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城市形象宣傳片不能拍成燒錢的形象工程

城市形象宣傳片不能拍成燒錢的形象工程

舒聖祥

5月29日,鄭州市旅遊局官方微博發佈2018新版鄭州旅遊宣傳片。宣傳片一經網絡傳播,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眼尖的網友發現其中存在硬傷:把人家開封的“清明上河園”,當成了鄭州航空港區的“園博園”。宣傳片製作方中視金橋回應,確係工作人員誤用視頻素材所致,目前正在對該片進行全面審查和修改。

花348萬元拍的城市宣傳片,結果卻在用開封“冒充”鄭州,或者說,在鄭州的宣傳片裡替開封宣傳了一把。這種荒唐事的發生,不僅刷新了城市宣傳片可以如何劣質的底線,也驗證了城市宣傳片這個錢是多麼地好掙。很多人想起了多年前的《中國鐵路》宣傳片,人家至少拍的是中國鐵路,沒拿國外的來湊鏡頭。

在鄭州這個宣傳片裡,網友還指出了其他關於視頻素材信息錯誤和侵權問題,中視金橋回應“在與素材公司溝通過程中”。不由得讓人好奇,短短几分鐘的宣傳片,到底多少視頻素材是買來的,又有多少是自己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拍的?都是買來的素材,做的僅是剪輯嫁接的活兒,談何高質量,又哪裡值那麼多錢?

中視金橋的工作人員,可能是不瞭解鄭州的外地人;但是,鄭州官方從上到下,都是怎麼審查通過的呢?難道丟出去348萬,買回來一個什麼東西,都不提前看看,就對外發布了嗎?網友都能一眼發現的錯誤,當地旅遊局卻看不出來,令人費解。當年1850萬的鐵路宣傳片,700多萬都是回扣,鄭州宣傳片出現的低級錯誤,或許也是一封公開的舉報信。

只有愛一個城市,才能拍好這個城市。都不清楚鄭州的人,怎麼拍出鄭州的美來?連開封的景與鄭州的景都傻傻分不清的人,又怎能做好鄭州宣傳片?這其實是一個悖論。但是,大多數城市宣傳片,依然走的老套路。花很多錢,交給名頭很響的外地廣告公司,只要畫面夠美就行了,也不管實際宣傳效果如何,有沒有符合本地氣質的細節展示與獨特創意。

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工業化批量操作,近年來呈現大爆發之勢。幾乎每個城市都要拍,有的城市還每年都拍,甚至一年拍幾個。某種意義上,城市形象宣傳片,已經拍成了惡俗的形象工程。除了是一筆暴利的生意,除了是一場燒錢的大賽,並沒有更多實質意義。

曾有人在網上貼出中國城市形象宣傳片的“製作寶典”,套用該寶典,再融入各地名勝古蹟,八九不離十的城市宣傳片就成了。在這些“中國式宣傳片”裡,整齊劃一面帶微笑的大合影,氣勢磅礴的新建築或舊古蹟航拍,汗水或淚水劃過臉龐的慢鏡頭,奔向太陽昇起地方的孩子,公園裡打太極拳的老人,高架橋上的車流和馬路上的人流,像魔咒一樣縈繞。

真正好的城市宣傳片,不一定得請外地大公司,也不一定得花很多錢。比如G20期間,名為《杭州映像詩》的8分鐘短片讓人印象深刻。為了拍攝這部作品,一對情侶用5年時間跑遍了杭州的角角落落,一共拍攝了8000G素材、9萬多張照片,最後在成片中大概用了1.8萬張照片、150多個鏡頭。相比工業化地生產,出於真愛拍出來的東西,當然更好。

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工業化批量生產,或許是該降降溫了。不一定每個城市都拍,更不必要每年都拍。拍不出城市好形象也便罷了,反而有可能淪為傷害城市形象的形象工程。348萬拍出來一個笑話,難道不可悲嗎?這樣的燒錢大賽,可以休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