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地圖的中心到底是不是陝西?

咬一口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採之”;《詩經·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這就是中原一詞最早的來歷,指的就是陝西關中部分地區。

關中,號稱東方帝王谷,是我中華的龍脈所在。歷史上在這裡建都的王朝大多以強盛而出名。關中地區依託秦嶺的優勢,旱澇保收,也是最早的“天府之國”。

西漢樓船將軍楊樸,就是因為居住在洛陽,屬於“關外人”,為了將自己的戶口轉成“關內人”,從而上書漢武帝“恥為關東人”,自己花錢將函谷關從靈寶搬到了自己的故鄉以東,從而揚眉吐氣成為了關內人。

歷史總是這樣的巧合,事隔數千年,中華大地原點在陝西涇陽所建立,搞路橋學的人都知道,有一個名詞叫做“1980西安座標系”,他就是我中華大地大地原點。

而我們所熟知的北京時間,也是從陝西關中地區發出的,中央電視臺報時的鐘聲用的也是著名的西安唐代景雲鍾,優美的鐘聲傳了數千年,被評為世界名鍾。

陝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裡孕育了我們的中華祖先“炎黃二帝”,而且是中華民族姓氏的起源之地。他從古到今都是我們中華大地、中華民族的中心所在。


大唐神都


如果說中國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很多人可能會對答如流說出這些“中心”是中國的哪座城市,但是如果說中國版圖的中心或者地理的中心到底是哪裡,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甚至從網上查詢,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有的說是陝西,有的說是甘肅,還有像四川、河南、湖北等不同的說法。這幾種不同的說法,也基本反映了測量方式、方法的不同。

因為地球是一個高低起伏的橢圓形球體,為了精確的定位某一個位置,人們研發了地理座標系統,利用經緯度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位置。就像海拔高度以平均海面作為基準一樣,在地理測量時也要有一個基準點,作為座標系統的原點,這個點被稱作大地基準點或者大地原點。中國的大地原點位於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北流村,這裡距中國正北邊界880公里、正東1000公里、正南1750公里、正西2930公里,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國地理中心位置,它只是為了建立中國統一的座標體系,而人為設置的點。其實在設置這個“點”時,還有包括武漢、鄭州、蘭州、廣元等地作為備選,但是綜合多方面原因,永樂鎮地理環境理想、遠離市區、交通便利,比較適宜開展測繪工作,最終確定設置在此處。不過這個“點”,基本與中國大陸土地內切圓的圓心相很接近。

中國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龍江江心,南達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東到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西至帕米爾高原,版圖凹凸有致,不是一個規則的幾何圖形,根據不同的測量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按照東西經、南北緯的平均值來測算,其中心點位於甘肅蘭州;如果包括所有疆域在內的外接圓,那麼圓心位於四川達州附近;鄭州是中國東西、南北鐵路幹線的交匯處,也是民航運輸成本最低的城市,所以鄭州也有人認為是中國的中心。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或者不同方式測量、代表不同意義的中心點。因為這個標誌意義的“中心”,可以成為宣傳的“噱頭”,所以很多地區熱衷於把自己包裝成“中國的中心”。因為這些測量方式的不準確以及“中心位置”的確定涉及國家領土、外交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些“測繪”數據缺乏科學依據,並不被國家認可。

中國的大地原點位於陝西,作為“中心”卻屬於西北地區,除了上述所說的這個“中心”本就是根據多方面考慮而人為設置的原因外,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東部、中部與西部設定並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劃分,而是政策上的劃分。在20世紀80年代,國家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將最早實行開放政策的沿海地區劃分為東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為中部,而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的地區劃分為西部,以便通過政策上的優勢,拉動西部開發和發展。也正是因為當時的這種經濟區的劃分方式,將陝西劃分到了西部。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陝西有這麼一個縣,位於陝西、湖北、重慶三省(市)交界之處,地圖上看也是我國的自然國心所在,可以說是陝西最特殊的縣,也是我國最特殊的地方。它就是安康市下轄的鎮坪縣。

鎮坪縣位於陝西安康市東南部,大巴山的北側,東南方向不遠就是人人皆知的神農架林區。鎮坪縣是陝西省的最南部,這裡更是雞鳴三省之地,陝鄂渝三省(市)在此交匯。同時鎮坪縣也是我國三大區西北、西南,東部(中南華東)交界之處。

我國的版圖形狀像雄雞,這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知道。雞頭、雞腳、雞脖子、雞屁股、雞胸、雞尾巴很明顯,看一眼地圖就能一目瞭然。可是你知道這隻雄雞的心臟在哪裡嗎?鎮坪縣就是雞心所在,為祖國的自然心臟。當然這只是單純地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的。

更具體一點的話,三省區交匯點或者雞心在鎮坪縣的雞心嶺,位置北緯31度,東經109度,在雞心嶺上豎有三地分界的界碑。 眾多的點位在這裡重合,不能不讓人稱奇。如果熟悉歷史,你會發現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當時的交匯點也在這附近。或許冥冥之中有什麼神奇的力量影響?北緯31度這個神奇的維度,有太多的讓人不可思議。像馬裡亞納海溝、珠穆朗瑪峰、埃及金字塔、神農架等等……

