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我的家鄉我的河」湖南株洲:清水塘,清又清……

三湘四水是湖南的地標,正是縱橫交錯的河流,孕育出了我們的魚米之鄉——湖南。

湖南電臺《全省新聞聯播》聯合“芒果動聽”推出全省兩會特別策劃《我的家鄉我的河》,走進三湘四水,感受新時代的新發展。

今天走進株洲清水塘,見證湘江蛻變。

「我的家鄉我的河」湖南株洲:清水塘,清又清……

如今的株洲一江碧水

株洲清水塘,是湘江邊一個老冶煉化工工業區,規模最大時聚集了261家企業,其中包括為共和國工業振興作出過重要貢獻的株洲冶煉廠等。

那時候,株洲很多人以在清水塘工作為榮。而這份榮光的背後,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直到本世紀初,清水塘工業區仍然是將汙水直接排入湘江。

「我的家鄉我的河」湖南株洲:清水塘,清又清……

上世紀的株洲清水塘工業區

2013年,湖南省將湘江保護和治理列為“一號重點工程”,啟動湘江治理三個“三年行動計劃”,實現“江水清、兩岸綠、城鄉美”。

隨後,清水塘被列為改造試點之一,實行治汙還綠。

2018年底,株冶最後一座冶煉爐熄火,清水塘老工業區企業全部實現關停退出。

今年70多歲的朱金羅老人,是株洲清水塘的老住民。如今,他曾經工作過的企業改造成了湘江邊上的溼地公園,冬有綠樹,春有花香。每天來公園散步,是朱金羅老人的必修功課。

朱金羅:“七十年代冒出來的都是黑煙,現在看不到一個煙囪了,聞不到一點異味了,散步的老頭老太太很多的。”

株洲在全國率先採取水岸一體執法形式,對湘江流域排汙情況實行24小時監督。建設了13個園區汙水處理和截汙工程,湘江株洲段水質實現由Ⅲ類到Ⅱ類的跨越,“江水清、兩岸綠”的美景正照進現實。

前不久,三一能源裝備園、綠地濱江科創園在清水塘老工業區舉行開工儀式,智能製造、大數據等新興產業正在重構清水塘的產業版圖和生活美景。

「我的家鄉我的河」湖南株洲:清水塘,清又清……

清澈,不僅是清水塘的代名詞。近年來,湖南先後投入500多億元,在湘江流域實施工業、農業、生活汙染等整治項目3000多個,關停重汙染企業1000多家,湘江水質持續好轉。監測顯示,湘江干流水質近年來100%達標。

上個月正式對外發布的 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 中提出:到2021年,湘江流域地級市集中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地級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控制,“城鄉美”的願景就在不遠處。

記者:程錦、劉繼衡

「我的家鄉我的河」湖南株洲:清水塘,清又清……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湖南電臺“馬欄山新聞”頭條號↓↓↓

「我的家鄉我的河」湖南株洲:清水塘,清又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