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鍾江影評

影片簡介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老闆辦公室裡,新來的女播音員凱拉向老闆陳述自己的履歷和能力,希望獲得一個做主播的機會。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對面的老闆,面帶微笑的看著凱拉,先是誇她的長相,“你有一張漂亮的臉蛋

”。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又讓她轉了一圈…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然後,老闆又提要求:拉高你的裙子讓我看看你的腿;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老闆越界了,凱拉也感覺到了不自在;但她未經世事,又崇拜老闆的業界名望,還是照做了;

不過,老闆還不滿意,讓凱拉繼續拉高。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凱拉彷彿也明白了老闆的目的,即便是在私密空間,凱拉顯然還是面露難色。

但凱拉還是全部服從,直到露出了自己的底褲;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而對面的老闆,已經開始有了淫邪的喘息聲……

這無恥又現實的一幕,來自改編真實事件的電影---《爆炸新聞》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爆炸新聞》是由傑伊·羅奇執導,由妮可·基德曼、查理茲·塞隆、瑪格特·羅比、約翰·利特高聯袂主演的傳記劇情電影,於2019年11月27日在英國首映、2019年12月20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改編自2016年福斯新聞臺創始人之一、董事長羅傑·艾爾斯的性騷擾醜聞事件,還原了metoo事件(美國反性侵、反性騷擾運動)的真相。《爆炸新聞》榮獲第3屆好萊塢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第25屆評論家選擇獎最佳髮型與化妝獎、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化妝與髮型獎和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大獎,或許是因為電影集結了好萊塢老、中、青三代女神的緣故,獲得這麼多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大獎,估計連影片的化妝師都覺得驚訝,心想“我明明就給她們畫了個標準的職業淡妝啊…”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原型對比

《爆炸新聞》開畫豆瓣平分7.7,爛番茄新鮮度61%,但爆米花指數高達91%。影片以女性視角向世界發出保護女性權益、拒絕性騷擾、性侵害的吶喊,《爆炸新聞》講述的故事核心更是具有全球化意義:受男性主導的環境、權力被操縱並濫用、試圖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職場女性、以及的高壓環境下週圍人選擇冷漠的自保行為等等,對於職場環境正逐漸變得多樣化的其他國家來說,這個故事必能引發共鳴,引發後“Metoo”時代讓女性勇敢揭發真相的“爆炸性”熱潮。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現實社會中,2016年轟動全美的醜聞——福斯高層侵犯職場女性案,超過分佈在不同年齡段的20餘位女性新聞工作者挺身而出,指控美國傳媒界高管羅傑·艾爾斯性騷擾,當時的《紐約郵報》版面,甚至特意用了“福克斯”和“狐狸”的諧音。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接連不斷的“爆炸新聞”使羅傑·艾爾斯官司纏身,因為涉嫌多次性騷擾包括明星主播在內的多名下屬,2016年7月羅傑·艾爾斯被迫辭職。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羅傑·艾爾斯是誰?

在美國媒體界,他曾是一個呼風喚雨的大人物。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羅傑·艾爾斯是美國福斯新聞的創始人之一,曾擔任福斯新聞和電視臺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栽培過梅根·凱利、格雷琴·卡爾森、肖恩·漢尼迪等知名主持人,是媒體大亨默多克的得力干將,最鼎盛時期他的年薪達到2000萬美元。

鼎盛時期,麾下福斯新聞臺的收視率比CNN和MSNBC兩家競爭對手加在一起還要多,每年獲利都在10億美金以上,佔默多克傳媒帝國每年收入的20%以上。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財富還在其次,真正可怕的,是羅傑·艾爾斯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

羅傑·艾爾斯美國最大保守黨派言論陣地的掌舵人,曾幫助尼克松、里根、老布什打造政治形象,最終幫助其登上了美國總統的寶座;就連特朗普那句“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宣言,最先都出自他之口。

有人這樣評價羅傑·艾爾斯,說他掌控著美國三權分立外的“第四權”。

絕對的權利 就有絕對的腐敗!

羅傑·艾爾斯用無上的權力,把福斯新聞打造成專屬於他的王國。

想在這片王國生存的女主播們,都得竭力證明自己的忠誠。

流程是怎樣的?

