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說古」精緻“花錢”

在我國古錢幣中,有一種雖以幣的形式出現但不具備流通性質的文化藝術品被稱之為“花錢”。這種錢幣始鑄於漢代,當時主要是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花錢的種類繁多,民間諸如開爐、鎮庫、饋贈、祝福、玩賞、戲作等等都要鑄錢,其中“吉語錢”是比較常見的一類花錢。

「說古」精緻“花錢”

所謂吉語錢,是指鑄有“吉利祝詞”的非流通錢幣。因民間有寄託心願和自我安慰的語言兆吉習慣,所以又稱此類錢幣為“口彩錢”。吉語錢大多為方孔圓錢,常見的面文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福壽康寧”、“平安吉慶”等,表達了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祝福和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民間的風尚和習俗。


「說古」精緻“花錢”


「說古」精緻“花錢”

如上面這枚吉語錢,從形制字樣判斷,應為清代浙爐所鑄。其直徑3.91釐米,厚0.21釐米,正面書“受天百祿”,背文為“賜爾繁禧”,整個錢幣形制規整,字體遒勁豐潤、骨氣勁峭。此枚花錢錢文中的“受天百祿”語出《詩經》中“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詩句。根據字面分析,“受天百祿”意為接收上天賜與的福祿。背文“錫爾繁禧”,其中的“錫”字應是“賜”字的通假字,意寓多福。

自清代始,我國各地多設錢局,各局由於銅的來源、銅質的原因,所鑄花錢質量有很大區別,從而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地域特徵。常見的有蘇爐、貴爐、雲爐、川爐、浙爐、湘爐、粵爐等,每個地域都有許多明顯的特徵。如蘇爐吉語主要內容多為狀元及第、五子登科等科舉題材,反映了這一地區人們對功名的重視;雲貴爐吉語內容多為仁義題材,反映了這一地區人們重義輕利的價值觀。毋庸置疑,相對於蘇爐而言,浙爐無論是從精美程度還是題材方面都有所不及,但從其內容和反映的文化特徵來看,仍不失為我國花錢史中的一個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