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末太原奇案為何被稱之為奇案?

疑今察古幾復


晚清有四大奇案,分別是張文祥刺馬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和太原奇案。

其中太原奇案以新娘靈堂詐屍,和尚暴斃古井,的奇詭情節,名列四大奇案之最。

道光年間的太原陽曲縣,一天早晨,一位老頭去井邊挑水,他剛把桶放到井裡,便驚恐的大叫起來,鄰居們圍過來一看,井裡泡著一具屍體,眾人急忙報官。

曲陽縣令趕到現場,發現死者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光頭男子,頭部有明顯的刀傷,像是被殺後丟到井裡的。

縣官還是比較有經驗的,他判斷光頭男死者很有可能是個和尚,於是派人調查周圍的寺廟,是否有和尚失蹤。

查看失蹤和尚::


結果查到太原興善寺有一個和尚失蹤好幾天了。興善寺的僧人來到現場一辨認,確認這就是失蹤的和尚,可是當時下山的時候,穿的是和尚的僧服,撈出來的屍體穿著普通人的衣服,衣兜裡還有幾粒黃豆。

縣令不愧久經沙場,他想到這衣服肯定和做豆腐的有關,其他人一般口袋裡不會有豆子。

於是縣令又讓人調查縣城附近賣豆腐的,查來查去,一個姓莫的老頭浮出了水面。

縣令命衙役將莫老頭帶到縣衙,把和尚的衣服往莫老頭前面一丟,喝問道:

“莫老頭,你殺死了這個和尚,還不從實招來!”

莫老頭嚇得屁滾尿流,急忙否認道:

“大老爺,小人只是個賣豆腐的,從不與和尚打交道,小人冤枉啊!”

縣令察言觀色,看上去莫老頭不像撒謊,於是問道:

“你過來好好認認這衣服,是不是你的?”

莫老頭承認衣服是自己的,可是前幾天曬在外面,被人偷了,昨日天還沒亮,他正在磨豆腐,這時有人敲門,莫老頭打開門,一看見一個像是新娘子一樣的女子,頭戴鳳冠,身穿霞披,鑽進門來。

莫老頭正在奇怪,怎麼會有新娘子這麼早來自己的豆腐店,這時那個女子脫去鳳冠,露出一個大光頭。

仔細一看,原來是個和尚。 和尚對莫老頭說:

“施主,我是興善寺的僧人,昨夜偷喝了幾杯,醉倒在路邊,醒來發現自己的僧衣沒了,不知道被誰套上了新娘子的鳳冠霞帔,現在這樣子沒法子回寺,請您借我一件乾淨的衣服,這鳳冠霞帔我也沒用,就送給您了。”

莫老頭看到那鳳冠倒是值不少錢,就給和尚拿了自己件衣服,和尚穿上衣服就走了,至於怎麼會死於井中,莫老頭也不知道。

縣令帶著衙役去豆腐店搜查,搜到了鳳冠霞帔和一把刀,縣令看著鳳冠霞帔,想起了兩天前有人來報案,說一個新娘子穿著鳳冠霞帔失蹤了,會不會就是這套行頭呢?

派人查探:

原來頭天,縣城的姚員外一大早就來告狀,說另一個張員外答應把女兒嫁給自己兒子,還收了自己家的聘禮,本來今日便是良辰吉日,沒想到自己兒子去娶親時,張員外耍賴,說他女兒暴病身亡,這婚結不成了。

姚員外認為張員外是想論詐,便來告狀。縣令傳來張員外對質,張員外說自己女兒確實昨日暴病而亡,但是屍體詐屍了,現在不知道屍體跑哪去了。

太原知府對這個案子很重視,責令陽曲縣令限期破案。縣令經過一番推理,認定莫老漢見財起意,偷走張百萬女兒的屍體並扒下鳳冠霞帔,被和尚撞見,遂一刀將和尚殺死,拋屍水井。

莫老頭哪裡肯認,但在一頓痛打之下,屈打成招,承認自己殺了和尚、偷了屍體之罪。

結案後的不久,突然有人來縣衙擊鼓為鳴冤。鳴冤人二十來歲,說自己叫曹文璜,是張小姐的丈夫,張小姐並沒有死。

曹文璜和張小姐:


原來曹文璜家早與張員外家訂了親,可是曹家後來家道中落,張員外就想悔婚,所以將小姐許配給姚員外家。曹文璜和張小姐早就私定了終身,叫張員外悔婚,兩人便決定私奔。

不料他們跑出張府沒多久,張員外就帶人追了出來。倆個情侶跑到張小姐的姐姐張金姑家,張金姑是個年輕的寡婦,可當晚怎麼也不肯收留二人,讓他們趕快走。

張小姐和曹文璜沒辦法,只好繼續跑,跑著跑著就到了莫家豆腐坊,莫老頭同情他們的遭遇,就把自己的驢借給他們騎走。

縣令想來想去,感覺問題還在張員外身上,便將張員外拘來嚴加拷問。

張員外:


張員外受不了打,終於說道:

“那天他帶人追張小姐時,也追到了大女兒的住處,大女兒不肯開門,他懷疑張小姐就藏匿在此處,便帶人闖了進去。這時他看到房間裡有一口上了鎖的大箱子,箱子自己還在微微晃動,更加認定小姐藏在箱中,便讓人把箱子抬回府。”

沒想到回府劈開箱子,裡面是個昏過去的和尚,張員外一看就明白了,原來大女兒和這個和尚有姦情。 張員外正不知道拿這個和尚怎麼辦,他的的管家獻上一計:

將這個和尚冒充小姐,就說小姐昨夜暴病身亡,既能安撫了姚家,也可掩蓋大女兒私通和尚的醜事。

張員外便依計而行。 沒想到他們給和尚穿上女子鳳冠霞帔後,和尚便醒了。

這和尚稀裡糊塗的就穿著鳳冠霞帔跑了,這也就是後來張員外以為是詐屍了。

但是和尚是怎麼死的呢?

縣令聽到這些供述,根本不信,他維持原判,並將曹文璜定為殺人同犯,與莫老漢關押在一起,等待秋後問斬。

過了幾個月,太原新任知府複核案件,覺得此案疑點重重,莫老漢怎麼可能一刀將和尚殺死?

新知府複審:


曹文璜與和尚無冤無仇,為什麼要殺和尚?最關鍵的是,此案居然沒有提審過張小姐!知府決定重審此案。

張小姐見知府重審,一到大堂便大聲喊冤,她說曹文璜根本沒有殺人,那個和尚,他們根本不認識。

這個案子又陷入一團迷霧之中。知府仔細分析後認為:

兇手能一刀將和尚斃命,應該是經常用刀的人。於是吩咐查當地的屠夫。

果然查出城東屠夫吳一刀,失蹤多日。於是知府命人在太原附近捉拿吳一刀,不久後吳一刀到案。

公堂之上,吳一刀三兩下就招供了。原來那晚,吳一刀賣完肉回到家,發現自己的老婆與一名和尚在撕扯,大怒之下,抽出殺豬刀,將和尚一刀殺死。


殺人後,趁著天還沒亮,將和尚的屍體投進古井中。 這個死掉的和尚也是罪有應得。

他從箱子裡跑出來後,受盡驚嚇,在莫老頭家換了身衣服,剛走到城東,看見吳一刀的老婆長得挺漂亮,於是撲過去把婦人抱住,誰知婦人不肯,拼命掙扎。

這時恰好吳一刀到家,見到此情,提刀砍在和尚後腦之上,和尚當場斃命。

吳一刀將和尚拋在井裡,逃出太原城,躲避風頭。

誰想此種離奇案件被新來的知府破掉,真相大白於天下。

知府結案,讓曹文璜和張小姐有情人喜結連理,莫老頭無罪釋放,張員外罰沒一半家產,張寡婦不守婦道,遊街示眾,吳一刀殺人有因,杖責一百。

昭雪:


這就是晚清的太原奇案,我說故事的頭都說暈了,各位給個關注吧!


