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為什麼那麼推崇袁崇煥?

在下紫薇


明朝晚期,國力衰微,又遇到幾乎每年一次的旱、蝗、澇、風、雹、震、雪等自然災害,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困難。於是李自成、張獻忠揭竿而起,率領起義軍進行反抗。此時明朝可謂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張獻忠起義軍。外有清軍時常犯邊,正可謂是雙線作戰。

所謂亂世出英雄,同樣以文制武的明朝,卻出現了袁崇煥等一批有實力將領。但奇怪的是,與其他主要與農名起義軍作戰的將領不同,袁崇煥的主要功績在於抗清,反而受到清朝的追捧。

在大明王朝危難關頭,文官出身的袁崇煥挺身而出,以一萬兵力據守寧遠,擊敗了當時世界上最善戰的騎兵隊伍—努爾哈赤的6萬八旗兵,一舉成名。

狡兔死走狗烹,崇禎皇帝因個人猜疑,將立下赫赫戰功的袁崇煥下獄,最終卻被以最慘烈的酷刑——凌遲被處死。真是可悲可嘆。

直到清朝中期,乾隆皇帝給袁崇煥平反,史書才開始大書特書袁崇煥的功績。

那麼為什麼要推崇袁崇煥呢。只有一個原因,維護清朝統治。讓天下百姓接受清朝的統治,於是袁崇煥就被抬了出來。袁崇煥死於崇禎皇帝之手。如果把袁崇煥塑造成岳飛那樣的忠貞戰神,那殺他的崇禎皇帝自然就成了昏聵之主。





陳小二do


袁崇煥死前是抵禦後金軍防務的地方最高領導薊遼督師,寧遠大捷雖然沒有史書上吹噓的成果那麼大,卻的確是努爾哈赤為數不多的敗仗,僅此一點,作為後世子孫的清朝皇帝也不得不替袁崇煥吹噓幾句,要不然豈不是顯得他家先祖無能?

寧遠大捷是紅衣大炮第一次大規模應用在守城戰中,炮聲一響,聲震十里,而且炮彈對付當時的後金軍的集群進攻,非常有殺傷力,一枚炮彈落地後餘勢不衰,還能繼續在地上彈跳殺敵,據說連努爾哈赤都被炮火所傷,最後也因此感染而去世。

後來清政府故意宣揚袁崇煥的能力和人格魅力,淡化紅衣大炮的威力,也有欲蓋彌彰的意思,若是漢人普遍學習火器,那麼滿人的弓馬騎射便沒有了用武之處,而且以漢人的基數,滿人根本不是對手,所以像康熙年間的戴梓雖然研究出來了連珠火銃,但是並沒有被髮揚光大,反而被所謂的聖君康熙皇帝給貶到遼東去了。

憑心而論,袁崇煥確實有一定的軍事才能,這從他參與的幾次戰爭中能看出來,但是他也有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陷於黨爭,袁崇煥是東林黨人,與毛文龍依附的朝中大臣不是一路,再加上其它矛盾,袁崇煥擅殺了毛文龍,而毛文龍駐守的皮島一直是明朝插在後金背後的一把刀子,並且皮島還隱隱牽制著朝鮮。

毛文龍死後,皮島守軍名存實亡,還有許多投降了後金,其中就有後來的耿精忠和尚可喜,而沒有皮島牽制的後金軍可以放心大膽的進攻寧錦防線,而且皇太極在出兵寧遠之前,先將朝鮮收拾了一頓,並且從朝鮮搜刮了許多糧食補給,此後女真人再也無後顧之憂了。

所以,從客觀上來看,袁崇煥雖然是抗擊後金的名將,但是在行動上卻幫了後金一個大忙,再加上他當時雖然是被冤殺,但是以他擅殺毛文龍也當得一個死字,所以清朝統治者為了抹黑崇禎皇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更是將袁崇煥的冤屈又加深了一些,大有與商朝時期被剖腹剜心的比干有一拼。

再加上袁崇煥死後,關寧鐵騎大多在吳三桂的率領下投降滿清,為了美化這種投降行徑,清朝也要將袁崇煥之死描寫的悲慘一些,大有清朝皇太極替天行道“弔民伐罪”一般。

飛凡看歷史


首先要肯定袁崇煥是大英雄,漢人的脊樑!可惜死得太慘了,千刀萬剮了,肉還被無知百姓生吞活剝了!悲劇啊!英雄流血又流淚啊!祟禎自毀長城,大明亡矣!

清朝定鼎中原後,乾隆皇帝禮教治國,袁崇煥這種忠心耿耿的大英雄,值得表揚,讓臣民學習,從此不叛大清,當大清的順民。

乾隆皇帝的深層面是:借祟禎冤殺袁崇煥,向漢人說明祟禎是昏君,亂殺大臣。大明的滅亡是天意,怪不得大清混水摸魚奪了江山🐟!漢人不要懷念大明!



