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想自學中醫,沒有基礎,請問應如何入手?

VoceanGroup


懂中文就可以學中醫,看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入門和四聖心源,因為這二個書都是比較熱門入門書籍。其次是火神三書裡面的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傷寒恆論,這部書的理論是比較實用的。自學中醫不建議胡亂自己吃藥小心吃壞身體。或者幫別人看病,一旦出事就是非法行醫。還有不推薦看老經典比如黃帝內經難經甲乙針經神農本草傷寒論,這些書籍對普通人沒有基礎的人來說等於天書,實用不大而且浪費時間。如果是專業幹這行的推薦看看。



杏林閒談


如果你是業餘人士 想學中醫

那麼最好先看唐雲的《走近中醫》和劉力紅的《思考中醫》這兩本書。可以幫你建立初步的中醫印象。

接下來,如果有能力,應當直接看古籍。不要去看現代的中醫教材,一般看了你也不會用。而古籍中也不要先讀《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之類的,沒有一點基礎,讀了腦子也是糊塗的。

讀古籍從黃元御的《四聖心源》開始,因為他的書是邏輯性最好的,一看就明白。然後再讀他的《長沙藥解》建立初步的中藥理論。黃元御的書現在沒有單賣的,書店裡都是黃元御全書。黃元御擅長五行理論。

在下來讀《鄭欽安醫書闡釋》。這本書其實是鄭欽安的三部醫書的合訂本,由唐步祺闡釋。鄭欽安擅長陰陽理論模型。讀到這裡一般的病你基本都可以自己解決了。

往下就要繼續讀黃元御的《傷寒懸解》和《金匱懸解》,作為一個提高。這兩本書在黃元御全書中有。

這時,你可以看看《黃帝內經》了,很多東西一看,你就會明白。至於《傷寒論》在《鄭欽安醫書闡釋》和黃元御全書中,他們二位都為其作過注,看著更方便些。直接讀無注的原本,對初學者肯定不行。

到此,你的中醫水平肯定比外面很多中醫師都高。


劉老溼還年輕


本人自學中醫曾經走過一些彎路,總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期望能幫助到你。

起始學醫因為對現在藥材的不放心,所以遇到講解藥材藥方的書籍一概略過。

艾灸是我首先選擇學習的醫術,最喜歡的老師是馬少群,周楣聲的書,範長偉的視頻,關於經絡穴位講解最喜歡倪海廈老師的教學視頻。

女兒腳涼就是通過艾灸關元穴一次解決,母親的病情比較多比較複雜,所以艾灸的穴位也就比較多,見效也比較慢。

之後學習針刺技術,比較喜歡北京萬方琴萬一針老師的書,董氏奇穴,子午流注等。

多是在自己身上體驗針感,還用針刺曲池穴解決過老婆牙齦炎的問題。

學醫半年左右因為母親的心痛難忍,且西醫院中醫院看過幾次後沒有療效,母親拒絕再去醫院看病,我只好自己嘗試開方,用的是傷寒論的桂枝甘草湯,快速治癒了心痛的主證,取得了療效,之後又用芍藥甘草湯治癒了母親腹痛鼓包,長期便秘的問題。

這樣的經歷使我確定了專注學習傷寒論的信念,將傷寒論260對個方劑挨個收集整理,且做成抖音的視頻段子隨時學習,期間又治癒了家人多種疾病。

學習期間我的總結自學中醫四步走

1.瞭解名醫,知曉好書,專注傷寒

2.藉助信息時代優勢來學習

3.整理出自己的學習筆記

4.注重細節(買藥煮藥服藥)

傷寒經方加艾灸穴位是我目前為家人健康保駕護航的主力軍。

不斷學醫使我更充實。

家人健康使我很快樂。

頭條回答問題是我的樂趣。

勸服更多人學習中醫是我的動力。

需要電子醫書來找我,

非常多而且是免費送!!!