剛日讀史



答:清末太原奇案為何被稱之為奇案?因為,該案有十七奇。

下面我來簡單說一下。

第一奇:太原陽曲縣財主張百萬愛富嫌貧,將一女連許二主。

張百萬共有兩女,長女金珠、次女玉珠。

金珠嫁了個富家子,但那富家子命薄,婚後沒到一年,就掛了。金珠年紀輕輕開始守寡。

玉珠原先打算許配給另一富家子曹文璜,但尚未成婚,曹家家道中落。張百萬遂把玉珠改許給姚員外家。

第二奇:姚員外家前來迎親之日,張百萬卻稱玉珠暴病身亡。

實際上,玉珠並不是暴病身亡,而是與小情郎曹文璜私奔了——新婚前夜,與情郎私奔,可列為第三奇。

玉珠出逃,張百萬懷疑她是躲藏到了大女兒金珠家,帶家丁前去金珠家搜索,搜出了一隻裡面可藏人的大紅箱。

大紅箱上了鎖,金珠吱吱唔唔,死活不肯交出鑰匙。

張百萬認定箱裡藏的就是玉珠,喝令家丁抬家裡去。

但是,到家砸開箱,箱內卻是一隻渾身不著寸縷的光頭大和尚!

顯然,婚後守寡的金珠寂寞難耐,紅杏出牆,與和尚偷情了,是為第四奇。

箱雖打開,和尚卻氣息全無,想是在箱中已被悶死。

即張百萬無意中殺人,是為第五奇。

小女兒出逃,姚員外那邊明天要來迎親,張百萬已急得火燒眉毛,接著又撞破大女兒偷情醜行,羞憤難當,這會兒發現和尚已死,難逃責任。

前思後想,他一不幹、二不休,乾脆讓人給死和尚穿上為小女兒準備的嫁妝,設起靈堂,對外宣稱小女兒暴病身亡,一來是應付姚員外那邊的迎親,二來是埋屍滅跡,逃脫殺人罪責;三來又可掩蓋掉大女兒偷人的醜事。

即以死和尚冒充新郎,是為第六奇。

第七奇是一夜之後,身穿新娘裝的死和尚不見了。

第八奇是兩天之後,人們在附近的一口井裡發現了和尚的屍體。

第九奇是和尚身上穿的不是新娘裝,而是一件衣兜裡有幾粒黃豆的土布衣衫。

第十奇是和尚頭部刀傷,即不是掉進井裡淹死,而是被殺後丟到井裡的。

陽曲縣令通過查訪,找出了土布衣衫的主人——居住在離水井不遠以磨豆腐為生的莫老頭。

莫老頭說,和尚在凌晨時分光著身子到自己家裡敲門,自稱興善寺的僧人,路上遇到強盜,被洗劫一穿,衣衫也被搶去,要借衣服回寺。

縣令卻認定莫老頭是殺人兇手,嚴刑拷打。

莫老頭屈打成招,被丟下了大牢。

莫老頭被捉,曹文璜出現了。曹文璜投案,說自己與玉珠私奔,玉珠的三寸金蓮走不了遠路,經過莫家豆腐坊時,向莫老頭借驢遠走。

和尚和曹文璜同經過莫家豆腐坊,同向莫老頭借東西,事情太巧,是為第十一奇。

第十二奇是曹文璜把玉珠安置在位於交城縣的朋友陳砥節家後,迴向莫老頭還驢,路上遇上了城東屠夫吳一刀。兩人一起喝酒,吳屠夫酒後吐真言,說自己前段時間曾殺死一個和尚,拋屍水井。

原來,那天和尚在箱子裡並沒死透,只是一時閉氣假死過去,經過張百萬一番折騰後,悠悠醒來,趁下半夜人都去睡了,偷偷溜出,脫掉新娘裝,到莫老頭家借衣,回寺經過吳屠夫家,看見吳屠夫娘子一個人在家,就色膽包天,要強行不軌之事。哪料吳屠夫殺豬回來,見死禿驢如此無禮,一刀將他砍死。

和尚與金珠偷情在前,要對吳屠夫娘子行不軌事於後,可謂賊性不改,是為第十三奇。

曹文璜回到陽曲,知道莫老漢被誣陷,趕緊去找縣令給莫老漢證明清白。

哪料縣令認為案子已結,不願再生事端,把曹文璜定為莫老漢的同夥,一併關押。

案情已清,縣官卻惡意將之攪渾,是為第十四奇。

第十五奇是曹文璜和玉珠一起投奔的朋友陳砥節原是交城縣縣令,竟然官運亨通,當上了太原知府。

第十六奇是陳砥節聽說好友沉冤,複核案件,最終洗雪了冤情。

最後的結局是:曹文璜和張小姐有情人終成眷屬;莫老頭無罪釋放;張百萬罰沒一半家產;金珠不守婦道,騎木驢示眾;吳一刀殺人有因,杖責一百。

故事講完了,細心的朋友可能會問,您開頭說本案共有十七奇,怎麼只講十六奇就完了?

嗯,是這樣,第十七奇不在案中,而在案外。

此話怎麼說呢?

其實,通過上面的案情介紹,大家也看出來了,案子巧合太多,而且私奔、偷情、假設靈堂、和尚行不軌,屠夫殺人等等事件又高度集中在一個晚上,很像是虛構編造的戲劇故事,而不是真實案件。

的確,所謂的“太原奇案”並不是真實事件,而是戲劇家的戲劇創作。

那麼,第十七奇就奇在:“太原奇案”並不是真實事件,卻與其他真實的張文祥刺馬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並列為“清末四大奇案”,真是太神奇了!