首先是面試,先讓女孩站起來轉一圈;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一旦入職以後,要求女職員穿的裙子越來越短,甚至不經他批准連穿褲子的權利都沒有…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而到了有機會獨處的時候,羅傑·艾爾斯猙獰面目才開始顯露。

裙子往上提一點,再提一點;玩笑過火一點,再過火一點。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緊跟著,用讚美和雞湯把女孩淹沒;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一旦女孩試圖反抗,他立馬翻臉,拿合同威脅起女孩。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步驟清晰,邏輯縝密。水到渠成,甚至都不用羅傑·艾爾斯開口要求。在強大的權利陰影下,無人能看到光明。

《爆炸新聞》的劇情從受害者的視角入手,圍繞查理茲·塞隆、妮可·基德曼和瑪格特·羅比飾演的三個女性角色展開。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瞭解羅傑·艾爾斯性騷擾事件始末的影迷都知道,格雷琴·卡爾森可謂是該事件的發動者,她以耐心的證據蒐集和一擊即中的訴訟策略將羅傑·艾爾斯這位新聞界的巨人拉下馬來,可謂是曾受性騷擾傷害的女性們的維權典範。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而《爆炸新聞》卻選擇了並非性醜聞時間主角的梅根·凱利為敘事視角,為什麼會採取這樣人物佈局?這恰恰是《爆炸新聞》在結構設置上的高明之處。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格雷琴·卡爾森起訴羅傑艾爾斯性侵犯,有著一個重要的前因,是她在電視臺中處處受到羅傑艾爾斯的刁難,最後合同到期,自動解聘,在被逼上死路的情況下,她才不得不拼死一搏,以不把皇帝拉下馬誓不甘休的精神,向羅傑·艾爾斯發起了命懸一線的挑戰。

而梅根·凱利雖然在十年前有過受到羅傑·艾爾斯侵犯、但被她巧妙地加以化解的經歷,但是後來羅傑·艾爾斯對她還是不錯,總的來說,還是維護她的,她在福斯新聞臺裡乾的也是風聲水起,應該屬於既得利益者,因此,從她的地位與角度來講,她根本沒有必要跳出來,向她的上司羅傑·艾爾斯落井下石。

而《爆炸新聞》恰恰重點表現了梅根·凱利這個視角在面對著邪惡與正義抉擇中自己站位的變化,反映了她內心世界的良心的覺醒與復甦,最終使她勇敢地拋棄了自己的猶豫不決,而站到了反抗性騷擾的正義與良知的一邊。

影片中,當梅根·凱利在猶豫是否站出來的時候,看向熟睡女兒的眼神。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終究,你想留一個怎樣的世界給子女們?

因此,《爆炸新聞》選擇梅根·凱利作為主要視點,是因為這個人物形象身上雲集著一個普通人面對一次巨大選擇時的那種內心的膠著與交戰,更能表現出她那種彷徨、矛盾直到最後選擇正義一邊的心理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爆炸新聞》在對主體事件人物選擇時,挑選了一個能夠利於心理刻畫的線索進行重點凸顯,這樣才使得電影情節富有起伏,人物刻畫也有縱深感。

可惜的是,無論是“爆炸新聞”還是羅傑·艾爾斯的性騷擾事件當初有多麼“what the fox”,但這部電影的故事並沒有“炸起來”。

敘事上,三位女性角色主導著三條平行的故事線,但它們 “平行”得有些過頭了,根本沒有形成階段性的交匯和有效的互動。

如果沒有了解過羅傑·艾爾斯性騷擾事件的人乍一看這部電影,相信有一部分人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中會有些摸不著頭腦。三條故事線中缺少統一的線索,而故事本該最為核心的女性和權力之間對抗的張力,也沒有得到有力的凸顯。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人物的刻畫上,雖然演員們的表現幾乎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但是文本上的膚淺阻礙了他們將角色進一步深化。

尤其是在對於羅傑·艾爾斯的描繪上,影片將這位號稱美國“三權分立”之外“第四權”的狂人單純刻畫成了一個暴躁而猥瑣的性侵犯------任何非黑即白的人物塑造都是失敗的,你看隔壁《早間新聞》中史蒂夫·卡瑞爾那個角色就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事實上,羅傑·艾爾斯對新聞行業的政治嗅覺和對職場的鐵腕手段可以稱得上出類拔萃,他一手創建了默多克手下最大的新聞帝國,一定程度上重新定義了美國的新聞行業。

