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G7峰會難解關稅紛爭,影響的只是日本和歐洲的汽車企業麼?

G7峰會難解關稅紛爭,影響的只是日本和歐洲的汽車企業麼?

G7歷史上首次在公報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提前離場七國集團首腦會議(G7)峰會,拒絕簽署G7聯合聲明。

雖然特朗普沒有具體說明他反對的公報中的任何內容,但根據外媒消息,與貿易有關。

此前美國宣稱要增收25%進口汽車關稅,一旦實現,將會對全球汽車行業都有所衝擊,不僅日本車企、德國車企、歐洲車企,甚至中國車企。

影響會有多大?

2017年,約有1723萬汽車在美國銷售,其中約870萬為進口車輛,主要的進口國家有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數據顯示,在美國銷售的大眾汽車有超過82%是來自國際工廠,奔馳汽車的進口量70%,寶馬為68%,豐田是55%,本田最低只有35%。與外企相比,美國本土的三大汽車廠商的車輛進口比例也只是相對較低而已,福特、通用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分別為20%、40%和45%。

G7峰會難解關稅紛爭,影響的只是日本和歐洲的汽車企業麼?

此前,特朗普曾就中國對進口自美國的汽車加徵關稅的行為進行抨擊。他指出,美國政府向由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汽車徵收每輛車2.5%的關稅,相反中國卻對美國進口汽車徵收每車25%的關稅,如此不成比例的貿易結構傷害了美國的利益。目前中國財政部已經正式宣佈,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其中整車進口的關稅稅率將從25%下降至15%。

對於中國車企而言:

2017年的法拉克福車展,WEY設定了一個新目標,也就是進軍北美汽車市場,成為第一個在美國銷售的中國汽車品牌。

而如若提升美國提升進口關稅至25%,WEY不能在北美市場裡佔到一點便宜,不論價格、性價比、品牌影響力、溢價能力亦或者是別的。

同樣面臨這樣問題的,還有廣汽集團。

廣汽汽車(GAC Motor)有著進軍北美市場的計劃,打算成為首家向美國出口輕型汽車的中國本土汽車製造商。

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少表示,該決定是否做出,取決於關稅是否會使其汽車過於昂貴,以致無法在美國本土具備競爭力。

廣汽是一直渴望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企業之一。該公司在硅谷開設了一家研究中心,還宣佈了今年在底特律和洛杉磯開設辦事處的計劃。此外,廣汽GS8車型在今年1月還在底特律車展上亮相。

對於日本、德國、歐洲車企而言:

美國是汽車進口大國,也是汽車出口大國。從2009年到2015年,美國汽車出口總額翻了一番,同時帶來了77萬的就業崗位。寶馬公司和戴勒姆集團就向歐盟和中國出口了大量美國製造的汽車。寶馬美國斯帕坦堡工廠更是號稱規模最大的工廠,2017年出口了約37萬輛汽車,佔其生產總額的70%,出口額達百億。

G7峰會難解關稅紛爭,影響的只是日本和歐洲的汽車企業麼?

美國擁有如此龐大的汽車出口數量,都要歸功於各大汽車廠商在美國大量投資建廠。豐田汽車在美國建有10座工廠,分佈於亞拉巴馬州,加利福尼亞州,密西西比州以及德克薩斯州,擁有3萬多名僱員。2017年,豐田的美國工廠出產車輛多達120萬。

緊隨其後的是本田汽車,2017年出產了124萬輛。本田在美國的工廠分佈於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印第安納州以及俄亥俄州,擁有4千名僱員。

另一家日本車企日產汽車則在密西西比州和田納西州各有一座工廠,2017年生產了90萬輛車,僱傭人數超1萬。

還有幾家德國企業,如戴勒姆集團在亞拉巴馬州,印第安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均有建廠,擁有5千名僱員,2017年出產了超過28萬輛汽車。大眾汽車在田納西州的工廠2017年產量約為33萬。

對美國汽車業的影響:

研究機構LMC Automotive的預測,如果對進口車輛徵收25%的關稅,它可能會讓美國汽車行業每年少銷售100萬輛汽車,而且還是至少。

如果公司將全部25%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它可能會減少約200萬的銷售額,或者超過美國年度交付量的10%。

G7峰會難解關稅紛爭,影響的只是日本和歐洲的汽車企業麼?

以規模最大最強的通用汽車公司為例,它正在密切關注貿易談判並提供投入。

“我們希望確保我們保持健康的可發展性,不僅有關於汽車,還包括提供的眾多就業機會,”

LMC估計通用今年將在美國銷售116萬輛進口車,約佔公司總交付量的39%。

如果特朗普關注25%的關稅,美國消費者會怎麼辦?

1. 有些人會看二手車市場,特別是輕租賃汽車。

2. 其他人將轉向使用價格更便宜的國產車。

3. 假設關稅是暫時爭執的結果,第三組可能會推遲購買新車。

減少100萬輛的交付量,是什麼後果?雖然美國已經經歷過肆虐全球的產能過剩和價格低迷階段,目前的汽車市場是非常健康的。

但,銷售量實際上在不斷下滑,目前已經從2016年的近1760萬輛的記錄進一步走低,但LMC預計今年仍有1710萬輛的交付量,還有一組數據,剛剛過去的5月,車輛的平均價格接近3.3萬美元。

少100萬輛交付量,平均價格按照3.3萬美元計算,最終的損失是330億美元,而且這還僅僅是預測機構預測的每年數據,還不算工作崗位的減少、工人工會抗議等方面的其他連鎖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