覃仕勇說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太原奇案,是清末時期四大奇案之一,因為案情曲折離奇,歷久不衰,在近世也都有劇本電影演出。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末年,可能也就是1840年的山西太原。這個案子的離奇程度堪比推理大神寫出的精彩推理小說,千迴百轉的。

如果不是女當事人之一的丫環和男當事人的好朋友,時任山西提刑案察司的陳砥節,這個案子估計就要被判為冤案了。


在陽曲縣有個大戶叫張百萬,生有兩個女兒,但這個張百萬有點嫌貧愛富,所以他拆散了二女兒玉珠和窮女婿曹文璜的親事,非得讓玉珠嫁給一家姓姚的有錢人。玉珠堅守愛情,跟曹文璜私奔了,準備去找曹文璜的好朋友陳砥節。

張百萬發現女兒不見了,就去大女兒金珠家找,誰想這麼不巧呢,金珠家的衣櫃裡藏了一個和尚,不小心弄出了點動靜,張百萬一生氣就把衣櫃抬走了。


回到家的張百萬發現了躺在衣櫃裡的和尚,以為他死了,心裡很害怕,就把和尚穿上嫁衣,謊稱是玉珠暴病身亡了,還報了官。其實和尚只是悶暈了,醒了就逃跑了,還到莫老漢家換了一身男裝繼續逃跑,逃跑路上又調戲婦女,被人家老公吳屠戶給殺了扔井裡了,後來被人發現了。

這一下子,這個案子轟動了全城,有人跟陽曲縣令說和尚穿的衣裳是莫老漢的,然後莫老漢被當成了兇手屈打成招了。


幾天後,曹文璜回來為莫老漢辯白,原來他在路上遇見了吳屠戶,吳屠戶酒後失言說出了真相。但是陽曲縣令害怕暴露自己屈打成招的事兒,就索性說曹文璜也是同謀。玉珠的丫環去探監得知事情的真相,就去找了剛升官的陳砥節,終於真相大白了。

這個案子最離奇的地方就在於,單把每件事說出來都很合理的,但是放在一起的話,就讓人覺得巧合的不敢相信,如果判案者不能明察秋毫,就很容易造成冤假錯案。


太原奇案能躋身進入清末四大奇案,其實是有點名不副實的。就相對與故事而言,這是一個在古裝戲曲中很常見的嫌貧愛富的悔婚故事,痴情小姐、落難公子、父母反對、再加上一個忠誠聰明的丫鬟,歷經波折,最後還是美好的結局。這樣的故事在古裝戲中數不勝數。


江水趣談


清朝末年,列強侵華,朝廷昏庸無能,上層尸位素餐,下層收刮百姓,所謂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在如此的環境下,民間則出現了一件件奇聞冤案。

而其中的太原奇案更因其案情曲折離奇而名列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楔子

清道光年間,山西太原陽曲縣有一富貴人家姓張,家長是當地有名的富商張百萬。老張勞碌一生,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如珠如寶的女兒:金珠和玉珠。


做父親的自然想要為女兒找個好人家,讓她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從小就為金珠和玉珠安排了指腹為婚,對象都是當地的大戶。張百萬認為這樣兩個女兒下半生就可以無憂了。尤其是大女兒按約定嫁了出去之後,現在張百萬的心裡就只剩下二女兒玉珠這一塊大石頭了。

本來張百萬給老二指配的是曹家的公子曹文潢,可世事無常,曹文潢數次落第,曹家家道中落,沒錢了。而張百萬本就想靠著和曹家聯姻來發展自己的事業,但現在這樣,自然不能把女兒嫁給一個朝不保夕的曹文潢了。於是張百萬給女兒重新選了人家並約定好了過門日期。



玉珠暴亡,屍首丟失,奇案連連

可一天夜裡,玉珠突然失蹤,張百萬心急如焚,趕忙跑去大女兒金珠家裡看看玉珠有沒有過去。在看到金珠遮遮掩掩的樣子後,張百萬讓家丁搜查。結果就在金珠房間的衣櫃中找到了玉珠,可這時的玉珠已經因為長時間缺氧而去世了。

張百萬痛苦萬分,只能取消了婚約,把玉珠裝入棺材,放置於靈堂,準備執日下葬。可當晚卻又發生了一件怪事:玉珠的屍首不見了。而幾天後,在城外的一處地方又發現一樁命案:死者是一個和尚,死因是利物致死,然後被扔到了附近的井裡。

一時間和尚命案和張家走屍案響遍這個陽曲縣,甚至還有傳言:和尚是在半路遇上了屍變的玉珠,鬥法失敗後被殺。不過當官是不信邪的,陽曲縣令楊重民正式審理此案,並得到了一些有力的證據:和尚死時身上所穿衣物,乃距命案現場不遠處的一家豆腐店的老闆莫老實所有。

楊重民下令徹查莫老實家,結果又在他家裡搜出了玉珠入棺時所穿的衣服。這下真相大白了,原來莫老實久居孤獨,盜屍用以行苟且之事,但被路過的和尚發現,於是惡向膽邊生,下毒手把和尚殺死後投井。


案件查到這步也就可以了,楊重民關閉卷宗,將其上交刑部結案。不過這案有個疑點:就是玉珠的屍首何在?莫老實家沒找到,他自己雖招了殺人,可絕口不提屍首的事。


峰迴路轉,案件似乎有了新的轉機

在莫老實入獄,等待秋後處決的時候,這天縣衙裡突然來了一個人,自稱姓曹名文潢,乃陽曲縣以前的當地大戶,可近幾年家道中落了。據曹文潢所說:自己受莫老實恩情,為了把一頭驢子還給他而來。如今卻聽到莫老實含冤入獄,故特來申冤。


楊重民問:那真兇是誰?曹文潢答:乃晉祠鄉的吳屠戶,此事是他酒醉後自己說出來的。楊重民仔細一想:莫老實是人如其名的老實,而且年歲已高,怎麼可能潛入高門大院的楊家盜屍而不被發現呢?再者死者和尚正值壯年,怎麼會輕易死在一個老頭的手裡?而且玉珠屍首下落不明,案件爆發之快,莫老實又如何來得及毀屍滅跡呢?

反觀吳屠戶,平日裡橫行霸道,乃鄉里一霸,而事發地點離他的家又十分接近,案發之後他拋下家當,攜妻帶子地舉家搬遷到晉祠鄉,如此舉動豈不怪哉!可楊重民轉念一想:此事已交刑部結案,此時再審,就算真相大白自己也難逃失職之罪。思考再三,楊重民決定維持原判,莫老實依舊秋後處斬,曹文潢因受莫老實恩情,想要誣衊救人,下獄候審。



昏官斷昏案,朝廷大員千里救人命

莫老實和曹文潢都在獄中,楊重民本以為此事可以結束了。可突然有一天,新任的山西提刑按察司陳砥節來到了陽曲縣,新官上任三把火,陳砥節來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曹文潢所在。

這就嚇壞了楊重民了:曹文潢到底是什麼人?上官居然和他有交情,那會不會和最近這兩件奇案有關呢?楊重民本想打個馬虎眼糊弄過去,結果陳砥節一拍驚堂木,怒罵楊重民:“莫老實無罪,真兇另有其人,曹文潢乃本官世交,本官可證無罪,至於你心心念唸的那個走屍案的屍首,現在正在本官家中喝茶呢!”

