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忙假 ◎謝喜平

忙假

◎謝喜平

記憶中,上小學的我們,每到夏收大忙時,都有一個特殊的假期——忙假。假期十天左右,學校讓孩子們在夏收期間幫助大人端茶燒水、拾柴做飯,更主要的是拾麥穗,還規定每個孩子收假時交五斤麥子。

對於貪玩的我們,放假是一件開心的事。吃過早飯,我們這些十多歲的孩子就排著隊、唱著歌,由老師領著去割完麥子的田裡,撿拾遺落的麥穗。太陽像一個大火球,空氣滾燙滾燙的,我們的臉被曬得像成熟的大蘋果,並掛滿了汗水。偶爾有一縷風吹過,大家立刻歡呼雀躍,朝著風像鳥一樣張開雙臂,涼爽的感覺一下子從前心傳到了後背,比吃老冰棍還舒服。

割完麥子的地裡,白燦燦的,豎立著堅硬的麥茬,踩不好,腳上就會劃出一道血口子。我們就學著大人的樣子拖著腳走路,再堅硬的麥茬也會服服帖帖躺在我們腳下。不過,十多天下來,一雙雙鞋都被麥茬戳得面目全非。

到了地裡,我們並排排好,像搜索“敵人”一樣,認真仔細撿拾,不落下一個麥穗。雖說很熱很辛苦,但拾到的麥子,生產隊以每斤五分錢收回。過秤時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我有時一天掙兩元錢左右,這對於當時一個勞動日才六七角錢的境況來說,是一個不少的數字呀。一個忙假下來,拾得多的同學,可以掙夠下學期的學費。

同時,我們還肩負著小哨兵的職責。隊裡收割的麥子都摞在一個大場裡,場的門口掛著一副對聯,上聯:龍口奪食;下聯:顆粒歸倉;橫幅:嚴禁煙火。場的四周用繩子拉起當圍欄,擔任哨兵的孩子,分別站在路兩邊,腰繫皮帶、手拿紅纓槍,鮮豔的紅領巾在胸前飄揚,個個神氣活現,像電影裡的英雄少年。

幾十年過去了,時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麥都用收割機,大片的麥子,幾天就顆粒歸倉了。過去已成為一種歷史,永遠擱淺在記憶的深處,可每到麥子黃時,我還是想喊一聲:走,拾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