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假設慈禧太后不逃跑,而是正面迎戰八國聯軍,是否會有轉機?

首先,咱們回顧歷史就會發現,當時候的清朝軍隊並不是想多數人想象的那樣落後,恰恰相反的是清軍當時無論從數量上還是武器先進性上都超過了所謂的八國聯軍,早在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就決定建立一支新軍,完全按照德制。並且在武器裝備和軍事訓練上進行提升。

從1895-1899年,天津海關武器輸入提高8倍,武衛軍、神機營採用大量西式裝備,並配有速射機槍和各式大炮。而八國聯軍登陸的天津更是有著大沽口炮臺是19世紀末世界最強的堡壘之一,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請德國工程師改造大沽口炮臺,配置著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的堡壘炮,外加四艘魚雷艦。

假設慈禧太后不逃跑,而是正面迎戰八國聯軍,是否會有轉機?

八國聯軍侵華時,清政府在直隸地區的軍隊有11.3萬,淮軍、毅軍、新軍、甘軍、神機營、虎神營,以及地方團練,義和團等等。相比之下,八國聯軍2萬人左右。

但事實上當清廷中央向列強宣戰時,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懷宣、山東巡撫袁世凱等掌握地方實權的實力派人物卻完全違背了清廷中央的意志,與各參戰列強達成了協議,這就是著名的“東南互保”。

假設慈禧太后不逃跑,而是正面迎戰八國聯軍,是否會有轉機?

“東南互保”徹底撕下了慈禧太后中央權威的遮羞布,使清廷顏面掃地。而由於清廷的嫡系軍事力量八旗、綠營軍隊等徹底墮落,面對地方督撫公然對抗中央的“東南互保”,慈禧太后卻無能為力。因此,面對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及清廷中央根本無法做到“舉全國之力”對抗。

假設慈禧太后不逃跑,而是正面迎戰八國聯軍,是否會有轉機?

最重要的是縱觀清朝的統治者,從來沒有“君王死社稷”的決心。相反,從咸豐皇帝開始,清廷已經形成了“見勢不妙,隨時開溜”的習慣。永遠將自身的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置於第一的慈禧太后,絕不會留在北京,與八國聯軍血戰到底。

假設慈禧太后不逃跑,而是正面迎戰八國聯軍,是否會有轉機?

最後咱們不得不說,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所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清朝徹底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府,人民受到的苦難更深了。當然也還是有一些好的後果的,就是加快了清朝的滅亡。由於武衛軍基本被打廢了,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成了當時最強的兵力了,這也為以後袁世凱和革命黨合作推翻清政府埋下了伏筆。再者就是由於東南互保,導致各地的督撫不聽清政府號令,也為之後的辛亥革命提供了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