在場的人一聽這樣全都懵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真相大白,真相落網,太原奇案最終水落石出

原來玉珠根本沒死,她是不願嫁給姚家的子弟,而選擇了為愛付出,和曹文潢連夜私奔。在他們私奔途中路徑莫老實的豆腐店,得到了莫老實的幫助,還把唯一一頭搬貨的小驢給了他們。

至於張百萬在金珠家衣櫃中找到的,其實就是那個被淹死的和尚,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金珠和和尚私通,當晚楊百萬查找金珠家時,和尚就躲在了衣櫃裡,結果被悶暈了。楊百萬不願家醜外揚,於是對外宣揚玉珠已死,把和尚穿上玉珠的衣服,裝入棺材放置在靈堂。

半夜和尚醒來,連忙開溜,路上經過了莫老實的點,於是把自己的女裝給了莫老實,換取了一套男裝繼續上路(莫老實家的玉珠女裝就是這樣來的)。在逃跑路上,和尚淫心又起,居然調戲吳屠戶的妻子,結果吳屠戶可不是好惹的,手起刀落就把和尚給了結了,案發後舉家搬遷到晉祠鄉。

而曹文潢和玉珠連夜逃走後,去到交城縣投靠故交陳砥節,並在那裡成了親、安了家。有感於莫老實的恩情,曹文潢特意帶著驢子前去感謝,在歇腳處遇到了吳屠戶,也是天網恢恢,吳屠戶酒過三巡,居然自己把案發經過說了出來,曹文潢這才知道莫老實入獄的事,可曹文潢仗義執言,卻被打成同黨下獄。



所幸他身邊的小丫頭秀香在探監時知道了內情,於是急忙稟報住在交城縣的玉珠。玉珠知道因為自己的緣故,導致了一條人命和恩人、相公的無妄之災,也立刻找到了陳砥節,告知他其中詳情,在去找晉祠保長監視住吳屠戶。

陳砥節到達陽曲縣後,吳屠戶隨後也被帶到了縣衙,並供認不諱。這下子真相大白了,莫老實、曹文潢無罪釋放,吳屠戶被判秋後處斬,楊重民革職查辦。楊百萬知道鬧出這麼大的事,全是因為自己不顧女兒的想法,一心想要她嫁給金錢,卻不知女兒對於真愛的追求要遠遠高於利益。


最後楊百萬也是默認了玉珠和曹文潢的婚事,並讓他們搬回陽曲縣一家團聚。曲折離奇的太原奇案至此告一段落了,而此案雖不及刺馬案、科舉案那樣涉及政治鬥爭,也不像楊乃武小白菜案那樣因慈禧親自審理而著名。

它能躋身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它是關於一個女子反抗家族勢力,追求真愛的故事,其中夾雜的謀殺、冤屈、神鬼等,更讓此案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和討論性。



一貳一橙


一、張姚打官司,水井見屍身

“咚咚咚......”

清道光二十年,山西太原陽曲縣的縣衙前,來了兩撥人。

兩撥人推推搡搡,有人敲響了縣衙兩旁的鳴冤鼓。

陽曲縣縣令楊重民升堂審案,發現這兩個原告被告分別是縣裡的富戶張百萬和姚半城。

楊重民很是奇怪,兩個家財萬貫有頭有臉的人物怎麼會鬧成這個樣子,於是詢問兩人。

原告姚半城說,張百萬答應把女兒許配到姚家做兒媳婦,卻無故毀約,還假借託詞;

被告張百萬卻說,自己的女兒玉珠是暴病身亡,並且半夜詐屍,不知去向,正要請大人幫忙找回屍體。

楊重民聽了之後很是頭大,忙安撫好兩人,然後又差人在縣城裡四處探聽查找。

這邊剛剛安排妥當,就聽縣衙前又有人擊鼓。

楊重民派人去看,原來是有人來報案,說開化寺附近的井裡發現了一具男屍。

楊重民一聽發生了命案,忙帶人前去驗屍。

楊重民到現場的時候,屍體已經打撈上來,是個相貌俊朗的出家人,看上去年紀只有二十多歲,穿著件灰色布衣,身上有兩處刀傷,有僧人認出他就是開化寺的和尚定慧。

楊重民詢問了一下眾人,找不到什麼線索,尋思和尚不穿僧袍,卻穿著普通的布衣,便打算從這下著手,讓衙役去查找平素穿著相似衣服的人。

就在這時,有人認出和尚身上穿的衣服很像西城外開豆腐店的莫老實的,楊重民當即命人到莫老實家搜查證物,並押他到公堂審訊。

二、老漢遭誣陷,縣官亂斷案

莫老實被帶到縣衙的時候還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就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老漢,一輩子沒見過大人物,此時站在大堂上,腦子裡都是一片空白。

這時候,縣令楊重民重重地拍了一下驚堂木,嚇得莫老漢渾身一哆嗦,雙腿一軟,不由自主就跪在了那裡。

楊重民喝道:“莫老實!你和那和尚是什麼關係?為何將他殺死?怎樣棄屍井中?兇器藏在何處?老老實實招來,若有虛言,休怪本官大刑侍候。“

莫老漢忙磕頭:“冤枉啊大老爺,我一輩子沒跟人吵過架,又怎麼會殺人啊?”

話剛說完,去莫老實家搜查的捕快回來了,帶著一把切豆腐的刀和一身新娘的嫁衣。

楊重民一見嫁衣,頓時想起了剛打過官司的張百萬,於是把張百萬傳到了堂上。

經張百萬證實,這嫁衣正是他女兒玉珠詐屍時身穿的那套,楊重民一聽,不但不相信莫老實的話,反而更加認定他就是殺害和尚的兇手。

他把嫁衣丟在莫老漢身前,問他:“這個你怎麼解釋?”

莫老漢急忙回道:“大老爺,這個衣服是昨天我在院子裡看見的,我也不知道是誰丟在那裡的,啊對了,我的一身衣服也是那時候不見的。”

楊重民心裡已經認定他就是兇手,也不聽他的辯解,直接叫人給他上刑,莫老實一把年紀,哪裡受得了,很快就招供承認與和尚合夥殺了張百萬的女兒,然後想把財物據為已有,便連和尚也一併殺了。

楊重民趕緊讓莫老實簽字畫押,然後上報太原府。

三、文璜初現身,會審造冤案

兩條人命的案子這麼快就破了,楊重民不免沾沾自喜,沒想到過了十多天,縣衙突然來了一個秀才,說是要為莫老實申冤。

這個秀才說他叫曹文璜,是張百萬的女兒張玉珠的丈夫。

他和玉珠從小就定下了親事,可他家因為經商失敗導致家道中落。後來張百萬開始瞧不起曹家,就想把女兒嫁給太原大戶姚半城的兒子。但玉珠認為既然自己已經許配給曹家,就是曹家的人了,執意不從,正好曹文璜前來投奔,被張百萬一番羞辱,並趕出了家門。於是兩個人在丫環秀香的幫助下,連夜投奔曹父故交交城知縣陳砥節。

兩個人在路上曾經路過莫老實的豆腐房,並且向他借了一頭驢,這次他回陽曲縣就是找莫老實還驢的,聽說莫老實被誤作殺人兇手入獄,便來縣衙為他申冤。

另外,他還指認說殺害和尚的真兇是一個叫吳屠戶的人,他說他在回太原時途經吳屠戶的酒店,酒後失言的吳屠戶吐露了他殺害和尚的秘密。

楊重民自然不信他,叫人把張百萬喊來對質,張百萬見了曹文璜,不但說根本不認識他,反而咬定是他殺害了玉珠,楊重民不想多生事端,不但不去查證曹文璜的話,反而把曹文璜收了監。

