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華晨

20世紀90年代,國產汽車空白的那個年代,他曾經這樣對《中國企業家》的主編說 “所謂造車的“八旗子弟”這麼多年始終搞不好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專家治廠,順向思維,逆向思維的人在企業沒有發言權”。

今天中國互聯網新能源造車如火如荼,瘋狂炒作的各種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都在對標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實際上的是大多數還是停留在是在玩概念炒作,複製粘貼的套路。紛紛開始估值上市模式,最瘋狂的莫過於身在美國的賈躍亭和他的樂視造車夢。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綠色能源汽車

1995年,那時候市場上還沒有深圳比亞迪,李書福的吉利汽車的身影。

它的出現填補了中國汽車市場的空白,國產汽車的先驅華晨系曾經風光無限,卻又盛極而衰,他的命運轉折和一個人捆綁在了一起,是那個年代汽車業的顛覆者和攪局者。

他是行業的破局者,信奉孫子兵法中的“知變則勝,守常則敗”的名言。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大敗局中這樣評價他:仰融之慘烈,在於他氣勢凝聚之時,卻被突然排擠出局,這就好比一位絕世高手,行棋過半,竟被強行勒令離場,其後繼者哪怕只稍遜半分功力,恐怕也難以為繼。何況那群人還各懷心思,不肯竭盡全力。

他意氣風發寫下“中華第一車”的書法告訴所有人,這是他的夢想。

他宣稱:到2000年,中國汽車業灘頭陣地上唯一敢向外國汽車企業叫板的,是我華晨。他把自己當成汽車行業的拯救者。

如果他學會妥協或許今天在汽車行業會有一個響噹噹當的名字-華晨系。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特斯拉與華晨汽車

1仰融接手華晨

1991年,那個時候,瀋陽金盃汽車廠的廠長是年近60歲的趙希友,他希望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融到資金 解救這個已經瀕臨解體的汽車廠,甚至跑到街上擺攤賣股票,一天賣出不到三萬股,最後是一個南方的小夥子一口氣買下剩餘的4600萬股。成為金盃的第一大股東。他的名字叫仰融。

他當時對這個老廠長說:我要讓金盃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至於這筆用於購買金盃汽車股份的資金,至今都還是一個謎,就像他喜歡把自己的出生經歷都包裝的像一個謎題一樣。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金盃小海獅

2華晨誕生

在高人指點下,他通過在百慕大成立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再聯合信託和財務公司,成立了一個基金會,把金盃汽車的股份注入到華晨,籌備上市。

而後,他穿著軍大衣出現在華爾街,揚言要把五星紅旗插在這個地面上。說服了美林證券分析師幫他解決國外上市的問題。在美國市場開始對中國概念股感興趣的時候,一家連年虧損,瀕臨解體的汽車廠,在兩人的運作下,順利通過美國上市審查。

1993年7月,華晨系馱著一個虧損的國企工廠登陸華爾街,成為中國概念第一股,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第一股,在華爾街引起轟動。成為一個象徵性事件。後來也成為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經典案例。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華爾街之狼

3中華第一車的造夢之路

1995年開始, 仰融接管金盃客車管理權。在那個年代,紅旗和上海牌兩大國產汽車品牌,紛紛停產,外資車企瘋狂攻城略地 仰融看到了一片空白的中國汽車市場機會,集合優質團隊,開發出了海獅牌小客車,並逐步成為輕型客車市場第一汽車品牌。

面對著汽車市場的廣闊前景,國內的製造商都沒有勇氣進入,與外資車企廝殺,而他看到了中國轎車市場需求會出現井噴的現象。提出要造出百分百產權的國產轎車。,他通過引進德國技術和設備,打造了一條10萬輛轎車的生產線。

1999年,華晨控股上海老牌上市公司申華實業,更名華晨集團,以此為資本平臺,同年華晨中國在香港上市,華晨宣佈斥資40億,打造中國人自己的轎車。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華晨中華

4 汽車業的五朵金花誕生

在仰融的操盤下,華晨一方面加強技術研發能力,在國內設立技術研究院。一方面聯合知名外資車企共享開發市場。,先後與5家國際汽車公司合作。與寶馬合作生產當時銷量最好的三系和五系轎車,與通用合資生產雪佛蘭卡車和SUV.接著三江雷諾的引進家用型經濟轎車,收購瀋陽航天三菱研發汽車發動機,與豐田合作開發適用的豐田經濟型轎車,與第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合作開發汽油發動機。

