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樣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寫字速度並使字體美觀?

汪宗凱


在盡力按照前期臨帖所得技法規則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書寫實踐操作。提升速度必須通過量的積累以達熟能生巧,而確保美觀則必須謹依法度規則去書寫,如此才能有範有味。



書寫速度的提高以書寫技能技巧為基礎,寫快與寫好兩者相比較,寫好更重要。寫好是綱,寫快是目,綱舉方能目張。從書法學習的一般規律來看,字是越寫越好也是越寫越快的,速度與節奏本身就是人書俱老、水到渠成的事情,是不必單獨去研究考慮的事情。如果功底還要有扎穩夯實,就急於去提高速度,無異於揠苗助長。



書寫速度是“書寫”中的概念而非“書法”的概念,真正的書法藝術,講究的不是速度而是節奏。正常書寫時,運筆速度是緩疾相間的,靜若處子,動如脫兔,而不是一快到底的憤筆疾書。當然,如果所關注的只是提高應用書寫技能,並不涉及書法的高度,認真臨摹一本硬筆字帖,通過高頻書寫、限時書寫的方法,是可以在短期內提高書寫速度與質量的。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習作。


抱庸詩書


怎樣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把字寫美觀?

如果想速成,其實很簡單。就是三去:去藝術、去複雜、去險峻。先快速佔領一個小“根據地”,學會一個簡約化字體,等站穩之後,再擴大地盤,向藝術化發展。

像王羲之、王獻之、米芾、趙孟頫、歐陽詢等人的字,就不要去想去練,這幾個人的字都“險”,只是程度不同,字內筆畫有疏密佈局、筆畫都不按正常位置出牌。

建議先學“館閣體”如梁詩正的,學黃自元的。

實在不行,可以學“標準楷書”“標準行書”(任政先生的),就是打印體的那種,滿大街都是,還不用找字帖。這些字佈置均衡,有工藝美。

像梁詩正的字,結構均勻,筆畫布置很容易上手,規律很清晰,學成了,能秒殺中國很多的書法家。



urna風之度0


這個問題以前說過,簡單談一下我的看法:

一、練硬筆行書,若不追求書寫速度便罷,倘若追求自然書寫速度,還要符合傳統書法法度,建議多看多臨兩位古人的行書:

王獻之和趙孟頫的行書,這兩位的字的結構,是很適合快寫,適合硬筆實用行書借鑑的,當然,作為硬筆行書,要考慮下辨識度。

王獻之的字,相對於其父的書體講,是一次突破,“一筆書”是很大的特點,如何做到一筆書,多看、多思、多臨貼!


再一個特點,王的字,相對其父,更為外拓、奔放,呼應感更強。

二、趙的字用筆極為嫻熟,寫的多,這要求我們練硬筆,也要多寫多臨,學以致用!

當然,天天寫字,卻也沒有自成一體的大有人在。

趙的字,又不止於熟!化繁為簡、引行入楷,呼應感強,以圓代方是其主要快寫技法!


必要的分割線

三、迴歸到硬筆。

硬筆行書,要求速度實用,寫出行書的行氣,流暢感與辨識度;

建議,以現代行書貼入門,有手感與一定審美能力後,多學下以上兩位大家的字。下圖,約20字左右/分鐘抄寫


“一筆書”書寫的字,是適合自然書寫的,往往偏行草,連筆感強。


當然,不順勢,難寫的字,就沒有必要追求一筆書。下圖,廢紙快寫練手感,字寫快,敗筆多,但依然有練的必要,約30字/分鐘:


細節:

好吧,一家之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行書一點通


任何一件事情想要達到快的境界,首先是要熟練,所謂熟能生巧,巧則速,但欲速則不達,切記勿走捷徑。寫字要快和美觀,也要從一筆一劃練起,這是字的根基,先練筆畫,再練構造,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如果耐心練習的話,一個月也能寫出漂亮的字體,前提是要下苦功夫,耐心練筆畫。還有一種是臨摹,也是需要大量去寫,寫的過程要揣摩字的構造,風格,可以模仿,也可以自己改進,最後形成自己特有的風格。字如畫,一般我們看到會畫畫的人,寫字都很漂亮,因為他們注重構造,懂得分配字體上的結構。所以,從這幾方面去著重研究,你會寫出漂亮的字的。


潮汕視界之窗


字差去模仿你認為寫的好的字,模仿不需要再字帖上臨摹。個別字下不好那隻能多練,不一定要在紙上,心理默寫它的筆畫形態。用手指感覺字的發筆,掌握寫字的速度與力度。想練好字不單要多些,還有用心些。每寫一次要對比上次有什麼不一樣,如果還是一樣那麼寫多少都不會有進步。主要抓住字的結構形態,掌握下筆的力度與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