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由廈門市張仃美術館、煙臺美術博物館主辦的“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原定將於3月7日至3月31日在煙臺美術博物館展出。因受疫情影響,煙臺美術博物館目前暫未對外開放,今天我們將此次展覽搬到線上美術館微展廳,帶您一覽當代中國畫大家張仃先生的山水情懷和筆墨精神!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張仃(1917-2010)號它山,遼寧黑山人,近現代著名漫畫家、國畫家、壁畫家、書法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書記、中國美協常務理事、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主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清華大學教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中國黃賓虹研究會會長等職。張仃博學多才,在近八十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張仃跨越漫畫、實用美術、藝術設計、展示設計、舞臺美術、動畫電影、裝飾繪畫、壁畫、中國畫、書法、藝術批評、美術教育等諸多門類,是一位在20世紀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藝術門類中均有建樹的大美術家,一位與20世紀時代風雲、民族命運關係至為密切的藝術家,也是一位在救亡與革命、東方與西方、現代與傳統、文人與民間、繪畫與設計、城市與山水之間穿梭不息的藝術家,被譽為“20世紀中國美術的一座立交橋”。

張仃,被譽為20世紀“大美術家”,在他7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跨越漫畫、實用美術、藝術設計、展示設計、舞臺美術、動畫電影、裝飾繪畫、壁畫、中國畫、書法、藝術批評、美術教育等諸多門類,以其豐沛的藝術激情與超常的藝術能量縱橫捭闔於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學院與民間的張力語境之中,成為解讀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一個經典文本。 本次展覽展出作品以張仃美術館館藏作品為基礎,內容豐富,涵蓋了張仃先生各個創作階段的代表性作品,能較為完整地呈現出張仃先生的藝術人生,將為觀眾帶來高雅的藝術享受。通過本次展覽的舉辦,紀念和緬懷這位為中國現當代美術留下了一座不朽豐碑的藝術大師。

展覽將分為4個板塊展現:

1、漫畫時代

20世紀30年代,張仃以漫畫為投槍匕首,投身於抗日救亡的時代洪流。他的漫畫造型準確、簡練剛強,極富鼓動性和吸引力。從1933年到1938年,他活躍於北平、南京、上海、武漢、西安、榆林等地。帶著他的漫畫出入前線和街頭,成為當時中國漫畫界最年輕、最勇猛的一員戰將和人權鬥士。在解放戰爭時期,張仃隨軍轉戰到東北,以《東北日報》《東北畫報》等為宣傳陣地,創作刊載了大量漫畫宣傳品,有力配合瞭解放戰爭的宣傳。還在極其艱苦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創作了一批兼備民族特色及大眾化的優秀翻身年畫作品。粉碎“四人幫”後,他在漫畫界第一個拿起畫筆,畫了一大批時事漫畫,開啟了漫畫的復興運動。

本板塊將展出張仃漫畫、年畫作品。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撕毀這張中國人民的賣身契 1946年 38.2x26.9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關起大門打死狗 1948年 48.7x32.7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1976年 34.4x34.4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女皇與鸚鵡 1976年 34.5x34.8cm

2、壁畫復興

20世紀60年代初,張仃親自創立了中國首個高校壁畫專業,並率先提出壁畫復興倡議。1979年,張仃主持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大型壁畫群的設計,並親自創作了候機廳大型工筆重彩壁畫《哪吒鬧海》,實現了自己的壁畫夢想,也開啟了波瀾壯闊的中國新壁畫運動和公共藝術的新時代,為美術界走出“文革”,呼喚審美思想解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繼《哪吒鬧海》後,張仃主持完成多個壁畫,實現了自己的牆夢。

本板塊將展出張仃《哪吒鬧海》壁畫手稿。

(請把手機調成橫屏觀看)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哪吒鬧海壁畫手卷

3、山水畫革新

1954年春,張仃同李可染、羅銘一起南下采風。回京後在北海悅心殿舉辦的江南寫生展覽,用行動平息了當時關於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創作出路的爭論,並開啟了中國山水畫走向自然,反映生活的一代新風,被吳冠中譽之為“中國畫革新的里程碑”,並撰文指出“建國三十餘年來的山水畫新風格蓬勃發展,大都是從這個展覽會的基點上開始成長的”。當時的寫生和創作,大都損毀於“文革”時期,展出的幾幅作品,彌足珍貴。

