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農村,人死了之後把亡人鋪的、蓋的、穿的隨處一扔,對此你咋看?

zwj張萬江


我不知道這個樣子的是那個地區的風俗習慣,我們家鄉是把這些都在墳頭燒掉的,意思是把這些亡人有關的東西再還到他身邊


竹揚716


這是愚痴和自欺欺人的做法而已!試想,如果亡者留下的錢或者銀元和其他什麼貴重的寶物以及收藏品,他家裡人還能像亡者用過的衣服被子床什麼的像垃圾一樣的扔掉麼嗎?顯然不會,可見,亡人家屬將亡者的衣服被子以及其他用品統統扔掉,顯然是一種陋習而已!記得小時候家裡很窮,我母親有個姑媽家的兒媳婦喝農藥自殺了,姑外婆居然將死者的一件黑燈芯絨上衣留下來沒有放進棺材,偷偷的送給了我媽媽,我媽媽拿回來,我大姐穿,大姐穿了二姐穿,二姐穿過了,我(男孩)還接著穿,每一個人穿的時候都很珍惜,就這樣一直穿了好多年,後來實在破舊了,還剪了做鞋幫和鞋底做成鞋穿在了腳上,四十幾年過去了,至今還記得兒時的這件事情,那時根本就沒有什麼忌諱之類的鬼話!所以,現在人家裡有人死了就把他的衣服被子鞋子扔得到處都是,實在是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都不在乎了,是一種假心假意的表現!如果真的對亡人有那種痛徹心扉的切膚之痛,是會將亡人用過的東西好好洗乾淨繼續用或者將其中一部分收藏在某一處的留作紀念的!


一默如雷也


在農村,人死了之後把亡人鋪的,蓋的,穿的扔的到處都是是對之者的不敬,我沒見過。我家鄉人過世,亡人的遺物大部分都燒掉了。說是人到了那邊好用。也有的做為紀念意義留下了。被子被留下了,有說法的,留被留被,後輩有人,取意後輩人丁興旺之意。


依蓮幽夢136


您好,我是唐山小五,非常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在我們老家,老人去世之後,把老人穿過的衣服,和蓋過的被子,用過的枕頭是不能直接扔的。這樣做會被人們理解成非常嫌棄老人,老家的人們更在意鄉里鄉親對自己的評價。不光不可以扔掉這些東西,就連老人生前住的屋子,在老人去世以後也不能空著,要有兒孫去住些日子。

說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事吧。那年我才上初中,鄰居家的老人去世了,辦完後事,愛乾淨的兒子兒媳婦就把老人生前用的被子枕頭還有衣物一股腦的扔到了垃圾坑裡,半個村的人都往那個坑裡扔垃圾,看見那散落的被子枕頭,當然能想到是誰家的,因為只有他們家剛有老人去世嘛。所以,過來過去的人們對他們家的做法都不贊成。

百善孝為先,所有的善良都以孝順父母為一個最首要的。老人在世呢,兒女盡到贍養義務,老人去世了,也要給老人一份尊重。請每一個人都認真對待老人!

我是唐山小五,非常希望能聽到您身邊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觀點!謝謝[祈禱]


唐山小五


這個主要還是看那些地方了,比如現在我們蘇北農村都是火花的,大部分鋪的蓋的也都是找個地方直接放火給燒了。但在以前我們這也是一般都是扔在河坡上的,記得小時候上下學經常走在路上看到這些還是很害怕的,其實現在說來還是農村落後,,沒有統一的公墓,墳墓也是這一個哪一個的,好多都是沒有集中在一起的,但隨著時間的變化,相信以後就會越來越少了


緊握著手中的沙


人這一輩子,最風光的時候,總有嗩吶聲相伴,正所謂:

嗩吶一生聽兩回,紅衣翻翩,與子永攜,白衣當頭,與世隔絕。洞房花燭,起舞翩翩;奈何橋邊,燭影簾簾

人生第一回伴隨嗩吶聲音響起來的是自己的結婚,在這一天自己身著紅衣,與自己喜愛的人攜手宣誓對愛情的守護,之後進入洞房花燭,你儂我儂;等到自己去世之後,穿上壽衣,裝進棺槨,嗩吶一聲響,棺槨順勢而起,從此自己和親人陰陽相隔,親人在陽,自己獨自赴陰。黃泉路上影幢幢,嗩吶聲起斷愁腸!

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人去世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不光所有的親朋好友都來見自己最後一面,有諸多的規矩,一切的一切,其實都只是為了安慰活人的心和表達對死者的不捨與懷念。但是畢竟人已經去世了,走了就不會再回來,所以這些死人留下的遺物,往往我們也不會再留下來,因為我們相信這些東西其他人用就是對死者的不敬,且有和死者搶東西的嫌疑,這樣顯得不太吉利。

一般情況下,在農村人死了之後,並不會立刻的裝進棺槨之中,而是把死人放在堂屋裡邊。這個時候在堂屋裡面地上鋪上乾草墊子或者棕絲墊子,然後將逝者安放在墊子上邊,之後要給死者洗臉、梳頭,然後給死者換上壽衣,我們這裡壽衣一共有8層,而有的地方會少一些。後再給死人換上新鞋子之後,用一根繩子把兩隻腳捆起來,再用籮布把死者的頭蓋住,因為傳說不能讓活人看見死者的臉。