醫海拾貝


國家多年以來,對中醫中藥是很重視的,多次開展西學中的運動,這方面的教材和經驗很多,如有這些資料,學習起來上手快,重點突出,實用性強,可惜現在都散失了。所以現在,在沒基礎的情況下,如何入手學習中醫,提出一些個人看法,供參考。

首先,不論學什麼,必須有興趣,這個興趣也是學習的動力,這個動力來源於學習成果,從而促進你不斷深入的學習下去。

所以我建議先買一本西醫的‘’正常人體解剖學‘’。學習的目的是建立正確的人體解剖知識和功能。儘量避免在以後學習中醫臟腑知識時,產生概念性的混亂,以區別中西醫一些不同功能的問題。

其次建議買‘’中醫藥大學材‘’除中醫基礎課外,重點學習中醫診斷和中藥知識,這期間不要看其它書籍,只看大學參考教材,保證知識的系統性。同時根據自己文學水平重點學習‘’醫古文‘’給以後讀醫學原著打基礎。

如果把大學教材都看過以後,就應進入實習節段,一個是臨床,接觸病人。一個是認識中藥材,認識中藥材對從事臨床大有好處,基礎更雄厚一些。如果時間緊,可以省略,以後有機會在說。當然象十八反,十九畏,及湯頭歌等都屬應知應會的了,不要在臨床中獻醜。

當然要強調一下,臨床一定要有有資質醫生代領。在老師代領下,能獨立開出第一張處方開始,你才算,摸到中醫大門。

如果你學的是針灸,你學的西醫解剖學知識,就直接幫助到你,因為穴位大都在骨縫之間,許多初學者只知穴位,不知進針方向,影響了進度。另外還要練好基本功,使三寸,五寸針的力度直達針尖。其它講究不多談了,記住當第一針刺入病人穴位時的體驗,就是正式摸入針炙大門。

當完成以上內容時,開始博覽群書,你的‘’醫古文‘’知識就有了用武之地。用時還要參看大量名家醫案,博採眾家之長。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對古籍或文言文醫學文獻不能只看白話文,要結合原著看,因為許多白話解,都曲解了原意。當你看的古版中醫書多了以後,結合臨床,你會感到所讀的教材是多麼膚淺。


文笑


國家多年以來,對中醫中藥是很重視的,多次開展西學中的運動,這方面的教材和經驗很多,如有這些資料,學習起來上手快,重點突出,實用性強,可惜現在都散失了。所以現在,在沒基礎的情況下,如何入手學習中醫,提出一些個人看法,供參考。


首先,不論學什麼,必須有興趣,這個興趣也是學習的動力,這個動力來源於學習成果,從而促進你不斷深入的學習下去。


所以我建議先買一本西醫的‘’正常人體解剖學‘’。學習的目的是建立正確的人體解剖知識和功能。儘量避免在以後學習中醫臟腑知識時,產生概念性的混亂,以區別中西醫一些不同功能的問題。


其次建議買‘’中醫藥大學材‘’除中醫基礎課外,重點學習中醫診斷和中藥知識,這期間不要看其它書籍,只看大學參考教材,保證知識的系統性。同時根據自己文學水平重點學習‘’醫古文‘’給以後讀醫學原著打基礎。


如果把大學教材都看過以後,就應進入實習節段,一個是臨床,接觸病人。一個是認識中藥材,認識中藥材對從事臨床大有好處,基礎更雄厚一些。如果時間緊,可以省略,以後有機會在說。當然象十八反,十九畏,及湯頭歌等都屬應知應會的了,不要在臨床中獻醜。


當然要強調一下,臨床一定要有有資質醫生代領。在老師代領下,能獨立開出第一張處方開始,你才算,摸到中醫大門。


如果你學的是針灸,你學的西醫解剖學知識,就直接幫助到你,因為穴位大都在骨縫之間,許多初學者只知穴位,不知進針方向,影響了進度。另外還要練好基本功,使三寸,五寸針的力度直達針尖。其它講究不多談了,記住當第一針刺入病人穴位時的體驗,就是正式摸入針炙大門。


