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新冠病毒發生變異,會不會導致新一輪疫情的爆發?

大雜燴1985


這個很有可能,埃博拉,非典,新冠狀最難治目前都沒有疫苗,希望大家好好響應國家號召,居家隔離


衝動


新冠病毒已經發生了突變,形勢也隨之變得更加嚴峻。但有了之前的經驗,雖然疫情可能出現反彈,但應該還不至於再次爆發。

最近兩天,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已經發生突變,近期產生了149個變異點,並演化出兩個亞型,兩個亞型在地域分佈及不同人群中,表現出很大的測差性,這無疑又給人類的抗擊疫情增加了難度。


這兩個亞型分別是S型和L型,S型相對古老。還有這樣一種說法,S型傳染性30%,L型70%,傳染性更強。這些變化都給世界抗擊疫情增加了新的變數,而且最要命的是,這次的新冠病毒似乎是智能性的,變著法與人類過不去。你看,一開始潛伏期是7天,後來變成了14天。這還沒完,昨天研究機構又發現了病毒會在康復者體內留存幾周,雖然毒性減弱,但依然存在風險。這也就能夠解釋康復出院後再次為陽性的病例了,也算是找到了原因了。所以康復出院的指標一直在更改。還有呢,之前醫學專家認為新冠病毒不會傳染給寵物,但現在香港已經有了一例寵物被感染的報道。


這兩天世界疫情防控形勢驟然又緊張了起來,看來我們還得繼續和病毒做鬥爭,不過始終相信一點,祖國是強大的,正如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特博士所言:如果我患上了新冠,我希望在中國治療!


流浪小夜曲


如果新冠病毒發生變異,會不會導致新一輪疫情的爆發?這個問題,確實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但事實上,新冠病毒已經發生變異,這不是“如果”的事了!

3月3日,由我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發表的論文《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中,就已經明確發現新冠病毒株已發生了149個突變點,出現了兩種新的冠狀病毒亞型:L型和S型(如下圖),其中101個屬於這兩個亞型,L亞型佔70%,S亞型佔30%。

而就在前兩天這個冠狀病毒已經變異的新聞一出,瞬間就被公眾分享推上了熱搜,可見其中夾雜著多少人的恐慌和擔心,其中最讓大家不安的就是這個病毒“突變”,讓不少人擔心會不會導致新一輪疫情的爆發?

據我目前瞭解和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我覺得大家不要過於恐慌和擔心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先拋開這一次新冠病毒疫情來說,關於病毒發生突變,大家就有點過於憂慮了。

事實上,突變是一種自然界普遍現象,不只是病毒,細菌等其他各類微生物,甚至動物其實每天都有在發生突變。但大家發現沒有,病毒、細菌等等各類微生物並沒有因為這個突變就立馬發生大規模的出現,也不是一突變就引發我們人類出現新的感染。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是所有的病毒、細菌等微生物突變,都會帶來病毒或者細菌等微生物實質性的變化。簡單的來講,病毒發生突變,不是就變得毒性、傳染性更強,同樣也不一定就會變得毒性更低,更弱,甚至有可能跟之前沒有突變的病毒,基本上沒有多少性質上的區別。

就好比,我們人體內的細胞一樣,有40萬億—60萬億個,每2.4年就要更新一代,可見每天有多少細胞進行更新換代,多了自然而然就會出錯,肯定會有個別細胞發生突變,但是再這麼頻繁突變的情況下,我們大部分還是能保持正常的。因此,細胞突變同樣每天都在發生,但是未必就一定能引起我們人體發生實質性的病變,引發疾病。

而目前這篇《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論文中,也提到了在這149個突變點中,並沒有發現新冠病毒發生了主要的性質變化。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家不要過於擔心病毒突變後發展。

其次,目前發現的新冠病毒L亞型和S亞型,確實有可能在傳播能力、致病嚴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區別,但是這種區別,目前是看起來好的多一些。

L亞型相比S亞型對人更有侵略性,而且傳染性更強。這主要跟我們發現S亞型新冠病毒,在進化樹上跟我們蝙蝠源性的冠狀病毒更接近有關。換句話說,S亞型比L亞型,更接近動物自然宿主的病毒類型,因此它在侵略性和傳染性上就要差一些。

如圖:目前研究發現在流行的 L 亞型是 S 亞型進化而來的,S 亞型實際上是 L 亞型的“祖先”

而在目前新冠病人身上,發現這感染S亞型新冠病毒的比例在增加,而L亞型開始最為常見,但是相比最開始,有所下降,這可能跟我們現在的隔離和醫療措施把可能更有害的 L 型頻率給降低有關。

所以,從進化的兩種病毒亞型在目前病人中的佔比變化來看,並沒有大家想象的病毒突變後就一定會往壞的方向發展。

最後,病毒突變,並不是完全病毒自由的選擇。實際上,我們人為干預,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病毒變異的方向,比如治癒了更多的L亞型新冠病毒感染者,那麼自然而然這種病毒變異速度,尤其是它的傳染性就會被幹預,大大降低。

如圖:冠狀病毒入侵我們人體細胞過程,減少這種入侵可以減少病毒突變,就好的辦法就是人為防護,加強幹預

所以,哪怕病毒變異,也不代表它100%不受控制,引發新的疫情。因為只要我們秉承著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以及保護易感人群,這三個傳染病的發生傳染的重要方面,那麼不管病毒怎麼變異,都是可控的!

