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1942年6月9日 日本聯合艦隊敗退途中

結束了前幾天的暴風驟雨,暗灰色的雲層依然凝塞著西太平洋的天空。清晨,在聯合艦隊依然龐大的隊伍在海霧中若隱若現,浪花翻滾,像極了艦員們忐忑的心情。

山本決定召集南雲的參謀和其他重要經歷者到“大和”號超級戰列艦上開會。在這之前,山本的參謀們早已認為戰敗的責任必然要算到第1航空艦隊身上。於是山本斷然下令:“決不許對外人說潛艇部隊和第1航空艦隊要對中途島戰敗負責之類的話,尤其不要責怪南雲中將和草鹿參謀長。責任在我。”

很快,草鹿龍之介和淵田美津雄等人從“長良”號趕到了“大和”號。由於長時間精神緊張地指揮作戰,又遭受了慘敗的打擊,他們精神狀態差極了。草鹿拄著他那根不離身的柺棍,而艦隊書記官的海軍冬裝已經破爛不堪。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草鹿龍之介還是“一刀正伝無刀流劍術第4代宗家” 不明覺厲

在會上,對於此次慘敗,草鹿龍之介總結了六點原因:

1. 由於會合有困難,不得不在戰鬥打響前就打破了無線電靜默。

2. 搜索飛機在折返前未能發現敵人。

3. 準備第二波攻擊時,由於回收飛機造成了混亂局面。

4. 轟炸機由於換裝魚雷而耽誤了時間。

5. 等候第一波戰鬥機返航又造成了耽擱。

6. 航空母艦過於集中造成了許多不利。

從微觀的指揮上來說,這些固然是導致失敗的原因,但不足以造成如此慘敗。日本聯合艦隊慘敗的宏觀原因,是近距離接觸戰場的一線指揮官沒有辦法全面看清的。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羅徹福特:“我好像還沒被發現。”

戰前——從備戰到心態都是敗相

一、 密碼安全問題是聯合艦隊慘敗的最主要原因

瞭解太平洋戰爭的人都知道,山本五十六這一輩子都跟“密碼”結下了不解之緣。從一艘小小潛艇被擊沉,美軍得到日軍的密碼箱開始,日軍的潘多拉魔盒就已經打開了。

在此次中途島戰役中,密碼被破解直接導致了美國方面把戰爭迷霧開了80%。在“魔術小組”的努力之下,南雲艦隊被發現的時間和位置只與預測差了5分鐘、5度和5海里。這在大海上幾乎就不算是誤差。在南雲躊躇滿志趕到的時候,中途島飛機提前升空、無關人員提前進工事、特混艦隊提前苟起來等吃雞、潛艇部隊提前到位圍著你轉,還意外勾走了“嵐”妹子,請問這仗怎麼打?我開IGE(遊戲《文明5》的作弊器)都不好意思這麼設置。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電影劇照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說日本不論誰帶隊來,不管是南雲忠一、山口多聞,甚至是山本五十六,誰來誰背鍋

在草鹿龍之介的總結中,他的一條就提出了無線電靜默的問題。在突然襲擊前,攻擊部隊往往會禁止無線電發射設備發出信號以避免敵人察覺到無線電信號異常。在偷襲珍珠港之前,聯合艦隊就成功的實施了無線電靜默。但是這種龐大的攻擊集群實現無線電靜默相當不容易,尤其是在暴風驟雨之中,有些船走著走著就散了。草鹿直到戰役慘敗後幾天過後,都一直覺得打破無線電靜默是第一航空艦隊被發現了的主要原因。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旗語

二、 簡單點!打仗的方式簡單點!

在太平洋戰爭中,可以說不玩微操的海軍不配叫日本帝國海軍。在之前的MO作戰(導致了珊瑚海海戰)中,大日本帝國海軍計劃兵分五路,一頓微操,既要奪取莫爾茲比港,又要誘殲美國航母艦隊,還要打下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和所羅門群島。五路大軍輪番登上舞臺,只要有一個該配合你演出的美軍演視而不見,日軍就演不下去。結果果然,珊瑚海海戰打的難解難分,五航戰北撤,MO作戰終止。

