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不自信,該怎麼辦?

A小仙女45


根據我們的觀察,孩子自信心發展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導致這些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孩子自身的消極態度

  孩子自身的條件不足對幼兒建立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性上的缺陷,性格內向、與同伴不合群。

  2、孩子的先天遺傳因素造成身體上的某種缺陷。

  3、家庭的貧窮導致物質條件的差異。

  4、後天成長過程中的意外引起的殘疾。

  5、智力上的缺陷或遲慧。

  二.過多否定、要求過高

  做為成人要懂得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促使他們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在活動中表現自己的能力,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由於孩子的能力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差異性,可有些家長或老師,由於對孩子要求過高,稍不如意就加指責,態度極不冷靜,成人過高的要求過多的否定,久而久之會使孩子的自信受到傷害。在教育過程中,無論家長還是老師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讓孩子感覺“我能行”“我真棒”。

  三.過分溺愛、事事包辦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寵兒,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把所有的愛都集中到孩子身上,過分的溺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孩子出生後,在吮吸母乳時,多數家長捨不得孩子吃力地自己獲取食物而改用奶粉餵養,使孩子習慣於輕易地獲取而放棄母乳餵養的機會,這就是典型的包辦。孩子長到兩歲左右往往感到自己很能幹,喜歡用“我來”“我會”“自己做”等語言表達,這就是自信心的萌芽。這時如果成人幫助他操作,他會得到愉快的體驗,自信心在無形中開始發展。相反,如果成人包辦代替過多,孩子原本具備的自信就逐漸減弱,甚至完全失去自信,不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活動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等等,形成了缺乏主見、依賴他人、畏首畏尾,在受到失敗、挫折後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

  四.橫向比較、統一目標

  孩子自我評價缺乏獨立性,往往會接納來自成人的評價,因此,成人對孩子的評價也成了孩子認識自己的依據。往往多數成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能正確的認識到這一點。在我認識的父母中,經常聽到他們拿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說:“看看人家xxx,多聰明,你怎麼這麼笨?”“看人家會做好多,你什麼也不會。”“你真讓我生氣”諸如此類的話聽的太多,孰不知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橫向評價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和教師應針對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標,統一的要求、同一個標準,會導至能力弱的孩子缺泛成功的體驗而自卑,影響他們自信心的形成。

怎麼培訓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總是想一出是一出,容易忽視孩子的要求,讓孩子感覺不到重視,那麼孩子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提錯了要求,從而讓自己缺乏自信,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要求。

二,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家長給孩子買衣服的時候,總是根據自己的眼光來挑選,如果能夠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機會,看孩子喜歡什麼款式,就給孩子買什麼款式的,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自主思考,梳理自身的自信心。

三,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被需要的感覺能夠給人們很大的自信心,所以父母平時生活當中可以適當要求孩子,幫自己做一些什麼小事,比如說拿一些報紙等,這樣讓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感覺自己能夠幫助父母,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四,偶爾讓孩子自己當家,讓孩子去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迎接挑戰,將會有很好樹立小孩子自信心。

五,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家中如果能夠開闢出一個小天地,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哪個空間裡面自由地玩耍,不受束縛,孩子會因為擁有了一個自己的空間而感到非常驕傲,從而可以增強自身的自信心。

六,多和孩子平等交流,父母在跟孩子談話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教育的心態,這樣很容易讓孩子感覺自己的地位比較低。所以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以朋友的心態,以平等的態度跟孩子講道理,是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的。






小周有料


自信是可以慢慢培養的,關鍵看爸媽怎麼做。

說說我家老大的例子。

我老大是個姑娘,因為工作的原因,孩子出生到4歲之前基本都是姥姥帶,偶爾我帶帶,奶奶也會臨時帶帶。因為姥姥帶的時間比奶奶多,所以,孩子跟姥姥親一些,這下奶奶就不高興了,經常會說姥姥的一些壞話,還會和孩子說:“喂不熟的白眼狼,白愛你呢……”

