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我的孩子偏瘦,幫我出出招吧,吃什麼能長肉?

“我的孩子比別的小朋友瘦小,怎麼讓他長胖點?”

“孩子體重基本不長,是不是太瘦了,有什麼長肉的食譜嗎?”

問這樣問題的媽媽還真不少,希望孩子胖乎一點。

我是你們中的一員,非常理解你們關心寶寶成長的心情,接下來慢慢回答。首先說下媽媽對孩子的體重要有合理的期待;其次還有母乳寶寶比配方奶寶寶瘦;最後說到偏瘦寶寶可以怎麼飲食改進餵養。

科學判斷寶寶生長

寶寶的生長情況達標不,光靠肉眼去看,去和小區孩子比較,是不準確的。僅看某一次的身高體重,也沒太大的意義。要判斷寶寶的生長髮育狀況,媽媽們一定學會繪製生長曲線,科學的監測寶寶的體格發育情況。

1.什麼是體格監測?

體格監測就是給寶寶定期做身高體重等方面的測量,用來觀察寶寶近期的生長髮育情況。尤其可以反映近期的餵養情況,為及時調整和改進餵養方式作出依據和參考。

主要的體格監測項目有:身高、體重、胸圍、頭圍等。能直觀反映寶寶餵養情況的就是身高和體重。

那麼,寶寶應該多久進行一次體格監測才科學?

寶寶體格監測頻率

我的孩子偏瘦,幫我出出招吧,吃什麼能長肉?

寶寶生病,監測頻率應該加倍。比如10個月的寶寶生病後,應該至少半個月監測一次以及時掌握生長情況。

2.如何測量身高體重?

一、測量體重

我的孩子偏瘦,幫我出出招吧,吃什麼能長肉?

可以反映近期營養狀況,包括蛋白質、能量等攝入是否合理。

需要一個讀數能到小數點後至少1位的體重秤。應將寶寶裸身測量,或者穿著衣服測量後減去衣物的重量,讀取小數點後1位作記錄。最好在每天的同一個時間進行。每次都用同一個稱。

二、測量身高

我的孩子偏瘦,幫我出出招吧,吃什麼能長肉?

可以反映生長髮育情況,推測近期的營養情況。

準備一把軟尺。需要兩個人一同進行。一人將寶寶的頭和上半身固定住,標記頭頂的位置;另一人拉直寶寶的一條腿,標記腳跟位置;最後再測量兩個標記間的長度。2歲前應該躺著測量,2歲後應該站著測量。

三、繪製生長曲線

當測量完寶寶的體格數據後,就要及時繪製生長曲線來觀測生長走勢。如何繪製?

方法1:下載WHO生長曲線圖

下面四張圖是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0~5歲寶寶身高體重發育曲線圖。根據需要從網絡下載後打印出來,並且將自家寶寶測量的數據定期記錄、連成曲線。

我的孩子偏瘦,幫我出出招吧,吃什麼能長肉?

男寶寶身高曲線圖

我的孩子偏瘦,幫我出出招吧,吃什麼能長肉?

男寶寶體重曲線圖

我的孩子偏瘦,幫我出出招吧,吃什麼能長肉?

女寶寶身高曲線圖

我的孩子偏瘦,幫我出出招吧,吃什麼能長肉?

女寶寶體重曲線圖

方法2:在手機軟件上記錄

現在有很多好用的記錄孩子成長狀況的app,裡面都有生長曲線圖,只需要將每次測量結果輸入,會自動連成曲線,結果一目瞭然。“成長記錄”、“寶寶成長記錄”、“寶寶生活記錄”、“寶寶成長曲線”、“嬰兒成長曲線表”等等。

3.解讀生長曲線

1.5條基準線

身高、體重的生長曲線上都有5條基準線。分別代表大量兒童的生長髮育數據統計下,排在最末水平、較低水平、中間水平、較高水平和最高水平的數字。

這些數字僅具有統計意義,而非一個“正常”值。也就是說當寶寶的數字處於平均線以下,並不代表寶寶“不健康”或“不正常”。

只要是處於標準線之內,都可以算作“正常範圍”。但排在較低位置的寶寶,可以從中反思,是否有改進餵養方式的必要。

2.判斷生長情況

當連續記錄寶寶的測量數字後,繪製成曲線。如果曲線的走勢能保持在一定的百分比也隨之增長,說明寶寶的生長情況良好。

反之,如果曲線出現大起大落、跨越兩個基準線、長時間不增長甚至倒退,就說明寶寶的生長情況出現了問題,需要尋找餵養的原因或尋求醫療幫助。

3.如何看待生長曲線

生長曲線無須和其他寶寶的比較,只要符合自己的發育走勢就是好的。很多孩子的生長狀況沒有問題的,是家長對身高體重期望過高。

由於疾病等原因,生長曲線可能出現一小段時間的波動,大的趨勢保持正常就不用太擔心。但疾病過後注意飲食調理是必須的。

判斷餵養和寶寶生長是否正常,需要堅持定期進行監測與記錄。雖然身高體重曲線圖只是餵養依據的其中一項,但也是最基礎的一項。應該以此為依據,而非小區裡的孩子或我認為的孩子。

如果媽媽們一直堅持記錄,自己很容易發現問題。有些媽媽來找我說孩子身高體重多少,我只能根據現月齡,看下在不在5條線最高線和最低線之間,我發現不了你的孩子是近期不長肉,還是一直不長肉,又還是下滑了,或者生病過,我都不知道,媽媽們是最靠譜的記錄者和發現者。

