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國為何從來沒有總統下臺一段時間後再次參加總統選舉?

飛龍在天9783



克利夫蘭(Stephen Grover Cleveland)總統:總統任期為1885.3.4-1889.3.4及1893.3.4-1897.3.4


首先,美國曆史上的確有卸任總統在卸任後時隔四年再次參加大選,但是除了克利夫蘭總統外,所有這樣做的卸任總統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所以美國曆史上有卸任以後時隔一屆任期再次參加總統大選的前總統,但卻只有克利夫蘭總統一位卸任後時隔一屆再次當選的前總統。也就是說,作為第二十二任和第二十四任總統,克利夫蘭總統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任職兩個非連續任期的總統。


1888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事實上,克利夫蘭在1884年、1888年和1892年三次大選中,都贏得了普選的勝利。但由於美國實行的是選舉人團制度和勝者通吃制度,所以雖然1888年克利夫蘭雖然贏得了普選勝利(48.6%對47.8%),但是在選舉人票上克利夫蘭以168票對233票輸給了共和黨的候選人本傑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克利夫蘭之所以沒能贏得1888年大選,與克利夫蘭政府的關稅政策有關。克利夫蘭在1889年卸任後定居紐約,從事律師工作。而在1892年大選,克利夫蘭以277張選舉人票贏得了大選。這樣的話克利夫蘭就成為了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時隔四年後再次當選為總統的卸任總統。


1892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其次,華盛頓總統開創的,傑斐遜總統確立,並最終以憲法修正案形式確定下來的總統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的規則使得已經連任兩屆的卸任總統,在時隔四年或更長時間後,想要再次連任,在1951年憲法第二十二條修正案通過之前是困難重重,而在之後則成為了不可能。事實上,在美國曆史上,第十八任總統尤利西斯·格蘭特(Ulysses S. Grant )就曾爭取過不連續的第三屆任期。雖然格蘭特政治才能平平,擔任總統期間一直受到政治醜聞的困擾,美國經濟也處於低谷,但是格蘭特作為內戰英雄,在美國具有很高的聲望。在他第二屆總統任期的1875年,就已經有要求他爭取連續的第三屆任期的呼聲了,不過因為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決議(234票比18票)反對連任超過三屆,所以格蘭特放棄了爭取連任。不過在1880年,卸任四年後,格蘭特再次參加總統大選,不過沒有獲得共和黨提名,所以爭取“非連續”的第三個總統任期沒有成功。


尤利西斯·格蘭特(Ulysses S. Grant )總統


另外一位爭取非連續的第三個總統任期的是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 )。西奧多·羅斯福從1901年到1909年擔任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由於對繼任的塔夫脫總統的政策感到不滿,所以西奧多·羅斯福於1912年試圖爭取非連續的第三個總統任期,但並未獲得共和黨總統提名。在這種情況下,西奧多·羅斯福組建第三黨進步黨參加總統大選。但結果是造成共和黨的票分散,使得民主黨候選人伍德羅威爾遜贏得勝利(威爾遜435張選舉人票,西奧多·羅斯福88張選舉人票,塔夫脫8張選舉人票)。西奧多·羅斯福爭取非連續的第三個總統任期也失敗了。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 )總統


1951年美國憲法第二十二條修正生效,任何人擔任總統不得超過兩屆成為憲法條文,這就使得1951年以後任何一位連續擔任兩屆總統的卸任總統,想要爭取第三屆總統任期(不論是連續的,還是非連續的)成為不可能。所以總統連任不得超過連任的規定使得卸任總統想要爭取非連續的第三屆任期在1951年以前困難重重,在1951年以後乾脆成為了不可能。


1912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第三,某位總統如果只是擔任一屆任期,無論是慣例,還是法律都允許他再次參加總統大選。但除了克利夫蘭之外,其他近二十位只擔任過完整的一屆任期的卸任總統,沒有一位能夠在卸任後時隔四年或者更多時間後,再次參加總統大選,爭取不連續的第二屆任期獲得成功。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些只擔任過一個完整任期的卸任總統,之所以在第一屆任期即將結束時爭取連任沒有成功,與其在總統任期內的政策不受民眾歡迎有著重要的聯繫。作為在任總統爭取連任都因為選民的不支持而失敗,那麼在時隔四年或者更長時間,想要再次爭取非連續的第二屆任期,比在任時爭取連任困難得多了。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除了克利夫蘭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總統能夠在時隔四年或者更多時間後,仍然能夠贏得大選,成功獲得不連續的第二屆任期。