1974年張仃困居香山野村荒屋時,在黃賓虹焦墨山水冊頁影響下,開始焦墨山水的創作,在以後二十餘年裡,他堅持用焦墨這一侷限性極大的墨法創作山水,為此遍踏祖國河山,堅持師造化、師傳統、師今人的理念,艱難探索,知難而進,終於將焦墨筆法和墨法發展成一套完備的藝術語言,並復興了風骨雄強的北派山水,極大開拓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空間。

在焦墨創作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後,他再度煥發了對色彩的激情,並釋放出巨大的藝術能量,在1995年前後,他重返延安和故鄉,兩次去大西北,三上太行,積累大量素材,創作了一大批可以傳世的設色精品力作,成就了他山水創作的顛峰期。從而,他由早期漫畫的黑白到裝飾畫的絢麗,從壯年焦墨作品的玄素,再到晚年設色作品的轉換,使其藝術創造過程走過一個週而復始的圓滿軌跡。

本板塊將展出張仃先生的山水畫寫生和焦墨山水作品。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橋畔柳蔭 1954年 44.3x34.8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玉蘭花 2006年 69x69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江南埠頭 20世紀60年代 34.7x34.7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曹雪芹 1973年 41.4x75.4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佛牙舍利塔 1985年 68x128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崑崙頌 1987年 265x107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泉州開元寺古柏 1985年 137.2x70.1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回孃家 2002年 45.4x68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長城 1980年 76.7x83.8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黃水謠 1987年 88.4x95.6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灕江朝霧 1987年 69.2x104.3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金色田野 1995年 68x68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騰格里沙棗樹 1997年 153x84.5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泰山 1982年 59.8x74.6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霸王別姬 20世紀70年代 34.5x36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一唱雄雞天下白 20世紀60年代 35x46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灶頭 1961年 21x29cm

4、書法新境

張仃一生痴迷書法,幼年時就展現出超凡的書法天賦。年少時認真臨習過《張遷碑》,深得其中樸拙、剛勁、沉穩韻味。解放後,他時常臨習《石鼓文》,對有篆學豐碑之稱的吳昌碩書法,進行過認真研究,最後形成了自己既有金文之遒麗、又有秦篆之勻整,並達到古茂雄秀、獨步書壇的面貌。2003年3月,張仃先生在獲得文化部造型藝術終身成就獎後,便毅然撂下畫筆,只以毛筆書法自娛,直到他去世前,仍然筆耕不輟,細心探究,將繪畫章法,點線運用、焦墨意味,融入書法作創作中,使其作品達到潤燥相濟、無心自達、勁健雋永的境界。

本板塊將展出張仃展出書法作品。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魯迅先生送日本作家增田涉君歸國詩 1987年 150x83.3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江雪 2003年 68.7x140.5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贈崔秋浦 2003年 69x104.8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 2008年 70.2x138.5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野鶴巢邊松最老 1990年 68x138cm

藝海潮頭——張仃藝術成就回顧展

泰山頌 2006年 344.3x140.2cm

3.名人名家論張仃藝術摘要

艾青(著名詩人):張仃到哪裡,摩登就到哪裡。

夏衍(文化名人):他的畫充溢著一股正氣。他的焦墨作品,這種黑白調子,是一種很高的美。但很多人不懂。

劉海粟(著名畫家):精極筆法、豁然心胸,略無凝滯。

李可染(著名畫家):吾友張仃同志作太行房山十渡圖卷,結構雄偉而精微,純用焦墨而蒼勁腴潤。前人無此筆墨,真奇蹟也。

陸儼少(著名畫家):能以枯筆乾擦作山水,樹石真氣內涵,而融液腴美,不見其燥,斯亦奇矣。

黃胄(著名畫家):仃公推陳出新,別具新格,精心運焦墨幹筆皴擦而能開一代新風,功力之深,非率意遊戲筆墨者可知也。

吳冠中

(著名畫家):1954年,張仃、李可染、羅銘……最先嚐試用毛筆宣紙到生活中去面對真山真水進行寫生。畫出一批新山水,這是解放後山水畫創新的前驅,是山水畫發展史中的里程碑。

