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武術當中的兵法智慧:制人而不致於人

現在人已經退化了,退化到不了解自己的身體,退化到一個很簡單的一個動作都學不會,大腦都指揮不了肢體。一個簡單的動作因為思維和身體不能統一而做不了。更談不上用身體感知周圍的環境。人的腦子都用到跟身體、跟生命沒有關係的地方去了。

大成拳拳跟其他拳不一樣之處是控制性的拳法。別的拳是對技。孫子說:致人而不致於人。王薌齋講“控制”。控制對身體的要求特別高,你要控制對方必須有控制的能力,身體必須適合於控制人。生活現代化了,人的身體智慧都退化了,因為經過後天的勞動、社會活動、生活習慣等等把人體(固有的適合控制)的運動方式丟掉了。(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這種能力很難,要獲得這種能力必須站樁。為什麼要站樁呢?站樁可以統一、化一,讓肌肉、神經、骨骼包括思想整合,成為一個東西很難,必須所有的關節、所有的機關、所有的部位要配合。所以,站樁就是一種配合,就是重新形成一種新的用力習慣。這種新的用力習慣就是身體所具備的控制人的要求。控制人要動,站樁不動,所以光站樁不夠。動,就是移動,這個特別重要。拳術裡面很多東西可以不單練,只有步法必須單練。只有單練了步法,站樁所得到的才能轉化成身體所需要的東西。步法才能(?)練出本能,步法的本能和呼吸的本能。

武術當中的兵法智慧:制人而不致於人

步法和呼吸始終要氣與步合,氣與步合才能氣與力合,氣與力合,力量才能出去(功夫出身、出手)。所以必須要有非常科學、合理的步法帶動氣與力合。過去,一個三角步誰都會練,但你韻度不對,韻律不對,時間和空間調配的度不對這個就用不上,這個度是活的,根據對方的變化而變化。這是本能,根據對方的變化而變化就是本能。步法就是真正的掌握了空間,這個度怎麼掌握呢?如果步法和上肢(手)和諧了就能達到這個度的要求,度就是控制對方的火候。

這些掌握了就可以專門練試力。試力較難,試力一用力就錯,不用力(手不動)也不對。必須有了功夫,是呼吸之彈力震動著身體變化,在時間和空間之間找這種感覺。如果練的試力都不是我現在講的這種試力,都是人為的動作,這是不好的,不能打人。比如鉤銼試力,從A到B,手放在胸前不動,把勁力存在A點不能動,用呼吸、用身體變化送著手慢慢的從A點到B點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你隨時可以爆發,因為你都在蓄力的狀態。如果人為的動就不能隨時爆發,因為你把注意力都放在手上的運動了。(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用呼吸震動、用呼吸跟手聯繫。王薌齋不講呼吸,因為易出問題,稍微不注意就上脖子了(氣上浮)。對身體、手臂、胯、肩、肘這些的要求:練拳初級階段可以張著嘴練,到運動的時候要閉著嘴練。為什麼呢?因為閉著嘴練,氣一下就能下來,而且呼吸道不會幹燥。閉著嘴練手一定要放低;張著嘴練手可以高。這裡面有學問,比較複雜。手低了以後氣就起不來,意可以起來,氣不能起來,氣必須在腹部。這樣水火即濟、心腎相交,就不會出問題。你抬起來手老是燥、老是提精神準會出問題。手臂儘量要和肩膀一樣高,怎麼把氣往下帶呢?掖胯氣就能拉下來,胯必須掖著。試力,變化的時候主要是以肘的變化為主,做大動作是肩膀在動,小動作主要是肘的變化。

