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上週末,閨蜜小麗和我抱怨,說自己無法忍受她媽媽了。原因是小麗媽媽太想帶孩子。

聽小麗這麼一說,我很疑惑,為什麼媽媽幫忙帶孩子,自己卻無法忍受?不是應該感激嗎?

原來,小麗媽媽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太專制,總是不相信別人,很多事必須自己來,這樣她才放心。小麗想,快過年了,把孩子帶到婆家,正好讓媽媽休息休息,但是小麗媽媽不同意,理由是,奶奶不會帶孩子。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孩子現在兩歲多,每天照顧吃喝拉撒睡,很辛苦。小麗心疼媽媽,正好奶奶也想孫子,一舉兩得。可是,媽媽不同意,這讓她很犯愁。

其實,小麗和我說,她想帶孩子去婆家過年,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想讓孩子離開姥姥一段時間。因為她覺得,媽媽一直用帶孩子這件事來“控制”她。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別讓你的愛,變成控制

我們聽過太多,以“我為你好”或“我愛你”的名義來進行控制的家庭故事。

在我看來,小麗媽媽也是在用付出更多獲得優勢,以掌控話語權。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首先,付出多的人,說話有分量。

媽媽一直為小麗付出著,這給媽媽帶來說話的底氣。更重要的是,媽媽已經把小麗打造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這樣的孩子自然會聽媽媽的話。所以,一旦媽媽生氣,小麗就會選擇順從。因為媽媽難過,自己會內疚。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其次,付出多的人,自帶優越感。

在帶孩子這件事上,媽媽是付出多的那個人,平時小麗和老公工作很忙,經常加班,照顧孩子確實力不從心,而媽媽會因為自己付出多,而自帶優越感。特別是在決定孩子的一些事情上,優越感更強,有一種“只有我能決定,他人無權插手”的感覺。而這,也是小麗無法忍受的地方。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再次,付出多的人,支配欲太強。

小麗之所以無法忍受媽媽,就是因為媽媽太專制,支配欲太強。媽媽的邏輯是“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必須聽我的,否則就是不愛我”,這讓小麗很難感受到媽媽的愛。

就像她決定帶孩子回婆家過年這件事,媽媽不同意,甚至會發火以顯示自己的“強大”,容不得別人小小的反抗。她要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裡。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越愛越孤獨》一書中曾分析過:“所謂一切事物在他掌控中,即他感覺自己絕對行,或者說,他的支配慾望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這時,他就會展示'我可以為你做一切'。

而支配者這樣做時,背後還隱藏一個假定條件,那就是你必須聽我的,否則我不僅收回無微不至的照顧,還會使用一些手段來懲罰家人。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小麗媽媽就是這樣,如果小麗不同意自己的說法,就說以後不會幫忙照顧孩子,更不會去她家。

說到底,就是在控制小麗,綁架小麗。

當付出變成控制,愛就不存在了

本來是因為愛在付出,但最後變成控制的手段,這時的愛,不僅不存在了,還讓對方感受到被綁架。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就像《情感勒索》一書中說的:“情感勒索者會讓我們覺得,他們希望我們做的事更令人愉悅、更開放、更成熟,所以我們應該聽他們的。他們認為自己提出的建議才是最棒的,他們有權讓我們照做。同時,無論是用直接還是委婉的方式,他們都會為我們貼上自私、拘謹、幼稚、愚昧、不知感恩、脆弱等標籤。

小麗作為被勒索者,就是被媽媽的“我為你付出,你必須聽我的”想法而綁架的,而她很可能成為媽媽眼中的自私者或不知感恩的人。小麗要做的是改變自己。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因為親密關係中,誰痛苦,誰先改變。

解決的關鍵,是保持自己生活的平衡。

小麗要讓媽媽明白,外孫子有一天也會長大,離開她去尋找自己的生活,而她要做的不是為別人付出,更不是為別人而活,而是要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為自己活。

“媽媽幫忙帶孩子,女兒卻不領情”,看付出是怎樣變成控制的

比如,小麗可以讓媽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或以前想做沒做成的事情,來充實自己的生活,這樣媽媽的注意力就不會只在孩子身上。

最後,我想說,絕大多數的媽媽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她們願意為孩子付出,哪怕這種付出最後變成一種控制或綁架,作為子女的我們,也不要懷疑媽媽對自己的愛。而我們要做的是,通過非暴力溝通,學會設立界線,在改變中慢慢變得強大,以回饋媽媽真正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