笑傲侯


崇禎三年,袁崇煥以多項罪名凌遲,百姓爭食其肉。在晚明,從廟堂到民間,袁崇煥罪大惡極。

袁崇煥真正平反在乾隆時期,編修《明史》的過程中,因為乾隆帝一席話,袁崇煥得以平反,作為抗金英雄為世人皆知。

昨披閱《明史》,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

————《清高宗實錄》

那麼,作為明朝大臣為什麼清朝平反呢?

首先,乾隆帝認為:主昏政暗。所以,他把"與我朝為難"的責任推給了崇禎皇帝,並且對袁崇煥凌遲有深切的同情,————"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並且《清史稿》中記載清用反間計致袁崇煥死,恐怕乾隆皇帝也有內疚在心裡吧,不管怎樣,對袁崇煥己沒有敵對雙方的仇恨了。

翌日,上誡諸軍勿進攻,召承先及副將高鴻中授以秘計,使近陣獲明內監繫所並坐,故相耳語云:“今日撤兵,乃上計也。頃見上單騎向敵,有二人自敵中來,見上,語良久乃去。意袁經略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內監楊某佯臥竊聽。越日,縱之歸,以告明帝,遂殺崇煥。

————《清史稿·鮑承先傳》

其次,一個忠字,一代名將對自己國家的忠貞,無論政治對手,也會由心佩服。另外,乾隆帝時正值盛世,對忠的褒獎也表明了一種態度,作為皇帝,希望自己的臣子忠於朝庭,為國效力吧。

第三,清朝取代明朝,明朝殺忠臣,清朝為忠臣平反,更能粉飾清朝,證明其入主中原的合理性。


金烏木木


明朝末年,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軍,外有清軍時常犯邊,恐怕歷史上沒有幾個王朝會像明朝這樣雙線作戰十幾年,同時還忍受著幾乎每年一次的旱、蝗、澇、風、雹、震、雪等自然災害。

然而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同樣以文制武的明朝,卻出現了盧象升、曹文詔、孫傳庭、袁崇煥等諸多實力將領。但奇怪的是,與前三位主要與農名起義軍作戰的將領不同,袁崇煥的主要功績在於抗清,但反倒受到清朝的追捧。

相比於其他幾位將領的默默無聞,袁崇煥被塑造成了挽狂瀾於既倒的民族英雄。

1622年,13萬明朝大軍在廣寧大敗,明朝在關外的據點幾乎都被努爾哈赤佔據。就在大明王朝危難關頭,文官出身的袁崇煥挺身而出,以一萬兵力據守寧遠,擊敗了當時世界上最善戰的騎兵隊伍—努爾哈赤的6萬八旗兵。

不僅如此,努爾哈赤本人還在寧遠攻防戰中受重傷,不久就鬱鬱而終。1629年,繼位的皇太極繞過寧遠城,直抵明朝京師,袁崇煥火速回援,在廣渠門外再次擊敗後金大軍。

然而,立下赫赫戰功的袁崇煥卻被崇禎皇帝下獄,並最終以最慘烈的酷刑——凌遲被處死。行刑當日,京師百姓甚至爭相購買袁崇煥的肉生吃,以表達憤恨。

1516613940272178.png

直到清朝中期,乾隆皇帝給袁崇煥平反,史書才開始大書特書袁崇煥的功績,甚至認為他是大明的長城,袁崇煥一死,明朝離滅亡就不遠了。

不過,袁崇煥並非十全十美。他的死與他生前所做的兩大爭議之事密不可分。第一件事就是殺毛文龍。毛文龍是駐紮皮島的明朝將領,多年割據在外,讓毛文龍成了不受節制的土皇帝。

但不得不說,毛文龍的死對清朝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即使毛文龍投降清朝,對於明清雙方的實力增益微乎其微,但毛文龍一死,清軍就沒有了被偷襲的後顧之憂。要知道,努爾哈赤就曾多次因為後方被毛文龍偷襲而被迫提前班師。

第二件事就是京城保衛戰。皇太極在京師近郊燒殺搶掠,袁崇煥根據寧遠大捷的經驗,既不與他交戰也不部署防禦,而是一路尾隨。袁崇煥的戰略是將皇太極引入京師堅城之下,憑堅城大炮將其擊敗。

但袁崇煥忽略的一點非常重要的是,寧遠可以當做誘餌,但京師是絕對不行的。寧遠丟了只是一座城,京師丟了,一個王朝可能就結束了。在紫禁城中的皇帝和眾多大臣是決不允許袁崇煥把京城當賭注來打這場戰役的,而這也是袁崇煥被殺的直接原因。

1516613959932096.png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作為死敵的清朝反而極力吹捧袁崇煥,甚至將其抬高到遠遠勝過明朝其他名將的地位呢?

