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歷史上的緬甸:中國不可忽視的強鄰

在歷史上,與中國接壤的緬甸是一個非常崇尚武力的強國,曾一度稱霸中南半島,其強悍和不可征服的特點難免和毗鄰的中國發生摩擦。緬甸大一統的王朝一共只有三個,均和中國發生了衝突。而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除了被元朝擊敗外,緬甸曾囚禁明帝,四退清軍,讓試圖征服它的人傷透了腦子。

緬甸的發家路

公元3世紀,緬族人在伊洛瓦底江河口三角洲建立了驃國,是個具有國家性質的政權。801年,驃國王子舒難陀攜帶樂師樂器等前往大唐進行友好往來。但30年後,驃國被強大起來的鄰國南詔所滅。

而同時期由孟族人建立的幾個城邦融合後於849年建立蒲甘王國,1004年蒲甘向北宋朝貢。但此時的緬甸不過是一個窮困落後的小國家而已。

直到阿努律陀的出現,這個國家的命運開始轉變。

歷史上的緬甸:中國不可忽視的強鄰

阿努律陀

1044年,阿努律陀即為蒲甘國王,雄心壯志的他決定要富國強兵。他大興佛教,創立文字,開鑿運河。1057年,屯兵已久的阿努律陀開始擴張,南征直通,北侵大理,西討若開,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後,阿努律陀完成了前人從未做到的事情,他首次統一了緬甸,疆域基本和現代相當,緬甸終於不再是四分五裂零零散散的城邦小國。

至此緬甸與中國的藩屬關係還是友好的朝貢往來,它與藩主的摩擦還要在兩百年後才爆發。

苦撐十幾年抵禦元兵

只是這衝突剛開始就付出了滅國的代價。

歷史上的緬甸:中國不可忽視的強鄰

蒲甘

1271年,元朝建立。已經滅了大理國的忽必烈派遣使者到蒲甘招降,蒲甘國王不理會。隨後元兵開始攻打蒲甘,並在1277年爆發了中緬歷史上著名的“牙嵩延之役”。蒲甘派出了6萬步兵和2千頭大象和少量騎兵,元兵只有1.2萬騎兵,但元兵卻在戰術上找到了突破口,他們退入森林,躲在樹後對著進攻而來的大象射箭,受傷的大象四處亂竄,踩踏自己的士兵。元兵乘勝追擊,蒲甘大敗。

1287年,已滅掉南宋的元兵從雲南攻入蒲甘,苦撐十幾年的蒲甘滅亡。但早在1286年元朝就將蒲甘納入了“緬中行省”,類似於元朝在朝鮮半島設置的徵東行省。蒲甘國王雖然仍在,但基本是個傀儡。哪怕1290年元朝撤銷緬中行省,蒲甘國也仍然歸元朝管轄。

擊退明軍,囚禁明朝末代皇帝

蒲甘滅亡後,緬甸南北地區分別成立了兩個小國家,二者常年征戰不休內外交困,因此在1539、1555年分別被新成立僅二十多年的東籲王朝所滅。此時的東籲王朝在第三代君主莽應龍手裡達到全盛,也是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吞併暹羅、老撾後,東籲王朝的疆域基本上覆蓋了除越南以外的整個南中國地區。

歷史上的緬甸:中國不可忽視的強鄰

而東籲的擴張還一度打到了明朝邊境。萬曆年間近半個世紀,東籲數次入侵雲南和緬北的大片土司管轄之地。起初幾次,明軍還能把緬軍擊退,但到了萬曆後期,明朝內顧不暇,緬軍伺機再度入侵,明王朝喪失了原來在緬北擁有的大片領土,直到清初才被部分收復回來。

歷史上的緬甸:中國不可忽視的強鄰

到了明末,南明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帶1500餘人退到緬甸瓦城避難,東籲按禮節接待安頓宗主。但到了1661年,東籲新王莽白繼位。他知道明朝氣數已盡,便以共飲咒水以結盟約為由,邀請永曆帝前往咒水河邊,明軍知道有詐,只派幾十名將士前往。不出所料,42名大臣將士剛到往咒水,便被3千東籲兵包圍,最後被殺。隨後東籲兵趁機追捕永曆帝,並將他囚禁起來。史稱“咒水之難”。

同年底,平西王吳三桂大軍直達緬甸邊境,莽白立即獻出永曆帝。永曆帝在昆明被清軍用弓弦勒死,而追隨他的上千士兵和百姓逃到了緬甸麻粟壩,開始在這裡休養生息。他們的後人便是今天緬甸聯邦中總人數只有20多萬的少數民族“果敢族”。

四退清軍挫敗“十全老人”

清乾隆時期,輝煌一時的東籲王朝已被日漸強大的貢榜王朝取代,緬甸再次統一,也再次和中國發生了衝突,7年發生了4次戰爭,清軍均以失敗告終。

歷史上的緬甸:中國不可忽視的強鄰

乾隆


1762年,逐漸興盛起來的貢榜王朝開始對緬北和雲南邊境的土司徵收貢賦,被土司拒絕後開始入侵中國雲南,清政府遂開始了反擊戰。第一次清軍中了埋伏,以雲貴總督劉藻被乾隆革職,鬱悶自殺而告終。第二次,清軍敗,總督楊應琚被逮捕進京賜死。第三次,乾隆派出皇親明瑞率滿洲王牌騎兵入緬,但緬軍堅持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術,再次打敗清軍。清朝將士死傷慘重,明瑞身負重傷,上吊自殺。

憤怒至極的乾隆還想著自己的藩屬國暹羅能出兵援助,但是收到的消息是暹羅早已被貢榜王朝所滅。自稱“十全武功”的乾隆不敢相信大清會被蠻夷所敗,他甚至不看緬甸頻頻發來的求和文書,而是增派滿洲兵、貴州兵和福建水師前往一線。從1769年2月出兵開始,雙方一直處於膠著狀態,你進我退不分上下,直到11月,均已厭戰的雙方停戰求和。

雙方各派了十幾名代表,在陣前簽字畫押,互贈禮物,正式停戰。次日,清兵熔掉了大炮,燒燬了所有舟船,以示再無戰事。然後,大軍撤退,一場花費了大清近千萬兩白銀、歷時七年的戰爭才告結束。雖然名義上中緬恢復了朝貢體系,但並未大獲全勝且損失慘重。

乾隆晚年也承認,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徵緬這樁不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