當然,跟大家說可控,不代表大家可以掉於輕心,只要疫情還在,保持警惕總是好的,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本身就屬於單鏈RNA病毒,而這種病毒最大的特點就是易突變。

所以,這次突變可能沒實質性的變化,但不代表它一直是這樣,因為它隨時都可能會發生突變。


醫學小偵探


病毒發生變異是必然反應,但是一般情況下,病毒會朝著和人體共存的方向變異🧬也就是說,病毒能夠長期的在人體中存活下去,而不至於使人體滅亡,這樣病毒也無法滅亡。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這樣的規則,怎樣能夠長期的存活下去就朝著這個方向去改變人類本身也是如此,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人類在不斷的發展科技就好像病毒變異一樣,你能說現在的人類和幾千年前的人類是一樣的嗎?我們要進步很多了病毒也一樣,他會朝著更加先進,更加生命力旺盛,傳染力強大的方向變異🧬!


黑山老妖MZ


新冠病毒已經變異了,這是事實。

但具體是之前就存在,還是現在才發現,說實話現在還不好說。

因為從目前報道來看,出現的病毒亞型主要有兩種:一是L型;二是S型。其中我們武漢發生疫情時候,以L型為主,慢慢的,我們研究發現現在S型病毒有所增加了!

那這真的能說明新一輪疫情要爆發?

當然,不能。大家想想武漢爆發疫情時候,病毒傳播速度,傳染性咋樣?

是不是特別快,現在呢?是不是感覺傳染性沒那麼強了!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說,因為現在防控嚴了呀!

是的,沒錯!如果對傳染病進行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確實可以大大降低病毒傳染性!但是病毒本身的傳染力,還是跟它病毒本身有關的,其中研究就發現L型冠狀病毒本身就要比S型要強,不管是傳播能力還是侵襲人的能力上,都要強。這也是為什麼疫情爆發以後,我們發現,這傳染性那麼強原因之一。

而現在好像慢下來了,其實可能也跟病毒亞型改變有點關係。

所以,哪怕病毒變異,大家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變異不完全等於病毒毒性增強,傳染性越來越強。這不是一個一定越變越強遊戲,而是變弱也是有可能的,或者不存在多大的差異。

顯然,這次新冠病毒變異,到目前研究就是認為它哪怕有149個突變點,那麼也不見得它有多大實質性變化。所以,爆發下一個疫情可能性不大。

當然,病毒變異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等等甚至更多次。因為這次新冠病毒本身就是一個不受怎麼監督複製的單鏈RNA病毒,容易突變是它本身特性。所以哪怕這次沒有多大變化,提高警惕還是有必要的!


全科夏醫生


會的,這場突然發生的疫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公共衛生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同時也應該反思反思,中國式聚餐是不是改一改,如果有傳染性疾病,就會交叉感染,會形成倍增,加快疾病增長的速度,本人認為分餐制較好,這樣即衛生又健康。我覺到養成戴口罩的好習慣挺好,不但防病毒,也防塵防汙染,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安全,從今天我們就開始改變,所以說即時病毒變異,我們也可以從容應對。


樂道1


我從科學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在傳染源控制很好的情況下,即使發生變異,也不會發生類似新冠肺炎初期那樣大規模的暴發期,但是要徹底滅絕這樣的病毒還需要一段艱難的探索之路,因為變異的速度會快於研發制約病毒措施的速度,且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人力和時間,並要經過臨床實驗檢測。


劉盛姚



宇澤178144287


不會爆發,瘟疫在人類轉播了幾千年,某一種病毒爆發後,人類都會增強醫藥功能和公共意識,從鼠疫,到艾滋病,當病毒不知不覺對人類照成疾病時,人類強大的防禦和研究功能會給病毒致命打擊,再次爆發病毒需要變異很多年,某一點,某一處可能會再次出現,但像這次全球爆發,病毒需要不知要多少年,需要全民提高公共衛生意識


德國漢高豫西代理商


病毒是很狡猾的,而且適應能力也挺強,會根據不同環境發生變異,但病毒會朝著和人體共存的方向變變異。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這樣的規則,怎樣能夠長期的存活下去就朝著這個方向去改變人類本身也是如此,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人類在不斷的發展科技就好像病毒變異一樣,你能說現在的人類和幾千年前的人類是一樣的嗎?我們要進步很多了病毒也一樣,他會朝著更加先進,更加生命力旺盛,傳染力強大的方向變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