由地感叹这宇宙的辽阔博大,敢问苍茫大地,宇宙中大千世界的命运究竟是由谁来主宰呢?

那时,正好都是同学少年。一样的风华正茂,一样的书生意气。斗志昂扬,热情奔放,劲头正足。针砭时弊,抨击丑恶,愤世嫉俗,直抒胸臆。用激荡飞扬的文章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根本不拿那些官僚军阀当回事儿,在我们这些年轻人眼里他们就像粪土一样。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到江中心最危险的地方去游泳,浪高的几乎真的就要挡住飞驰的大船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其时作者33岁,大约在毛泽东离开湖南前往广州时所写。毛泽东从1911——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这些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重大事件。这样的岁月就是峥嵘岁月,就是激荡人心的岁月。在这些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张昆第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越慷慨的文章,抨击黑暗,宣传真理,唤醒民众,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官僚军阀如粪土,这一段描写,形象地再现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同学战友雄姿勃发的精神风貌和豪情壮志。

艺术手法:

上半阕几乎全是写景,开宗明义,首先交代了时间地点节气,即作者置身于秋水长天之中。随即写景: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作者以短短25字就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远近交替、高天水下的立体式江南晚秋图,而且犹如是一幅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彩墨山水图。

下半阕着重抒情。面对如此壮美的大好河山,作者自然回想起曾经和当年的同学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游泳、散步,一起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从“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短短7句28个字,精炼的再现了他和他的同学战友们慷慨激昂的战斗豪情和激扬飞越的精神风貌。最后一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更是巧妙的展现了一副不畏艰险,劈波斩浪,奋勇进击的宏伟画面,也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立体写景,艳丽明快,崇高壮美;抒情自然大气,激动人心,壮志凌云。全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阳光向上,激人奋进。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幅情景交融的壮丽美画卷

2018年6月1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