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近十年四川發生地震頻率那麼高?

愛吃路邊攤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為什麼會有青藏高原呢?是因為被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給擠壓出來的,這個擠壓現在仍在繼續,比如喜馬拉雅山每年仍在升高。

也可以說有山的地方就會有擠壓,就會有地震。比如日本、臺灣東部為什麼多山就是因為太平洋板塊和亞歐大陸板塊擠壓出來的。我國的地震帶很多都是和山脈同分布。

而四川就處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處。西邊高、東邊低,高的那一處在擠壓下就會往低的地方上面爬,一旦低的地方被壓的撐不住了,就會發生岩層斷裂,也就形成的地震,關鍵是這種爬升現在仍然在繼續,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都會有地震的發生。

而長時間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地震,只能說被壓的、低的地方的岩石層比較堅韌,但隨著時間積累,壓的東西越來越多,終有一天岩石層會撐不住壓力斷裂,這種地震震級就比較高了。

就像一個氣球,吹一點點的時候,爆炸威力小,當吹的很大的時候,突然爆炸威力就很大。

發生地震之後,地層岩石會出現混亂,不同的岩層會不斷的調整,撐不住的就斷裂,所以汶川地震後會有不斷的餘震,就是這些岩石層在不斷調整姿勢。

當所有岩石層都調整到大家都能撐住彼此,然後地層岩石就安靜了,開始下一輪的能量積累,直到有一天某一塊岩層又撐不住了。


劉權林


首先,從大的全球地質構造來看,整個中國大陸都處於歐亞板塊,而中國西南部受到印度板塊擠壓,四川的西部屬於青藏高原的邊緣地帶,四川的東部則屬於四川盆地,因而必然將印度板塊的擠壓力進行傳遞,從而作用於該區域的Y字型三大斷裂(西北方向的鮮水河斷裂、東北方向的龍門山斷裂帶、南向的安寧河斷裂)帶產生很多的地震。其中近年來尤其東北方向是龍門上斷裂帶,相繼發生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8.0級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蘆山7.0級地震以及本次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縣7.0級地震三次大地震。所以首先地震的發生的外因是印度板塊的擠壓。這一點從下圖的2009年繪製中國構造應力場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在四川區域的應力場(藍色箭頭越長,應力越大)的值相對較大。因而即使發生了蘆山地震,能量仍然沒有釋放完畢。因而又發生了本次九寨溝縣7.0級地震。

其次,地震的發生也和四川地區的斷裂帶的活動有關。上段已經指出四川地區的Y字型斷裂帶。而其中東向分支—龍門山斷裂帶近些年一直處於活躍期,九年多的時間發生了2次七級地震、1次八級地震。這在整個中國地震歷史中也比較少見。所以,龍門山斷裂帶自身的活動性也造成了本次地震的發生。

因而,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如此多的災難如此密集的降落到四川人民身上。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殘酷,活躍的印度板塊是外因,造成了四川龍門山斷裂帶及其附近區域(九寨溝縣就處於該區域)的應力集中;而龍門山斷裂帶自身的構造活動是發生本次地震的內因。內外因的結合,造成本次地震的發生。


地震博士


四川地區是中國傳統的地震區,松潘-較場地震帶、龍門山地震帶、巴塘理塘地震帶等地震帶都是非常活躍的地震帶。地震發生是有周期和潛伏期的,近十年可能是地震發生頻率比較高的時期,不過從歷史記錄來看也基本符合規律。

對於像汶川地震這樣的巨災,其能量積累可能要以千年來計,汶川地震後,各地陸續發生了一些6、7級地震,基本是汶川地震後期餘震或者與其相關受影響的斷裂帶產生的。這個現象正常,一次巨災發生後,餘震可能要延續幾年,甚至幾十年。

這次地震處在的松潘地震帶,基本和汶川地震所在的龍門山地震帶相接。所以在我看來,當時的汶川地震一定會影響到松潘地震帶,這兩次地震會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藍天救援隊張勇


導語: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京時間8月8日21時19分,發生7.0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3.2度、東經103.82度,震源深度20.0公里,祝福九寨溝,祈禱平安。四川省地區活躍著多個地震帶,包括金沙江地震帶、龍門山地震帶、松潘-較場地震帶等。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汶川大地震和雅安地震,就發生在龍門山地震帶上。而8月8號發生的九寨口地震發生在松潘-較場地震帶上。為什麼四川會有如此多的地震帶?四川為什麼多發地震?四川哪些地方容易地震?接下來為您做詳細解答。

