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想學寫作,但文筆邏輯性不好,能有什麼辦法提高嗎?

沙漏125556726


先嚐試著寫,寫日記,隨感,書評,影評等等,從各方面鍛鍊自己的文字,把語句寫通順。如果你想寫小說,真開始寫的話會發現不知從何寫起,往往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接下來應該發生什麼,他們應該幹什麼,怎麼過渡。我還是建議去寫,把你的靈感記錄下來。

多閱讀,閱讀對寫作大有益處。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文風文筆,潛移默化好處多多。還有一個比較土的方法,是背誦,把書裡的佳句段落摘抄背下來。而且,如果先建立在寫的基礎上,你會有另一個角度看待一本書,去揣摩作者是如何寫的,場景的置換,人物的對話。這對你的構思,邏輯能力有所鍛鍊。

寫作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寫作不是閉門造車,要多觀察日常生活,體會人情世故。



亂入


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探討[呲牙]

我上高中那會兒,語文老師安排寫週記,其實就是每週提交一篇作文。這是件讓人憂傷的事,因為我發現全班同學的週記(作文)老師都有批改,並且有打分,而我的作文老師就給個“閱”字。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為了提高作文分數,哪怕老師只給個六十分,那也比一個閱字強啊。

我問了當語文老師的舅舅,他很驚訝,告訴我說你的閱讀量應該在同齡人兄不算差啊,怎麼作文會寫那麼差?確實,從小我就被他逼著看了好多書,可是我自家的老舅是個有古文情懷的人,所以,我這麼多年讀下來的書幾乎都是歷史和古詩。

但是從他的話裡我知道原來寫作(文)是與閱讀有關的。那時候是網絡文學啟蒙的時代,也是韓寒和新概念作文的時代。我找到這些書並囫圇吞棗般地讀了一本又一本。原來,作文是這麼回事。原諒我後知後覺,並且苦中作樂竟然愛上了寫作。

從高二開始,我的作文分甚至語文分就是年級靠前的了。到了高考,語文一百三十四分,作文五十七分。

到了大學,我學的是我最不喜歡的數學,這時候寫作就成了學數學這份苦難中的樂事。參加文學社團,辦報紙,混跡各種文學網絡論壇等等,畢業後還直接跑到北京當了一年多的編輯。

說這麼多,有兩個意思。寫作與寫作本身有關,也跟閱讀以及經歷有關。

破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舒服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先賢們已經把答案放在那裡了,有時候只是我們沒有get到那個點。

如果想要寫作,以下幾點建議可能對你有用:1、先去讀書,不要讓自己的知識結構很單薄,但自己偏愛的更可以多讀;

2、在讀書時學會思考,如果還沒有學會,那就先學會做筆記;

3、經歷是最寶貴的財富,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4、寫真實的自己以及自己看到想到經歷過的真實的人和事;

5、別寫太多,太多容易養成“手滑”的毛病,但又不能太少,太少又容易“手生”;

6、學會腹稿,立意、結構,然後才是文辭和技巧;

7、文章結尾很重要,但內容更重要,而開頭尤為重要;

8、不要迷信方法,文學的創作法則是沒有法則。

希望我這個愚笨的人的經歷能給你信心,希望這麼多年的寫作經驗還能給你一些參考。

一旦決定開始寫,那麼就請堅持。

我一五年準備寫一些詩給當時三歲的女兒當做她未來入小學的禮物,一七年這本書出版了。


搬柴


您好,想學寫作,這已經是有想法,有目標,然而需要考量的是您是不是真的想寫作?寫作的目的和動機是什麼?是因為喜歡,還是因為其他原因,或者是誘惑?這個問題比任何方法論更重要,更值得思考。

