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希臘要求馬其頓更改國名?

大東北的小豆包


其實是因為希臘這個國家有點小家子氣,自己歷史那麼悠久,領土(13萬平方公里)也比馬其頓大了五六倍,但卻偏偏擔心獨立的馬其頓對自己的北部也叫馬其頓的省有領土要求,所以一直利用自己是歐盟成員的資格和地位卡著馬其頓的脖子,堅決反對馬其頓加入歐盟的申請。而只有獲得了全部成員國的一致同意,馬其頓這個前南斯拉夫小國(2.5萬平方公里)才可能加入歐盟。另方面,歐盟也一直呼籲馬其頓與希臘盡快解決國名爭議,以便開始入盟談判。

最新的動態是,6月12日,馬其頓總理扎埃夫宣佈,馬其頓和希臘就國名問題達成協議,馬其頓國名將更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根據協議,該國將對內對外使用“北馬其頓共和國”這一國名。據悉,扎埃夫與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就馬其頓更改國名問題進行了長時間討論。而馬其頓與希臘之間就馬其頓國名問題的僵局已持續長達20多年。不過,雖然兩國達成了一致,但問題並未最終解決,因為,一方面馬其頓還將為此舉行全民公投,兩國議會也還要審議和簽署才最後算數。因此,有分析認為,新國名可能會遭到兩國強硬派的反對。另一方面,馬其頓還要為此修改憲法,難度可想而知。所以,這一最新動態的前景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希臘曾在一個世紀前,參與佔領和瓜分了馬其頓地區,這就是希臘現在北部馬其頓省的所在地。而後來自打馬其頓1991年獨立並使用憲法國名“馬其頓共和國”後,卻一直擔心馬國有覬覦自己的馬其頓省的野心。這算啥,是心虛麼?按兩國的實力,這是沒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黎叔認為,希臘小家子氣了。同情馬其頓的心油然而生。


人稱黎叔


馬其頓位於前南斯拉夫最南部,面積2.57萬平方公里,人口二百多萬,首都斯科普里。馬其頓東鄰保加利亞,北鄰塞爾維亞,西鄰阿爾巴尼亞,南鄰希臘。1991年馬其頓獨立後,希臘卻堅決反對馬其頓以“馬其頓”為國名,要求馬其頓更改國名。

馬其頓是一個比較大的地理概念,包括前南和希臘等地區。一百多年前,統治這裡的奧斯曼土耳其崩潰後,馬其頓地區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三國瓜分,塞爾維亞部分稱為瓦爾達爾馬其頓,保加利亞部分稱為皮林馬其頓,希臘部分稱為愛琴海馬其頓。瓦爾達爾馬其頓後來加入南斯拉夫,就是現在的馬其頓。這個馬其頓認為自己是馬其頓王國和前南馬其頓加盟國的繼承者,所以就取國名為馬其頓。

希臘得知北邊的新鄰國國名為“馬其頓”後,火冒三丈,表示強烈抗議。因為希臘在北部有三個以“馬其頓”為名的省級行政區,從西往東分別是:西馬其頓區、中馬其頓區、色雷斯——東馬其頓區。西、東兩個馬其頓區與馬其頓國接壤。而且,馬其頓的國旗上有維伊納太陽的圖案,希臘認為馬其頓明顯是對希臘的馬其頓地區有想法。希臘要求馬其頓更改國名,不準使用“馬其頓”。

馬其頓在前南六國中經濟很落後,又是當時唯一的內陸國,出海口需要希臘支持。所以,馬其頓底氣不是很足,就向希臘解釋,說我們沒有任何覬覦希臘馬其頓地區的意思。希臘不依不饒,說必須改國名,否則希臘將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優勢,對馬其頓成為國際組織的成員國“絆馬腿”。希臘經濟其實也不怎麼樣,但在“江湖”上經營多年,確實比剛獨立、“江湖”人情不熟的馬其頓更有優勢。

1992年馬其頓要加入聯合國,就被希臘以各種理由阻撓了一年多。1993年,馬其頓加入聯合國,但由於希臘的抗議,只能使用不倫不類的“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不僅是聯合國,各種國際組織(包括體育組織),因為希臘的抗議,多不接受馬其頓以“馬其頓”為國名申請為成員國。馬其頓再小再窮也是個國家,國家要有尊嚴,就這麼希臘踐踏?馬其頓火了,態度變得強硬:不改名字,你能奈我何!

