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什麼樣人?低調、孤僻,不把自己當大牌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什麼樣人?低調、孤僻,不把自己當大牌

在這個燈紅酒綠、物慾橫流的時代,如果一個人的心中沒有一件自己所熱愛的事物,那該是多麼可悲!每天機械式的學習、工作,為了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做著太多太多自己不喜歡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們是否應該在心中留下一方淨土,放著我們真正熱愛的事物,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才不會那麼無趣。

相信喜歡歷史的小夥伴,都讀過《明朝那些事兒》這一套書吧,即使沒有讀過,肯定也聽說過,因為這套書的銷量是你想象不到的好,不僅在它剛出版的那個年代風靡一時,放到現在,也是暢銷榜上的佼佼者。

然而,這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可不像他的書那般火到家喻戶曉,很多人甚至不清楚他究竟是何方神聖,這與他低調孤僻又從不把自己當作大牌的性格有著莫大的關係。

當年明月,原名石悅,他在小時候便十分喜歡歷史,早在初中就開始讀《史記》,陸陸續續大概用了7年的時間讀完了二十四史。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什麼樣人?低調、孤僻,不把自己當大牌

他一直認為歷史是一個深奧的東西,只有仔細研讀才能理解其中的奧妙,可是高考結束報志願時,他只能聽從父親的安排,報了法律專業,原因很簡單也很現實——法律專業更容易找到一份正經的工作。

與高中繁重的學習生活相比,大學生活就顯得自由自在了,石悅的室友或者同學經常一起出去聚餐或者進行一些娛樂活動,但大多數情況下,石悅都拒絕了他們的邀請,有時候石悅的同學們根本找不到他。

自然而然地,石悅在別人眼中就顯得是一個不合群的孤僻的人,但只有石悅自己一個人知道,當他獨自在圖書館看《明史》、《明通鑑》、《明史記事本末》等歷史書籍時,他的內心一點都不孤獨,因為他知道自己懂得越來越多。

正如他自己所說:“歷史這個東西太深奧了。我無論身處在多小的房間裡,只要翻開書,就覺得是在看大海。書裡記述了無數人的一輩子,一頁紙翻過去,就能翻過無數人的一輩子。所以,即使我坐在很小的房間裡,也不會覺得孤獨。這種樂趣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徜徉在自己所喜歡事物的海洋裡,又怎會感到孤獨和無趣呢?

大學畢業後,年僅20歲的石悅考上了廣東順德海關緝私局法制科的工作,要知道,這個職位,可是兩百多人中僅會錄取一位的,可見石悅的能力不容小覷。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什麼樣人?低調、孤僻,不把自己當大牌

然而參加工作後的他,更是與“公務員”這一職業顯得格格不入了,

不吸菸,不喝酒,不上網,不出去應酬,每天見到他,都是書不離手的狀態,在同事眼中,他就是一個怪人。

而不懂曲意逢迎的他,更是沒有得到過領導的重視,他只是默默無聞地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剩下的時間他全部用來讀書、寫書。

直到2006年的三月,他在天涯論壇上發表了《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篇,《朱元璋卷》隨之開啟,而他也成為了當年明月

關於《明朝那些事兒》的帖子,點擊率越來越高,一躍成為天涯煮酒論史上一個點擊率百萬、回帖上萬的帖子。《明朝那些事兒》火的一塌糊塗,當年明月火的一塌糊塗。

那一年,石悅才27歲,名副其實的年少成名、事業有成,越來越多的出版商找他合作。當《明朝那些事兒》出版後,銷量更是在石悅的意料之外,他難以置信竟然有這麼多人喜歡歷史,喜歡他筆下幽默風趣的歷史。到了400萬冊的時候,出版商告訴他: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你這個書的銷量可以排到前20名了。”

幾乎是一夜之間,當年明月成為了當時紅極一時的網絡名人。然而,面對記者的採訪,他絲毫沒有大牌的架子,更沒有恃寵而驕,只是一直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工作單位以及日常生活,他只說——寫作時的明月不是我,現實中的我是一個心存雜念的人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什麼樣人?低調、孤僻,不把自己當大牌

他堅持將石悅與當年明月區分開,他認為石悅是一個努力生存的人,而明月是一個眼中只有歷史的人。

很多人認為《明朝那些事兒》火了之後,石悅會辭去自己的工作,做一個全職作家,寫出更多的作品與大家見面。但石悅並沒有,他依然做著公務員的工作,因為他的父親說過,無論何時都要有一份正經的工作。

顯而易見,在石悅眼中,寫書不是一種工作,更不是一種賺錢的方式,寫作只是石悅心中熱愛的東西,他只是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將自己所熱愛的事物展現給大家,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歷史,讓更多人瞭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石悅對於自己的早年成名,向來不以為然:“我從未想過也不想自己一直紅下去,在歷史面前,很多事情都是過眼雲煙,我一直慶幸自己到目前還能夠比較看清自己,不把自己當成什麼大牌人物。就知道自己是一個沒事就喜歡研究歷史並將它記錄下來的一個普通人。”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是什麼樣人?低調、孤僻,不把自己當大牌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任務和使命,我們處在一個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責任的時代,我們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在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堅守在自己崗位上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英雄,他們可能是環衛工人,也可能是科學研究者,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甘願為祖國母親付出自己的時光。

然而,在這個社會上,也有許多為了金錢、為了名利四處追尋的人,他們整天忙忙碌碌,卻都像是一個機器人一般,沒有感情,這樣的生活是不是過於乏味了呢?

正如《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石悅一樣,他永遠在心中留一方淨土,用來研究歷史,在歷史的海洋裡,他只做當年明月。在這個社會,石悅從不會為了什麼改變自己的初心,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獨來獨往,卻又很開心,他甚至經常有一種優越感,因為他覺得自己懂得的東西要比同齡人多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