在制定中途島戰役計劃的時候,日本海軍絲毫沒有吸取MO作戰的教訓。又要打阿留申群島,又要打中途島,又要繼續誘殲美國航母艦隊。這矛盾重重的計劃直接導致南雲艦隊在“換彈大賽”中忙的不可開交,炸彈和魚雷的堆放甚至導致“赤城”號“一剪沒”。這鍋即使南雲甩不了,山本也要和南雲一起背。

作戰計劃龐大也直接導致了又一個問題——日軍分進不能合擊;分兵不能呼應。

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孫子兵法——行軍篇》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日美雙方中途島戰役的軍力對比: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雙方中途島戰役的軍力對比

乍一看日本海軍在兵力配置上簡直是取得了壓倒性優勢。除了重型航空母艦數量和潛艇數量外,美軍的其他各項裝備規模都在日軍的三分之二以下,戰列艦甚至一艘都沒有。

但是,山本五十六在制定戰役計劃的時候把攤子鋪的實在是太大了。為了實現山本的計劃,細萱戍子郎帶著2艘輕型航空母艦搭載著82架艦載機,以及一批護衛艦奔了北坡。為了大炮鉅艦決戰,山本還親自帶著“炮兵”(戰列艦7艘)並排中間跑。結局就是分了兵的日本海軍不能呼應。明明兵力絕對佔優的中途島戰役活活打成了勢均力敵。南雲的航媽在前面背鍋被收拾,細萱和山本啥忙也沒幫上。你還想大炮鉅艦決戰?“大和”“武藏”兩鉅艦到死也沒跟美國決上戰。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日美航母編隊實力對比

遙想1619年,明朝大軍兵分四路,浩浩蕩蕩奔向赫圖阿拉。努爾哈赤本著“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作戰方針對明軍展開各個擊破,把以少打多的一場大仗分成了三場人數甚至還佔優的“小”仗,讓大明三路大軍折戟沉沙。三百多年以來,這坑依然不斷有人前赴後繼的跳。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薩爾滸現在變成了大水庫,但是依稀可以看見重巒疊嶂

三、 “勝利之後,要束緊鋼盔帶。”

在珍珠港戰役後,整個聯合艦隊甚至日本全國上下都太蔑視美國人了。在當時的日本國內,大多數日本人都認為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完蛋了。這是十足的敗相。

在當年5月27日的一次國會會議中,日本海相島田繁太郎海軍上將向國會彙報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事:“日軍已擊沉敵戰列艦8艘、航空母艦6艘、巡洋艦15艘、驅逐艦24艘、潛艇50艘、輔助艦船47艘;重創敵戰列艦5艘、巡洋艦12艘、驅逐艦11艘、潛艇29艘、輔助艦船40艘。而日本方面為此付出的代價僅僅是1艘小型航空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1艘佈雷艦、6艘驅逐艦、6艘潛艇、14艘小型輔助艦船、17艘運輸船和248架飛機。”

從這些數據上來看,美國太平洋艦隊“大概的確已經死了”。人家都是戰果裡面注水,到了日本這邊直接在水裡注戰果。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戰果樹下你和我

“……看看敵人所必須保護的那些廣大地區,再看看太平洋,我們完全可以放心,敵人已經派不出多少兵力到太平洋來了。我們認為:敵人在太平洋的殘部僅僅只有以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和‘企業’號為核心的幾艘戰艦了……這支最後的航空母艦部隊將採取何種行動當然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它的力量太薄弱了,根本不是我無敵海軍的對手。珊瑚海海戰這一轉折性的戰役以後,可以說,整個太平洋海域已經落入日本人之手……”——《日本時報與廣告報》

在中途島戰役之前一個月,聯合艦隊的各位高級參謀在“大和”號上進行過一系列的兵棋推演。兵棋推演是二戰日本海軍的一項重要的戰前準備活動。1941年偷襲珍珠港前,日本高級軍官就在海軍大學進行過多輪兵棋推演。

在中途島戰役的兵棋推演中,美軍的陸基轟炸機對日軍進行了足足9次轟炸,宇垣纏中將的“赤誠”號和“加賀”號被當場炸沉,其他兩艘一個重傷一個輕傷(擊中三次為沉沒、兩次為重傷,一次為輕傷)。宇垣纏顯然不喜歡這個結果,他把美軍的打擊次數改為3次,結果只有“加賀”號沉沒。兵棋推演中,大家還發現美軍艦隊有可能埋伏在中途島東北方,但是扮演美軍的日本指揮官執意選擇讓艦隊從珍珠港出發。在實戰中,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設想卻變成了現實。我們不能斷定山本和南雲沒有想到會有突發情況發生,但是起碼他們沒有重視。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時至今日,兵推依然很重要