話不投機半句多。1994年2月,希臘對馬其頓實行經濟封鎖,給本就不怎麼樣的馬其頓經濟造成巨大麻煩。看到希臘“折騰”馬其頓,美國有些看不下去了。馬其頓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如果美國能控制馬其頓,對美國的巴爾幹戰略,遏制俄羅斯南出地中海是非常有利的。可希臘為一己之私鬧個沒完,破壞美國的大事,美國能不光火嗎?1995年9月,美國派人來找希臘,說適可而止,我讓馬其頓讓一步,你們也讓一步。

圖-古代的馬其頓,如今在希臘境內

馬其頓確實讓了步,取消國旗上的維伊納太陽圖案,還修改了有關法律,併發誓對希臘的馬其頓地區絕沒有半點非分之想。“老大”的面子不能不給,希臘這才勉強同意,馬其頓可以繼續使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國名。不過,這畢竟只是一個臨時國名,在參與國際事務上確實很不方便。但是,希臘說了,這已是他們最大的讓步了,“馬其頓”這個地名,馬其頓國絕對不可以用,否則死拼到底。

希臘除了是北約成員國,還是歐盟成員國,馬其頓一直想進歐盟這個“群”,“搶紅包”。歐盟很希望馬其頓能加入,以便擴大歐盟在東歐的影響,但加入新成員必須得到所有成員國同意。希臘就利用這個優勢,任各方磨破嘴皮子,也不放馬其頓入盟。另外,馬其頓在2009年申請加入北約失敗,認為這是希臘在背後搞破壞。希臘“欺人太甚”,馬其頓徹底火了,宣佈歐盟、北約一定要進,國名堅決不改。希臘的態度一如既往的強硬:先改國名,再談入盟入約的問題。

圖-亞歷山大帝國

美國不希望兩國再鬧下去,又跳出來調停。美國已經厭煩了這種無聊的調停,說這是最後一次調停。美國的態度是,馬其頓在與希臘打交道時,使用“北馬其頓”,與其他國家交往時,可以使用“馬其頓”。希臘不好直接駁美國的面子,只是說考慮一下,實際上並不想接受這個方案。

看熱鬧的不嫌事大。馬其頓的另一個鄰國保加利亞也跳出來反對馬其頓以“馬其頓”為國名。理由是保加利亞內部有皮林馬其頓地區……

圖-愛琴海

事情越鬧越大,美國明顯對希臘有些不滿了。希臘是小國,再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也不敢完全得罪美國,還想在江湖上“混”嗎?馬其頓也知道不改國名,將無法通過希臘這一關,口氣也軟了下來。最終,馬其頓選擇了妥協。2019年2月11日,馬其頓正式改國名為“北馬其頓”,折騰了二十多年的國名鬧劇總算結束了。


地圖帝


馬其頓共和國其實只擁有馬其頓地區三分之一的土地,剩下的三分之二則分別屬於希臘跟保加利亞境內,正是因為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國名國名,導致了希馬雙方自馬其頓建國以來就一直糾葛不斷。

對於希臘而言,古典時代馬其頓跟希臘就是一體二面的存在,後來馬其頓王國更是一統整個希臘,並在亞歷山大大帝的帶領下,將希臘文化傳播到了亞洲的廣大地區。

所以在北部地區仍生活著數百萬馬其頓人(希裔)的希臘一直伸張馬其頓文化屬於希臘,而以斯拉夫人為主的馬其頓共和國是“鳩佔鵲巢者”,沒有資格擁有包括古馬其頓王國跟亞歷山大大帝等歷史IP。

但很明顯,作為一個四面皆山的內陸小國,馬其頓不可能放棄這些旅遊資產,不僅在境內廣為修建如亞歷山大大帝這樣的馬其頓古典名人雕塑,甚至還將許多地標建築用之以命名——比如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國家體院場便是以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作為命名。

但文化資產上的爭奪不過是其中矛盾的一部分,希臘真正要求馬其頓共和國改名的原因是擔憂後者不過是建立在馬其頓地區西北部的國家,卻以全名稱之,害怕馬其頓共和國對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南部地區”發起領土訴求。

而這種窺覷之心,馬其頓或許早已有之。

1991年馬其頓共和國改變了該國國旗類同於希臘“馬其頓大區”的區旗,都屬於希臘“Vergina太陽”這一標誌的變種,糾葛四年之後,馬其頓才最終同意修改。

考慮到歐洲如今盛行左翼思潮,歐盟之內更是如此,以至於分離主義大行其道——西班牙、法蘭西以及前歐盟成員英國都存在著這種思潮。

由不得國小力微本錢少的希臘對此防微杜漸,一力在歐洲議會內阻止馬其頓共和國加入。

而馬其頓共和國正是為了掃清加入歐盟的障礙,才最終在去年六月選擇同意更改國號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真實星球


希臘人佔理多點,古希臘的歷史淵源畢竟在那裡,北方來的斯拉夫人用“馬其頓國”有點理虧。

還好爭議已經結束,當地時間2019年2月12日晚,馬其頓政府發表聲明宣佈,自當天起馬其頓正式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現在希臘、北馬其頓可以好好休息一下,2個國家為1個國名爭論數十年,連吃瓜群眾看著都累。那麼,雙方的糾紛是怎麼產生的呢?