後來,案子發到了太原府會審,太原知府收了張百萬的賄賂,根本不聽曹文璜的解釋,硬說曹文璜是殺人同謀,曹文璜被屈打成招,眼看一個冤案又要誕生。

四、砥節重審案,真相終大白

萬幸,就在這時,原太原知府告老還鄉,接替他的新任知府正是原交城知縣陳砥節。

陳砥節為人十分念舊,以前曹父對他頗為照顧,他一直記著這個恩情,窮困潦倒的曹文璜投奔於他,他不但沒半點嫌棄,反而當作自己兒子看待,聽說曹文璜的事後,正想著如何營救,機會就來了。

陳砥節一到太原上任,馬上上書刑部要求重審,接著便四處調查人證物證。

很快,他就掌握了案件的真相,隨即開庭重審。

他先把張百萬喚上堂,問他女兒究竟怎麼回事。

張百萬還說是急病身亡,後來屍體詐屍不知去向。

陳砥節接著把張文珠叫到了堂上,張百萬見謊話被拆穿,這才說了實話。

原來,張百萬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金珠嫁給當鋪李掌櫃的兒子為妻,婚後半年便成了寡婦,被夫家趕出去另住,小女兒叫玉珠。

曹文璜和張文珠私奔後,張百萬認為張文珠拋到了大女兒家,於是帶著傭人前往大女兒金珠家找人。張百萬帶著隨從進金珠家東翻西找,左尋右尋,卻完全不見兩人蹤影,最後把目光落在一個鎖著的大衣櫃上,金珠推說掉了鑰匙,死活不願打開,張百萬認定曹文璜和玉珠就躲在衣櫃裡,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讓人強行把衣櫃抬回家去。

一回到家,張百萬立馬讓人把衣櫃劈開,卻見裡面躺的並不是曹文璜和玉珠,而是一個赤身裸體的和尚,可能悶得太久,已經沒有了氣息。

張百萬登時感到天旋地轉,小女兒與情人私奔,大女兒與和尚偷情,這可如何是好?就在他無計可施時,管家說:“反正二小姐已逃,不如將這個死和尚穿上嫁衣,裝扮成玉珠,就說突然暴病身亡,既可以給姚家交待,也可以遮掩醜事。”

張百萬聽了,覺得這主意不錯,便吩咐家人依計而行,大家七手八腳的將和尚打扮得像模像樣,然後抬上靈床,用白布蓋住全身,安排了幾個小夥子守靈,準備第二天向姚家報喪。

可到了半夜,守靈的人卻說和尚詐屍跑了,張百萬沒有辦法,這才和姚半城鬧到了公堂。

說到這裡,陳砥節又把莫老實叫到堂上,再次確認了和尚身上穿的衣服確實是他丟的。

由此可以推斷,和尚之所以“詐屍”,是因為他先前只是因為衣櫃裡呼吸不暢暈了過去,半夜醒來後,他見身上穿著婚衣,慌忙之下逃到莫老漢的房子裡,偷了莫老實的衣服,並把那件婚衣丟在了莫老實家。

那麼和尚又是怎麼死的?陳砥節接著提審了早已被捉拿歸案的吳屠戶。

據吳屠戶交代,那天他回家之時,發現一個穿布衣的和尚正在和他的妻子調情,於是他一氣之下,拿出他屠宰牲畜的刀把和尚殺了,並把屍體扔到了井裡。

這下整個案情就一清二楚了,真相大白,楊重民和張百萬受到了懲處,莫老實和曹文璜無罪釋放,案件至此完美結束。


shi太狼的情感日常


清末四大奇案,刺馬案,太原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冤案其中刺馬案最為曲折離奇,被稱為是四大奇案之首,這四個案件都是相當的曲折離奇,案情複雜,太原奇案也是一樣,過去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是經久不衰,而且還被拍成電視劇電影。

太原奇案,之所以經久不衰不是因為這個案件有多麼的精彩,只是這個案子非常的離奇,或者說有太多的巧合湊在一起了。我們先來看看案件的過程。

就是太原的一個富商張百萬,有兩個女兒,二女兒本來已經和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私定終身了,但是奈何張百萬嫌貧愛富,卻把自己的二女兒玉珠許配給了別人,之後就是玉珠和她喜歡的這個人叫曹文璜一起私奔了,在私奔的時候落腳在一個豆腐店,當時豆腐店的老漢姓莫得知了實情,就非常的同情他們,於是就把自己的驢借給他們逃走了。第二天張百萬發現自己的女兒玉珠逃走了,就以為是跑到了大女兒那裡,搜了她的房子,但是沒有發現,當時張百萬以為玉珠就藏在大女兒的衣櫃裡面,於是就把衣櫃直接抬走了,但是衣櫃裡卻有一個和尚,那麼這個和尚為什麼在衣櫃裡,大家想想就知道了。張百萬抬回去發現一個和尚,但是這個和尚由於長時間在衣櫃裡昏厥了,張百萬以為他就死了,於是就謊稱自己的二女兒玉珠死了,把這個和尚就換上自己女兒的衣服,擺了靈堂,但是這個和尚之後又醒了逃走了。

故事就是這麼的巧合,這個和尚又跑到了之前玉珠和曹文璜落腳的豆腐店,把這個莫老漢的衣服偷走了,這個和尚為什麼在張百萬大女兒的房裡大家都知道了,這個就是一個花和尚,逃出來之後沒忍住就調戲了一個婦女,結果又被這個婦女的老公一個姓吳的屠夫失手殺死了。

這個時候縣令忙於結案,而且當時和尚穿的是莫老漢的衣服,有人證,所以就把莫老漢屈打成招了。而殺了和尚的那個屠夫由於殺了人,就害怕了想搬走,結果在搬家的時候又遇到了曹文璜,兩個人也是一見如故,就一起喝酒,結果這個屠夫酒後吐真言又把實情說了出來,曹文璜由於得到了莫老漢的幫助,所以也是心存感激,就想替莫老漢伸冤,但是又被這個縣令誣陷說是莫老漢的幫兇。

之後玉珠的丫鬟,在探監見到了曹文璜之後也是知道了案件的整個過程,就跑到了玉珠那裡,而當時玉珠和曹文璜私奔了之後投奔的就是曹文璜的好朋友陳砥節,當時陳砥節正巧升任山西提刑按察司,最後兩案終於真相大白。

可以看看這個故事是相當的曲折離奇,這個故事裡面有古代戲曲裡面最常見的情節,父母的嫌貧愛富,有情人的私奔,忠義之士的幫助,忠誠的丫鬟,美好的結局。


中國歷史研究所


清朝末期,曾發生過四件案情離奇曲折的案子,分別是“刺馬案”、“楊月樓案”、“太原奇案”、“小白菜案”。也正是因為其中緣由涉及人情令人唏噓不已,它們才被歷史所記載了下來。那麼今天咱們單說這個“太原奇案”,為何稱之為奇案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說的是清末道光年間,在太原有一個財主叫做張百萬,說來也都是淚張百萬沒有兒子,家中僅有兩個女兒,大女名為金珠、二女名為玉珠。張玉珠在她小時候便已經和當地的另一家大戶曹家的公子曹文璜定下了婚約,後來曹家經營不善,曹文璜又屢次落底導致曹家家道中落,張百萬便悔婚將自己的二女兒許配給了一個姓姚的地主,並訂好了婚期