毛澤東曾說:“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鬥爭問題上(不論是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或思想的鬥爭),決不可輕視敵人,相反,應當重視敵人,集中全力作戰,方能取得勝利。”這句話恐怕是當時大多數日本人不能理解的。

四、 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慘敗的伏筆

熟悉太平洋戰爭歷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南雲的空襲部隊下轄六艘航空母艦,分別是“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和“瑞鶴”號。但是中途島戰役卻少了“翔鶴”號和“瑞鶴”號。原因是在珊瑚海海戰中,“翔鶴”號中彈三發,回到本土大修;“瑞鶴”號失去了的大量艦載機和飛行員。

但是,“翔鶴”號和“瑞鶴”號真的沒機會趕上中途島戰役嗎?

我們先來說說“翔鶴”號:

由上圖可見,受傷的“翔鶴”號在5月17日抵達吳港(廣島縣吳市),但是直到中途島海戰慘敗後的6月16日才開始進入幹船塢大修,中間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都在為大修做準備中間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都在為大修做準備。這要麼是聯合艦隊不想馬上修,要麼是工業底子不行實在沒準備好。六月份,萬事俱備的“翔鶴”號大修只用了11天就完成了。如果“翔鶴”號入港就開始緊急大修,先不管什麼安裝雷達,只要達到作戰要求就趕緊出港,一定是可以趕上南雲出擊。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翔鶴”號和聯合艦隊1942年5-6月的部分行動

16 June 1942: Enter drydock at Kure Naval Yard for battle damage repairs.

27 June 1942: Leave drydock at Kure, repairs complete. During this tenure an early Type 21 radar was installed, placed directly atop her island's director.

我們再來看看“瑞鶴”號:

在結束戰鬥返回日本時,“瑞鶴”號擁有可用的24架零式戰鬥機、13架俯衝轟炸機和8架魚雷機,另有不可用的(Non-operational或者翻譯為備用的?)1架零式戰鬥機、4架俯衝轟炸機和2架魚雷機。因此,在珊瑚海海戰裡,“瑞鶴”號損失了1架零式戰鬥機、8架俯衝轟炸機和14架魚雷機(共23架艦載機)。其中4架俯衝轟炸機和9架魚雷機的機組人員損失。但是“瑞鶴”號滿員能搭載72架作戰飛機和12架備用機,艦載機戰損不到50%,機組人員戰損更少。

At battle's end heading back to Japan, ZUIKAKU has operational 13 dive-bombers, 8 torpedo planes, and 24 fighters. Non-operational were 1 fighter, 4 dive-bombers, and 2 attack planes. Thus in the two days, ZUIKAKU had lost 1 fighter, 8 dive-bombers, and 14 attack planes. Of these, the crew had been lost from the fighter, 4 dive-bombers, and 9 attack planes.

5月15號,“瑞鶴”號抵達特魯克基地做必要補充,16號啟程返回吳港,21日抵達吳港。但是抵達吳港後“瑞鶴”號並沒有馬上著手恢復艦載機隊,一方面因為戰爭初期日軍航母的飛行大隊特別注重小隊和中隊間的戰術協同,達不到一定的默契程度就不被認為形成戰鬥力;另一方面,珊瑚海海戰結束後聯合艦隊認為美國損失了兩艘航空母艦,再不濟也擊沉了“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不可能趕上中途島海戰,於是就沒有著急讓“瑞鶴”號儘快形成戰鬥力。中途島慘敗後,“瑞鶴”號補充艦載機貌似也沒用太久的時間,6月11日,“瑞鶴”號就離開吳港基地準備參加阿留申方向的作戰。如果抓點緊,對戰鬥力別太強迫症,“瑞鶴”號可以趕得上中途島戰役。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我和姐姐加起來能搭載140架艦載機,直接讓企業姐變成懵逼果

最後我們說說“約克城”號:

“約克城”號5月8日被彈三顆。第一顆砸壞了起碼五層甲板,造成了航母內部結構損壞;第二顆在艦艏爆炸,造成幾處艙壁與艦體分離,並且使航母漏了一些油;第三顆近失,但是彈片劃壞了軍艦的油管。