還是先回到古希臘時代,那時候希臘半島生活著希臘諸個城邦,希臘人的北方有一個馬其頓國,那裡的種族比較多,有希臘人、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等等。

希臘內戰如火如荼,尤其是伯羅奔尼撒戰役後,希臘逐漸走向衰落。這時候,馬其頓軍隊乘機南下吞併希臘半島,亞歷山大大帝初建功勳。

隨後,亞歷山大大帝帶著希臘部隊(包括馬其頓人)征戰天下,建立起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其功績顯赫一時。

那麼,隨著歷史的發展,希臘半島經歷歡樂,也經歷心酸。曾經的馬其頓王國也經歷變遷,7世紀的時候部分斯拉夫人移民到這裡生活,他們佔據著北部的一塊地。

換句話說,古老的馬其頓王國被分成兩塊,北部的斯拉夫人佔有一塊,南部的希臘人佔據一塊。二戰後,南部的斯拉夫人組建起1個叫“南斯拉夫”的國家,生活在原馬其頓王國北部的斯拉夫人也在其中。

數十年後,南斯拉夫解體,這部分斯拉夫人就出來單幹,建立“馬其頓”。這國名一出,希臘人緊張起來,因為希臘境內也有原馬其頓王國的地盤,而且現在也叫“馬其頓”。你們是不是要覬覦我希臘人的地盤?

因此,希臘人一直要求馬其頓改名,現在如願甚好!


子屠龍


名字很重要,換個位子,如果我們是希臘,我們也會要求馬其頓改名的。

馬其頓1991年從南斯拉夫宣佈獨立,馬其頓覺得自己是古代馬其頓帝國的繼承人,而希臘覺得自己才是古代馬其頓帝國的繼承人,所以就有了誰是正統的問題,聽過“漢賊不兩立”這句話吧,我們中國人對正統也非常的重視。所以希臘人在正統這一點上市不可能退讓的。

還記得高句麗吧,韓國說自己是高句麗的繼承人,我們也不能接受,因為高句麗時代,朝鮮半島南部並不屬於高句麗,而是屬於三韓(韓國國名就來自於此),所以韓國和高句麗是並存的,不是誰繼承誰的。

馬其頓的國名,還讓希臘非常警覺,因為希臘北部有三個省都是用馬其頓命名的,這讓希臘覺得馬其頓是希臘有領土要求,所以不能接受。

越南以前叫安南,清朝時候上書宗主國清朝請求改名叫南越,嘉慶皇帝覺得歷史上的南越包括廣東、廣西地區,安南不能叫南越,不然安南就成南越繼承人了,以後肯定會對廣東、廣西提出領土要求,於是改名叫越南。

所以希臘也是絕對不會接受馬其頓這個國名的。


劉權林


這還是要怪亞歷山大啊,中國有句話,叫做“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以弗所也是古希臘城邦時期的重要城市,咋不見希臘要求土耳其把以弗所改名呢?

歸根到底,還是馬其頓太牛逼,是世界歷史上抹不開的一筆,而現在的希臘在地球上屬於三流國家,經濟倒退還被稱為“歐豬五國”之一。國家,就跟人一樣,一旦混得不好了就對以前的榮耀非常執著。

(全盛時期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

馬其頓作為古希臘最後一個赫赫有名的城邦,戲劇性如同秦國一樣統一了整個希臘地區不說,還狂飆突進,一路向東打到中亞,印度地區,建立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將古希臘的文化甚至傳播到了西域地區(大宛,大夏,典型的希臘化國家),這一榮耀在希臘後來的歷史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如今的希臘肯定希望將這一榮耀的冠名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


扣毛


想多了吧!其實改名字的道理很簡單,就是為了避免名字重複。如同到工商局辦理“商標註冊”,已經有了一個“蘋果”,你的公司就不得叫“蘋果”。

那麼自南聯盟解體後,有多少叫“馬其頓”的國家(地區)呢?首先,在希臘就有三個叫“馬其頓”的行政區,比如希臘北部的“西馬其頓”、“中馬其頓”以及“東馬其頓和色雷斯”這個傳統上的地理區域。

此外,南歐歷史上也有一個馬其頓(地區),包括上述所有地區(希臘境內的三個“馬其頓”),以及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科索沃和塞爾維亞的部分地區。

