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東鄉文化中心,一座傾聽文化的建築

東鄉文化中心,一座傾聽文化的建築 / 超城建築

圍繞老吉祥寺的廟門所形成的小廣場,既保住了馬巷的鄉愁記憶也保留了村民們的公共空間 ©金偉琦

感謝 超城建築 對gooood的分享

1.場所與地點

東鄉文化中心位於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唐汪鎮馬巷村。馬巷村除南面以外三面被黃河的支流洮河所環繞,雖然位於黃土高原上但是這裡相對海拔較低,只有大約1700米左右。這裡的地理位置優越,既是信仰穆斯林的東鄉族同胞的定居地,也是漢族的傳統村落同時由於緊鄰藏區,所以這裡也有許多藏傳佛教的寺廟。雖然馬巷村是一個很小的村莊,但它並不簡單,這裡有著在鄉村中特別罕見的豐富多元的歷史文化。在馬巷村中,既有信仰穆斯林的禮拜寺,也有道觀還有源自藏傳佛教的吉祥寺。因此新建的文化中心將以何種方式介入到這個多元文化的時空壓縮體之中將是建築師首要面對的問題。

▼文化中心遠景鳥瞰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文化中心鳥瞰圖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面對如同厚重的沉積岩般堆疊的人文歷史,文化中心以一種輕盈的方式被輕輕的置入其中。她沒有選擇歷史的語彙,而是以現代的方式輕裝上陣。文化中心將成為地方文化的閱讀者而非講述者。事實上,沒有一座建築能夠把如此眾多的故事都講全,因此這是一座傾聽的建築。

當你穿越一路的黃土高原,轉過幾座大山,被洮河所環繞的馬巷村突然映入眼簾,確實如同一片世外桃源。2018年受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委託,車飛老師赴現場踏勘並最終選定現在的位置作為文化中心的選址。文化中心沒有選擇村子外面的空地而是選擇嵌入村子內部的肌理之中。這裡曾經是搬遷前的吉祥寺舊址。現狀除遺存廟門外已成為一片空地。在基地的東側不遠處是洮河,北側的不遠處則是新建的吉祥寺,西南是高山環抱的馬巷村。高山、河谷、黃土高原以及平川構成了項目地點獨特的自然環境。

▼文化中心和場地軸測圖 ©超城建築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俯視圖,文化中心嵌入村子內部的肌理之中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文化中心與吉祥寺靜列在一起,如同為歷史地層增加了新的一頁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2.空間與形態

馬巷村的空間形態大多呈內向性,村落空間被高大厚重的圍牆所包圍,即便是清真寺或寺廟等公共空間也是被圍牆所包圍的內向空間。建築類型大多是平頂的合院式建築。文化中心被置於村落的中心將創造一個開放與交往的空間,這裡在未來將成為旅遊者、藝術家、本地村民的共享空間。而文化中心作為一個外向性的公共建築,其基本概念是將內向性的合院式類型反轉為外向性。這樣既保留了傳統肌理的歷史記憶,同時又實現了空間形態的外向性。

▼文化中心西北方向鳥瞰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吉祥寺老廟門形成了歷史記憶的地標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文化中心將鄉村小路轉換為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老吉祥寺遺存的廟門與文化中心的西側立面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圍繞老吉祥寺的廟門所形成的小廣場,既保住了馬巷的鄉愁記憶也保留了村民們的公共空間 ©金偉琦

▼文化中心外觀近景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文化中心東南立面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一層的內凹空間與二層的外凸空間疊加在一起形成了豐富的立面形態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一層的外向展廳與二層的內向展廊共同構成了混合空間形態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朝向東面洮河的入口©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文化中心的形式概念源於內外反轉的當地合院建築類型,原先的庭院轉化為展廳等功能性空間,而圍合建築則轉化為走廊等公共空間。這樣的轉變使得馬巷村的中心出現了一個積極開放的公共空間,這將深遠的改變整個村莊的空間形態,並以此為中心將周邊的小路轉變為街道。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民宿或其他服務業也會逐步在周邊出現。這也將改變這裡以農業生產為主的鄉村經濟形態。

▼文化中心空間爆炸軸測圖 ©超城建築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文化中心室內入口門廳(朝向入口)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文化中心室內入口門廳(朝向樓梯)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室內首層朝向庭院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在文化中心的二層,其空間形態再次反轉,恢復為合院形態,由連廊組成的展廊空間圍合露天庭院,這樣在二層參觀者將體驗到東鄉傳統合院建築的空間感受。而文化中心的屋面所呈現出的第五立面也將與周邊的建築融為一體。

▼連接首層與二層的樓梯空間成為首層外向空間形態與二層內向空間形態的轉換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二層的展廊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出挑的空間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文化中心街景夜景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文化中心夜景局部 ©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項目圖紙

▼地塊選址 ©超城建築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總平面圖 ©超城建築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一層平面圖 ©超城建築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立面圖 ©超城建築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剖面圖©超城建築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項目名稱:東鄉文化中心

項目地點:馬巷村,東鄉族自治縣,甘肅省

項目功能:展覽、會議、文創產品展賣、咖啡廳、辦公

設計類型:文化建築

建築面積:1042平米

設計時間:2018年

竣工時間:2019年

總投資額:約400萬人民幣

項目業主:中國扶貧基金會

建築師:CU OFFICE | 北京超城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主創建築師:車飛、章雪峰

設計團隊:車飛、章雪峰、張璐、穆高傑、梁金平

項目實習生:張耀文、武娜娜

工程顧問:趙世廣

建築施工圖配合單位: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築攝影:金偉琦

东乡文化中心,一座倾听文化的建筑 / 超城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