地震發生的原因

簡單地說,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個大板塊之間互相擠壓.另外還有火山噴發引起.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主要是構造地震,它是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構造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噴發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了也會產生地震,如巖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隕石衝擊地面(隕石衝擊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地幔物質的熱對流,是由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所驅動的。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外部表現。內部能量釋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塊運動,地質構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四川地震的原因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大地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的中北段。

2013年4月20 日,雅安市蘆山縣發生的7.0級強震,震中在龍門山斷裂帶的南段。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7級地震發生在岷江斷裂帶附近。

由此可見四川地震和斷裂帶有直接關係。

龍門山大斷裂——它是一條貫穿岩石圈的巨型地殼斷裂系統,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寬達70公里。本來,以岩石組成的堅硬地殼幾乎堅不可摧,它之所以能發生如此大的斷裂、扭曲,一定是有什麼強大的力量撕裂了它。於是,科學家們研究龍門山斷裂帶中岩石的應力場發現,這股強大的應力的確客觀存在,而它,則來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階的地域——青藏高原。

龍門山斷裂帶中多發的地震,就是來自青藏高原方向的應力場持續對地殼提供擠壓應力,當地殼中的岩石實在不堪應力的重壓而破碎、斷裂時,巨大的能量釋放,以機械波的形式傳遍四周,便構成了慘烈的地震。龍門山是山區與盆地兩個地質體的接觸帶,由於對剛性客體來說,默認其力作用在兩者交界的邊緣,因此,山與盆接觸的前鋒帶,便成為了應力場釋放其機械力的集中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地震便多發了起來。

發生地震時應急措施

1.在住宅(樓房和平房):要遠離外牆及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等開間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體位置可選擇桌子或床下,也可選擇堅固的傢俱旁或緊挨牆根的地方。住樓房的千萬不要跳樓!

2.在教室:學生應用書包護頭躲在課桌下或課桌旁,地震過後由老師指揮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間: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者辦公傢俱旁。

4.在商場、展廳、地鐵等公共場所:躲在堅固的立柱或牆角下,避開玻璃櫥窗、廣告燈箱、高大貨架、大型吊燈等危險物。地震過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序撤離。

5.在體育館、影劇院:護住頭部,蹲、伏到排椅下面。

結語:四川地震主要來源於亞歐板塊的相互碰撞,四川是盆地,四周都是高山,受到青藏高原的擠壓內部的能量聚集釋放,最後就形成了地震。加油四川!加油九寨溝!


用戶64991192549


2008年5月12日,是我們全中國人都為之揪心的一天,那一天四川發生了8級強震,他們的家園在那一瞬間毀於一旦,但那麼久過去了,自從08年開始,四川發生地震就一直不斷,而別的省市卻鮮少發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我們就要先從地球結構開始說起了,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3個圈層組成,如果把地球比作成雞蛋,地殼就是蛋殼、地幔就是蛋白、蛋黃就是地殼,一直用力擠壓雞蛋,自然就碎了,而地震的形成就是由各大板塊相互擠壓。

再來說說四川,四川省位於中國西部,西鄰青藏高原,原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所處的位置是一片海洋,後面不停擠壓才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可由於地殼不停的擠壓使得地殼變得不穩定,形成了斷裂層,板塊內並不是一整塊,而是變的零零碎碎,四川較軟的地質覆在青藏高原較硬的地質,然後隨著地殼運動方向運動,然後在其西部形成了高山,也使川西地區的板塊越來越不穩定,因此,四川近年來頻發地震也就不奇怪了。

現在我們也終於知道四川頻發的原因,我們也希望當真正地震到來時我們千萬不能驚慌,要保持好鎮靜,做好自我保護,把地震的風險降到最低。


鎂客網


我可以說,這是一個無知的問題嗎?

本來不想回答,但是,看到那麼多誤導人的回答,還是來點正解吧!

本人四川人,經歷過1976年松潘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蘆山地震。我從小就很關注地震,後來慢慢地懂了,地震天天有,在不同地方,人只能感覺到的有感地震。

地震按烈度又分級,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是8.0級,2013年蘆山地震7.0級。

近十年,發生地震最頻繁的,是環太平洋地震帶,而不是四川。

具體來說,日本是地震最多的國家,2011年3月11日,9.0級,其後餘震頻發;智利居其次。

別問我是咋知道的,有個APP,可以查的!