用力的次序特別重要,手往前走的時候肩膀一定要斷開,他往下按,你的手領著身體往前走,這個時候他帶你的手是沒有用的。往前走的時候你的重心不要讓別人摸著。

摩擦步涵蓋了好多步法,圈步、三角步等等都在裡面。

武術當中的兵法智慧:制人而不致於人

手往下按對方的時候肩膀一定要松,力的大小要和對方的力保持均衡。肩膀松才能形成以肩擊手,才能做到榔頭拷打。這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思維方法,這個時候你已經吃住對方的重心了,就不要管對方的手了,不要想著非要把對方的手怎麼樣,你一定要進去。

鬆緊,鬆緊的當,就是鬆緊用力的時機,鬆緊的部位和時間,就是次序和位置的關係。拳論裡講陰陽、吞吐、提頓、封閉、等等實際上就是這四個字:虛實鬆緊。該松的地方松,該緊的地方緊;什麼時候松,什麼時候緊。傳統的叫法,就是火候。真正的功夫是一種複雜的,非單一的,是綜合的科學。是人和人之間的對抗關係。

王薌齋說武術:拳者力之奮也。拳拳服膺。王老師說武術:是功夫和內勁,素質、方法,制人而不制與人的方法。

中國的歷史太久遠了,母系和父系社會就構成了中國的文化和武術。現在人不談文化,一個人首先用武把自己化掉了,形成一個新的東西。現在要用文而且是中文的文把自己化掉。通過站樁,先把神經系統恢復過來,生理和心理之間統一起來。

學問沒有固定的模式,看到什麼都是學問。就像天陰要下雨了,有些人腿就疼,疼和不疼的人從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腿疼人的思維和正常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區別很大,雖然是細微的區別。一個人經常打人和一個經常被打的人思維肯定不一樣。現在不談文化,就談思維,談身體。環境就會影響生理,導致心理不一樣,思維方法就不一樣。人要達到儒家所說的:智者無惑,仁者無敵,勇者無懼,他的心理必須是健全的,心理不健全思維就不健全,心態就有問題。一個心態有問題的人就是和諧社會的每個元素有問題,是絕緣的,和不上了。你必須讓他成為導體,成為導體的最佳的方法就是站樁。(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站樁能使心理達到一個安逸的狀態,幸福的狀態,這個時候他又有能量又平靜。看似矛盾其實不然,他的能量很安靜因為他沒有用,用的時候很勇猛,不用的時候又很安祥。他安祥的時候能到什麼程度呢?他能做到無我,他無所謂,這很難。這個時候什麼對他有影響呢?他生存的空間對他有影響。這個空間和上面講的環境不一樣。他心裡很慈悲,為了守護這份慈悲,他就會表現的勇猛異常。以上是概論。

練這個拳首先要了解生命系統。站樁的過程就是心性和生命之學的過程。站過樁的人都知道,身體哪裡受過傷哪裡就有反應;哪裡有問題哪裡就不舒服;哪裡不得勁哪裡就彆扭,這是站樁。站樁就讓你瞭解,一轉念就會出現很多很多功能(?),只要你有功夫,你可以達到內勁(?),可以瞭解自己和對方的身體。在這個過程之中,必須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積極向上的、與人友善的等等素養去補充、引導自己。用物理的東西(生命)和化學的東西(心性)去鑄造了一個新的人。站樁後的人和站樁之前的人是不一樣的。大成拳所有的動作都是給站樁後的人講的,因為站樁前的人沒有經過這些(物理和化學的)反應。

站樁主要培養一個東西――潛能,站樁出來的力量特別大,大的不可思議,大的有時候自己都想像不到。這種潛能哪來的呢?其實每個人都有,站樁就是挖掘的過程。王薌齋過去說“本能”“良知良能”,我改成潛能,潛能應該比較確切。古人說“不學而知不為而能為良知良能”。站樁實際上就是不學不為的過程,就是去掉後天習性的一個過程,去掉沒用的習慣(對練拳對抗沒有用的習慣)挖掘出新的習慣。拳必須先變人。站樁是變化身心的過程,變化氣質的過程(氣和質)。王薌齋講一拳一腳天下無敵是指每一拳一腳沒有破綻、沒有漏洞,頭頭是道。要連綿不斷,第一個動作的結束是第二個動作的開始(已經蓄力了,準備好了),這樣才能連綿不斷。驚炸力和穿透力在身體裡的力量是一樣的,用的時候意念不一樣。練呼吸不好練,想找個安靜的地方都不容易。所以不能胡練,練了容易出問題。這個拳比較抽象,沒有固定的模式,比較難教難練。

