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以文筆作生活是世上最苦的職業”


“以文筆作生活是世上最苦的職業”

今天,在推進《魯迅書信》閱讀中,我又讀了兩封魯迅先生《致宮竹心》。讀後,深感一顆赤誠之心。

1921年8月16日的《致宮竹心》,主要談在什麼時間、地點會面的問題。魯迅先生寫道:“我也很願意領教,但要說定一個時間,卻不容易”,“最好是上午十時至十二時之間,到教育部見訪,但除卻星期日。下午四至六時,亦或在家,然而也不一定,倘此時惠臨,最好先以電話一問,便免得徒勞了”。“先生兄妹俱作小說,很敬仰,倘能見示,是極願意看的。”於此之中,不是可見魯迅先生的坦誠、務實,對於宮竹心小說創作之激勵也是可想而知的。看似禮節性的話語,卻有赤誠在其中。

1921年8月26日的《致宮竹心》,仍然是未能謀面而書信交流,但已涉及小說創作與評論了。在這封信中,魯迅先生了表達了四層意思:

(1)“先生進學校去,自然甚好,但先行辭去職業,我以為是失策的。”

這是針對宮竹心要辭去在北京郵政局的任職而去報考師範發表的真誠見解,是符合魯迅先生“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的社會人生思想的,特別在那個年代,生存與溫飽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2)“小說已經拜讀了,恕我直說,這只是一種sketch(英文即速寫——筆者),還未達到結構較大的小說。但登在日報上的資格,是十足可以有的;而且立意與表現法也並不壞,做下去一定還可以發展。其實,各人只一篇,也很難於批評,可否多借我幾篇,草稿也可以,不必謄正的。我也極願意介紹到《小說月報》去,如只是簡短的短篇,便介紹到日報上去。”這是魯迅先生讀了宮竹心的《釐捐局》和其妹妹宮蒔荷的《差兩個銅元》後發表的意見建議。其中,可見魯迅先生的傾力扶助之心。這對於宮氏兄妹,無疑是巨大的鼓舞——一個小說大家、小說史家對於後生如此之言,可見提攜分量之重的。

(3)“先生想以文學立足,不知何故,其實以文筆作生活,是世界上最苦的職業。前信所舉的各處上當,這種苦難我們也都受過。上海或北京的收稿,不甚講內容,他們沒有批評眼,只講名聲。……不必寄稿給他們的。兩位所做的小說,如用在報上,不知用什麼名字?”

這其中,既有感同身受的經歷,更有文學道路上的關鍵指引與深切關愛。

短短一紙信箋,魯迅先生學問為人的高尚品質即基本呈現了。我想,宮竹心兄妹收到、讀完這封信後,一定會感動得熱淚盈眶,激動不已。

我讀罷這封信,最為深刻在“以文筆作生活,是世界上最苦的職業”——心織筆耕的生涯,非常之艱苦,但又非常之卓越傑出於人。

“以文筆作生活是世上最苦的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