清軍初入山海關時,打的是為明朝復仇的旗號,對崇禎皇帝的評價非常高。但當清朝坐穩江山之後,不得不面臨一個現實問題,既然崇禎皇帝評價這麼高,那百姓為什麼要接受清朝的統治呢?

於是袁崇煥就被抬了出來。袁崇煥死於崇禎皇帝之手。如果把袁崇煥塑造成岳飛那樣的忠貞戰神,那殺他的崇禎皇帝自然就成了昏聵之主。

所以,清朝在《清太宗實錄》一書中寫到:皇太極利用反間計使崇禎誤殺袁崇煥,以突顯崇禎的昏庸和愚昧。但其實這個橋段是清朝編造出來的一段歷史。因為這段情節與《三國演義》中蔣幹盜書的情節幾乎一模一樣。

從袁崇煥被下獄到被凌遲處死,中間經歷了八個月的時間。如果崇禎真的笨到會被中這樣的計策,以他的獨斷性格,絕不會猶豫不決八個月。顯然,袁崇煥的死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一位愛電影的職工


大家好,我是觀史鑑今,作為一名歷史領域創作者,非常榮幸有機會交流這個話題:


第一、袁崇煥是被崇禎皇帝殺害的,清朝肯定想找一個點或者一個人去搞臭大明王朝和皇帝。袁崇煥剛好符合條件。清朝肯定想把他捧上天,才能把大明王朝踩在地上。

第二、把袁崇煥擺到了明朝的對立面,這樣就否定了大明王朝和崇禎,否定了明朝。清朝這利用的是輿論武器,當然要好好利用。

第三、 無論是當初的稱讚崇禎,還是後來神化袁崇煥,清朝最終想的就是維護大清的利益,穩固大清的江山。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觀史鑑今


清朝之所以推崇袁祟煥將軍,主要原因是:

1,袁崇煥將軍是忠臣義士,應當成為天下人學習的榜樣。清朝作為正統的中原王朝,也希望臣民如袁崇煥將軍那樣,忠君愛國。不用懷疑清朝的其他企圖,明朝也讚美過元朝的忠臣良將;元朝也對南宋的忠義之士,持正面評價;漢朝也讚美過秦朝英傑…

2,清朝只承認過反叛大明的事實,清朝不承認清朝滅了明朝,清朝認為明朝是亡於內亂。清朝自認為入關,是順應天命,平定天下動亂,還天下太平。因此清朝認為,清朝代明屬天意。所以後來才出現了,清朝康熙皇帝親自去拜祭明朝崇禎皇帝,清朝大力推崇袁崇煥將軍…,這樣的情況。

個人認為,現代社會出現了一種歷史黑的壞毛病,總喜歡從人性的陰暗面,去解讀歷史。要知道,人性即有陰暗面,也有光明面。人總是要生活在陽光下的,不能總呆在黑暗之中。

古代的統治階層,也是注重人格丶注重德行的。無德行的人,無法建立王朝,無法擁有天下。華夏文明傳承至今,之所以亙古不滅,就是因為華夏子孫遵道循德,以德為先。


鬼影147951010


袁崇煥是明末抗金名將,率軍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重創後金。袁崇煥在當時明朝可以說是頂樑柱般的人物,但是其人物結局卻並不好。

  後金努爾哈赤之死,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攻打明朝之時,被袁崇煥下令大炮轟擊之時,被彈片打中。後來重傷不治身亡。對於袁崇煥這個對手,努爾哈赤評價:朕用兵以來,未有抗顏行者。袁崇煥何人,乃能爾耶!

  努爾哈赤去世之後,皇太極繼位,他也拿袁崇煥沒有辦法。袁崇煥是滿清入侵明朝一道天闕,想要順利入關,就必須除去袁崇煥。皇太極當時就用了一道反間計。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明確提出,太監不可干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後人早就忘了祖宗吩咐。太監不僅權利越來越大,特別是東西兩廠都掌握在太監手裡之後,大太監甚至可以在朝中高官面前耀武揚威。

  因為是自己身邊人,所以皇帝對太監總是非常的信任。皇太極就是利用這一點,給袁崇煥冠上罪名。

  皇太極曾經抓獲兩位大太監,故意設計讓太監聽見滿清貴族之間的對話。說的正是大清與袁崇煥之間有密約,反正就意指袁崇煥早已背叛大明。確保兩位太監聽清楚之後,滿人又假裝要把他們除去,私下卻令一個漢奴將其中一位太監放出。

