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江蘇崑山有一座古鎮——千燈,原名叫千墩,源於春秋時期吳越爭霸,古鎮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千燈古鎮是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顧炎武的故鄉,顧炎武和黃宗羲、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便出自顧炎武。千燈古鎮還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戲曲崑曲的發源地,崑曲在十四世紀在這裡誕生後經魏良輔等人改良走向全國。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漫步千燈古鎮,最醒目的就是一座佛塔,這座古塔距今已有1500多年,名為秦峰塔,也叫釋迦佛塔,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位於千燈古鎮尚書浦西岸的延福禪寺內,由里人王珏捐宅以廣寺基建造佛塔,因塔位於秦柱山之陽,取名秦峰塔。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秦峰塔下的延福禪寺和塔同一年建造,由千燈鎮人王束舍宅捐建,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敕賜改名為“波若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又改回延福禪寺。元朝末年,古寺損毀,明洪武年間重建,萬曆年間寺內僧人瞻月重修法堂、山門等。明末延福禪寺毀於戰火,清代高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經閣。清末寺院再次被毀,僅存殘垣斷壁,現存寺院為復建。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延福禪寺有一尊世界第一大玉臥佛造像,入選吉尼斯紀錄,這尊臥佛名叫釋迦牟尼涅槃像,是用名貴的緬甸白玉精雕細琢而成。從白玉毛料在緬甸發現到開採歷時三年,經過精心設計由技藝精湛的工匠用兩年時間雕刻而成,佛像長8.9米,高2.45米,寬1.35米,體態安詳,比例勻稱。全身鑲嵌1500多粒紅、藍、紫晶寶石和翡翠,衣紋和蓮花臺由24K黃金鎦金而成,彩繪部分則用天然石色彩畫,精美絕倫。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作為千燈古鎮最著名的歷史人物顧炎武,他的遺蹟自然不少,顧炎武墓、顧炎武祠堂遺蹟故居都是文物保護單位,故居還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居佔地六十畝,坐西朝東,為五進院落,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群,由西向東依次是水牆門、門廳、清廳(轎廳)、明廳(正廳、楠木廳)和住宅樓,北側由背弄連接廚房、讀書樓和後花園。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千燈古鎮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人類活動,少卿苑就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土建築金字塔”,列入“中國二十世紀重大考古發現”。明永樂年間疏浚千墩浦,淤泥堆在汶浦陽山,為了紀念疏浚有功的太常寺少卿袁復,就將其命名為少卿山。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江蘇崑山千燈古鎮,清學開山祖師顧炎武故鄉

古鎮貫穿南北的石板街記錄了千燈千年歲月,古老的青石板街呈蜈蚣形,全長一千五百米,主街道長八百米,石板下設有下水道,和古鎮周圍的河埠、河灘相連,保證了古鎮的排水暢通,即使遇到滂沱大雨街道也從不積水。這條老街始建於南宋,經過歷代修繕,古樸完整,石條均勻,寬五十釐米,長兩米左右,堅固耐用,古色古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