郎紹君(美術史論家):張仃先生的畫造型實,筆墨重,氣感強。他以其藝術實踐推動著北派山水畫的甦醒,呼喚著雄強藝術傳統的復歸,從戰略上說,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將具有重大意義。張仃先生無疑是20世紀中國藝術的驕子。

薛永年(著名評論家):張仃先生是一個非常冷靜、非常沉著、又非常遠見的畫家,是中國美術界始終走在前面的人物。在封閉的年代,他主張開放;在開放的年代,他潛入傳統。他的焦墨把中國畫高度單純化了,這本身就是一種現代意識。

王文章(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張仃近80年的藝術生涯與中國革命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新中國美術事業和社會生活中留下鮮明的印記。他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崇高精神追求的優秀藝術家,他卓越的藝術實踐,空前的藝術追求,高尚的藝術境界,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王魯湘(著名學者):走進他的家園,你就會接近那顆凜然不可褻玩,拒絕一切媚俗作秀,卻又那麼樸實平和的高貴心靈。從一個孤苦伶仃的東北流亡少年,到一個左翼漫畫猛將;從一個隻身投奔延安的熱血青年,到解放區舞臺藝術及時尚生活的設計者。從新中國首席形象設計師,到山水畫革新者;從最前衛的裝飾繪畫實踐者,到當代壁畫運動的組織者:從獨步畫壇的焦墨山水大師,到守衛中國畫底線的衛道士,張仃70餘年的藝術生涯,有過許多次不得已的人生大轉彎,每一次都充滿風險,每一步都踩著陷阱,但每一次他都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每一次都在陷境中開出生面。

範迪安(中央美院院長):張仃山水世界不僅呈現出茂密、蒼茫、勃鬱的自然物狀,而且還向外溢漲著它們吐納、運行不息的生機,他不凡的人生經歷和深厚的學養使他自覺地走向充實的境界。

陳丹青(著名畫家):在我們這個時代,他成為傳奇,是他同代人之中無可替代的一個符號。他以他自己不同時代、不同實踐在長達80年間的不同關係中,沒有一項不是前瞻的、前衛的、前進的。他是一位遠未被時代賞識的前輩。

馮遠(中國文聯副主席):張仃先生具有大心胸、大氣魄、大風範和大情大義,在各個關鍵歷史時期都做出了大手筆的藝術抉擇,堪為一代藝術大家。張仃先生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史的活化石”,絕非溢美之詞。

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張仃先生是一代美術革命家、是新中國美術卓越的領導者、創新者,是我們心目中巍巍高山,他以非凡的藝術才能和創新探索,成為中國美術的經典。

王明明(北京畫院院長):張仃先生在多個藝術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別是焦墨山水畫的開拓性貢獻,展現了他生機勃發的藝術創造力,為我們留下寶貴的藝術財富。

王鏞(著名書畫家):張仃先生是當代中國畫壇承前啟示的大家。他的焦墨山水和篆書書法,浸透了哲思禪意,體現了中國文化藝術的精神品格。

呂章申

(國家博物館館長):張仃先生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歷史性貢獻,在於他自延安以來的每一個歷史時期,在屬於美術的諸多領域都留下了深深的歷史印記。他以人品、藝品鑄就時代藝術高峰的“它山”。

尹光華(著名學者):何謂士夫畫家,黃賓虹認為:一要有唐宋賢哲精神;二要兼有各種學術涵養,三要有很深的筆墨功力。在近代,黃賓虹可稱為士夫畫家的典型,在當代惟有張仃先生可以與之相媲美。

李兆忠(著名評論家):張仃先生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最後一位藝術大師,絕無僅有的“大美術家”。在中國美術界認識發生重大傾斜,藝術受到干擾,面臨異化之時,他挺身而出,以自己的理論和實踐,回擊種種偏頗謬誤,捍衛著藝術的尊嚴,守望著藝術的家園。張仃以自己豐沛的才情,強悍的生命和西天取經的毅力披荊斬棘,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上建起一座寬敞的立交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