當完成以上內容時,開始博覽群書,你的‘’醫古文‘’知識就有了用武之地。用時還要參看大量名家醫案,博採眾家之長。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對古籍或文言文醫學文獻不能只看白話文,要結合原著看,因為許多白話解,都曲解了原意。當你看的古版中醫書多了以後,結合臨床,你會感到所讀的教材是多麼膚淺。


頭髮醫生王禹


要想學好中醫,人品第一!醫者懸壺濟世!初學中醫從中醫理論認識開始,什麼叫四珍八綱,四珍:聞.問、望、切。八鋼:陰、陽、理、表、寒、熱、虛、實。然後開始學習,辨證正要,藥理,熟背湯頭!頻湖脈學 ,深度認知難經註釋!學會入門了,再瞭解,金貴篇,傷寒論,醫宗正鑑,本草經。醫者各有千秋,忙目追求!不穩打基礎,一生這能學成半吊子,虛心好學!不盜方湊數。照樣畫葫蘆!仔細分析病理!力求做的最好!😄😄😄


風雨人生20896607663


中醫要什麼基礎?

你以為是醫學知識的基礎嗎?錯!你只要會吹牛皮就行!

陰陽五行,熱,虛,寒,燥,,,,,倒背如流,反正又不用驗證,隨你胡說八道。

治不好也沒關係,中醫只治有緣人,沒緣活該倒黴!

你還需要一點點小小的投資:買幾面錦旗,什麼“華佗再世”,什麼“李時珍自愧不如”,“張仲景服氣”,“活著的扁鵲”。

如此這般,你就可以當一個老中醫了!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要學中醫必先了解中醫的形成,然後形象學說那就陰陽,五行,搞懂了陰陽及互根才能搞懂五行,搞懂了五形才能對照人體腑的所指代表,,,比(如,肺屬金,腎屬水肝屬木,,,就象西醫解剖學一樣,,然後才是經絡,,,神經系統一樣,,,所以和西醫一樣你首先要搞懂人體構造及生理功能才能入門,,,至於後來才是本草鬧懂藥物,藥性藥理及藥物所走經絡後是,藥物的相反性(十八反,十九畏,相須,相惡,相使相殺等)用藥的基本要領(君藥,臣藥)然後是撐握脈診,基本撐握脈象(首先撐握六大主脈即,浮,沉,遲,數,虛,實)才能切,,,撐握各種基本要點後你才能看,內經,傷寒溫病等醫學一系列著作,這些你都基本上透徹了你才能有,望,聞,問,切的診病基礎要領而進一步學習診治,,,總的說來一個人對待一切都是有限的,最好是多拜師,多請教當然進中醫學院為最好那裡有教授,專家及各科老師(如,經絡,脈診,方劑等等)那麼多老師教出來的才能造就你成為一個較為完整中醫藥者。


若比鄰2192149533


支招

予出身知名醫學世家,仁父陳應賢在餘八歲始即啟蒙於歧黃,初誦《珍珠囊藥性賦》,繼吟《湯頭歌訣詳解》,續習《傷寒論》及《溫病條辨》,對之無不諳熟於胸。此外,旁及《黃帝內經》、《周易》等各家學說,並涉及西醫診斷學。此後,隨父從事臨床實踐,並結合所學遣方用藥,頗多收穫。然遺憾的是,後己就讀於北中醫藥學系,雖未事醫,但對後來事業發展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故在己所從事的專業學術技術領域,仍取得了豐碩的成就。

以上隨筆,對汝耕耘杏林可否借鑑之,望自定奪矣! 陳成 致!


橘杏學者128


經方派中醫倪海廈,現在許多自學的都是以他的課程為藍本,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再看其他的,最淺顯易懂的也就他了,能達到他這水平也只是少數人中少數人,主要有五本按順序學習:針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所有資料我都有,免費的,感興趣的可以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