拳術分類:工、行、綿、醉、別。這是世俗的分法。拳術真正的分類就是勁力和功架。當你瞭解了對方的勁力是什麼樣就知道對方的功夫什麼樣了。功架是真正的拳術功架,知道功架、步法和發力這三方面就可以瞭解對方的功夫了,就知道能不能贏對方了。只有勁力才能把一個人的身形表現(?)出來,身形決定了功架。什麼樣的功架決定了是什麼樣的勁力。所以一伸手,一看你就知道什麼功架,你就知道怎麼贏他。腰有沒有問題,肩有沒有問題,步法有沒有問題,呼吸有沒有問題,力量有沒有問題。你知道了這些你就瞭解了整個的拳術。整個拳術的核心是一樣的。路徑可能不一樣,太極拳是積柔成剛,形意拳是由剛到柔。就是勁力和功架導致了很多細微的東西。愚昧的師傅很多,他要求每個學生都按照他那種練法去練,他就不會像李落能那樣、不會像董海川那樣、不會像王薌齋那樣、不會像孔老夫子那樣因材施教。郭雲深、車毅齋、宋世榮、白西園怎麼能一樣!如果二個不同類型的人練一個同類的東西,準有一個東西適合一個東西不適合,肯定有一個東西是錯的。程廷華(健)和尹福(瘦)肯定練出來的不一樣。所以就是勁力和功架。勁力裡面還有很多無形的東西,無形的是指隱性素質。包括血性、神經類型等等看不出來的。看的出來的很簡單。有人分三個形:龍、燕、虎。身子高、瘦的是龍形;輕、小是燕形;敦實的是虎形。有人分四種:同、天、貫、日。這些是普遍的。也有特殊的,比如個子高的(一般都不靈活但)也有靈活的,低的(大部分都靈活)但也有不靈活的。大成拳練到才能說,練不到說了也白說,沒有用。所以王老師不是不教,看到你練到了,他高興的繼續往下教。大成拳,應該就叫拳學。比如:文學,武學。一開始叫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大成拳。跳出規矩的人歷來被人們認為不是正統,但是練拳必須跳出規矩。(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王薌齋是挑戰規矩的人,是偉大的;第一位是李落能,是偉大的人,開山立派創出形意拳;他在思考,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有能力思考。李落能超越了戴龍幫,讓心意拳科學化、哲學化、思想化,讓心意拳更簡潔,更適合人們瞭解,更適合武藝和道義之間的轉換。後來人們想把心意拳規範成十大形、十二形,都沒有達到李絡落能的三體式所那種奧秘。再一個是董海川,董海川因材施教,教出了那些人,說明他不墨守成規,這很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傑出人物,時代不同,新時代一定要代替老時代的人物。王薌齋一出來就是另外一個天地,王薌齋的傳統國學學養,武術的素養,使他形成了新的東西,他不斷的揚棄過去的東西,這很需要勇氣,把老前輩的神秘給打破了,把不傳之密給打破了。這都不要緊,他不斷的新生自己,這很難!他已經站住了但他還不斷的否定自己以前的,他已經超越了一個武術家的知識範圍以內的所應該瞭解的東西、應該想的東西!現在超越王薌齋很難,現在這個時代更不容易。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剛才說的時代不同,舊的時代必定被新時代所代替。現在這個時代所經歷的東西是王薌齋沒有辦法經歷的,王薌齋所具備的東西是現在人沒有辦法具備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還有機會超越王薌齋。因為現在所掌握的知識吸納他們的思想,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現代人的身體素質、見地、眼界,過去的人除了他練拳的良師益友可以跟現代人相比,剩下的沒有一點能比的上現代人。他沒見過真正的拳擊,他見過的拳擊跟現在沒法比,他沒見過真正的泰拳,他沒見過各種運動形式的強健的運動員的身體。因為有些武術家僅限於保定到北京,有些武術家僅限於東三省,有些武術家僅限於天津衛,有些武術家僅限於寶雞到潼關等等。現在不同,美國的職業拳王爭霸賽你坐家裡就可以看到。過去人讀書就是老底子:四書五經這些東西。現在人電視裡看到的東西很多。人就怕心裡沒有主線,如果有條主線的話,我說的主線就是思維方法,你老想著武術,老想著拳,這樣天下所有的知識都為你所用!你老想拳,你走路摔一下都想我這種勁要是打人的時候會是什麼樣,你出門的時候門把你掛了一下,你想你一回身我這一拳人都能出去。所有的東西都是助緣!所有的東西都是這樣。別人罵你,你心念一動,你馬上意識到我要練心,把心壓下去,我不能動。

