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涼州賢孝趕“時尚”政策宣講有了新“花樣”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李萍)12月11日,武威日報微信公眾號推出《武威用涼州賢孝“宣唱”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山村群眾叫好連連》一稿後,經我市有關部門延伸拍攝製作的一款《涼州賢孝唱十九屆四中全會》短視頻,成為各大視頻網站“爆款”,在短短一週時間內,點擊量超過10萬人次。

記者在優酷視頻、騰訊視頻、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發現,這款短視頻被網友不斷觀看、點贊、收藏、評論、轉發。國家級非遺項目涼州賢孝省級傳承人董永虎用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語言彈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讓觀眾在欣賞涼州賢孝的同時,不但學習了黨的方針政策,還了解了武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民們不由感嘆:“原來涼州賢孝也可以這麼‘時尚’,政策宣講也可以有新‘花樣’。”

據瞭解,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後,我市積極創新載體和方法,形式多樣宣傳四中全會精神,在全社會營造了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為了更好地把四中全會精神傳遍千家萬戶,涼州區委宣傳部、涼州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涼州區文化館精心策劃製作了這款《涼州賢孝唱十九屆四中全會》視頻,其中唱詞由創作團隊成員趙大泰和董永虎編創。視頻中,董永虎頭戴黑色“瓜皮帽”、身穿紅色長袍、腿著白色燈籠褲、腳蹬圓口黑布鞋,懷抱三絃,坐在武威文化廣場南廣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宣傳牌下,聲情並茂彈唱,向過往群眾“宣唱”四中全會精神。

涼州賢孝是流傳於武威及周邊地區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傳統上由盲藝人表演謀生,主要使用三絃伴奏,所以也稱作“瞎弦”。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涼州賢孝在國家保護下,逐漸演變為舞臺表演藝術。2006年,涼州賢孝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涼州區文化館副館長陳亞琴說:“涼州賢孝用涼州方言演唱,幽默風趣,通俗生動,富有生活氣息,又蘊含著一定的人生哲理,寓教於樂。用涼州賢孝說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是黨的政策宣講在傳播方式上的創新,也是涼州賢孝應用領域方面的創新,再結合當下流行的短視頻,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的政策,大家自然會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