5月27日,漏油的“約克城”號拖著10英里長的油膜返回珍珠港。第二天一早,“約克城”號迅速轉入幹船塢。此時幾百位工程師和技工早已全副武裝等在一邊,船剛剛停穩,他們便一擁而上展開維修,最多的時候有1400多人同時在“約克城”號中作業。5月30日,約克城駛離珍珠港前往參加中途島戰役。而離港時,還有大量工程師隨艦出征,指導損管邊走邊修。

這就叫此消彼長。中途島戰役中的航空母艦力量對比瞬間被從起碼5:2抹成了4:3。珊瑚海海戰成為了左右中途島戰役結果的又一大伏筆。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約克城:結果最後南雲變成了懵逼果。

戰時——永遠是細節決定成敗

一、 南雲真的派不出了足夠的偵察機了嗎?

日本海軍龐大的艦隊起航後,並非沒有接到美國人可能已經有所察覺的警告。但是軍令部一封“判斷美航空母艦部隊還在所羅門群島附近活動”的電報讓所有人又放下了心來。就這樣,帶著滿滿的隱患,南雲忠一信心十足地來到了中途島西北,他的艦載機編隊整裝待發。

凌晨,在送走第一攻擊波後,天也亮了。南雲忠一派出艦載機向東和南方向進行偵查,但是“利根”號重巡洋艦上的2架偵察機因為彈射器故障無法馬上起飛,耽擱了半個小時;“築摩”號的1架偵察機引擎又發生故障中途返航。南雲並沒有馬上要求其他偵察機填補空缺,不幸的是,美國艦隊剛好在“築摩”號那架偵察機的偵查區域活動。南雲撒出去的偵察機也是三心二意,將軍都不信,我們憑什麼信?

終於,當天早上7點28分,偵察機發來了讓南雲震驚不已的消息——發現美國艦隊。而此時南雲剛剛決定將第二攻擊波的對艦魚雷更換為對地炸彈。如果偵察機早半個小時發現目標,南雲的艦隊也不會越來越混亂。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笑話!大日本帝國海軍還用偵察機?

二、 南雲困境

隨後便是南雲艦隊的第一次混亂。簡而言之就是:

友永丈市要求進行第二輪進攻,南雲命令“赤城”號和“加賀”號上的36架九七艦攻拆下魚雷換裝炸彈,但是幹到一半發現美國艦隊,好不容易確認對手有航空母艦之後友永丈市的機隊又著急降落。

我重新尋找資料後發現,中途島起飛攻擊南雲的陸基飛機不是一波,而是從七點持續到將近八點的好幾波。此時所有航母上的艦載機都已經清空,以便於零式戰鬥機及時找到寶貴的窗口時間降落。這麼一來,如果南雲選擇在間歇期將艦載機從機庫提上來撒出去進攻,起碼需要等到確認中途島陸基飛機不再來了再說,而且還要面對可能出現的飛機襲擊,這也會使作業時間延長。一旦出現一點紕漏,那麼友永丈市的第一攻擊機隊全部都要迫降在海里。108架飛機被擊毀了23%,剩下的掉進海里,這相當於兩艘航空母艦直接拐彎回家。南雲還怎麼應對接下來的戰鬥?

其次,南雲已經對偵察機已經不信任了。這個偵察機真的太扯淡了。他報告的敵軍位置本身就不是他該飛到的位置,又幾次三番發出模稜兩可的信息,這大大降低了偵察機情報的真實性,要知道珊瑚海海戰中日本幾十架飛機就曾因為情報錯誤只能逮住一艘油輪炸,這教訓簡直歷歷在目。如果因為一個錯誤情報讓寶貴的飛機冒風險白跑一趟也就算了,再搭上友永丈市的第一攻擊機隊,簡直扯淡。但是,南雲也注意到那支傳說中的艦隊正地處伏擊位置,又在逆風航行,這是明顯的航空母艦出擊陣位,但是他和參謀們依然不敢拿100架飛機去賭。

最後,即使偵察機的報告完全正確,南雲艦隊也在美國航母的攻擊範圍之外,想攻擊南雲艦隊得先讓航母近抵,然後起飛艦載機,然後艦載機飛過來,這才能完成進攻。南雲覺得自己有時間在美國艦載機抵達之前派出飛機。但是南雲萬萬沒想到美國艦載機早就起飛了。

現在,小夥伴們。如果換成你,讓你去攻擊一個你一直以來認為不存在的目標,這個目標還是一個不靠譜偵察機發來的,即使他存在你也可能有窗口時間還手的,前提是讓你搭上大幾十架飛機,導致戰役終結,你幹不幹?