如果是真的因為喜歡,接下來就是您說的,文筆邏輯不好,這又是兩個方面,一是文筆,一是邏輯。

文筆方面,就需要廣泛閱讀,長期積累,沒有成法可依,沒有捷徑可走,就像現在,大家都能提筆寫作,然而質量如何,顯而易見。就像如果真的喜歡文學創作,甚至不知道四書五經傳統經典,沒看過四大名著經典小說,遑論寫作?功夫自在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文筆自然提高。

邏輯方面:熟能生巧。一個是要多攝入,多看經典著作,看別人的邏輯層次,另外,要多寫多練,多表達,通過實踐發現問題,優化解決,逐步提高。這也需要文筆和廣泛涉獵的前提,所以互為依託。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當下的快餐文學太過氾濫,有個建議,不要浪費時間在網文,更多的關注閱讀經典,這樣子才會事半功倍,找到根源,正本清源,在觀點和邏輯方面佔領制高點,讓自己的文章立於不敗之地。

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定不要急功近利,就像讀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個建議,不要追求於數量,而更看重質量,四書五經加史記,共十本書,有誰能在一年內讀完,讀透?所以一定要平心靜氣,日有所進,不求一時之得失,只求有益於身心。書中有乾坤,心中有丘壑,下筆如有神。信手拈來,文思泉湧,不擇地而出。如此這般,邏輯文筆都是過眼煙雲。

共勉。[祈禱][祈禱][祈禱]





瀚海尋珠


我曾經對寫作,有很多誤解。

比如,我從前認為的寫作,是寫出文學作品、長篇小說,或是專業性的人們所為。其實,放眼當下,隨著網絡的發達,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寫作”。無論我們是學生、職場中人,還是家庭主婦,都離不開寫作。

這共中包括:編輯一段對話、寫一個通知、一個報告、一封情書……都是寫作的一部分。那麼,這些看似最基本的寫作需求,到底好不好實現呢?當我讀完這本《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後發現,實現以上需求並不難。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寫作它就像是一項工作,只要我們掌握其中的規則、過程,就會做到下筆如有神了。它也像是在建造一個房子一樣,當我們前期做好充分的打地基的準備、建好了房屋框架,房子的落成就指日可待了。

《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作者是加拿大布蘭登-羅伊爾。布蘭登曾就讀於哈佛,其作品多次獲得總統圖書獎。這本書也恰如其名,真的很小。總內容只有9萬字120頁。全書共三個部分(結構、風格、可讀性)闡述21個寫作原則。全書邏輯條理十分清晰,內容實用簡潔。特別好的一點,書中每一部分後都有相關寫作小練習,可以做到現學現用。

下面來說說對我有許多啟發的部分:

一、結構。

“在沒有目的地和飛行方向時,飛行員產不會將飛機駛離跑道。當寫作意圖是解釋或是告知時,我們應該先總結,然後再運用細節作為支撐,不要玩“我有個秘密”的把戲。

重點方法:自上而下、分解事物、使用轉折詞、整合相似事物

自上而下,就是我們小學寫作文時,老師教的“總-分-總”的結構表達。你要開門見山的給出一個結論(當然,如果你要寫懸疑小說,那就不能如此了。但是,這種寫作在生活中還是少見的,對吧)。接著就開始把你的結論進解分解,分解的過程中可使用一些轉折詞,比如首先、其實、然而、因此…這些詞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對比、舉例、持續和總結。還有一點把要表達的同類事似進行整合,以達到簡潔清晰的效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

在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歡冬天,它像一個潔白無暇的夢幻世界。

我喜歡在冬天裡看到白茫茫的雪景,一眼看去,像是連接到天邊。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雪中堆雪人、打雪仗。

在冬天中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

二、風格

如前文中所說寫作像是做房子,結構是給房子定好框架,風格就是房子牆面、門窗的設置了。

重點方法:使用準確的詞彙、用簡潔的短句子、用恰當的語氣寫作。

舉個例子說:

1、我今天心情真的特別糟糕和不好,所以好長時間內,只吃了一點亂七八糟的東西。

2、 [endif]今天考試只考了50分,我感到很挫敗。從早上八點到晚上五點,我只喝了一小碗粥。

是不是覺得2更清晰呢?