可是這張百萬的二女兒張玉珠獨愛曹文璜一人,兩人天天是以淚洗面,眼瞅著婚期越來越近,兩人底下一合計決定私奔去投奔交城縣的縣令陳砥節,兩人出逃途中在一間豆腐鋪歇腳,兩人將經歷告訴了豆腐店的莫老漢,莫老漢被兩人的真情實意打動了非常同情他們的遭遇,於是將自己的毛驢借給了這兩個人幫助他們趕路。

話分兩頭,這玉珠突然的失蹤可把張百萬急壞了,張百萬趕忙跑去大女兒金珠家中詢問玉珠的去向。說來也奇怪平時落落大方的金珠今天卻一反常態,遮遮掩掩支支吾吾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張百萬當即就讓家丁搜查金珠的家,果不其然金珠房間的衣櫃之中藏著一個人。張百萬心知玉珠不滿意他給安排的婚事,於是他也沒有大吵大鬧而是直接讓人將衣櫃直接抬回了張府。

張百萬哪裡知道衣櫃中的人並不是玉珠而是一個光頭和尚,回到家打開衣櫃當時就給張百萬嚇了一跳。先不說這和尚為何出現在自己大女兒的閨房中,眼前這和尚眼瞅著是沒氣了,這一路長時間缺氧竟給他憋死了。

大婚之日將近,張百萬一咬牙打算來個將錯就錯,將和尚換上衣服、裝進棺材對外稱自己的二女兒暴斃而亡。自然而然也就取消了原本定下的婚約,也不用解釋為什麼自己家出現了一個死和尚,更保住了大女兒的清白。

可是就在當晚,和尚的屍首卻不見了,這一下子“張家小姐走屍案”轟動整個縣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走屍案還沒有頭緒,幾天後城外又發現了一具和尚的屍體,村民在一個井中撈上來一個死和尚,死因為利器致死。這和尚命案和張家走屍案越傳越邪乎,鬧的是沸沸揚揚,有的迷信人家甚至直接搬家去了別處。後來驚動了上層,曲陽縣令楊重民頂不住壓力決定正式介入調查這兩起案件。

說來也奇怪,這和尚假死之時穿的可是張家給安排的壽衣,但是他真死的時候身上所穿衣物竟然是距離投屍井不遠的豆腐店老闆老莫的。楊重民立刻徹查了豆腐店,搜查之下發現了張家的壽衣。

楊重民在這一刻狄仁傑靈魂附體,開始了自己的推理,楊重民認為老莫孤身一人久居城外,得知張府二小姐玉珠暴斃的消息便盜取屍體,欲行變態的苟且之事,被路過的和尚發現。佛家人以慈悲為懷,看不下老莫的所作所為,於是兩人起了爭執,和尚雖然年輕力壯但是畢竟心地善良手下留情,沒曾想老莫心狠手辣直接將和尚殺害並將屍體投井。

楊重民說罷,手底下的小兵小將皆拍手稱好,奉承之詞不絕於耳,楊百萬自己也摸不到頭腦,不過既然有老莫當這個替死鬼,他也就不過多糾結了。案件到此算是結案了,卷宗上交了刑部,只是老莫雖然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但是玉珠的屍首在何處他是一個字也說不上來。

老莫入獄之後便是日復一日的等死,等到問斬的時候,縣衙外卻來了一個人擊鼓鳴冤,來人竟然是曹文璜。原來曹文璜受了老莫的恩情如今回來歸還驢子,曹文璜一邊擊鼓一邊大喊抓錯人了,惹得附近的老百姓全湊了過來。

楊重民得知事情原委之後出來對質曹文璜,詢問真兇的下落,曹文璜當即將自己和玉珠出逃的經過告訴了楊重民。曹文璜說到:“老莫就是一個老實人,更何況他年歲已高盜取屍體是一個體力活,他不可能在不被人發現的情況下帶走屍體,而且玉珠的屍首找不到因為玉珠根本就沒死”。除此之外曹文璜還說吳屠戶才是真正的殺人兇手,自己親耳聽吳屠戶醉酒之後說他殺了和尚。

楊重民當即想要傳喚吳屠戶,結果村民卻說吳屠戶案發當天就拋下家業帶著妻子搬遷到了晉祠鄉。因為吳屠戶家裡投屍井也很近,原本以為他是迷信鬼神傷人現在想來確實有點蹊蹺,再害怕也不能把家當都丟下不要啊。可是楊重民轉念一想卷宗已經上交刑部,自己再次翻案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猶豫了一會楊重民決定維持原判,張玉珠本人又不在,他不管曹文璜滔滔不絕的說辭,最終以繞亂人心企圖劫獄的罪名將曹文璜送進了大牢。

要說也是曹文璜命不該絕,他當初投奔的縣令陳砥節鳥槍換炮升了職,如今是山西提刑按察司。陳砥節來到陽曲縣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見曹文璜,這一下讓楊重民的心是咚咚直跳,陳砥節對著他便是破口大罵:“還找屍首呢?張玉珠現在還在本官家裡喝茶等著他丈夫回去呢!曹文璜和我乃是世交,今天他要是有個閃失,你這頂帽子也就別戴了!”楊重民當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連忙叫人將曹文璜帶出來。

原來當初藏在金珠衣櫃的和尚竟是一個花和尚,兩人私通已久。當晚楊百萬前去找人,和尚情急之下躲進了衣櫃中,沒有人喚他他也不敢聲張,結果就在衣櫃中悶暈過去。醒來之後卻發現自己躺在棺材中,和尚趁人不注意逃了出來,怕事情敗露也不敢回去只能連夜出城。途徑老莫的豆腐店用自己身上的盤纏換取了一身男人的衣服,那張府的壽衣也就丟在了老莫家。

和尚又途徑吳屠戶家,見到吳屠戶的妻子頗有幾分姿色,老毛病又犯了上前去調戲了幾句。恰好被脾氣火爆的吳屠戶撞見,手起刀落就把和尚給砍死了。案發當天吳屠戶便謊稱自己住的地方不乾淨,拖家帶口的逃到了晉祠鄉。

曹文璜和張玉珠念及老莫的恩情,安頓下來之後便想著歸還老莫的驢子,曹文璜回來的途中在晉祠鄉歇腳竟然在巧遇了店中喝酒的吳屠戶。吳屠戶喝醉了酒嘴上沒門言語之中談到了自己如何殺和尚、昏官如何抓錯人、自己又如何逃出生天。曹文璜在一旁聽了個明白當即不敢再多做耽擱,連忙往陽曲縣城趕。

沒成想自己卻也被這個楊重民給關進了大獄,本來老莫便是屈打成招,在加上刻意隱瞞曹文璜口中的實情。陳砥節在一旁是越聽越氣,大罵楊重民草芥人命,實在是豬狗不如。楊重民跪在地上是冷汗直流,顫顫巍巍的命自己手下的衙役去捉拿吳屠戶歸案。沒成想陳砥節卻冷哼一聲大手一揮,只見那吳屠戶被兩名官兵壓了上來,楊重民一瞅知道自己這回算是徹底玩完了,連將功補過的機會都沒有。

最終在吳屠戶的供詞下這轟動一時的奇案才算真相大白,之後人們將走屍案和和尚案並稱為太原奇案。而吳屠戶被判處斬首、楊重民被革職查辦、曹文璜和老莫被無罪釋放。

這便是太原奇案的整個經過,那麼我們回到問題,這起殺人案件之所以被稱為奇案。我想除了它涉及鬼神、陰謀,過程一波三折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給了當時人民一個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玉珠違背父親逃婚的勇氣、曹文璜拯救恩人不惜入獄的決心、陳砥節查辦昏官大刀闊斧的風格。整件案子除了人性的陰暗更多的是人們為了愛情、恩情、友情所付出的努力,當然了也正因為最終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才讓這件案子被人們津津樂道,以至於流傳至今,此等案件你說奇不奇?