終於,南雲決定先收回友永機隊。這在當時日軍視角來看來很正確。說實話換成我我也會這麼做。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三、 命運五分鐘

現在,南雲處理完了“南雲困境”。但是麻煩才剛剛開始。隨後發生的事便是美國艦載機一波一波拖住南雲艦隊。由於他們簡直是接踵而至,航空母艦們疲於規避,沒有時間派出艦載機攻擊美國艦隊。但是戰役結束後,日本國內忽然出現了所謂“命運五分鐘”理論,表示南雲如果再有五分鐘時間,就能派出艦載機攻擊美國艦隊。這種說法很“日本”。但是經過親歷者的還原,所謂“命運五分鐘”其實是不存在的。

首先讓我們明確幾點:

1. 美國艦載魚雷機向南雲艦隊發動了持續攻擊;

2. 航母在受到攻擊時要清空甲板,接納戰鬥機起降;

3. 航母在規避時不可能起飛機群發動進攻;

4. 機庫裡滿是被換上換下的炸彈;

5. 機群起飛從第一架飛機升上甲板到最後一架離開甲板需要45分鐘窗口時間。但是前提是要確認安全,否則隨時會被打斷。

由此可見,對於疲於奔命的南雲艦隊來說“命運五分鐘”不可能存在。事後當事人的證詞也證明了這點:

中彈瞬間,赤城飛行甲板上,連一架攻擊機都沒有。只有3架零式戰鬥機。其中1架似乎屬於為第2攻擊隊準備的掩護機,但無法斷定。因為當時為第2攻擊隊準備的護航戰鬥機,幾乎都在上空掩護艦隊。另外2架,可以斷定屬於剛剛降落下來,補充彈藥燃料的直掩機。——赤城號瞭望員

加賀航母中彈瞬間,甲板上是否已經排列滿第2攻擊隊的飛機,沒有準確說法,但有證詞說97艦攻在升降機的時候中彈。

蒼龍中彈瞬間,有證詞說“甲板上有10架左右艦攻”。這可能是第1攻擊隊返回的艦攻剛剛降落,或者是為第2攻擊隊準備的“99俯衝轟炸機”。

由此可見,日本攻擊機隊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五分鐘之內上天。“命運五分鐘”這種把責任推給上天的言論只是部分日本人找的欺騙自己的理由。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戰術規避中的航母 甲板上空空如也

四、 奪命連環炸

在致命一擊之前,為美國魚雷機掩護的薩奇海軍少校的6架野貓戰鬥機戰功赫赫,他們使用“薩奇剪”戰術成功在性能優異的零式戰鬥機面前拿下了一換五的交換比。這讓日本戰鬥機飛行員大吃一驚,於是紛紛趕到艦隊東邊空域去打薩奇和他護航的魚雷機隊。此時麥克拉斯基和約克城機隊多達50架俯衝轟炸機從西南和西北泰山壓頂而下。

攻擊結果我們已經說過了。“赤城”號被一彈,兩彈近失;“加賀”號被四彈;“蒼龍”號被三彈。魚雷機則毫無收穫。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加賀”號中彈情況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赤城”號中彈情況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蒼龍”號中彈情況

按理說這成績可以了。我是說南雲艦隊。

沒有被魚雷命中,只被三到四顆炸彈命中並不是必死的結局,“赤城”號被一彈更是能死才怪。但是這三艘航母確確實實死了。原因就是連鎖爆炸。8:15南雲下令換裝魚雷,10:20被炸,中間足足2個小時!我不知道安排艦員把換下來的炸彈放進彈藥庫有多困難,但是日軍就是沒放,就是堆在機庫裡了。這樣一來命中“赤城”的一彈就不算一彈了。連鎖爆炸瞬間吞噬了整條航母(機庫裡滿滿的艦載機也都帶了炸彈和魚雷)。

五、 也聊山口多聞

在我當年看太平洋戰爭的時候,網絡上的觀點還是“如果把南雲換成山口就怎樣怎樣”,但是時至今日,山口貌似也快被網友們批倒了。

我們上文說過,山口在“南雲困境”時建議攻擊機馬上起飛確實並不現實,但是隨後率領“飛龍”極限一換一(他可能到死都覺得是一換二)也不算虧,最後想殉艦也就殉吧,我也不評論了。我們今天就來簡單聊一下“飛龍”被彈後該不該棄艦的問題。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飛龍”中彈情況