所有的東西都能幫助你。過去人的心境達不到這種程度。老實的說整個思路都沒有現代人活躍,他不容易跳出規矩。王薌齋為什麼厲害呢,就是因為他不老實。在這個意義上講,現在人能超越過去。還有就是現在人盲目的崇拜過去。武術家層次很多,像王薌齋、尚雲祥、孫祿堂、薛顛這都是水平相當的,像xxx、xxx很多很多也很厲害,但跟前面的幾位就有距離了,還有跟他們有距離的,但名氣絲毫不小,很大。像董海川的弟子程廷華、尹福,他所有的弟子都經過這二個人的調教,所有的弟子成名以後跟這二人的距離很大,都沒法比。但那些師弟的名氣跟他們二人是一樣的。

派就是風格,就是一個系統,一個很多種練習方法的集合體。同樣一個東西分派就是風格不同,最起碼他有所掌握了才可以。

我去見康紹遠,他是南京中央國術館的學員,他見過王薌齋、馬英圖、米連科、朱國祿等等。我說武術能技擊,他說你還談這些,武術哪能技擊呀,武術就不是技擊。我說國術館那些人,他說比賽的那些人都是練拳擊和摔跤的。現在人們還爭論武術能否技擊,民國的時候武術已經不能技擊了,但是很多人有功夫,也是九塊磚放到這一打變成十八塊了。抓住牛角一掰就掰斷了。但是碰到摔跤的一下就臥下了,學摔跤的碰到打拳擊的啪啪二拳就到了。這是事實。康邵遠沒有大功夫,他說的很對。後來我問他王薌齋能不能打?他說王薌齋拳就是好看,他說我估計也不能打。他懂,不真懂。他反對聊想當然的招法。但他不瞭解真正的招法就是功夫,功夫化為技術,不是化為動作,這種技術是無形的,不是預設的、不是準備好的,這是招法,不是傳統意義上講的一招二招、固定的動作。有固定招法的就像倒茶一樣,比如說好了,但他繼續還倒,他不知道該需要多少,這是固定的招法,是死的,不能用的。還有一個問題,招法碰到功夫,招法就沒有用了。我所說的功夫是應感而發的功夫不是死功夫,死功夫招法就拿下了,連招法都不如。招法怕的是全身本能的這種力量。所以真正的武術是先把身體練好,就是站樁,所有的招法都失效了。我跟康老先生談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很高興。這是大武術家呀