2000年,第一代中華轎車在瀋陽下線,華晨汽車一舉成名,仰融的造車夢激起了熱血的13億中國夢,華晨的高調贏得了業內的尊重。

65歲的江鈴汽車董事長,汽車界元老說:他最佩服的是仰融。法國人考察華晨後說:世界革命從巴黎開始,中國汽車革命從你身上開始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香車美女

5 華晨系的資本迷宮

2001年.華晨系市值高達246億,已經形成了產融結合的體系,控股5家上市公司,各種關聯公司上百家,擁有8條汽車生產線。10多家汽車整車和部件工廠,可與當時勢頭最猛的一汽大眾爭高下。華晨系希望實現汽車總產值達到80%的比例,在2010年實現150萬輛產銷,2000億的營業收入,200億的利潤目標,打造成中國最大的汽車公司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豪車模特

6 北上的輝煌,南下的轉折

當時的華晨是瀋陽最知名的企業,承載著遼寧瀋陽市的“中國底特律之夢”瀋陽市更是不遺餘力的支持華晨的發展,有求必應。

而慕馬大案後,華晨的掌舵人仰融繼續著他知變則勝,守常則敗的信仰,為了解決第一代中華牌轎車存在的發動機匹配問題,想要收購外資車企來研發發動機項目。他看上了一家有著百年曆史的老廠羅浮,雖然近年一直虧損,品牌和技術實力都無可挑剔,通過合資控股的方式完成華晨汽車發動機升級迭代,並貼上中華的商標。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瀋陽汽車產業

讓一家百年的外資車企低頭可不容易,基於中國市場的前景和可觀的利潤。最終以華晨以土地,廠房投入獲取51%股份,羅浮投入技術設備,並獲得華晨的一筆借款,完成工廠搬遷的所有成本

這是中國汽車企業併購整合的方式,收購國際汽車企業的首例,可以說是國產汽車的一次逆襲。李書福的吉利還屬於後來者,這也是仰融在看準中國轎車市場即將井噴之際,做出的進攻策略,一旦成功,將改寫中國汽車業的歷史,實現它的中華第一車的夢想。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

一切進展都在仰融的計算中,然而最終項目的選址選擇了浙江寧波,這個有著完整汽車產業配套的海港,卻成了華晨進擊的滑鐵盧,寧波政府非常樂意的批了地,還邀請華晨參與可產生百億現金流的寧波跨海大橋的項目。

可是這一切在東北政府看來,這次南下建廠項目是華晨系的背叛。作為被重點扶持的汽車企業,承載地方的產業升級,希望華晨系把資產項目都放在北方也在情理之中。雙方協商的結果是仰融堅持在寧波建廠。

2001年矛盾激化,北上的時候仰融設計了華晨系的資本迷宮,成就了華晨的輝煌,南下的時候又設計了產權清晰的“新華晨“來完成中華第一車的升級迭代,但是最終還是免不了被踢出華晨系,最後出逃美國,一直未歸的結果。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汽車金融

保守的華晨

沒有了仰融的華晨汽車開始由進擊變為保守,沒有繼續在汽車界攻城略地,羅浮項目也以華晨賠償上億資金的結尾,仰融的四個得力部下作為職業經理人留守華晨卻沒有守住華晨的輝煌,紛紛套現離場。最終華晨這個中華第一車的品牌企業錯過了隨著而來的中國汽車市場需求爆發的機遇,漸漸被後來者趕上,其中就有曾因為說了“汽車不就是四個車輪加兩張沙發”而被同行笑話的吉利汽車集團創始人李書福。

一個發展迅猛的企業離開了創始人就開始走下坡路。在今天的企業發展中也不是個例。

在今天互聯網新能源造車運動裡,我們也看到了出走美國的仰融的身影,不知道還會在汽車界擦起多大的火花。沒有為華晨培養好接班人也是他的遺憾。

華晨與仰融的的那段輝煌已經成為歷史。我們只是一個歷史的旁觀者。

中國版特斯拉:華晨系的崛起與潰敗,比亞迪,吉利是後來者

汽車上太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