在“飛龍”號被彈的襲擊中,四彈集中命中了甲板前部。但是好消息(?)是大部分艦載機都沒有了,炸彈(可能)也沒堆在機庫裡面,如果下午五點“飛龍”還不知道趕緊收拾炸彈那算我沒說。

總體來說還算好,雖然“飛龍”號起火嚴重,但是一時還能航行。可惜在21點23分的時候,“飛龍”號已經完全失去航速

,開始傾斜。由於不斷進水,傾斜達到15度,山口請示南雲棄艦。第二天凌晨2時55分,根據山本的“聯合艦隊第161號作戰命令”來看山本依然不想放棄“飛龍”號。不過5點10分,“風雲”號和“夕雲”號依照山口的命令向“飛龍”號發射了魚雷。但是有證據顯示“飛龍”號一直到8點20分左右才沉沒。

客觀來看,就當時的戰場態勢來看,早上5點鐘左右天都已經亮了,“飛龍”號要是能跑早就跑了。日軍此時失去了制海權,美國特混艦隊很可能捲土重來追殺日軍艦隊。如果這時還不能保證恢復“飛龍”號的動力或者把他快速拖走,那麼“飛龍”號即使有救也有可能落到美國人手裡,如果再被美國人修好那可就呵呵了,而且“飛龍”號的護衛艦要是跑晚了也是必死無疑。山口多聞最後擊沉“飛龍”號也是無奈之舉。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你就是這麼沒的

最後,對於山口多聞來說,中途島海戰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就賭徒思想來看他比山本有過之無不及,甚至有些偏執。但是既然你上了賭桌,只要不作弊,你初一不輸十五也得輸。就像山本躲得過珍珠港躲不過中途島一樣。

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南雲因沒有找到美國航母編隊而心驚膽戰,但是山口多聞依然建議南雲準備第三次進攻,為了擴大戰果不顧一切。事後證明山口的建議可能對了,但是拋開戰爭迷霧來批評指揮官對南雲來說不公平。在中途島海戰中,山口多聞又在美國岸基空軍不斷騷擾的情況下建議南雲發起進攻,但是窗口時間不斷被打斷怎麼能成功把飛機放出去?苦等降落的友永丈市又該怎麼辦?

由此可見,山口想接班山本還是缺乏一種豪賭時的冷靜,或者說豬突成癮的他根本沒有足夠的運氣活到接班那一天。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也許此時戰死是山口少將最好的歸宿

六、 美軍——中途島海戰遠不夠完美

不得不說,戰爭初期美國的艦載機飛行員素質是比不上日軍的。

首先,美軍本來可以編隊的一百多架飛機在天上逐漸瓦解成多箇中隊,分成好幾波投入戰場。轟炸機找不到敵人,魚雷機找不到戰鬥機。不要再說什麼持續不間斷打擊了,這只是一不小心把“添油戰術”打贏了之後的“勝者藉口”。事實上,美軍的雷霆一擊恰恰是一個50架俯衝轟炸機組成的中等集群的戰果。跟我設想一下,面對26架戰鬥機、85架俯衝轟炸機、41架魚雷機,一共152架攻擊機的戰鬥編隊日本航母感不感動?天上的三十架零式戰鬥機日不日了狗?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4日上午美軍出擊艦載機數量

事實也證明,美國艦載機一開始也是計劃要編隊的。“企業”號幾個飛行中隊長戰前商議,戰鬥機在高空護航俯衝轟炸機,魚雷機有需要抬頭喊一聲,戰鬥機即刻下降幫忙。但是“企業”號艦載機起飛拖拖拉拉很不順,先起飛的已經在天上繞大幾十分鐘了,參謀又報告斯普魯恩斯日軍可能發現了自己,於是斯普魯恩斯一著急決定分批行動。最後起飛的“企業”號魚雷機隊長林賽少校對此一無所知,魚雷機上天之後發現傳說中的編隊蹤影全無。於是林賽從飛往南雲艦隊開始一直到陣亡都沒看到給自己護航的戰鬥機。

