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也讓孩子學會寬容

相信大家最近幾年都經常聽到一個詞:“格局”。

有一句話我覺得說得很好,“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現在我們都說一個人要成功,必須要有格局。格局大了,視野就會大,視野大了人脈也就廣了,人脈廣了離成功也不遠了。

可是我們每天都談格局,有多少人靜下心來想過,格局到底是什麼嗎?其實呀,格局就是一個人對世間萬物的接受、包容能力。這其中就有一個核心品格:寬容。可見,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加成功,學會處事寬容,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所說,“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也讓孩子學會寬容


孩子學會寬容的原因還有很多:

1.受到自己的善待

寬容有時候對應了一種樂觀向上的處世態度,是積極的做人心態。宋代的善棋道人說過:“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果孩子沒有寬容的心態,很容易就會揪著某些小矛盾不放,不僅搞壞了自己的心態,同時也會因為走不出一件事而影響到自己。

比如,孩子做某一件事,有一些事情不完美,比如考試可能考了98分,錯了一個非常低級的小錯誤。有些孩子就會想:“這次我錯得很不應該,但是發生的就已經過去了,隨他吧!下次注意一些就好了”;有些孩子則會非常在意,甚至會因為這個變得不開心:“要是我沒有錯這個就好了,我真的恨我自己!”,後者就是因為沒有寬容的心態,讓自己老是被禁錮在過往之中,這種固步自封的心理是要不得的。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也讓孩子學會寬容


2.受到別人的善待

人生路漫長,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不能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他人,他人也不會以真心待孩子。我們應該都有1、2個非常親密的朋友吧?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今天我們和所有的朋友聊天、交往都要抱著懷疑、不信任的態度,我們是不是會活得很累?有這種心理的話,就連生意都很難談成!

孩子小,沒有安全感,害怕同學欺負他,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一直不敞露真心,永遠抱著“被害妄想症”的心態去發展人際關係,其實孩子也會活得很累。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也讓孩子學會寬容


那麼,身為家長,我們要如何讓孩子學會寬容呢?

1.言傳身教,當孩子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學會了寬容,並展示給孩子看,孩子才會對“寬容”兩個字有更深的理解。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就接觸到寬容,會記得更深。

比如你和孩子上街買東西,別人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你可以笑笑說“沒關係”,然後兩個人鞠躬帶過,這看起來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小事,卻很好地詮釋了什麼是“寬容”,給孩子上了人生第一課。因為有些人在路上和別人碰到,就是會覺得不甘心,不願意放過,就揪著這一件小事和別人在大街上吵起來,這是完全沒必要的。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也讓孩子學會寬容


2.不溺愛、不縱容,方令其領悟“寬容”之理

寬容不代表“無視”。對於侵犯了原則、底線的事情,我們還是不可以寬容的。這就要我們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把握好寬容的度。如果我們一味溺愛孩子,慣著孩子,孩子做錯什麼,我們都想著“要寬容”,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有“王子待遇”,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人攔著他,就會慢慢形成自我主義的人格。

正所謂“寬容別人是大度,寬容自己是自私。”,孩子太受到寬容,就不願意去寬容別人了。這也是一種很奇怪的矛盾心理。總而言之,對孩子的寬容不是0也不是1,必須是中間值。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也讓孩子學會寬容


3.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和別人會引發矛盾,就是因為人都是為自己而活的。我們都信奉著自己一貫追隨的觀念,如果符合,那麼大傢什麼事都不會發生,一旦衝突,就想爭個你死我活。

孩子小時候可能會因為自己想玩哪個玩具,而同伴不願意讓渡,孩子就去和他爭搶,還和小夥伴發生口角,最後大家都哭得眼淚汪汪。

我們這個時候就要好好地教育孩子,要學會換位思考:“假如今天你是他,你不願意把玩具給別人,而別人又想要,於是來搶奪你的,你的玩具被奪走了,你會開心嗎?”,相信孩子想到這裡都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有時候孩子並非不會換位思考,只是還沒有養成換位思考的意識,我們身為家長,就要去點醒孩子!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在這斤斤計較的社會,也讓孩子學會寬容


在這個人人都喜歡搶奪爭贏的時代,讓孩子學會寬容,他的世界會更開闊。讓孩子學會真心地欣賞別人,和欣賞自己一樣彌足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