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骨科大夫告訴您:腿部受傷,手術後該如何養傷呢?

一、躺著休息,你會嗎?

正確的“躺姿”:在手術的腿下面墊個枕頭,從膝蓋正後方(膕窩處)再向大腿方向延伸10釐米(圖中紅色豎線標記)處開始,一直墊到腳跟,而且要逐漸升高,呈斜坡狀墊起來,使受傷的腿抬高。

這樣既可防止傷腿的膝蓋後方懸空不舒服,同時也能防止長期將墊子放在膝蓋後方,出現膝關節不能伸直的情況。除此之外,這樣躺又能促進傷腿腳的血液循環,減輕手術後腿腳的腫脹情況,使患者比較舒服。

骨科大夫告訴您:腿部受傷,手術後該如何養傷呢?

術後仰臥位(下肢墊起-左側患腿)

這種“躺姿”,適合大部分下肢骨頭和關節做了手術後的患者使用,比如髖、膝關節置換術後、股骨(大腿)及脛腓骨(小腿)骨折術後、膝及踝關節周圍骨骨折與韌帶損傷術後等。一般要求患者臥床期間儘量這樣躺著,如果感覺累了可以2~3小時後將枕頭或墊子撤掉,將傷腿直接放在床上,兩種姿勢每2~3小時交替進行。手術後躺著的姿勢對了,會讓患者很舒服,並能預防術後相關併發症(下肢靜脈血栓),為後期康復創造有利條件。

二、手術後這樣鍛鍊讓你早日走起來!

術後鍛鍊,主要是在床上進行股四頭肌(大腿前面的肌肉)、膕繩肌(大腿後面的肌肉)、臀肌(屁股上的肌肉)等長收縮(關節不產生動作,讓肌肉緊繃起來)練習以及“踝泵”訓練為主(你可能看不大明白,下面圖文並茂的來解釋一下)。

骨科大夫告訴您:腿部受傷,手術後該如何養傷呢?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


骨科大夫告訴您:腿部受傷,手術後該如何養傷呢?

膕繩肌等長收縮


骨科大夫告訴您:腿部受傷,手術後該如何養傷呢?

臀肌等長收縮

注:以上圖中黃黑箭頭代表用力或腿移動趨勢的方向,紅黃標記代表收縮的是哪兒的肌肉。

以上動作,同樣適用於大部分下肢骨頭和關節做了手術後的患者使用,如髖、膝關節置換術後、股骨及脛腓骨骨折術後、膝及踝關節周圍骨與韌帶損傷術後等。手術結束以後,麻醉勁兒過去了,身體沒有其他不舒服的話就可以開始練習了,每隔1~2個小時就要活動一下,能夠很大程度地動員並激活因為手術創傷導致的肌肉收縮抑制(肌衛)的現象,同時也會延緩因手術刺激及術後腿不能動引發的肌肉萎縮的進程,為後期康復創造有利條件。注意:以上動作可交替在沒受傷的腿進行,同時也不要忽視兩隻胳膊的肌肉力量練習。

踝泵訓練:可結合躺著的姿勢,在床上依次連貫地做向上勾腳面→向下繃腳面→轉動腳腕三個動作(下圖),依次完成為一次訓練,20~30次/ 小時。要求雙腿同時、緩慢、全範圍進行。

骨科大夫告訴您:腿部受傷,手術後該如何養傷呢?

踝泵訓練

踝泵訓練適用大部分下肢骨頭和關節做了手術的患者使用,如髖、膝關節置換術後、股骨及脛腓骨骨折術後、膝關節周圍骨與韌帶損傷術後等,但踝關節(也就是腳腕)周圍的骨頭與韌帶損傷後,早期先不做這個訓練,等骨頭與韌帶發生一定癒合後再遵醫囑進行。術後進行踝泵訓練並結合正確的“躺姿”可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為後期康復創造有利條件。注意圖中黃黑箭頭代表踝關節活動方向。

部分圖片來源於《骨與關節損傷康復訓練圖解》及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