鎮坪縣距離安康市約160公里,距離西安市約380公里。總面積約1503平方公里,比北京城六區(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面積還要大,但是人口卻很少,一個縣的總人口才6萬左右。

為什麼鎮坪縣面積這麼大,人口卻這麼少呢?因為這一帶屬於大巴山脈,山高路險林密,交通不便。如果用軍事上的術語,這裡可以稱之為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戰略要地。但是這種三省交界之處過去也經常被稱為三不管地帶,歷來容易招匪患。解放前,就有不少頑固的殘餘勢力,盤踞此地負隅頑抗,鎮坪縣也因此成為陝西省最後解放的縣。

鎮坪縣一帶古代屬於庸人活動地區,有個成語叫“庸人自擾”,實際上庸人一點兒都不平庸,而且相當的出色。我國的茶葉舉世聞名,在古代為我們換回了不少國外金銀財寶等好東西。據史料記載,庸人正是我國最早開始喝茶的,也就是說豐富的茶文化是源於庸人。有朋友可能會說,這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啊。

好吧,說庸人不庸,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庸國曆史悠久,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古庸國所佔地域相當廣,跨長江和漢水流域,當時的地域包括陝南、蜀北、鄂西、甚至到湘西北一帶,張家界一帶當時都是古庸國的勢力範圍,可以說比後來戰國時期的霸主秦、楚的資歷都要老。周人伐商,響應的各路諸侯裡面,實力最強、威望最高的就是庸人這路。牧野之戰,商朝滅,因討伐有功,庸國被封為伯爵,比楚國的子爵還要高一個等級。屈原的先祖伯庸就是庸國的一位國君。

而且庸人最為厲害的就是他們戰爭能力強,史書記載“惟庸人善戰,秦楚不敵也”,秦、楚都不是庸人對手。春秋時期,庸國夾在秦、楚、巴國之間,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加上庸人善戰,對秦、楚、巴都頗具威脅性,讓楚、秦、巴國都如魚刺在喉。

公元前611年,庸國趁楚國發生災荒攻楚。時機把握的挺不錯,只可惜對秦、楚、巴三國來說,庸國才是最大的威脅。最終庸國寡不敵眾,被三國聯軍所滅,能讓三國聯合起來才能對付,可想庸國當時是非常強大的。

庸國被滅後,一部分庸人逃至湘西北張家界一帶。張家界原名大庸,也被稱為“下庸”,就是這個原因。為何跑那裡去了呢?地勢險要啊,再就是那裡本來就屬於庸國的附屬地。

此後就是秦楚兩霸在庸地來回爭奪,從公元前610年到公元前280年,兩國在這裡打了幾百年,庸地一會兒歸楚,一會兒又歸秦,真可謂“朝秦暮楚”了。這也反映出此地的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鎮坪縣所處的位置特殊,清初鎮坪本屬陝西省平利縣管轄,因處雞鳴三省地帶,地勢險要,人員混雜,故沿襲明制設鎮坪巡檢司,這是種帶有一定軍事性質的機構,目的為保民護商,保證統治的穩定。

道光年間,升鎮坪巡檢司為鎮坪分縣,並賦予直達三司、兩道的特權。雖然名義上還是隸屬於平利縣,但是身份地位卻是相當特殊了,可以直接越級的,有點類似小特區的感覺。鎮坪真正單獨立縣的時間是民國9年,即1920年,迄今不到百年。

鎮坪縣這個陝西特殊的縣,集雞鳴三省、自然國心於一身,在國內實屬獨一無二的存在。


地圖帝


這個問題這樣回答好些:中國地圖的中心不一定在陝西省,但中國地圖是以陝西省的一個地方為中心起點繪製出來的,即中國大地原點,從這方面講陝西省是中國地圖的中心。

大家都知道地圖繪製前的數據勘測必須有一個起測點,就象蓋房子前放線測量必須有一個人為設定的基準點,這個點必須是明顯且固定的,是所有數據的原始點,即座標原點,以這個原點才能進行地圖的數據勘測並完成繪製。

建國初期我國並沒有設定大地原點,而是採用蘇聯玻爾珂夫天文臺為原點進行的測量,由於距離太遠且中國發展迅速,因此弊端太多。



從1975年開始,相關部門組織人力,蒐集分析了大量資料,並根據“原點”的要求,對多個城市的地形、地質、大地構造、天文、重力和大地測量等因素實地考察、綜合分析,最後將中國的大地原點,確定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北流村境內。具體位置:北緯34度32分27秒,東徑108度55分25秒。