馬丁·範布倫(Martin Van Buren)總統


例如,美國第八任總統馬丁·範布倫(Martin Van Buren)在1840年大選輸給了威廉·哈里森,時隔四年的1844年大選,範布倫參加大選,但在民主黨黨內選舉中輸給了波爾克,因此第一次爭取非連續的第二屆任期失敗。而在1848年大選中,範布倫作為第三黨自由土地黨的總統候選人參加大選。最終範布倫贏得了10.1%的普選票,但並沒有獲得選舉人票。範布倫第二次爭取不連續的第二屆任期失敗。這樣,在連續兩次失敗後,範布倫在沒有尋求連任。


1844年總統大選中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名單(上)及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投票結果(下)


總之,在美國曆史上不是沒有卸任總統在卸任後時隔四年或更長時間爭取不連續的任期,但除了一位總統,即克利夫蘭總統外,其他所有總統爭取不連續的任期都失敗了。之所以會失敗,一是因為總統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慣例(1951年以後成為憲法修正案),二是因為作為在任總統沒能做到(連任成功),卸任後更難做到了。


1848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hording


美國總統四年一屆。

1951年以前憲法沒有規定總統可任多少屆。

國父華盛頓任兩屆後堅決辭職不幹第三屆,解甲歸田了(農莊)。

以後就形成了習慣,不超過二屆。注意,是習慣。沒有形成法律。

但羅斯福幹了四屆。二屆期滿,二戰爆發。三屆欲期滿,與日本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人民在戰爭特殊時期,以不使國家外交政策改變,選擇了支持(投票)他連任四屆。而他已是抱病在身了。終為國殉職在任上~在二戰取得勝利~美蘇在德國勝利會師之時~蘇軍舉著斯大林畫像歡呼,而美軍將領卻心中哀痛佩戴白花高興不起來……

1951年美國修改憲法,規定總統任期最多不能(連續)超過兩屆(8年)。

至今,總統的任期都遵循了憲法。

所以曾任總統的也無隔幾年再又出現競選總統的(連任兩屆八年的不得再任;只任一屆四年沒任八年的不得隔些年又選)。




光明嶺


因為美國人民,以經給了你一次當總統的時機了,如果第一屆乾的好還可以聯任。否則你很難在有竟選的資格。智明的人都能認識到,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的長與短各有不同,也就是說什麼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總統。時勢造英雄嗎!大家都知到,天有陰`陽、寒、署之變;地有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挽。它像圓盤一樣無始無終,誰能窮得盡呢!也就是說天`地,時代都在變換,總統那能有不變之理呢?可以說一個總統的長處之能適應某一個時代。比如說能打仗的,最適合戰爭年代,會搞經濟的總統最適合和平年代。也就是說在什麼年代,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也在不斷的變化。美國選民最需要選舉一個以變應變的總統,所以被選舉過總統的人,可難在被從新選入為總統。因為求新求變,是人類適應生存的天性,也就是說,如果每個人都用一種理念和一種指正方式,一且成為常規打法,就不可能給國家帶來竟爭優勢。相反只能使國家越來越來掐入同質化竟爭的惡戰。所以求新求變的選舉核心,在於選舉出能為民,找到一個獨特的戰略的富國、富民路線,以及顛覆的路線策略,來為美國人民造福。這就是美國選民,只給在任總統第次時機的理由。


行勝郝勝


誰說從來沒有?美國第22任、24任總統都是同一個人:格羅弗.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他是1885年上臺,後來在競選連任時輸給了本傑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但他不氣餒,四年後又競選美國總統,結果又贏了,所以,美國的第22任、24任總統都是同一個人。


血染戰旗紅


還真有一位,那就是扒糞總統,大棒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退休時太年輕,連任兩屆才五十出頭,精力充沛,政績輝煌,所以周遊完世界又開始謀劃競選,結果好像是爬山把腿摔折了,就錯過了。


鬧市俠隱2016


一方面,美國人民已經給過在任總統至少一次機會全權處理國家事務,如表現上佳,還可獲得一次連任的機會,這都足以讓你表現自己的政治才能了。在此之後,求新求變的民眾一般不大會給下臺的總統再一次新的主政機會。另一方面,每個國家裡都會有許許多多富有思想和創新精神的人,換一換領導人,往往能帶來新的思想和更有效的治理國家的良方。所以,長久以來的政治發展,使得美國已經形成了總統輪流當選的格局,已經下臺的總統一般不大會有再次競選總統成功的可能,所以也不會再次參與競選。


羅陽人家張明堯


有啊,美國有克利夫蘭,兩次當選總統。

最近有俄羅斯普京,累計三屆總統了,還要當第四屆。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因為那是美國,各國各有各的做法,沒必要看美國怎麼做


海濤of中國


還是中國好。可以幹一輩孑,二代三代


用戶2669241995637480


1951年開始生效的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規定總統每屆任期4年,連選連任不得多於2次,也不能擔任總統或執行總統職責超過2年後再當選為總統多於1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