唉,老人的想法很無語。也怪我,平時太忙了,關注孩子太少了,這成了我心裡永遠的痛。她爸又是個媽寶男,也不懂怎麼養育孩子,覺得孩子奶奶說說而已,逗孩子玩呢。

現在想想這種逗真的挺傷孩子心的,孩子只好默默流淚,悄悄告訴我,感覺奶奶不喜歡她,她也不喜歡奶奶(她奶奶也有點重男輕女的思想),除了安慰孩子,感覺很心疼……

孩子上幼兒園中班後,遇到一個打孩子的老師,雖然我娃沒被打,但殺雞給猴看的警示效果太嚇人了。

果斷換了幼兒園。

慢慢地,感覺孩子越來越不自信了,遇事老往後縮。

我家老二的出生後,奶奶的偏心又一次上演的玲離盡致,老大是姑娘,老二是兒子,經常會說:“老大不乖,老二乖。”老大真的什麼也沒幹呀,同樣是你的孫子孫女,可不可以稍微公平點,說過幾次,沒管用,媽寶男老公還是一直維護她媽,老人隨便說說而已。

最後的最後,請走了爺爺奶奶,我辭職了,回家自己管孩子,是真的想重拾老大的自信。

1.要想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要想孩子優秀,我們也要成為優秀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看著父母的影子成長。

孩子要自信,我們家長首先要讓孩子看到自信是什麼樣子的,先把自己打造成自信的家長。

2.誇獎鼓勵讚美孩子

邊照顧老二,邊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凡事對孩子好的,對孩子有利的,我都會實踐在自己孩子身上。

“即使全世界都視你為一個麻煩,我也會視你為我的寶貝,永遠支持你,和你站在一起。”這是我和孩子說的最多的話。

真的和許多家長一樣,發現孩子的問題了,那就一定排除萬難,和孩子站在一起,解決問題。

並沒有因為有了老二,而忽略老大,我們三個一起玩,一起睡。同時,發揮老大的優勢,鼓勵她和媽媽一起照顧弟弟,抓住一切機會,隨時隨地鼓勵誇獎她。

3.請求老師和我們一起重拾孩子的自信

轉到新的幼兒園後,非常感謝新老師的辛苦配合,一直以來給予孩子最真心的愛和鼓勵。慢慢地,陽光開朗樂於助人的小天使回來了。

現在的她,特別優秀,小學二年級了,是位學霸,班裡的學習委員,數學課代表,音樂課代表,數學小組長……還有老師想讓她當課代表,太忙了顧不過來,呵呵。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和同學關係融洽,上學期投票選優秀班幹部,她全票通過,參加電視臺和平時的主持節目都表現的遊刃有餘。

所以,我的孩子可以,您的孩子也一定也可以。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讓我們一起自信前行,收穫滿滿。


易彤A


前幾天我剛聽了翁老師的一次講座,主要說的就是孩子不自信的問題。孩子不自信主要是我們大人的問題,一個自信的孩子是一個自信的爸爸媽媽給的,自信來自他信,首先爸爸媽媽自己先相信孩子。記得我兒子小的時候我們去操場上玩,操場上有許多的健身器材,其中有一個一個臺階往上爬的,兒子一開始不敢往上爬,我鼓勵他說:"沒事自己勇敢地往上爬,我相信你。"嘴上雖然這麼說,可是我在我的心裡面我是沒有放開後邊我又說:"一隻腳踩到臺階上才玩了另一隻腳再踩到另一個臺階上。"後來我才知道我這一行動並沒有相信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更沒有自信。各位家長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現在我知道了要讓孩子有自信必須先自己相信自己的孩子。現在做任何事情我都會放心的讓他自己先做。自信不疑人,疑人不自信。



熙芮魚兒


我閨女小時候很少出門,所以見了人就哭,不願意跟人打交道。幼兒園裡啥活動都不參加,後來我就給她報了個唱歌班,唱會了就站講臺上唱,結果她會了也不上臺唱。叫她上臺唱她就哭,這樣哭了一年,後來就不哭了,然後整個小學階段都是領唱!指揮!現在超自信呢!