功夫還要看是什麼樣的功夫,功夫是身體變化以後的功夫不是那種死功夫,這種功夫大,是轉掌出來的功夫,哪怕你推手手都拿不起來,但轉出來的功夫你一摸人就有那種東西。這種功夫厲害。這種功夫裡面包含著真正的技術,它不是死的,功夫技術是沒有形式的技術、是應感而發的技術、隨機應變的技術。下乘之拳它講究見招打招,它做不到。但是這種功夫出來了就可以做到,這才是見招打招呢,它走到招前面了。這裡面有個哲學問題,思想繞過去再上來,就捨去了招法,形成了新的應感而發的動作,也可以叫招法,但此招非彼招!理是一回事,法是一回事,法掌握了以後,不明理,這個法是死法,這種死法自己能用但不能傳承。理和法同時掌握了,就能以法證理,以理促法,理法才能成為一個東西。這東西完了以後還不是究竟,還得見道,師傅教你理和法了,他沒有教你理法表現的相。打人的時候這樣打打不上人,打人它會有另外一種狀態、景象出來。理法勢都有了,運用之妙存乎於心,要有自己的領悟、感悟才能用。這種東西才能真正的做到像修行一樣,誰都教不會。運用之妙存乎於心,就是火候。

過去的老太極拳腿很厲害,老八卦掌一直在卷著勁,不瀉勁,它最後能發力。宋家的形意拳為什麼發力好,因為他一直柔著練。發力得有的放矢,一個人練肯定是假的。拿人練是先練接再練換,一個人練的再好不是那個東西,碰到人了還得再練。發力和發聲比較抽象,發力得二個人練。發聲是功夫練的差不多了,已經離開師傅了,有自修的能力了,這個時候才可以練發聲。發聲在經驗、檢查功夫,發聲哪練不到就知道要重新調配。武術一定要二個人練,基本功可以一個人練,要用一定要二個人練。兩個人練的方法一個是推手(單、雙),接和換,封閉,推手很多種,單、雙、搭手。搭著掛,接著卷,都是來回的,是激烈的。空練的結果就是沒有韻和度,你就不知道如果有東西身子會怎麼樣動。因為你往回,你的手必須和對方的手接觸著,接上後你的身體就不是這樣的了,如果是身體這樣,你的手就起不來了。起的過程中你必須用身體來變換身體和手之間的關係,卷不動的時候用三角步,用身子變換角度,讓他衝著你的中線之外,你對著他的中線,這樣就捲動了,不能硬卷,硬卷卷不動。不過,如果硬卷的話是卷一個手;卷不動了用步法調順著他往回打,他跑不了。控制性打法,不讓他跑,跑了就有第二次危險。一般人你一卷他自己身體就鬆了,真正的太極拳他搭著你,不讓你卷。不管他厲害不厲害一定要搭著手粘著他。千萬不能被別人斷開,因為你站過樁,你的身體適合於跟別人粘著。人很無助的時候一摸著他,心裡馬上敞亮了,找到家了。只要你摸著就跑不了。

當你練到這種心態,你的拳就好了。要多推手,兩天不推就想摸人就好了,推不推只要摸著就舒服,這樣就好了。單、雙推手都一樣,主要是你搭著對方的手你能控制就好了,有的人手像閃電一樣不停的動,這個時候你還能搭上就可以,有的人手快你還能搭上。所以,打人的時候身體一定要動。

就跟養貓、狗一樣,你扶著它,它一起來你按下去一起來你按下去,就是聽勁,後發先至。兩個人搭著手,他一動你就走在他前面,這才行。一個是領著他的勁走在前面,實在走不到前面就即時的跟在後面推動他。要能做到對方快也有辦法才行。

打步法,就是兩個人走,對方進步的時候他步法一閃就輸了。打間架,只要他敢抬手就摸著他走到他前面了就輸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傳承了,民國前已經失傳了。很多練武術的見不上王薌齋。連馬貴也沒有傳人。

單推手的時候要滾出滾入,像打仗用兵一樣,你必須留給對方進的路線,這樣你才能知道對方力的變化,才能控制對方。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武術當中的兵法智慧:制人而不致於人

武術當中的兵法智慧:制人而不致於人

武術當中的兵法智慧:制人而不致於人

武術當中的兵法智慧:制人而不致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