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人言: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


老人言: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

迷則樂境成苦海,如水凝為冰;悟則苦海為樂境,猶冰渙作水。《菜根譚》

沒有良好的心態,那麼即使在快樂的環境中也如同在苦海中,好像水結成冰;心態好,那麼即使在苦海中也如在快樂的環境中一樣,好像冰化為水。

佛家說:苦海無邊。佛家認為人間充滿了悲苦無情,用這種心境來正視人生,那耳目接觸的盡是悲苦,結果就使人產生悲觀思想,甚至造成厭世之悲劇。這種葬送自己寶貴生命的人生觀,無論對己對人都毫無意義。

老人言: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

人生本來是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的,但是我們必須面對,絕不可以抱著苦難的思想。世上的事物往往有其對立的一面,悲苦常生自歡樂,衰敗常生自昌盛,因此才有“苦是樂的種子,樂是苦的根源”等等說法。

《格言聯璧·持躬》中有這樣一句話:“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另一種狀況。有的人相對來說生活的很苦,卻笑口常開,好像自己從來沒有苦過一樣。對這些人來說,快樂是在內心,而不是外表。

老人言: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

人生的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要快樂,就像我們小時候讀到的童話故事人物一樣,大部分的人都希望從此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他們不要別的,只要享受快樂。

一個少婦去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艄公救上了船。

艄公問:“你年紀輕輕的,為何尋短見?”

少婦哭訴道:“我結婚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不幸病死。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

艄公又問:“兩年前你是怎麼過的?”

少婦說:“那時候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老人言: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

“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沒有。”

“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了兩年前,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少婦聽了艄公的話,心裡頓時敞亮了,便告別艄公,輕輕鬆鬆地跳上了岸。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艄公那樣分析問題,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樂觀的人,心靈開放的人,擁有快樂生活的人。

真正擁有樂觀心態的人,他的性格一定是開放的,他的生活一定會富有情趣;快樂不是賺來的東西,也不是應得的報酬。快樂只是“我們思想愉悅時候的一種心理狀態”。快樂不是道德的產品,就像血液循環不是道德的產品一樣,但血液循環與快樂兩者卻都是健康與生存的必需品。

老人言: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這樣稱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的確是一種超凡絕俗的修養工夫。程頤曾這樣分析孔子的話,他說:“顏回之樂,非樂簞、瓢、陋室也,不以貧窶累其心而改其所樂也,故夫子稱其賢。”

其實,對每一個人都一樣,人生的自我感覺至少80%源自於“生活態度”。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到某個時候我就快樂了”這種心態,你最好儘量改成讓自己此時此刻享受到滿足感。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盡情享受眼前的時光,不要浪費精力為未來虛構理想。一切性情中,最難能可貴的便是善於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所以,對於生活的強者而言,雖在困苦中也不會惴惴不安,他知道,身心之苦是擔當大任者心由之路,雖然時運不佳,亦不會鬱鬱寡歡,他知道,忍耐雖然痛苦,但最終收穫的果實卻是甜美的。所以,身處苦境既是壞事也是好事,苦境會逼著人想辦法,苦境能鍛煉出人才。

老人言:迷則樂境成苦海,悟則苦海為樂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