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白酒仍會是朝陽產業

以酒為媒 - 探索世界-打造讀者最喜愛的酒類知識分享平臺而努力.

白酒仍會是朝陽產業

關注我,每日為你準備豐富的酒業資訊,酒圈密聞,行業動態,酒類知識普及


導讀:從三次行業調整可以看出,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總體來說是波浪式的上升,面對挑戰,再克服挑戰,再不斷向前,這是幾十年白酒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


中國的白酒行業有過高潮也有過低谷,理性看待市場行情的上漲或者下行才有利於把握行業趨勢。拋開疫情,距今,中國白酒行業一共經過三輪行業調整,在最近的一輪行業調整中,即使是名酒也備受煎熬,2014年茅臺股價最低時118元左右,同樣是2014年,雙十一期間曾有商家以“一瓶53°飛天茅臺加一瓶52°水晶盒五糧液1111元”進行促銷。


如今,疫情影響著每個行業,白酒也不例外,以史為鑑,我們先來回顧下白酒行業的三次行業調整,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啟發。


在1988年到1992年,白酒行業經受了第一次行業調整。起因是1988年白酒行業自主定價權放開,供需關係使得名酒價格瞬時數倍上漲,導致1989年國家提出整治並限制政府白酒消費,名酒呈現“老外不喝、黨政部門不喝、老百姓不喝”的局面。黨政部門由於政策緣故不喝,老百姓因為價格高而不喝。面對這樣的局面,降價自保成為名酒的選擇,茅臺酒從208元陸續下調到95元,五糧液陸續下調到45元,瀘州老窖陸續下調到35元。

白酒仍會是朝陽產業


應對危機,化解危機,轉危為安,在本輪調整中,古井貢酒連續推出“降度降價”、“負債經營”、“保值銷售”策略。其中依靠“降度降價”(低度酒賣低價)的方式成功走出困境。調整期後的白酒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山東孔府家酒開啟廣告營銷時代,廣告酒風靡一時,秦池、孔府宴等酒企紛紛搶奪央視標王,白酒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在1988到2003年,白酒行業經受了第二次行業調整。主要原因在於政策、行業、經濟三方面。政策方面,1996年,國家23個部委聯合簽署公務宴不喝白酒,並出臺《酒類廣告管理法》,限制白酒在媒體投放廣告。行業方面,1997年,秦池被媒體曝光外購基酒,陷入“勾兌危機”,銷售額一落千丈。後年,山西朔州假酒案爆發,引發公眾對白酒消費的恐慌。國家對於白酒行業實施生產許可證制度,限制白酒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並對糧食類白酒、薯類白酒採用複合計稅。經濟方面,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市場消費疲軟,很多名酒企業瀕臨破產,大量“廣告酒”品牌倒下。曾經風光一時的古井貢、瀘州老窖、汾酒等名酒企業陷入經營困境。


應對危機,化解危機,轉危為安,在本輪調整中五糧液首創買斷經營模式,並大力開發OEM(貼牌)產品以期實現高端佔據品牌制高點、中端上量賺大錢、低端力保市場高佔有,全興於1999年推出水井坊,瀘州老窖於2000年推出國窖1573,洋河藍色經典於2003年推出,白酒行業逐步走出行業調整,迎來“黃金十年”.


白酒仍會是朝陽產業


在2012年到2015年白酒行業經受了第三次行業調整。2012年,國家出臺“八項規定”及“六項禁令”,整治“三公消費”.同年,酒鬼酒陷入“塑化劑”風波,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應對危機,化解危機,轉危為安,在歷經多年的市場低迷後,2015年部分名酒企業穩住市場,2016年名酒企業出現弱復甦,2017年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企業走出行業調整,進入全面復甦,酒業再入快車道發展。在這一階段重視商務及大眾消費,產品結構向中低端延伸,高端白酒降價穩住市場是各大酒廠渡過危局的關鍵。


從三次行業調整可以看出,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總體來說是波浪式的上升,面對挑戰,再克服挑戰,再不斷向前,這是幾十年白酒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行業二八效應凸顯,新的市場機遇大部分被名酒廠所瓜分,留給其他中小品牌的發展空間並不樂觀。正所謂: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分化會持續;看誰轉型快!

白酒仍會是朝陽產業

品酒香 - 知酒事 - 交酒友-行業報道 -國酒文化-熱點資訊-深度訪談. 帶你看酒界最新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