野蠻女友62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這時候,有這樣幾個建議;

1. 給孩子更多獨立選擇、決定的權利。

孩子的膽小往往是父母太過包辦造成的。當你給孩子更多獨立決定的權利,孩子的自信心才能更上一層樓。

2. 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少揪住缺點不放。

很多父母常常喜歡批評孩子,對孩子的有點卻完全忽視。殊不知,正是這樣的錯誤引導,讓孩子誤以為“自己不夠優秀”,變得越發自卑起來。

此外,上面提到的讓孩子多進行自我閱讀,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方法。讓孩子變得自信起來,除了上面推薦的《胡小鬧日記》,我還推薦《老人與海》《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類能讓孩子內心變得堅強的圖書。

希望我的建議能幫到你。


小花2588566


你好,我是空媽,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孩子是否自信、陽光應該是很多家長都非常注意的一個成長問題。

但是現實中,我們有很多孩子都存在唯唯諾諾,不善於表達的現象,也是很讓家長頭疼的。

那麼孩子不自信,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幫助呢?

首先區分害羞與自信,很重要。

其實我們很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不自信”,本質是“害羞”的一種表現而已。

但卻常常容易被家長誤以為是“不自信”的表現。其實孩子適當的“害羞”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情感,家長一定不要排斥它,一個懂得適時害羞的孩子,是擁有正常廉恥心的一種表現。

如果一個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臉不紅,心不跳,堂而皇之、理所當然那麼他長大之後,很大程度上會成為一個沒有廉恥,甚至是連基本的道德底線都非常喪失的人。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好區分,“自信”與“害羞”之間的差別,不要讓孩子身上良好的優秀品質,過早地被否定及扼殺掉。

自信是自尊的一種表現

也許很多家長都還不瞭解,其實一個孩子是否陽光自信,跟他的自尊水平,以及父母家人對於他的“評判”有這非常直接的關係。

一個“不自信”的孩子,往往家裡肯定有個特別喜歡挑剔,或者貶低孩子的家長。

他們通常是用大吼大叫,或者是一位批評指責的簡單粗暴方式,來評判孩子的一切。

這樣的相處模式,是非常不糟糕的,而且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成長環境也是極不健康的。

久而久之,孩子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就會慢慢變得越來越越沒有自信,越來越不會“愛自己”,覺得自己就如同家人口中那樣一無是處,他們的自尊水平也會變得非常低,這真的特別可怕。

正確培養自信的做法

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裡,都想問一句,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呢?

其實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最主要、最核心的就是,多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與鼓勵。

空媽記得有一本非常暢銷的育兒書籍名字就叫做《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在教育跟引導孩子的時候,往往很多家庭喜歡採用的是“權威”、“布控”的模式來進行,其實這種方式對孩子來說,接受的效果是很差的,這種方式也非常難以幫助孩子獲得真正的成長。

小一點的孩子,可能一開始還有點兒效果,但隨著他們年紀的不斷長大,總有一天這種教育環境下的孩子,會變得非常叛逆,跟父母的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嚴重的情況甚至會造成關係的決裂。

最後真心想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家長一定要管住嘴,要多鼓勵、肯定孩子,不要一味地批評、命令。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空媽是個處女座


現在的孩子不自信好像就是一種罪過、一種缺陷,尤其是成功學大行其道的當下,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不自信就已經遠離了成功、成才,進而誠惶誠恐,這反而成為當下許多孩子不自信的標配壓力。

讓孩子自信之前,請先接受你的現實孩子

每對父母的心裡都住著一個理想孩子,這個理想孩子自信、聰明、聽話、乖巧、省心...但理想豐滿,現實是骨感。

每個人的性格特徵,都是其自身平衡與周邊環境關係的防禦武器,以讓自己覺得“安全”。簡而言之,那些不自信的孩子,他們用著其他的方式、態度來面對這個世界,當你強硬想要改造他的時候,也就破壞了他的安全感,造成了傷害。

