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哪裡的文化是口述傳承?

楊睿3436


口頭文化是蒙古族遠古文學中最重要的民間文學體裁,其豐富的社會、歷史、文化內容,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在蒙古族文學史、社會發展史、思想史、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在當今這個物質文明極度發達而精神追求普遍缺失的社會里,對口頭文化在歷史文化長河中逐漸流失這一現象,研究口頭文化未來的發展便呈現出應有的時代意義。包括史詩在內的所有題材的民間文學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深深紮根於蒙古族人民群眾的沃土之中,幾百年來能夠一直被人們傳承下來算得上是一個奇蹟。口頭文化在傳承發展過程中,受到以下因素制約:

一、人民的影響

1.勞動人民的影響。蒙古族的民間文學是蒙古文化基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幾百年來能夠在人們中間傳承下來的原因是它能夠發展的生命力“土壤、水、空氣與營養”都是從哪裡來的,要想更進一步研究口頭文化的內容、文學價值和意義是靠什麼又怎樣顯現的,眾所周知,最強大的力量是——人民大眾。

口頭文化的信息載體是人的語音器官。能發音的語音器官都能成為傳承民間文學的載體。

,這裡所說人類的語言是有語音的語言。人與人之間通過語言的協助才能相互交流思想。,1的“語言”是一種社會交流的工具,是人們交流思維與意見的最重要的武器。也可以看成是“人的一種感官——舌”。眾所周知,口舌是人們交流思想的最基本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

從社會生活的變化來看,對口頭文化造成的重大影響是無法估計的,隨著現在的文學、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對新興文化和觀點的依賴變得更多一些。雖然這些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人們不使用自己的語音器官來說語言文學,而依靠寫信或計算機來聯絡,這造成了人們對於依靠語言器官的鬆解、語言的匱乏,更深層的理解為口頭文化很可能會失去傳承的工具。

2.語言文學家們的影響。口頭文化是語言藝術的開端。面臨出版、音像、網絡等新世紀各種不同媒介的競爭。口頭文化的這種衰落的命運來自於各個不同的接觸方式的發展和現在語言文學家們提倡的以語言文學為中心,對利用計算機網絡知識的這種觀點的重視作為不可替代的壓力,使口頭文化的傳承狀態變得越來越糟糕。隨著文學——理解、表達,辯證對社會的貢獻越來越大,有意或無意的造成了口頭文化傳承價值的下降。關於這些理論,在蒙古文學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語言文學家們理解為:把口頭文化認可理解為文化遺產,還認為口頭文化比語言文學形成的早,而發展程度為低級文化形式。例如:人們從口頭文化過渡到語言文學,把這個過程看做是文學發展歷史中的一個歷史性發展的過程。例如:無論是摩爾幹還是馬克思恩格斯都認為,把從口頭文化到有了語言文學的存在過程當做是人類時代從原始時代發展到文明時代的重要特點。,2,沒有文字時期的文化比不上有文字時期的文化,把口傳文化中關於人與事的敘述寫成專門的文學筆記是不可靠,是不能成為研究論證的,即:口頭文化發展緩慢,科學性不強。這些觀點無非會阻礙口頭文化未來的發展。

二、口頭文化本身的影響

可以說,至今留傳下來的口頭文化大多數都是以舞臺藝術的形式而存在。例如“江格爾”至今仍被維拉特人說唱,但以塔亞為代表的關於新疆江格爾奇田野調查及研究顯示;“江格爾”,在維拉特蒙古,19世紀以後就不再被民間所說唱。調查還表明,江格爾奇日益減少,

而且留下來的也大都變成了舞臺藝人。導致,包括英雄史詩的這類口頭文化,如此不樂觀。而更應該進一步探究口頭文化本身。


追夢小卒


布洛陀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績主要是開創天地、創造萬物、安排秩序、制定倫理等。"布洛陀"是壯語的譯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稱,"洛"是知道、知曉的意思,"陀"是很多、很會創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裡的頭人"、"山裡的老人"或 "無事不知曉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經詩》是壯族巫教的經文,它唱誦壯族祖神布洛陀創造天地萬物,規範人間倫理道德,啟迪人們祈禱還願消災祛邪,追求幸福生活。這部經詩貫穿著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識。《布洛陀經詩》各篇都可以獨立成篇。因其相當多的內容是創造天地萬物的,可以說是壯族的創世史詩;因其唱詞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時喃唱的,故又可以說是壯族宗教文學。

《布洛陀》以詩的語言和形式,生動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陽、造日月星辰、造火、造穀米、造牛等的"造化"過程,告訴人們天地日月的形成、人類的起源、各種農作物和牲畜的來歷,以及遠古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等。這部史詩滿腔熱情地歌頌了壯族祖先布洛陀這個半神半人的祖先創造人類自然的偉大功績,全詩長達萬行,自古以來以口頭方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一帶傳承。

《布洛陀經詩》的內容從性質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創世神話、倫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學術價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內容包括布洛陀創造天地、造人、造萬物、造土皇帝、造文字曆書和造倫理道德六個方面,反映了人類從茹毛飲血的矇昧時代走向農耕時代的歷史,以及壯族先民氏族部落社會的情況。根據已整理的版本,全詩分為四個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開頭歌,包括第一章禮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創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陽、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布洛陀口傳詩體創世神話在內容上具有原生性特點,在漫長的口頭傳承過程中,經過一代代的不斷加工和錘鍊,藝術性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們認識歷史、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還具有教化的作用。


墨染南國


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都存在口述現象,在做民族文化調研中經常遇到、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你說的這種文化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例:苗族吹蘆笙、學蘆笙就用口述心授來傳承的。民間蘆笙師沒有樂理知識呀、教徒帶徒就用口述的方法、教授一套《指路經》一般要用三年的功夫才能出師,從前學《蘆笙詞》是每個苗家小夥的必修功課、學會《蘆笙詞》就能吹奏蘆笙了,學習《蘆笙詞》的過程也是口傳心授、如果沒有苗語基礎是很難掌握他的韻味的、就算你是一位音樂家、你能把譜子全部記下來你也不一定吹奏出它的韻味。

所以說語言的韻律與音樂是相關的、民族語音中的語調、語速、語氣、就結定了這個民族音樂旋律律動的特點、這就是口傳心授的傳承的魅力所在、是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有別於系統性文化傳承之處,這種傳承方法講究的就本民族文化特質的“韻味”脫離了韻味民族文化本身的特色就失去意義。


軍歌大叔


這個需要考究並且探討一下:什麼是口述文化?口述文化即通過語言而非文字進行傳承的文化。例如,凱爾特人在羅馬人佔有英國前就是通過口口相傳來傳承它的歷史、民間故事和宗教信仰的,因為凱爾特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發明文字。口頭文化存在於世界很多地方,而且很多世界著名的史詩故事就是口頭講述的,如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便由希臘人一代一代口頭傳承,直到後來才被付諸文字。


蒼巖吹雪


民間文學是口頭傳承,豫西地區叫說瞎話兒。這些世代口傳的民間文學,多是教人向善,勤勞勇敢,正直為人,具有一定的教化意義。


抱僕


西藏、青海的藏族與內蒙的蒙古族為多!


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傳說就屬於口述傳承。


田紅春


已知的苗族。


修人哥人車生活館


嚴格來說,所有的文化都是又口述起源再到文字的,神話倉頡造字便突出我國古代智慧轉向新的節點,在此之前,都是口述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