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珍檔」從民國的兩本同學錄,看畢業生的不同際遇

中山市檔案館藏有兩本畢業班同學錄,一本是1933年中山縣立中學校第三屆師範科同學錄

,另一本是1949年中山師範學校覆校第一屆畢業班同學錄

「珍檔」從民國的兩本同學錄,看畢業生的不同際遇

1933年《中山縣立中學校第三屆高中師範科同學錄》封面(中山市檔案館藏)

「珍檔」從民國的兩本同學錄,看畢業生的不同際遇

《中山縣立中學1949屆高中畢業紀念冊》封面(中山市檔案館藏)

記得林卓夫在1929—1933年就任縣中校長期間,教務處後邊有一間方形小屋,面積不到十平方米,林卓夫將這間小屋劃給學生學做生意,辦小賣部,美其名為貿易部,專給高中畢業班去經營。畢業班結業後,將小賣部賺得的錢,作為畢業班同學錄的印刷費用。

一本同學錄印數不多,所以單冊成本貴。一個畢業班,最多不過五十多人,除每人一本外,還要多印十多本,分送給校長、教導主任、訓導主任、班主任等,印費若是不夠,便向校長等人籌措贊助,再不夠的話,由同學們分擔。同學錄的編印,由此開個先例。林卓夫離任以後,小賣部也結束了。

「珍檔」從民國的兩本同學錄,看畢業生的不同際遇

林卓夫(圖源:網絡)

當然,初中畢業班沒有小賣部的經營權,沒有錢賺,也可以編一本同學錄,印刷費得由同學們每人分擔。我於1934年從該校初中畢業,也曾編過一本同學錄,可惜丟失了。時過境遷,同學錄也不時興,改印成幾頁紙的同學通訊錄了。

翻開這兩本同學錄,最先幾頁當然是校歌、題詞,校長、各主任、教師的照片以及贊助芳名冊,生活照片之類,接下去便是每個同學的玉照、通信地點等,各佔一頁。

「珍檔」從民國的兩本同學錄,看畢業生的不同際遇

《中山縣立中學1949屆高中畢業紀念冊》的同學寄語(部分)(中山市檔案館藏)

無獨有偶,兩本同學錄,都是師範畢業生,但時間卻大不相同,相隔16年之久,同學們的出路和際遇也各有差別。

1933年的一本,正當日寇侵佔東三省,國難當頭,生民多艱,畢業後各散東西,音書斷絕,如今他們都已作古了。就我記憶所及,該同學錄中的人略知一二:繆鳴恩英年早逝、黃永翰出國、容惠然去港;黃君碧是鄭澤夫人,蕭翰翀出身名門,精通音律,失意潦倒,貧病交加,抗戰勝利後死於傷寒;張浩強在上海打工,業餘在報章投稿,賺些稿費,幫補家用,上世紀70年代病逝於上海,妻攜兒女移民加拿大開枝散葉,卓有所成;而關斷忠、黃茂林、劉孌碧夫婦終身在石岐執教,劉世慈則在小欖當中學校長。

「珍檔」從民國的兩本同學錄,看畢業生的不同際遇

1937年6月28日,中山縣立中學校第二屆初中畢業舉行話別式紀念留影(中山市檔案館藏)

1949年的師範畢業生就不同了。當時是中山解放前夕,有的師生已是中共黨員,他們意氣風發,積極投身在火熱的革命事業中,在明朗的天底下,充分發揮其才華,實現其理想,各展所長,以優異的成績,做出應有的貢獻:吳雲縱在中山解放前率領學生,縫製五星紅旗,迎接解放軍入城;歐陽雲參軍,在海南島炮兵營服役,復員後回到石岐當長江樂園主任,直至1995年病逝。吳燦禧(教辦主任)在南海(已故)。張寶容(財會)、黃婉坤(法院)、楊楚碧(教育)、雷國樹(地委)等在佛山,均有傑出建樹;高少珍在石岐黨校任校長,亦已離休,繆文森、李文光等現仍活躍於中山,馳騁文壇,頗負盛名,何伯茂老師在外任職多年,離休後回到石岐,書畫自娛,安度晚年。

「珍檔」從民國的兩本同學錄,看畢業生的不同際遇

吳雲縱先生,攝於2006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在20世紀30年代,我父親在上海做工,因職務之便,有機會得到幾間上海大學的畢業同學錄,如光華、復旦、暨南、之江、墨梯中西女校等。十六開本,厚厚的,美輪美奐。還有旅遊、體育、文娛、生活、成績等許多欄目。其中重點的就是教授、畢業生的照片了。在光華大學一本中,有風流倜儻的徐志摩教授,文學雅士趙家璧、英俊瀟灑的穆時英,至今記憶猶新。這許多同學錄可惜都散失了。


注:

鄭澤:教育家,曾任中山師範校長。

張寶容:解放初任縣府財科主任,為縣長譚桂明的得力助手。

黃婉坤:初任教師,後任佛山地區法院科長。

楊楚碧:佛山九小校長,歷屆被評為模範校長。

吳燦禧:南海縣教辦主任。

雷國樹:佛山地委主任,已病逝。

墨梯:外國人在上海創辦的女子貴族學校,中英文並重。

徐志摩:著名詩人。

穆時英:文學家。


本文來源:《檔案裡的中山》中山市檔案局(館)編,2013年12月出版,文章原標題為《兩本同學錄》。


文丨張仲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