另外,還要一個歷史學上馬其頓王國(古王國),也被稱為馬其頓。

和工商局商標註冊先來後到的原則一樣,1991年獨立的馬其頓當然是後來人了。所以,它的名字就是“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2018年6月12日,馬其頓和希臘政府達成了一項初步協議,結束“商標註冊”之爭。結果是,馬其頓(國家)被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РепубликаСевернаМакедонија)。

馬其頓是聯合國和歐洲委員會的成員。自2005年以來,它也一直是加入歐盟的候選人,同時也在申請加入北約。

儘管馬其頓目前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在發展開放的、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閒看秋風999


上圖是當代巴爾幹地區的地圖。希臘和北部的馬其頓,都是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今天,這裡支離破碎,你中有我,各國都處於不安全感之中。用聯合國秘書長馬其頓特使馬修·尼米茲的話說,“在過去百年,威脅感對於這裡的國家是真實的,隨時感覺到‘我們總是被包圍’。在巴爾幹,各個國家歷史都支離破碎,或曾與鄰國衝突。”

歷史上,這個地區以希臘文化著稱,最美好的回憶,是馬其頓帝國,在最偉大的帝王、人類歷史傑出軍事家亞歷山大時期,達到輝煌的頂峰,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


上圖就是馬其頓帝國示意圖。人類歷史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屈指可數,雖然都是以地中海東部為中心,有一定的地緣優勢,跨三洲容易些,但這樣的帝國從文化上軍事上仍殊為不易。

馬其頓帝國的輝煌,是公元前300年的事情了,距現在已經有2300年,仍然是巴爾幹地區最為人珍視的記憶。

1990年代,蘇東波之下,南斯拉夫做為主權國家徹底解體。這個國家原有一個叫馬其頓的行政區,緊鄰希臘,1991年宣佈獨立為主權國家。獨立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做為會員國加入聯合國,這個主權國家於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名義加入聯合國,相當於獲得國際社會的共同承認。獨立的另一個關鍵環節,是有一部為全體公民承認的憲法,憲法開宗名義宣佈國名,這個主權國家,憲法國名“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Macedonia。

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名稱,為南部鄰國希臘不容。前文說過,近代以來,巴爾幹地區的國家都缺少安全感,當地以巴爾幹火藥桶聞名。希臘相對來說戰亂少得多,可仍然處於火藥桶之中。希臘敏感的指出,希臘北部有一個省級行政單位,也叫馬其頓。儘管今天馬其頓共和國從未提出領土要求,誰知道日後會不會一有機會就以同名為理由向希臘發難?更進一步,以前馬其頓是個歷史名詞,各國用來做地名就做了,現在馬其頓成了聯合國會員國的名字,這豈不是要獨佔亞歷山大大帝的文化遺產?這可是希臘最大一筆歷史財富啊。那句怎麼說來著?欲亡其國先亡其史……

這一吵就是20年。吵上20年還是小事情,希臘利用遊戲規則,一直阻止馬其頓共和國加入北約和歐盟,此外,希臘和馬其頓兩國各自的朝野之爭、俄羅斯阻止北約東擴的努力,多種因素攪在一起,把事情搞的錯綜複雜一塌糊塗……

11日,突破重重障礙,“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Macedonia 正式更名為 “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做為外交斡旋的結果,希臘事先已經承認這個名稱,再怎麼說,字面上承認南部馬其頓的存在,也承認亞歷山大遺產為不同的馬其頓共有。

此外,北馬其頓共和國將在國內消除“民族統一主義”的概念,對鄰國以顯示誠意,證明自己對希臘的同名省份沒有領土聲索。希臘政府也將勸告全體國民,理性面對國際關係,睦鄰友好。

真不容易。

(全文完)


李牧


希臘和馬其頓因為馬其頓國名的問題爭吵了很多年,希臘因為馬其頓的國名而一直反對其加入北約和歐盟(新成員加入需要成員國一致同意)。為什麼希臘對“馬其頓”這個名稱如此在意,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馬其頓曾征服過希臘地區,而古馬其頓人也以希臘人自居,學習希臘文化,所以馬其頓就象徵著亞歷山大的文化遺產,自然也是希臘文化的一部分。而馬其頓的國名與希臘的馬其頓省也存在著重名。

那現在的馬其頓是怎麼來的呢?馬其頓於1991年宣佈獨立,在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但馬其頓共和國的國民並非是古馬其頓人後裔而是斯拉夫人。

2018年6月,馬其頓與希臘達成協議,馬其頓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以換去希臘支持其加入北約和歐盟。

但這一名稱中還是包含“馬其頓”,引發希臘民眾的抗議。


每日知識點


古馬其頓和亞力山大太出名了,現馬其頓名不符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