事業上的巨大成功和權力上的極大滿足,讓羅傑·艾爾斯不斷地陷入更為可怕的膨脹,傲慢的心理和變態的控制慾支配著他,這也催生了他在福克斯新聞內部倒行逆施的種種惡行。

誰也不是天生的性侵犯,更加沒人就是天生的受害者,諸如《最響亮的聲音》和《早間新聞》,都願意用更多的空間來探討雙邊人物的心理狀態,但《爆炸新聞》則陷入了散亂失焦的多線敘事中,最終淪為一部平淡平庸的作品。

被扳倒的羅傑·艾爾斯是不服氣的,在《爆炸新聞》裡,我們可以看到,他還指望剛剛登上總統寶座的特朗普能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電影最後落腳於特朗普上臺的盛大慶典,反襯著羅傑·艾爾斯的黯然下臺,兩個事件交織在一起,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因為現實中羅傑·艾爾斯恰恰與特朗普私交頗深。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在同樣講述該醜聞的電視劇《最響亮的聲音》中,羅傑·艾爾斯解聘後正是指望特朗普能助他一臂之力,幫他扳回一城。羅傑·艾爾斯完全陷入到狂妄的頭腦裡,甚至幻想著特朗普給他一個執掌專屬特朗普的電視新聞臺的機會,讓他再度騰飛,壓倒他剛剛栽倒的福斯新聞網,以雪一劍之仇。

但是,羅傑·艾爾斯根本沒有想到他的時間與身體都來不及了,他被裁十個月後因在家中滑倒傷到腦部而去世,終年77歲。

在羅傑·艾爾斯的眼裡,一個小小的道德問題,根本不足以發酵成大事件,只有政治力量的角力,才是導致他風雨飄搖的原因。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憑著他混跡於政治與新聞體系的多年曆練,他的判斷不可謂不準。但是,恰恰是一個不值一提的道德事件,卻成為致命的拿下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顯然,政治角力,是無法扳倒他的。因為政治是有立場的,無從評判優劣,屁股決定腦袋,不同的站位就有不同的評判,但道德卻是共性的,所以道德問題往往在政治角力中,承擔了最簡單化、最外在化、最表面化的勝負鐵門栓作用。

《爆炸新聞》這部的深刻意義在於,道德評價在歷史評價中的地位是多麼的慘不忍睹,多麼的不值一提,然而,歷史中唯一讓人們能夠訴說的理由恰恰是道德評價。

這是歷史的最無奈的一幕,也是人們稱歷史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原因。因為複雜的歷史,最終是通過最沒有力量的道德來書寫高下優劣的,這樣的由道德主宰與陳述的歷史,正是我們每天必須去信奉的一種過往的真實。

按照大家的對一般性猜想,結尾應該是臭名昭著的羅傑·艾爾斯最終入獄,故事的所有女性都得到了應得的尊重。

但現實往往不會輕易收起尖銳的獠牙:

大老闆默多克親自出面,向員工傳達了羅傑·艾爾斯離職的消息,但羅傑·艾爾斯還是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遣散費,並還是默多克集團的新聞顧問。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富有意味的是,看破了這種歷史與現實真相的年輕主播凱拉在聽到默多克高談闊論羅傑艾爾斯的貢獻的時候,悄然地背上自己的拎包,逆行著依然沉浸在謊言中的同行,去尋找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讓心靈寧靜安置的世界,但她能找到嗎?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人類的追光只能藉助於這個電影中虛構的人物身上,義無反顧地奔向那虛無飄渺的希望,尋找一個不知何處是前程與歸途的淨土。

願你一路奮戰,別和禽獸同行、別被世界改變!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掌控著美國“第四權”的大佬也被METOO運動的《爆炸新聞》拉下馬

預知更多引人入勝之電影評論和最新電影推薦,請關注微信號:zhongjiangyingping。原創文章,未經作者同意,嚴禁轉載!(小編:自由的射手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