隨後,“企業”號上先行出發的航空大隊長麥克拉斯基也犯了錯誤。他自作主張飛向了一個“他認為”日軍應該存在的地點。跟著他一起歡天喜地飛的“企業”號全部兩個俯衝轟炸機中隊到達“預定地點”後發現啥也沒有。好在麥克拉斯基選擇向北搜索,最終雙殺“加賀”“赤城”,否則中途島戰役的結果可能要改寫。

同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還有“大黃蜂”號艦長米切爾。其實美軍的情報和偵查工作也不是完美無缺。弗萊徹、斯普魯恩斯和各位艦長都認為戰場上可能出現第二個日軍航母集群。於是弗萊徹命令“約克城”號留下一半的艦載機應對突發情況。“大黃蜂”號艦長米切爾大膽預測了傳說中的日軍第二航母集群的位置,在毫無證據的前提下命令“大黃蜂”號航空大隊長斯坦納普.林海軍中校飛向了那個地點。這一決定還莫名其妙的拐走了“企業”號的戰鬥機編隊和“大黃蜂”號的魚雷機編隊。林中校飛行了半個小時後,“大黃蜂”號魚雷機VT-8編隊隊長約翰.沃爾德倫海軍少校認為尋找還沒發現的敵航母風險太大,毫無意義。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美軍艦載機編隊信息

沃爾德倫在與林中校爆發爭吵後憤怒離隊,格雷少校的“企業”號VF-6戰鬥機編隊不明就裡,跟著沃爾德倫離開了編隊。只可惜,VF-6戰鬥機編隊跟丟了沃爾德倫,沃爾德倫的魚雷機編隊裸飛攻擊南雲艦隊,最終全部被擊落,整整一箇中隊只有一人在墜海後頂著坐墊隱蔽,最終活了下來。而格雷少校發現了日本航母,卻始終在盤旋等待“企業”號的俯衝轟炸機,最終直到油料耗盡返航也沒等來心心念唸的SBD(麥克拉斯基此時已經差點走丟了)。

而林中校的“大黃蜂”俯衝轟炸機耗盡油料也沒找到南雲艦隊,幾十架飛機四散而逃。其中21架返回母艦,11架由於燃油將盡被迫飛至中途島降落,3架在中途島機場著陸時撞毀。更可惜的是重要的護航力量——戰鬥機全部沒能回收。除了慷慨赴死的沃爾德倫,“大黃蜂”號艦載機毫無亮點。(知道貿然進攻不確定的目標有多可怕了吧?)

幸好!(對於美國人來說)

相比半路出家的斯普魯恩斯,“有點經驗”的弗萊徹的情況則好得多。他手下的“約克城”號航空大隊長彼得森海軍少校制定了完善的起飛計劃並且起碼編好了隊。編隊既有戰鬥機又有俯衝轟炸機,還有魚雷機,於是魚雷機在戰鬥機護航下發起衝鋒,稍晚抵達的俯衝轟炸機悄咪咪繞身後,結果恰好趕上知錯就改的麥克拉斯基轟炸機群,於是就有了後來五分鐘摧毀三艘航空母艦的戲碼。

決戰中途島(續):覆盤——大家排隊來分鍋

日軍艦載機編隊信息

總結——什麼是“國運”?

我們總想把一些決定性事件的結果解釋為“國運”,勝利與失敗似乎是上帝(或者天照大神,再或是老天爺)的旨意。但是真正賦予一個國家“運氣”的,恰恰是那群活生生的人。

美國人民造就了美國雄厚的工業基礎,“約克城”號幾乎一夜康復;

羅徹福特少校領導的小組憑藉高超的數學和統計學功底破譯了日軍密碼JN-25;

弗萊徹和斯普魯恩斯表現差強人意,大體完成了艦隊的臨場指揮;

沃爾德倫、林賽們明知武器和技術都不如日軍,但毅然選擇為國家獻出生命;

薩奇為了護航魚雷機使出“薩奇剪”絕技,成功吸引了幾乎所有零戰來到自己身邊;

麥克拉斯基在飛偏的時候準確改正錯誤,向正確的北方飛去,最終找到了日本艦隊。

我們可以說運氣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這些人,沒有在背後為了這個國家的強大默默耕耘與努力的人(抑或只是為了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這兩者並不衝突),再多的運氣也不會砸沉四艘航空母艦!

在中途島戰役後,美國基本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劣勢,日本帝國海軍的噩夢終於要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