三、可讀性

這一部分就是寫作中的“裝修”部分了,也像是一個人的形象一樣重要。

重點方法:良好的排版、主次重點明瞭、修改打磨。

以我的這篇書評為例,全文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有重點標題提配,其中還有引用和總結的區分,全文也儘量使用口語化的語言進行解讀。寫完後也再次檢查修改不當之處。

總結:

具備寫作這個技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和工作中,變的越來越重要。通過閱讀這本《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從中掌握寫作基本法寶,寫作將變的輕鬆自如了。千萬別小看這些小小的法寶,只要你加以練習,假以時日,寫出文學鉅著,也一定有可能。

優秀的人,都是將最簡單實用的基本功練到極致的程度的,寫作也同樣如此。


坐井聽海


1.多閱讀一些優秀的書籍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如果將作文寫作比喻為:蓋樓。那麼知識積累就是地基,想要寫出優秀的作品必然要有大量的閱讀知識為基礎。只有這樣才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題材去創作優秀的文章。除此之外閱讀也可以讓人提升分析思維能力,拓展詞彙量,劃分主次目標,提高寫作技巧。

2.建議有一個筆記本可以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

在上學時候也經常會被作文寫作而苦惱,那時候語文老師就教我們準備一個小本子取名: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時隨地的記錄自己的一些想法和靈感或者從其他地方學習到的一些精美的語句。這樣做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當你面對不同的題材的時候翻開隨筆就會有記錄的文字內容提醒你,原來和現在靈感的火花的碰撞更是讓人很容易進入寫作的狀態。

寫作的時候,應該長問初心是什麼?是賺錢還是做為一個願望或者愛好!然後再去進行創作。

至於文筆的邏輯性,就應該自己在寫作之前,先打一個草稿:這麼說吧,一個優秀的小說內容一句話概括。將一句話變成一千字,一千字在變化成一本書。或是根據時間排列,或是根據人物故事出現排列,或者根據懸疑點排列。草稿的佈局,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綱。

寫作不能有懈怠的思想,如果要做出一本小說,就應該持之以恆地完成,如果某一天不寫,第二天覺得少了之前的感覺,如果十天不寫,再去創作將會更加煩躁。寫作是一個枯燥無味寂寞的事情,想創作,就做好磨練心性的準備。願你可以看了以後,寫出你認為好的作品。



路芊尋


文筆邏輯是建立在閱讀量的基礎上的。相信你在此之前應該也閱讀了不少書,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才會選擇學習寫作吧?

我們在受教育階段都聽過語文老師告訴我們的敘事六要素吧?(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咱們可以圍繞這六個要素來展開我們的寫作,在展開的過程當中就需要我們的閱讀量來借鑑其中的好詞、好句,用於文章的潤色,不然,寫出來的文章會給人一種乾癟,沒有色彩。

邏輯性的問題其一、比較集中在起因、經過、結果這三要素當中。要交代清楚,當然你也可以用比喻,暗喻等手法表現出來。

其二、人物關係的塑造上也很容易出現交叉混亂,不要出現前後矛盾,人物關係錯綜複雜,讓讀者讀起來很費力。

其三、你可以用插敘、倒敘等敘事手法,但是,引用恰當了會使得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如若用得不好,插敘當中交待的事物與文章敘事主線毫無想幹,這是大忌!!

小弟文筆拙劣,這也是自己純手打的一些心得。文中不妥之處,歡迎斧正!