一般在堂屋裡面停放三天之後,這個時候又要把死者放進棺槨,然後八根大鐵釘封死棺材蓋,這個必須是由木匠來完成,在農村也是很有說法的,講究一定的順序。之後一切準備妥當,嗩吶一聲響,主事人一聲“起棺”,瞬間抬棺人一起用力把棺材抬起來,開始走向墳地。這個時候家裡面的長子提前在村子的十字路口用瓦盆燒紙,等到送葬的人群過去之後用力將瓦盆摔碎。

死人下葬的第一天,別人就會把死人身穿的一些衣服和活著的時候蓋的被褥,以及在堂屋裡面身下的墊子拿到十字路口去燒掉,意思是告訴死者,從此陰陽有隔,不再是一家人,不要再想著回來了!當然了,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生活用品是非常多的,往往這一天是燒不完的,也不可能扔完。所以我們常常分成好幾個批次燒給死者,希望死者在地下可以用得著。

一般情況下,如果死者剩下的衣物等生活用品比較多的話,親人們會在死者的頭七、百天、週年和送牌位這些日子燒給死者,但是這個時候就要拿到死者的墳前去燒,而且最晚要在死者去世兩年半送牌位的時候全部燒完。這些是我們這裡的風俗傳統,很多現在的年輕人說這是封建迷信,其實老張非常不贊同這種說法,因為這些東西代表的是死者生前活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東西,天天接觸,通過燒給死者,實際上也表達了親人對死者的懷念,幻想死者在另一個世界也過的安好,寄託的是大家的一種心情,並不單單是離線這麼簡單,你們認為呢?


老張談三農


人去世以後,他生前用過的穿過的都不能亂扔,這是道德問題,每個人的死法不一樣,

生病死的,有可能帶有傳染病,穿的衣服,用的東西,都可能帶的有細菌,到處亂扔會把傳染病傳給別人,

正常死亡的,生前用過的東西,衣服,也不能亂扔,最好扔在垃圾桶裡,有環衛垃圾處理單位處理,

不論生病還是正常死亡的,生前用過的東西都不能亂扔,可以按風俗習慣燒掉,同時最好按國家環保政策,分類放入垃圾桶裡,這也體現一個人的素質道德水平,現實中現在很少看到亂扔東西的人,現在隨著國家大力提倡推廣環保垃圾回收,在社會上大家已經自覺響應遵守垃圾分類了,

希望大家都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垃圾分類處理,一起努力保護好生活中的環境,

祝大家天天開心,萬事如意



筆之舞


您好,我是湘西農村的霞姐。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呢,我覺得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我的父母在2017年冬季相繼生病離世,作為一個過來人,這些風俗習慣我還是很瞭解的,亡人的生前衣物,都會整理出來,放在一個路口統一火化,其實這些都是農村的封建迷信思想,當然留也一件或者倆件給後輩子女們,有個念想,正所謂睹物思人嘛。至於鋪蓋,像棉被什麼的,質量很好的,還是可以留下來,就是需要好好的曬下太陽,消下毒。



湘西霞姐的農村生活


對於已過逝人生前鋪的,蓋的,穿的物品。在我生活的地區,只要已過逝,一定會燒掉他貼身用的物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因為是流傳習俗,一個人過逝了,家裡人會為他收拾他的所有遺物,必須燒掉一部分,據說是讓他帶走到另一個世界,也可以全部燒掉。但有些人,看到是新的,好的,不捨得燒會留下一部分。到後來又不想要了,又隨處亂扔。有些人是塗省事,把死人的被子、衣物往路旁、野外隨處丟棄,我個人十分討厭這樣的做法。原因有2點:

1、髒,不管是正常死亡,還是因病死亡。每個人生前都會自帶一些病菌或細菌,被子、衣服作為貼身用品,都是病菌或細菌的載體,留著或隨處亂扔,會汙染環境、汙染水源。

2、對人的心裡影響,好端端的一個人,也許前些天還一起聊天、一起趕圩,一起勞作,突然再也見不到了,容易讓人產生低落情緒。

對已逝去人的貼身生活用品,應該做妥善處理。即是保護了周圍環境和群眾的安全,也是對死者的尊重。大家有認同的嗎?


我是個快樂的農民


現在農村不存在亂扔一說了,首先為了環境衛生也不會亂丟逝者的衣物。再者現在農村喪事一切從簡,也沒有那麼繁瑣了,家人有的是時間處理去世者生前的衣物。但有一條不能否認,有些逝者的衣物按農村的習俗該燒的還是得燒,雖然保護環境現在都深入人心,但是農村千百年傳下來的習俗也不是幾句話就能放棄的,得給農民一個徐徐漸進的時間和過程。以前流行土葬,後來國家要求火葬,農民覺得火化遺體就是對逝者的不敬,人都死了還不給俺親人留個全屍。因為這事動手打架的事還少嗎?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民也慢慢接受了火葬,也明白了火葬的好處。隨著國家的好政策一個接一個的發佈,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也在追趕時代潮流,該丟掉的農村陋習我們農村人一樣可以丟棄,畢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還有一點,我們農村逝者穿的衣物鋪的被單啥的都會去燒或丟棄到垃圾桶裡,但是被子卻不會拿去燒,最不擠也得在家裡放段時間在處理丟掉,我們這有句俗語被子是孩子的天。雖然此話有點誇張的成分,但老一輩還是很在乎這一點的,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人,即使這樣我們也會和老人溝通,讓他們不要在抱著舊思想了過日子了,人得往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