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是怎麼看待塑料親情的?

憲平說教育


我對塑料親情的理解大概就是過年回家的時候,一堆似乎跟你特別熟但是你卻沒什麼印象的親戚吧。他們似乎很關心你,關心你的工作,生活,戀愛,其實在他們的思想裡,你考的大學什麼樣不重要,沒他家孩子好就可以了;你的月薪多少不重要,比他們家孩子少就行;你的生活怎麼樣不重要,比他們孩子差就OK了;總之不管你過成啥樣,不超過他家就是好親戚。

塑料親情我能拿來談的大概就是我家的親戚了,畢竟我爸我媽真的超愛我。那親戚這個物種呢其實也是很尷尬的,他們是我們特別親近的人,但是我們沒辦法選擇,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必須跟他們親近。不管他們什麼性格,什麼價值觀,還是所有的吧,我們沒有選擇權,沒有選擇權的事情很讓人抓狂啊。那怎麼辦呢。

其實每段關係在當事人的心裡都是有一個差不多的判斷的,就是你們真實關係怎麼樣其實大家都清楚,不管是塑料親情,塑料姐妹情,還是其他的塑料情吧,在我看來就是維持了一種虛妄的熱鬧,其實也不過各取所需,找點存在感吧。畢竟這個時代,大家都挺孤獨的,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孤獨,所以用一些虛妄的熱鬧來填補內心的空虛,這可能是人性中的一種本能吧。塑料也無所謂,人總是需要一些煙火氣的,只要無傷大雅,塑料就塑料吧。

是不是有點沉重啊,沒關係,來看一下這一組塑料親情保你開心

看吧,有沒有笑呢,開心就好。


慫貨阿狸


“塑料親情”這個詞兒還挺形象的,我想到“塑料花”,看起來好看,沒香味。 親情還是要有的,不管是塑料的,還是真的。

平時大家都忙,親戚之間也就逢年過節聚一聚。在團圓的前提下,基調是“比”,比車、比房、比孩子等等各種比。比就比吧,不傷和氣就行。古人云的“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就是在這種場合找到的最好的感覺。可憐的是被比下去的那個,這“塑料親情”的一通關心,保證讓你食不甘味,如坐針氈。

我的老領導說他結婚第一年到老丈人家,媳婦姐姐的老公(姐夫)看他騎著自行車來的,要錢沒錢、要官沒官,都沒拿睜眼瞧他。在飯桌上拿話敲打他:“就你小子,能找份工作就不錯了,將來你要是能出息了,能當個什麼官,我都頭朝下走路。”從那以後,我領導再沒登過老丈人門,沒和這個“姐夫”說過話。後來他真的當了“官”,“姐夫”甭提多尷尬了。

親情畢竟是通過血緣的紐帶維繫到一起的。關鍵時刻還是很頂事的。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能幫你的還是自家人。說到這兒,肯定有人不同意,沒關係,要想公道,打個顛倒。我就希望我的親戚都比我過得好,沒人和我借錢,財怕三股分,窮親戚多了很累的。(貌似我成了別人的窮親戚了,爭取當個有志氣的窮親戚!呵呵!)

親情就是親情,你當它是“塑料”的,那是因為你有一顆“塑料”心。你付出真心,一定會收穫真情!


孝順是最好的風水


其實塑料親情連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種“曬幸福”。

什麼叫親情有血源關係的感情,而塑料呢!看似堅固實則是熱脹冷縮的物件,比喻感情禁不起風浪。

兩個詞連在一起,給大家的錯覺就是親情也是帶有目的性的並純粹而且相處需要帶著防備,需要嗎?

各種謳歌父母的文章歌曲比比皆是我就不舉例子了。為人子女或許感受不到親情的重量,當你有了孩子就能體會這種愛已經和自己的呼吸聯繫在了一起。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這種甜蜜的分擔定會讓你欲罷不能。

親情的偉大美好不容置疑,那為何大家越來越喜歡把親情和塑料捆綁在一起呢!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表達愛(有圖有真相)。

父母親人之間的相處跟多的變成了朋友、哥們、姐們,彼此尊重,相互支持而不是一味使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招式。彼此在一起沒有了壓力,能像朋友一樣談心開玩笑,如此的感情才是值得推崇的。

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特別是對自己的父母親人!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愛,需要表達不論是用塑料親情的方式或是鋼鐵親情的方式。


謝謝,如有不對歡迎拍磚(圖片來自網絡)。


瀟然自安


親情總是和溫暖聯繫在一起,如若不然,請捫心自問自己哪還做的不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