小吳師


先說文筆,多看書,詩歌、散文、經典小說等,不建議譯製本,有些譯者的文筆也差。腹有詩書氣自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古人誠不欺我。你看的書多了,自然文筆會好的多。

再說邏輯,看書學習,但這時候看的是工具書,比如金字塔原理等,邏輯混亂的話,需要改變的是思維方式,跟著工具書的指點,慢慢來,不要逼迫自己寫出多麼華麗的文章,把話說清楚就行。

如何提高,自己寫自己修改,然後再找你認為寫得不錯的人修改。還有,去分析你認為好的有邏輯的文章,體會作者的思維方式。

文筆和邏輯不好,像其他回答裡說的,天生不適合當作家,我不反對這個說法,但是沒有必要人人當作家,你提了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你有創作的慾望有表達的慾望了,只是希望能表達的好,創作的精彩。

可以不寫作,但需要學習如何很好的表達,這對你的人生,都會百益無一害。加油!


邈邈筆記


其實,想提高寫作水平,不外乎兩個路徑,那就是讀與寫。多讀好文章,對一些經典名篇甚至可以背會它,讓這些文章爛熟於心,慢慢就變成了自己的文字;關於寫,個人的經驗是堅持寫日記,把日常生活所見所思記錄下來,並嘗試用不同的文體去寫作,堅持數年,必見成效!至於文筆的邏輯性不強的問題,這裡面有個思想水平的原因,好的作者需要思想水平、生活閱歷和文字功底三方面的素質,這都需要在觀察體悟中慢慢積累。給自己定個計劃,每天讀一萬字、背二百字、寫三百字,堅持一段時間,功到自然成!


冷恆雜談


喚起黃鸝一兩聲,桃花園中兩相逢。照心閃亮登場。

現在我願與君一起共同學習寫作。君問邏輯性不好,有什麼辦法提高?

那我們就在邏輯上下功夫。君知否,中國傳統文化哲學中有因果學說。大家僅僅知道因果,忽視了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緣"字,緣是助推劑。如果沒有緣,有困也沒有果。

例如,桃樹開花結果了,這是果吧,因是健康成年的桃樹,緣呢,就是促進桃樹開花結果的各種因素。當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那在寫文章時,先寫出因,再寫出緣,最後得出果。把這些交待清楚,邏輯清晰明瞭。這在寫作上稱為正敘。當然了,你還可以先寫果,再寫緣,再寫因。這叫倒敘。還有插敘。

還要學會巧妙應用遞進句,轉折句,並列句等寫作手法。

段落與段落之間怎樣邏輯聯繫?常用的手法有兩種,①過渡句,承上啟下。②並列句,如"先講一個故事”開始寫完一段落,“再講一個故事”開頭寫完。兩段並列。

我以自己的實戰經驗說一下吧。昨天有一個悟空問答,問的是“梅鶴松”的話題。我苦思冥想,先寫梅,再由梅想到梅妻鶴子,再由鶴聯想到松鶴延年,用這種方法把梅、鶴和松聯繫在一起。這種佈局是不是很有邏輯?如有興趣可可我主頁“悟空問答”中看一下。

其實還有許多想法,篇幅所限,如有疑問歡迊留言。我們一起共同學習進步。


天中照心


具備文筆邏輯性對於一個優秀寫作者而言,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以文字為媒介,用一個靈魂去打動另一個靈魂,對於有志於成為卓越寫作者的人而言,這才是真正嚴肅的問題。

做到同情之理解,迴歸理解之同情,一個寫作者也就完成了從平庸到卓越的蛻變。

張愛玲在《燼餘盡》中寫道:“時代的車轟轟地往前開。我們生存在車子上,經過的也許不過是幾條熟悉的街道,可是漫天的火光中也自驚心動魄。就可惜我們只顧在一瞥即逝的店鋪的櫥窗裡找尋我們自己的影子——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這段對於人性荒涼的描寫談不上邏輯嚴密,但是讀者能感受到從文字背後升騰起的孤獨。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靈魂打動另一個靈魂的過程。文字或粗糲或細膩,邏輯或鬆散或嚴密,不過是表達的手段而已。

寫作中有些東西遠比邏輯重要,比如:感動自己,再用感動自己的文字去感動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