所以,在試圖讓孩子自信起來之前,請先接受你的現實孩子,那個不自信或者說,不能滿足你心理標準的孩子。

心態:嗯!這個孩子不自信,但那有什麼關係呢?他仍然是我的孩子,我仍然愛他。

孩子並非不自信,只是沒在他的安全領域--擴大孩子的安全領域

倘若細心點,家長就會發現孩子並非不自信,只是沒在他熟悉的安全領域。

例如某個孩子跳舞很棒,在家總是能自己翩翩起舞,但是一旦讓他在人前表演,比趕鴨子上架還難--這裡面,家就是孩子的安全領域,在安全領域內他才會完全暴露出自己。

實話說,我家兒子並不屬於自信的那個範疇,但我選擇的是尊重他的不自信,而這也並沒有讓他落後於他人。

舉個例子,當他看到人家踩輪滑那麼歡樂的時候,他是很嚮往的,但真正叫他玩的時候他又是拒絕的(那種欲拒還迎,有孩子的多少會懂)。

然後我就默默的買了輪滑鞋,在家裡他玩得很歡,慢慢的我拉他到門口的走廊玩,接著他自己就提出要下樓和其他小朋友玩。

他只是感覺到了不安全,不想在別人面前暴露還沒準備好的自己,很快他就趕上了其他人的進度。

有人說,不自信就讓孩子慢人一步。有什麼關係呢?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還是笨鳥先飛、龜兔賽跑,快人一步就一定能贏得人生的理論,至今仍在爭論不休,誰又能保證自信就必然成功,自卑就必然失敗?

讓孩子當好他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淅爸育兒記


[玫瑰]什麼是自信?

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應對陌生世界的各種不確定,是人的一種心境,對自我的一份認知。


自信與能力的高低不直接掛鉤,一個學渣可能很自信,一個學霸有可能很不自信,自信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認知。


比如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經常面對別人的讚美說,我其實完全不會指揮;


小說家卡夫卡一輩子生活在鬱郁不得志中,因為父親對他的打罵讓他喪失了生活的自信。


[玫瑰]為什麼有些孩子不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副產品,但並不是說你過去的成功經驗越多,你越自信,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是,你自己如何看待這次成功。


比如,有個學霸朋友,他每次都考第一,但他父親要求非常嚴格,導致他不覺得考第一是多麼值得驕傲的事,反而是他本應做到的事情,導致他一直不自信。


[玫瑰]所以讓孩子變得自信,只要做到三點就可以了:

1. 陪孩子多嘗試

2. 幫孩子做到

3. 及時正面的反饋


這個理論來自華人頂級NLP大師李中瑩。


舉個例子,我女兒是個非常樂觀陽光的孩子,有一次她突然大哭,說我沒有哥哥畫得好,後來我告訴她,哥哥比你大兩歲,如果你現在開始苦練,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和哥哥一樣好,後來我提醒她,你英語比哥哥好啊,她破涕而笑。


接下來,我就每天陪她練字,每當寫好了,我就誇獎,還經常讓爸爸和哥哥來看,久而久之,她覺得這個事情沒那麼難,我也可以做到。


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在心裡種下一個種子,沒那麼難,只要我努力,一定可以克服。


想了解更多的家長們,推薦給大家本書《父母的語言》



卡媽育兒


不少的父母存在一個共同的苦惱,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兒童階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時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自卑的孩子即使頭腦聰明、思維敏捷,但在學習和生活中稍遇困難就會退縮不前,找很多借口及理由去逃避。

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評定,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景象,自信心是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認識和評價,自信心強的孩子在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中表現出積極性,能夠主動參加各種活動,能夠積極地與人交往,與同伴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大膽去嘗試。大部分的人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別人,往往表現出不敢主動參與集體活動,不敢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不敢在眾人面前展現自己……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呢?

