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評分機制大改,IGN讓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圖一樂?

「IGN終於意識到,現在的自己,越來越圖一樂了。」

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今天或許又是一個既沒有新遊戲發售,也沒有大作爆料的,略感乏味沒有工作動力的週五。但對遊戲媒體從業者們來說,今天IGN倒是出了一個大新聞。

從2020年1月開始,IGN將在遊戲、電影、電視劇、動畫的評測上,捨棄原先100分制的評分機制,正式啟用10分的整數制。

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

IGN自1996年創始以來,其評測的評分一直使用100分制(2010年到2012年曾短暫的使用過20分制),那為什麼要捨棄用了20多年的評分機制

在就拿今年來說,《皇牌空戰7》美國總部只給了6.9分,而日本分部給了9.5分;《死亡擱淺》美國總部給了6.8,許多其他分部則給到了8分以上;《寶可夢劍/盾》雖有明顯瑕疵,IGN卻也給了一個接近神作的9.3分。

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

總部分部打分觀念不統一,和玩家的心理預期產生出入,IGN確實也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打分機制的問題了。

我在之前一篇關於“是什麼樣的評測作者給了《死亡擱淺》6.8分,給《寶可夢劍/盾》9.3分”的文章中,就曾經以這些評測者的過往經歷、曾經評測的遊戲這些角度出發,稍微探尋了一下,他們給分的理由。

那我今天也想來談談,IGN修改自己沿用了20多年的評分機制到底有什麼好處。

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

不止是IGN越來越圖一樂了

因為在長時間的評測生涯中,存在許多幹擾評測者客觀評分的因素,這些干擾因素正在不斷被大環境的變化而放大化。

比如:

電子遊戲產業在不斷進步,更優秀的畫面,越來越大的容量可以加入更多的遊戲內容,曾經的遊戲,受限制於容量,往往需要在很多地方做出取捨,玩法系統豐富如曾經的三國志,在畫面表現力上卻只是一堆直觀的數字增減;畫面表現可以成為“顯卡殺手”的《孤島危機》系列,卻又只能支撐起玩家10小時不到的遊戲體驗。

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

就算在2015年依然有《教團1886》這樣遊戲內容嚴重不配畫面的遊戲存在

因此,畫面的優劣、音樂動聽與否、系統深度往往可以作為評判遊戲質量的萬能法則,看看現在,一張藍光盤動輒100G的遊戲容量,廠商們還需要在這些元素中取捨篩留嗎?

遊戲玩家數量的增長,眾口難調,媒體可以通過大量玩家數據收集堆砌分析,得出一款遊戲的遊戲體驗到底怎麼樣,而如果每一款遊戲都這樣做,遊戲評測的成本將會變成無法估量的高昂。

所以IGN會選擇在不同的遊戲評測中啟用不同領域的專業玩家,力求評測的客觀性,而這些評測者在評測時也很容易代入自己的主觀情緒。

就拿滿分遊戲舉例,2011年只有一款《塞爾達傳說:天空之劍》,2012年沒有,2013年只有《俠盜獵車手5》,而2017年有《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超級馬里奧奧德賽》《傳說之下》,2018年有《蔚藍》《戰神》《荒野大鏢客2》,其中既有畫面音樂劇情玩法皆為頂級的傳統3A,也有2個賣相併不出彩卻也能給玩家帶來快樂的獨立遊戲。

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

那是好遊戲越來越多了嗎?我更傾向於定義為玩家和媒體對於好遊戲的定義越來越寬泛了,變相導致了所有遊戲媒體的評測公信力都在降低。

模稜兩可是不是解決之道?

想要客觀的評分確實越來越難了,特別是對於100分制的評分來說。當評分失去了橫向或縱向對比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戰力崩壞了”。從100分制改成10分制,只是一次評分體系的簡化

嗎?

你們看遊戲評測,評分會不會直接影響你們對於一款遊戲的第一印象?

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

每次提到戰鬥力崩壞,那保留節目肯定是“絕地求生IGN給了9.5分”(笑)

當年的《黑暗之魂:受死版》得到了9.0分,如今的《黑暗之魂:重置版》也是9.0分,那重置在了哪兒?IGN是想表達重置的“原汁原味兒”?這無法讓玩家通過看評分就能直觀瞭解。

比如《生化危機2》原版評分是9.3,而《生化危機2 重置版》的評分是9.0,重置版反而不如未重置的,這0.3分的小增量會讓玩家因這次重置是否優秀的問題“大打出手”。

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

和IGN說的一樣,現在的遊戲評測評分並不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它無法通過一個萬能的公式或算法保證分數的絕對客觀,而想要提升相對客觀,模糊化分數界限肯定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既可以減少不同受眾之間的撕逼,也能弱化評分玩家在看評測時的比重。

10分制是一個非常取巧的辦法,我覺得看這個分數時,你首先並不能將其看做是一個具體的數值,而應該看成是一個分數區間。

就像是IGN以後評出的1分遊戲,它應該上是1分(糞遊)—2分(垃圾遊戲)的區間,而9分遊戲,它實際上是9分(相當好的遊戲)—10分(絕對的神作)的區間,只有10分,才能代表真正意義上的完美遊戲。

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

我們可以這樣試想一下,如果《死亡擱淺》用新的評分機制評出7分,那爭議是不是會小很多?

至於不同的1分遊戲到底誰更屎,9分遊戲之間又是因為什麼系統玩法的優劣才產生差距,這些內容至少不用IGN去定義,完全可以交給玩家腦補,也能讓IGN評分看起來客觀不少。

評測中的評分系統是必需存在的,為了能讓玩家在夠買遊戲時最直觀對這款遊戲擁有第一印象,不會浪費掉有限的購買預算,也可以為很多玩家構築基本的“遊戲審美觀”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评分机制大改,IGN让你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图一乐?

但在原本的100分制下,能讓我看著評分買的遊戲也只剩下“紅綠帽子”之類的了

並不是100分制不適合評價一款遊戲,而是現在沒有一個萬能的公式可以讓任何一個媒體用100分制,公正客觀地給遊戲打分,連世界頂尖,權威性和專業性都首屈一指的遊戲媒體IGN,都開始漸漸失去公信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模稜兩可並不是一個解決之道,確實一條非常好的緩兵之計,在行業中沒有誕生一個真正的萬能法則前,我是看好IGN對評測機制進行這樣修改的,對於玩家來說,以後看IGN評分或許並不只是圖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