再次重申,四川很安全,只是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到平原的過渡區的次斷裂帶,會有淺源地震。地球其它斷裂帶又何嘗不是呢?


奔向地球d賽恩思


不止近十年地震頻率高,四川自古以來地震頻率都比較高。近十年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災害的預報或者災後報道比較多,也使我們瞭解更多。


據有關資料,四川歷史上曾發生的7級以上地震,可能多達十多次。四川易發生地震和地址構造有關。我國整體地質構造比較複雜,四川恰好位於一條較為活躍的地質活動帶上,它位於青藏高原旁,而青藏高原形成原因為大陸擠壓,處於大陸擠壓處附近的地帶,會因為地質活動造成地震。

近十年,尤其是2008年的大地震,記憶猶新。當時還在上課,突然發現教室裡的燈、電視晃個不停,坐在凳子上都有點坐不穩了,有人喊地震了,大家才反應過來,迅速在老師組織下下了樓。緊接著為了保證安全學校臨時決定放假,回到家看了新聞才知道那場大災難。


如今十年過去了,監測條件好多了,我們能長遠地預測地震,但卻仍不能在地震發生前的幾天內預報,我們只能根據地震帶來規劃居民區,使人口儘量的遠離地質活躍的區域。


來看世界呀


論有傷亡的地震次數,雲南比四川多。不管是最近20年還是再往前20年。最近一百年和上一個一百年比,四川的地震未必增加了。還是要看數據。

比較有用的結論是:四川和雲南是我國地震高發的省份,要隨時做好地震防禦和應對準備。


卓明信援通訊社


1933年以來四川發生地震的地點與震級!

2001 .05.24 2736 10054 5.8級 鹽源  

2001.02.23 2921 10104 6.0級 雅江  

1999.11.30 3126 10420 5.0級 綿竹漢旺  

1999.09.14 3136 10405 5.0級 綿竹、安縣  

1997.08.13 2930 10529 5.2級 重慶榮昌  

1996.12.21 3036 09925 5.5級 白玉  

1996.02.28 2902 10438 5.4級 宜賓永興  

1994.12.30 29.0 103.6 5.7級 沐川  

1992.11.30 3312 09800 5.1級 石渠  

1991.02.18 3135 10223 5.0級 小金兩河  

1990.04.09 2955 09921 5.2級 巴塘、理塘  

1989.11.20 2955 10653 5.4級 江北統景  

1989.09.22 3133 10223 6.6級 小金梭羅  

1989.04.16 2956 09915 6.7級 巴塘小壩衝  

1989.03.01 3130 10226 5.0級 小金黑虎碉  

1988.06.02 30.6 101.5 5.0級 道孚乾寧  

1988.04.15 2618 10245 5.2級 會東  

1985.08.12 2723 10121 5.2級 鹽源梅雨  

1986.08.07 2724 10122 5.6級 理塘日乃  

1982.06.16 3150 09951 6.0級 甘孜扎科  

1982.05.22 2716 10106 5.1級 鹽源、寧蒗  

1981.01.24 3100 10110 6.9級 道孚溝普  

1980.02.02 2753 10112 5.8級 木裡草坪子  

1976.11.07 2729 10106 6.7級 鹽源、寧蒗  

1976.08.16 3242 10406 7.2級 松潘、平武  

1975.01.15 2926 10148 6.2級 康定九龍  

1973.02.06 31.5 100.4 7.9級 爐霍地震  

1955.09.23 26.6 101.8 6.75級 會理魚鮓  

1955.04.14 30.0 101.8 7.5級 康定折多塘  

1954.10.24 29.4 104.8 5.0級 自貢地震  

1935.12.18 28.7 103.2 6.0級 馬邊地震  

1933.08.25 32.0 103.7 7.5級 疊溪地震


農業洞察


地震科普已經有回答說得很好了,無非就是龍門山地震帶,地震帶活躍等等。

不過,經歷過512汶川大地震以及接下來的雅安地震等等之後,四川人民對於地震已經表現得比其他很多地方更淡定多了,

昨晚地震了,成都的朋友圈確實有刷屏,但基本上是該幹啥幹啥,但很多從外省過來的朋友們就很不淡定了,。

看圖,這是成都人民的反應,

最後,還是希望身在九寨溝的朋友們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