涇陽縣距離西安市40公里,交通便利,地質穩定。大地原點距離我國最北端880公里,距最南端1750公里,距離最西端2930公里,距離最東端1000公里。



大地原點建成後,相關的中國大地基本重力點、天文基準點、GPS測量點也相繼建成。

從以上來說,中國地圖中心點在陝西是正確的。


小事事之吃喝玩樂搞


中國地區的中心當然不能算是陝西,而中原地區更能代表中國地圖的中心。



中國的版圖中心無論是古代時期還是近代時期應該都應該屬於我國的中原地區,為什麼被稱作中原,那是因為就是它位於中國之中。

在我國的歷史上,除了元朝成吉思汗打到了東歐地區的那個時期,我國的版圖中心可能會是在今天的甘肅、新疆區域。



相對於我國的大部分歷史時期的版圖來看,以河南為主的中原地區才是我國的版圖中心,而在中原地區的中心更是精確到了今天的新鄭市附近,如登封市的天地之中,其實天地的概念就是指國家,也就是登封新鄭附近是國家的中心點。

除了登封市的天地之中,還有新鄭的始祖山天中門和天心石也是證明河南新鄭是國家中心的有力佐證,在新鄭的始祖山上,天中門就座落在始祖山上,毗鄰著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祭祀廟。



所以說,種種證據表明,今天以河南為主的中原地區當屬中國之中,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同樣也是中國的長期政治中心場所。


商丘身邊事兒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中國版圖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2分)

首先要說,陝西還真的就是國家承認的大地中心。

這就是位於陝西涇陽永樂鎮石際寺村的中國大地原點。

這個點是國家地理座標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因此地理意義極為重要,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考察大隊用三年時間選定的。

此外,我們平常所說的北京時間,其實授時臺並非在北京,而是在陝西的蒲城。

這些都是地理方面對陝西作為中國中心的肯定。

再說為什麼陝西被叫做西北地區。

原因很簡單,因為陝西東南的人多,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陝西位於西北部。

“胡煥庸線”

這條把中國分成東南與西北兩個涇渭分明部分的線,就是大名鼎鼎的胡煥庸線。
不要小看了這條普普通通的從黑河到騰衝的直線,我國的人口,以及所有以人口為基礎的經濟現象、文化等,都是受這條看不見的線的影響的。

qq同時在線人數分佈

衛星所見夜晚燈光分佈圖

西北這個概念由來已久,最典型將陝西作為西北的,當屬明代,以長城嘉峪關為界,這不正是把陝西作為西北邊疆了嘛,之後清朝將新疆劃入領土管轄範圍,但是西北這個概念,因為人口分佈的原因,依然把陝西包括在內。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陝西西北人太少,而其東南人太多。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然而,大地原點和地圖中心卻不是一回事。從有關資料看,有的人說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東北部;有的人說在甘肅省榆中縣,距離蘭州近;有的人說在陝西的陝南的安康市區域。目前從官方的角度沒有發佈過關於地圖中心的數據。所以目前還不能說中國地圖的中國在陝西省。



西安老小夥


中心在陝西省西鹹新區永樂鎮,即原咸陽市涇陽縣永樂鎮西流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的原點,現在永樂鎮有個廣場,叫原點廣場,就是根據此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的原點取名的。

關於永樂鎮是中國大地原點,可在中學地理教課書中查閱,也可以到網上查閱。謝謝!




知未是也


從古至今皆不是

一,古代陝西屬於雍州,當然是中原文化,但地理可不是中心。中州為豫州,四方來供道里均說的正是成周洛邑。

二,涇陽的大地原點是國家經緯度核准的科研機構,與地理座標的中心無關。

三,長安之所以能成為帝都,跟區位在西北有很大的關係。北邊雖有外族威脅,但沒有諸侯爭雄。東出函谷潼關可逐鹿中原,據守關中八百里秦川可自持,南退巴蜀可東山再起

四,現在國家的版圖中心應該是蘭州附近,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比劃比劃

五,今天的陝西應該也算中部地區,國家行政上劃入西北應該是政治考量


拿史實講證據


中國地圖中心到底在哪裡?到底在哪裡,瞎子摸象都知鼻是鼻,腳是腳,作為眼睛老花我的來回答,三件硬件必須俱備:中學地理手冊,地圖出版社世界地圖冊,放大鏡!

我首先否定掉《中國地圖》中心是陝西的說法,如是講中國大陸版塊領土地圖是陝西,馬馬虎虎還講得過去,八九不離十。

地圖,中國地圖包括領土和領海兩大部分,領土是以疆域國界線地圖繪製,領海是以海洋水域島嶼國界經緯線繪製。

島嶼也就為所在國領土。這是世界各國共同議定的不可改定法則。

中國位於北半球,地圖上在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西岸。

中國地圖上領土的最南端在北緯4度附近的曾母暗沙,自古屬我國南沙群島。

中國地圖上領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水域。

中國地圖上領土最東端是東海釣魚島,自古就有歷代朝廷地圖椐證。陸地為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

中國地圖上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上。

中國地國上領土島嶼分佈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領土島嶼有5000多個,十分之九分佈在東海和南海。

我國地圖上領土第一大島嶼是寶島臺灣島,也就是中國臺灣省,海南省是中國第二大島嶼。

中國地圖中心,大家稍留一眼,如要認真仔細用圓規劃出中心,從經緯線東西南北用三角計算畫法就一目了能了。

中國地圖的中心點在哪裡,就在陝西省經線下北緯28度,東經線110度湖南省湘潭市韶山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