  等到太監回到京城,將此事告知崇禎。崇禎對此深信不疑,於是將袁崇煥召回,並以謀叛欺君,結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入犯,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及戎馬在效,頓兵觀望,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致廟社震驚,生靈塗炭,神人共忿,重闢何辭!的罪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臨死之前,袁崇煥留下《絕命詩》: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不過可惜的是,明朝許多大將在他死後,死的死降的降,大明最終被清朝覆滅。

  袁崇煥是清朝入侵大明大敵,還疑似為努爾哈赤之死兇手。清朝本應該對努爾哈赤恨之入骨,但是在後來卻對袁崇煥平反,稱讚袁崇煥為大明第一忠臣。乾隆帝對其大加讚譽,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敵,但尚能忠於所事。深可憫惻。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袁崇煥的平反早在南明之時就已經進行,但是在乾隆時期卻是規模最大,定性的一次平反。無利不起早,對於一個早就死去多年之人,清政府為何有這樣的舉措,自然是因為利益。

  清朝雖然已經建立,但是反清勢力卻仍然存在。乾隆帝之所以大肆讚揚袁崇煥,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

  袁崇煥越是忠心,越是有能力,就顯得明朝皇帝的腐朽無能,錯殺忠臣。拔高一個袁崇煥,貶壓前朝,是一樁非常划算的生意。而且讚揚袁崇煥不僅能達到貶低明朝的目的,同時也能顯得清朝的大度,顯得君主的賢名。你看前朝如此殘忍的對待忠臣,我們卻能化干戈為玉帛,承認這位忠臣是一個可敬的對手。這麼一來,不就能收復一大片人心嗎?

  政治不是單純的,一切都以利益為主。政府貶低一個人和頌揚一個人,都不是簡單的評論一個人,而是有著政治目的。


歷史的波瀾壯闊


首先,清朝人認為他們的江山並不是從明朝人手裡搶來的,他們打敗李自成,鎮壓各路農民起義,搶的不是明朝江山,滅亡明朝的是李自成。其次,袁崇煥雖然長期阻礙女真人入關,在於袁崇煥的戰鬥中他們損失頗大,但他也是英雄,是強者,所謂英雄惜英雄,便是如此,只有打到讓敵人害怕他才能尊重你。再次,清人入主中原後,地位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反賊變成了國家主人,所以也希望自己的臣子忠心於國家,為國分憂,袁崇煥可以用來當做標杆。最後,袁崇煥死於崇禎之手,把袁崇煥推崇的越高大,就越能顯示出明朝的昏庸,就越能說明滿人入主中原,具有合理性。



國家網文化


袁崇煥是抗清名將,尤其是在寧遠城下的寧遠大捷中,是首次明軍擊敗後金軍隊。當日袁崇煥憑堅城據守,並依靠紅衣大炮,殺傷了後金軍隊1萬多人,連清太祖努爾哈赤也身負重傷,只能敗退回瀋陽。不久之後,抑鬱的努爾哈赤的重傷不治身亡。

按理說,轟死了努爾哈赤的袁崇煥應該是滿清的大仇人。可是,清朝入關後,非但沒有追究,反而是給已經被崇禎殺死的袁崇煥平反。到了乾隆皇帝的時候,清朝統治已久,還對袁崇煥之死感到憐憫,認為他的能挽救大明的人。那麼,為什麼清朝入關後,不但不黑袁崇煥,反而大力讚揚這個轟死了開國皇帝的人呢?

這是因為,清朝並不是擊敗明朝統一全國的,而是得天下於李闖。闖王李自成先攻下了北京,虐待明朝舊臣士紳,讓他們對農民軍都失去了期待。而清朝是打著為崇禎報仇的的口號入關的,當年吳三桂也本是想借清軍報君父之仇。可是沒想到,清軍一入關,發現農民軍不堪一擊,南明朝廷腐朽無比,居然一路勢如破竹,就此統一全國了。

既然統治全國了,再打著給崇禎報仇的口號固然不好,可是當初是多爾袞、順治帝親自去給崇禎發喪的,打自己臉也不好。於是,清朝就想了個好辦法,大力推崇袁崇煥。把袁崇煥說成是千古名臣,明朝棟樑,可這樣的人卻給崇禎帝冤殺了,還凌遲處死,傳首九邊。所以,清朝是希望把袁崇煥吹的越高,就越說明崇禎帝是一個昏君,大清入關是符合天意的:崇禎有這樣的名臣良將都不能用,不是昏君是什麼呢?藉此來貶低明朝。

此外,就是彰顯自己的寬容大度,就是像百姓表示,即使你是敵人,但是你忠君愛國,也會大力讚揚。對前朝君臣的寬容,更容易收買人心,讓明朝的遺老遺少們臣服清朝,鞏固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