家庭中不良的環境因素是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長對孩子進行“總包辦”,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信任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不足。在生活中對孩子的照顧過細,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嘗試、體驗的機會,這是“行動包辦”;遇到事情沒有給孩子充分的信任,給孩子思考、自主決定的機會,只是想著用各種方法說服孩子按自己想的去做,這是“精神包辦”。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廣闊的信任空間,孩子的心靈將盛開一朵絢爛的自信之花。

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教育孩子是禍從口出,作為爸爸媽媽,你怎麼看孩子,孩子就會是那個樣子,負面的話語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未來在父母的嘴裡,你是不是也說過下面這些話呢?

1.“媽媽沒本事,媽媽只能指望你了!”

教育專家研究指出,絕大多數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長誘發的,父母如果能夠堅定自信,那麼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被自卑感傳染的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沒本事,我又能怎麼樣呢!”,父母把孩子的發展當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種喪失自我的表現,這是很多父母的共性,患得患失,對孩子不斷地催逼,表現出強烈的期望,久而久之,孩子將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推卸責任。

2.“危險!別動!別碰!”

孩子對周遭事物感到新鮮和好奇,喜歡參與和表現是正常的,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獨立的空間讓孩子去發揮,並且在言行上支持他,如果總是對孩子說“這個太難了”、“那個太危險了”,或者是“這個你還小,不懂”、“小孩子懂什麼啊”,如此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孩子會把這種挫敗感與父母聯想在一起,所以孩子會莫名其妙的討厭父母。過度的保護孩子,阻止孩子探索世界,這會被孩子解讀為自己真的不行,非常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去經歷、去體驗,親身去感受,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有非常大的幫助。

3.“你怎麼這麼笨!”

孩子的作業做得不好,三番兩次後父母的耐心幾乎被磨光了,可能會對孩子說出“你怎麼這麼笨”。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期望獲得他人的認可與欣賞,孩子更是如此,父母的抱怨和指責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家長們氣急敗壞的責罵孩子“你真笨”,會讓孩子無地自容、妄自菲薄,產生逃避的心理,這種言語會毀滅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探索的興趣。

4.“這像是你這麼大的孩子做得事兒嗎?”

一個五歲的孩子因為一件東西得不到而哭鬧,或者不能老老實實地坐著時,這些在他這個年齡段是比較正常的,當然如果一個孩子表現得更為成熟、言行得體,作為父母會更滿意和驕傲。父母要求孩子做好,孩子卻做不好,很多父母還沒弄明白孩子為什麼“做不好”,就張口說出責備的話,這樣的父母真正關心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言行帶給父母的影響,比如是孩子讓父母感到了尷尬或難堪。父母應該關心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並給孩子足夠和體諒和包容,比如說孩子不願乖乖地坐著是不是因為環境讓他感到煩悶、不舒服,瞭解原因後再和孩子做溝通最為有效。

5.“你看看人家的孩子……”

父母無意間常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認為這是給孩子樹立榜樣,但事實恰恰相反,這是孩子最討厭的一句話,這種比較對孩子的價值觀是一種極大的干擾,對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是一種破壞,這樣的話破壞孩子的心理平衡,不利於內心成長,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造成對父母的心理牴觸。我們要幫助孩子在成長中樹立自己的價值觀,並形成追求的目標,不要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個性因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和其他人沒有可比性。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父母怎麼說話很重要,換種說話方式也並沒有很難,一些說話的技巧分享給各位父母:



小樹少兒體適能


你好,吳蕾親子情商教育為您解答:

孩子的自信力是屬於情商的一種,孩子不自信會導致孩子在學習中及同學相處中顯得自卑及學習成績差等情況,這一切的表現都是情商領域,情商包括:1.自信心課堂2.情緒管理培養3.挫折抵抗力養成4.樂觀5.自律6.責任感7.同理心8.人際交往9.問題解決和獨立性,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正確的培養孩子情商,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生活有很多的影響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