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深汕合作區建設濱海新城,2035年人口將達150萬

深汕合作區建設濱海新城,2035年人口將達150萬

來源 | 深圳商報、深圳特區報、深圳市規土委 6月15日,深圳市規劃國土委、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委員會發布《深汕特別合作區中心區概念城市設計國際諮詢》公告。

深汕合作區建設濱海新城,2035年人口將達150萬

作為由深圳全面主導建設的一塊“飛地”,深汕特別合作區正以“兩帶一軸一谷、一中心四組團多節點”為理念不斷優化城市總體空間規劃佈局,建設成為具有國內標杆意義、全球一流水平的宜居宜業宜遊濱海新城。

2017年9月21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批覆《深汕特別合作區體制機制調整方案》,決定將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調整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成為深圳第“10+1”個區。

合作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東部沿海,面積468.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65萬人,現已建成23.86平方公里。規劃至2035年,合作區建設用地將達到14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將達到150萬人,公共配套設施按300萬人標準配置。2018年以來,深圳產業、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正在加快向合作區集聚,成為投資興業熱土。

2018年以來,合作區全面加快與深圳市一體化發展,提出以“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為發展模式,以“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平臺帶動、產城融合”為發展思路,努力成為區域合作發展示範區、自主創新拓展區、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節點區,打造具有國內標杆意義、全球一流水平的宜居宜業宜遊濱海新城。

據瞭解,合作區將以“兩帶一軸一谷”帶動和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配套水平,即南北向以赤石河為依託,打造沿河綜合發展帶;南部以42.5公里濱海岸線為載體,打造沿海綜合發展帶;以東西向主幹道——深汕大道為“脊樑”,打造城市功能集聚軸;西北部以圳美綠道為依託,打造科技創新-生態康養綠谷

合作區還明確了“一中心四組團多節點”的城市整體空間佈局。

深汕合作區建設濱海新城,2035年人口將達150萬

中心組團將打造高端商務區和政務區,重點發展商務金融、政務、公共文化和科技孵化服務業等;

東部組團將打造科教研發區和未來產業區,重點發展高教科研、教育服務、人工智能、機器人、海洋產業等;

南部組團將打造新興海港商貿區和濱海生態旅遊區,重點發展臨港產業、郵輪遊艇、海濱旅遊、文化創意等;

西部組團將打造先進製造集聚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製造、高端生物製藥等;

北部組團將打造康養度假區,重點發展康養度假、醫療保健、生態休閒等。

此次合作區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的中心區,位於合作區中部,在“一中心四組團多節點”的佈局中佔據核心地位。

城市設計工作分為整體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層次。整體設計在既有合作區規劃工作基礎上,細化結構、功能、交通等要素,以城市空間形態和環境景觀為重點,對開放空間、建築群體、特色環境以及土地使用、交通組織等展開研究,並初步提出開發總量及相關規劃控制指標;詳細設計則在整體設計基礎上,針對行政區塊和高鐵站前區塊兩片主題功能區予以展開,以強度佈局、開放空間、建築形態、交通組織、景觀場所等為重點,深化空間要素細節設計,同時結合城市設計導則,提出面向開發建設和具體實施管控的思路和手段。

據悉,國內外設計機構即日起可自由報名參加本次諮詢(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在通過預審後,合作區將確定6家諮詢機構入圍,並交由專家評審,第一名的設計機構將獲得5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及設計補償費。合作區管委會方面表示,希望徵集到兼具國際視野與先進理念、兼顧創意思維與實踐操作的城市設計方案,引領中心區乃至合作區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

深圳商報:

深汕特別合作區明確“兩帶一軸一谷、一中心四組團多節點”總體空間規劃佈局500萬“大獎”全球徵集 中心區概念城市設計

深圳特區報:深汕特別合作區中心區概念城市設計國際諮詢公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