以上便是太原奇案!


楊角風發作


要說這清末太原的奇案,那真的是不得不稱之為奇案。這件案子情節曲折頗為戲劇化,整個案件中處處是意外。讓人忍不住懷疑這是不是在拍狗血電視劇,還好這件案子的原因始末最終水落石出,也算是圓滿了結了。

此次案件可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玉珠夫婦私奔”和“花和尚被殺”,欲知案件鉅細,請聽我細細道來。

原來,這太原有一位叫張百萬的,人如其名,是一個愛錢如命的有錢人。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金珠,二女兒叫玉珠。

這女兒到了適合婚嫁的年齡,就要為她尋一個合適的夫君。張百萬選女婿的標準只有一個——有沒有錢。

於是他自作主張給玉珠選了一個有錢人曹文璜作老公,兩人定了親。

沒成想,玉珠還沒嫁過去呢,這個曹文璜家道就敗落了,從一個有錢人家的尊貴公子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窮小子。

張百萬一聽心想壞了,這下不划算了,於是立馬取消了這門親事。可是這玉珠還是個有情有義的勇敢姑娘,直接拉著曹文璜私奔去了。

他們倆連投奔的人都想好了,那就是太原附近的交城縣縣令的朋友陳砥節(劃重點,這個人很重要)。


他們在去的路上經過了一家豆腐店,店老闆莫老漢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老頭,他一聽這兩個小娃娃的經歷同情心就止不住地氾濫,先是安慰他們一通,又把自家的毛驢借給他們趕路。

於是兩個小年輕騎著毛驢上路了。

這邊玉珠的爸爸張百萬發現自己閨女跑了,連忙去找。首先他來到了金珠的家裡,開始找女兒。 這個爸爸也是有才,他猜他女兒藏在衣櫃裡,也沒打開看看是不是真在裡面就直接把衣櫃扛走了。

意想不到的情節出現了,張百萬把衣櫃扛回家打開一看,裡面躺著一個昏倒了的和尚。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張百萬以為這個和尚死了。

可是就算和尚死了,那不應該是馬上去官府報案嗎,結果呢,張百萬竟然讓這個和尚穿上他女兒的衣服假扮玉珠,然後對外宣稱玉珠已經死了,接著就開始辦喪事。

因為在封建社會里面,女兒和別人私奔是一件見不到人的事情。所以張百萬就想來一個假葬禮,然後把這件事情糊弄過去。

男扮女裝的“玉珠”,也就是和尚,醒來突然發現自己躺在棺材裡,不知道他當時是什麼心情,反正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巧的是,他也路過了那個豆腐鋪,還在人家的店裡順便換了一身衣裳。這個開豆腐店的莫老漢還真是“現世濟公”啊,一直在幹好事。

於是,穿著莫老漢衣服的和尚大搖大擺走出了豆腐店,突然看見一個美貌婦人,沒想到啊沒想到,這還是個花和尚。

且看這花和尚剛伸出淫手,這邊美婦人的丈夫吳屠夫就手起刀落,殺了這個淫賊。事情發展到這兒,坊間不太瞭解實情的人,在道聽途說之下,就傳出了兩大凶殘無比的案件:

有人說死了的張家二小姐突然起屍了。

還有人說看到一個和尚無緣無故被殺拋屍了。

一時流言四起,百姓都需要當官的給出一個說法。當時陽曲縣令楊重名負責審判該案件,不料這個縣令也只是一個沒用的狗官,不信?且看他的審判結果。

楊重明認為是豆腐鋪的老闆莫老漢殺了這個和尚,原因是和尚身上穿著莫老漢的衣服。莫老漢叫冤,楊重民便對他用刑。最終,莫老漢屈打成招,案子了結。


這莫老漢一直好人好心幹好事,卻被無能官員害慘了,還好蒼天有眼。

話說吳屠夫殺了人以後就逃走了,沒想到在路上遇見了曹文璜。真是無巧不成書,也不知道這兩個人是怎麼碰上的。

碰上了以後兩個人還一見如故似的在一起喝了酒,可吳屠夫一個不小心喝高了,對著曹文璜開始傾訴心事。說著說著就說漏嘴了,還把自己殺了和尚的事告訴了曹文璜。

當時的曹文璜還不知道莫老漢被誣陷的事,等到他去找莫老漢還毛驢時才知曉。曹文璜也是個正直的人,連忙去找縣令給莫老漢證明清白。

楊重民這個狗官一聽氣死了,我好不容易把這個難纏的事甩掉,怎麼又多出這麼多事端,二話不說就把曹文璜定為莫老漢的同夥一起關押了。

這倆人這個冤啊,和竇娥有的一拼。

還好還好,玉珠的丫環去探了個監,得知真相後趕快回去告訴了玉珠,碰巧她們投奔的這個陳砥節升了個大官,是那種比狗官楊重民還大的官。
終於,整個案件真相大白了,玉珠和文璜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莫老漢的豆腐鋪也紅紅火火地開著。


史之策


晚末有四大奇案:分別是張文祥刺馬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楊月樓案和太原奇案。


清末太原奇案為何被稱之為奇案?


“太原奇案”,它是真的很“奇”。奇到讓人懷疑這個案件是不是編造的。太原奇案以新娘靈堂詐屍,和尚暴斃古井,的奇詭情節,名列四大奇案之最。

下面我們來詳細談談太原奇案的“奇”


案件起點


清道光年間,山西太原陽曲縣有一富貴人家姓張,家長是當地有名的富商張百萬。老張勞碌一生,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如珠如寶的女兒:金珠和玉珠。

做父親的自然想要為女兒找個好人家,讓她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從小就為金珠和玉珠安排了指腹為婚,對象都是當地的大戶。本來張百萬給老二指配的是曹家的公子曹文潢,可世事無常,曹文潢數次落第,曹家家道中落,沒錢了。而張百萬本就想靠著和曹家聯姻來發展自己的事業,但現在這樣,自然不能把女兒嫁給一個朝不保夕的曹文潢了。於是張百萬給女兒重新選了人家並約定好了過門日期。

玉珠暴亡,屍體丟失,案件迷離


可一天夜裡,玉珠突然失蹤,張百萬心急如焚,趕忙跑去大女兒金珠家裡看看玉珠有沒有過去。在看到金珠遮遮掩掩的樣子後,張百萬讓家丁搜查。結果就在金珠房間的衣櫃中找到了玉珠,可這時的玉珠已經因為長時間缺氧而去世了。


張百萬痛苦萬分,只能取消了婚約,把玉珠裝入棺材,放置於靈堂,準備執日下葬。可當晚卻又發生了一件怪事:玉珠的屍首不見了。而幾天後,在城外的一處地方又發現一樁命案:死者是一個和尚,死因是利物致死,然後被扔到了附近的井裡。


一時間和尚命案和張家走屍案響遍這個陽曲縣,陽曲縣令楊重民正式審理此案,並得到了一些有力的證據:和尚死時身上所穿衣物,乃距命案現場不遠處的一家豆腐店的老闆莫老實所有。


楊重民下令徹查莫老實家,結果又在他家裡搜出了玉珠入棺時所穿的衣服。這下真相大白了,原來莫老實久居孤獨,盜屍用以行苟且之事,但被路過的和尚發現,於是惡向膽邊生,下毒手把和尚殺死後投井。


案件查到這步也就可以了,楊重民關閉卷宗,將其上交刑部結案。


不過這案有個疑點:就是玉珠的屍首何在?