母乳和配方奶

普遍現象是母乳的寶寶比奶粉餵養的寶寶瘦,經歷過1年以上母乳餵養的媽媽都會或多或少被婆婆、被小區大媽說過,母乳沒有營養啦,趕緊換配方奶,有的甚至炫耀他家有錢一直喝配方奶。

國內一直有謠言“母乳8個月後就沒有營養了”“配方奶必須喝到3歲”,可能是母嬰店老闆說的,有可能是產科醫生、兒保醫生說出來的,利益的驅使,只要動動嘴就能賺錢,你就能理解了。

一份美國的有關研究資料表明,由於配方奶在加工時保留了蛋白質、脂肪、能量高的特點,所以吃配方奶粉的嬰兒,到1歲時的體重比母乳餵養嬰兒大約高出500克。如果1歲後長期喝奶粉,他的體重通常要比吃母乳的寶寶重很多。這些嬰兒吸收了過量的營養,長大後患慢性病的隱患大大增加了。沒有可靠的研究證據顯示,1歲以上階段奶粉比牛奶有任何優勢。雖然這些奶粉的鐵、鋅、鈣或其他營養物質含量比牛奶要高,但研究顯示,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可以被寶寶吸收。事實上,飯菜中含有的鐵、鋅、鈣等營養物質更豐富,更容易被吸收利用。

英國健康部認為,12個月以內的寶寶應該吃母乳或配方奶。12個月以後,寶寶已經可以比較容易和安全地消化牛奶了。對大多數孩子來說,1歲以上的配方奶不太可能給他們提供從豐富的飯菜和牛奶中得不到的營養。到 10個月大時,你的寶寶會從飯菜中獲得大量的營養,當然,飯菜應該是富含鐵和維生素的。除了飯菜吃得不好的寶寶。對於1歲以上的孩子來說,比飯菜+鮮牛奶更好的營養搭配,只有飯菜+母乳。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資料表明,12~23個月寶寶的總能量需要為894千卡,其中346千卡的能量需要從母乳或配方奶中獲得,而另外548千卡的能量需要從飯菜中得到,1歲半以上,飯菜不再是輔食,是寶寶主要的營養來源。如果一個1歲以上的寶寶出現生長髮育遲緩或是營養素缺乏,我們首先需要考慮這個寶寶的膳食是否合理,尤其是一日三餐是否攝入了充足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而不是是否選擇了嬰兒2或3段配方奶粉。

純母乳的“瘦寶寶”媽媽,是不是更理性了呢?

飲食增胖

增加體重的主要方式是熱量攝入超過熱量消耗值。但是瘦寶寶大部分食量並不大。怎樣才能既增加熱量呢?

秘密就是:加大能量密度,降低飽腹感。比如說,同樣的蔬菜,炒熟之後比生吃吃的多,而且還增加了不少炒菜油的熱量。又比如說,同樣吃肉類,雞胸肉、裡脊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少,雞翅膀、排骨肉則在含有蛋白質的同時,也含有不少脂肪,熱量就明顯會高一些,而且更加香美好吃。用這樣的食材,用需要添加烹調油的烹調方式,自然就會升高食物的能量密度。

有媽媽可能會想,找到寶寶增重飲食的秘訣了!只要在食物中多放油脂和糖就好了。比如說,把饅頭換成油條,或者黃油麵包,同樣的重量,熱量就會高出一大塊。又比如說,在粥和糊糊中加入白糖,體積一點都沒擴大,熱量卻會明顯上升。按這種路子走,多吃餅乾蛋糕之類的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食品,多吃油炸食品,再多喝點高脂肪的骨頭湯豬蹄湯,不就可以奏效了麼?增加體重並非僅僅增加食物熱量總值那麼簡單。

我們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所謂健康增重,不僅僅是增加體脂肪,而更多地意味著增加肌肉,加強內臟功能,對25歲之前的人來說還有增加骨鈣儲備量的任務。

想一想,如果在寶寶纖細的骨骼、薄弱的肌肉上再加一大堆肥肉,只會令弱者體能更差,更容易疲憊,甚至埋下未來罹患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隱患。

所以,一定要考慮到增重的需求:

1、供應足夠多的蛋白質;

2、脂肪攝入量必須控制在35%的供能比以內;

3、供應足夠的鈣、鎂、鐵、鋅等和B族維生素,充足的微量營養素供應也能促進寶寶的成長,支撐每天的生長髮育、學習任務。

要達到微量營養素充足供應的目標,需要做到:

1、食譜中不能放進去餅乾糖果點心之類的低營養價值食物,也不能出現油膩食物。應當更多地使用富含脂肪的天然食物,包括魚肉蛋奶和堅果類。

2、主食仍應做到品種多樣化,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全穀類、薯類等食物。麵粉優先選擇全麥粉和標準粉,而不要追求精白,以便保留更多的維生素。全穀食物和加工精度較低的米麵類食物,可以通過發酵、煮粥、打糊等方式來解決消化上的難度,而且宜與白米白麵食物配合食用。只要安排得當,它們可以為健康增重做出很好的貢獻。

3、飲食要注意三餐均勻,早餐必須吃好,而不要一頓多一頓少。只有均勻地供應蛋白質,身體才能充分地利用它們來構建組織。

人體是智慧的,只要給它合理的食物,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能力,睡好覺,放鬆心情,加上適度的運動,它就能夠很好地進行自我維護。健康的增重往往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重量重了,原來枯瘦的四肢變得充實了,精神和體力變得更好。這說明,增加的體重主要用於充實內臟和肌肉,脂肪含量並沒有明顯增加。這才是最令人高興的增重!

還有一日三餐寶寶增重菜譜,下次發,本文有點長。

範志紅 “健康增重怎麼做?”

蘇蒂小騎“關愛孩子健康?先完成這一小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