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清风明月裁花语——成都画院馆藏花鸟作品展

清风明月裁花语——成都画院馆藏花鸟作品展

展览名称:清风明月裁花语——成都画院馆藏花鸟作品展

主办: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

承办:成都画院美展馆

展览地点:成都市青羊区下同仁路80号

展览时间:2018年3月29日-4月15日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张采芹、吴一峰、黄稚荃、冯建吴、李琼久、孙竹篱、苏葆桢、赵蕴玉、丰中铁、朱佩君、李道熙、胡伯祥、赵梅生、王天一、邱笑秋、李文信、何继笃、郭汝愚、秦天林、张幼矩、丘应昌、李金远、陈永锵、陈承基、江溶、叶瑞琨、姚思敏、高晓笛、刘德扬、蔡寅坤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是《岁时百问》中对清明这个节气的解释。清明前后,天气晴朗、花木繁茂,自古民间就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值此时节,我们以《清风明月裁花语》为题,从成都画院的馆藏中挑选了60件以花鸟为题材的国画作品组成今天这个展览。作为成都画院系列馆藏作品展的延续,这次的展览同样定位于将藏之深库的佳作展示出来,邀社会各界一起欣赏、学习,活化藏品价值。今天展览中的作品,最早的创作于1977年,不乏名家精品,这些作品润透着传统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象,洋溢着轻松愉悦、草木华滋的精神风貌,亦彰显着艺术家诗心独运的取舍、剪裁和创造。

当今无论是公立美术馆、博物馆还是私立美术机构,作为展览、公教、研究、馆藏四大职能之一,馆藏的数量、质量、体系都是衡量一个艺术机构的重要因素。截止2018年初,我院馆藏作品总数1590幅,其中油画177幅、国画1304幅、版画60幅、素描13幅、多媒体31件、水彩画1幅、杂件实物4件。因此,我们才有底气举办一系列的馆藏展,这要感谢一代一代画院人对馆藏工作的努力与用心,也要感谢无数艺术家对画院馆藏工作的信任与支持。

早在成都画院成立之初,就聘请了在四川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的画家作为我院艺术顾问,这次展览中的张采芹、吴一峰、黄稚荃、冯建吴、李琼久、孙竹篱、苏葆桢、赵蕴玉、丰中铁、李道熙、李文信等都在此列。在第一任院长朱佩君先生与艺术顾问们的共同努力与支持下,我院得到了许多市场价值与美学价值都极高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奠定了我院馆藏的基础。其后专职画家们又以职务创作的方式持续丰富着我们的藏品数量,这次展览中朱佩君、何继笃、张幼矩、江溶、叶瑞琨、姚思敏、高晓笛、刘德扬、蔡寅坤的作品就来自他们多年来留给画院的职务创作,这些作品不仅本身就是艺术精品,作为时间跨度大、成体系的收藏,我们也能从这些作品中梳理出专职艺术家们的艺术发展脉络。同时来自全国各界艺术名家的捐赠,特别是四川“5·12”震后一大批著名艺术家的捐赠作品也成为我们馆藏体系中重要的部分,这次展览也选入了大量的社会捐赠作品。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馆藏的价值不仅仅是要将画作精品收藏到库房中,其价值也要在公共展示与教育中去实现。让“静态”的馆藏作品通过展览的形式“活”起来,于有倾注心血于创作中的人而言,这些作品是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于想到艺术中去体会至美境界的人而言,这些作品是可渡之于艺术彼岸的舟楫。我们今天依馆藏佳作为公益系列展,即是将经典融于闹市、导臻迹现于民间,更是引艺品之美雅化社会的浮华戾气。这不仅是对成都画院馆藏作品价值的升华,也是成都市美术馆对社会大众的一种责任。

四川美术网(www.sichuanar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