莫老實家沒找到,他自己雖招了殺人,可絕口不提屍首的事。

曹文潢伸冤


在莫老實入獄,等待秋後處決的時候,這天縣衙裡突然來了一個人,自稱姓曹名文潢,乃陽曲縣以前的當地大戶,可近幾年家道中落了。據曹文潢所說:自己受莫老實恩情,為了把一頭驢子還給他而來。如今卻聽到莫老實含冤入獄,故特來申冤。


楊重民問:那真兇是誰?

曹文潢答:乃晉祠鄉的吳屠戶,此事是他酒醉後自己說出來的。



楊重民仔細一想:莫老實是人如其名的老實,而且年歲已高,怎麼可能潛入高門大院的楊家盜屍而不被發現呢?再者死者和尚正值壯年,怎麼會輕易死在一個老頭的手裡?而且玉珠屍首下落不明,案件爆發之快,莫老實又如何來得及毀屍滅跡呢?


反觀吳屠戶,平日裡橫行霸道,乃鄉里一霸,而事發地點離他的家又十分接近,案發之後他拋下家當,攜妻帶子地舉家搬遷到晉祠鄉,如此舉動豈不怪哉!


可楊重民轉念一想:此事已交刑部結案,此時再審,就算真相大白自己也難逃失職之罪。思考再三,楊重民決定維持原判,莫老實依舊秋後處斬,曹文潢因受莫老實恩情,想要誣衊救人,下獄候審。


莫老實和曹文潢都在獄中,楊重民本以為此事可以結束了。可突然有一天,新任的山西提刑按察司陳砥節來到了陽曲縣,新官上任三把火,陳砥節來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曹文潢所在。

太原奇案真相


原來玉珠根本沒死,她是不願嫁給姚家的子弟,而選擇了為愛付出,和曹文潢連夜私奔。在他們私奔途中路徑莫老實的豆腐店,得到了莫老實的幫助,還把唯一一頭搬貨的小驢給了他們。


至於張百萬在金珠家衣櫃中找到的,其實就是那個被淹死的和尚,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金珠和和尚私通,當晚楊百萬查找金珠家時,和尚就躲在了衣櫃裡,結果被悶暈了。楊百萬不願家醜外揚,於是對外宣揚玉珠已死,把和尚穿上玉珠的衣服,裝入棺材放置在靈堂。


半夜和尚醒來,連忙開溜,路上經過了莫老實的點,於是把自己的女裝給了莫老實,換取了一套男裝繼續上路(莫老實家的玉珠女裝就是這樣來的)。在逃跑路上,和尚淫心又起,居然調戲吳屠戶的妻子,結果吳屠戶可不是好惹的,手起刀落就把和尚給了結了,案發後舉家搬遷到晉祠鄉。


而曹文潢和玉珠連夜逃走後,去到交城縣投靠故交陳砥節,並在那裡成了親、安了家。有感於莫老實的恩情,曹文潢特意帶著驢子前去感謝,在歇腳處遇到了吳屠戶,也是天網恢恢,吳屠戶酒過三巡,居然自己把案發經過說了出來,曹文潢這才知道莫老實入獄的事,可曹文潢仗義執言,卻被打成同黨下獄。

所幸他身邊的小丫頭秀香在探監時知道了內情,於是急忙稟報住在交城縣的玉珠。


玉珠知道因為自己的緣故,導致了一條人命和恩人、相公的無妄之災,也立刻找到了陳砥節,告知他其中詳情,在去找晉祠保長監視住吳屠戶。


陳砥節到達陽曲縣後,吳屠戶隨後也被帶到了縣衙,並供認不諱。這下子真相大白了,莫老實、曹文潢無罪釋放,吳屠戶被判秋後處斬,楊重民革職查辦。



案件結局:楊百萬也是默認了玉珠和曹文潢的婚事,並讓他們搬回陽曲縣一家團聚。曲折離奇的太原奇案至此告一段落了,



總結:它能躋身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它是關於一個女子反抗家族勢力,追求真愛的故事,其中夾雜的謀殺、冤屈、神鬼等,更讓此案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和討論性。


路之意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王毅

清末“四大奇案”,即同治、光緒時期在中國發生的比較奇特和複雜的四個案件,一般認為四大奇案為張汶祥刺馬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在這四個案件中太原奇案,很多人聞所未聞,但這是慈禧太后沒有插手的一個案件,情節也相對複雜,很接地氣。

案件情節如下:太原有個富人叫張百萬,因嫌棄窮女婿曹文璜,將二女兒玉珠許給一家姓姚的,\n 但他女兒玉珠喜歡小白臉不愛錢,與曹文璜私奔,準備投靠曹家故交交城縣令的陳砥節。途經一間豆腐鋪,得豆腐鋪莫姓老漢同情及借出毛驢幫助逃走。 \n張百萬發現二女失蹤後,誤以為二女在大女金珠處,前往金珠家裡,猜測玉珠藏身衣櫃內,於是將衣櫃抬走,實情藏身於衣櫃內的是一名和尚,其實和尚昏暈,張百萬又誤以和尚已死,於是替和尚換上其二女衣衫,揚言其二女已病死,之後將和尚送上靈堂。

其後,和尚甦醒逃去,又經過莫姓老漢的豆腐鋪,於此處換回衣服。原來此和尚乃一名花和尚,其後因調戲有夫之婦,遭婦人丈夫吳屠戶殺死,並將其棄屍於井內。張家靈堂走屍,加上和尚命案,兩案一時全城沸騰。陽曲縣令楊重民遂開堂公審,因聞說和尚原身上衣物在豆腐鋪發現,鑑於事件轟動,楊重民為求早日結案,草率將莫姓老漢視為兇手,並屈打成招,上報刑部以結案。至於吳屠戶殺死和尚後,打算搬往晉祠,途中遇上曹文璜,吳屠戶酒後向曹洩露他為和尚命案中真正凶手。曹文璜返到太原,打算將毛驢歸還莫姓老漢,始知他遭誣陷,遂替莫老漢申冤,豈料縣令楊重民得悉錯判後,反誣陷曹文璜為幫兇。

玉珠的丫環秀香在探監時得知事件真相之後,於是就趕赴交城尋訪玉珠,其時玉珠投靠的陳砥節正巧升任山西提刑按察司,兩案終於真相大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