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人到中年再讀《圍城》,我讀出了這三條重要的人生啟示

時至今日,在婚姻這座圍城裡,我已呆了十年之久。當我再次捧起錢鍾書先生筆下的《圍城》一書時,竟多了種莫名的感觸。和大學時期第一次讀它時相比,心境已完全不一樣。

那時少不更事,沒有體會過工作、婚姻的難處,對此書並無多大感觸,只記得先生筆下那種幽默的譏諷、形象的比喻特別生動,時不時令人啞然失笑。書中的每一處場景、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後來閒暇之餘也翻過,不過都是蜻蜓點水似的看看,並沒有深入思考。直到今年才又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加上做了讀書筆記,才有了不太一樣的感想,並從中提煉到了這三點重要的人生啟示。

人到中年再讀《圍城》,我讀出了這三條重要的人生啟示

一、好好讀書的重要性

讀書,是一個人成長、認知這個世界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主人公方鴻漸帶著全家人的希望出國留學,足跡遍佈英國、法國、德國,從社會學系轉哲學系,最後轉入中國文學系畢業。

書中有一段話描述方鴻漸對待學業的態度,深以為然。一個人年少時怎麼對待學業,將來就會怎麼對待工作。

方鴻漸到了歐洲,既不鈔敦煌卷子,又不訪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

方鴻漸得過且過的在國外混了四年。畢業前一年,因未婚妻突然過世,丈人將女兒陪嫁辦喜事的款子加上方家聘金為女兒做生意所得利息,一共兩萬塊錢,摺合外匯一千三百鎊,給了方鴻漸做留學費。方鴻漸做夢都沒想到這樣的好運氣,會來自一個他從未看上眼還時刻想著退婚的女人。

可是這一大筆錢,在他要畢業的那年春天,銀行裡僅剩了四百多鎊,不得不計劃夏天回國。

由於父親方老先生和丈人周經理的要求,方鴻漸又花了四十美金從一個愛爾蘭人那買了一張“克萊登大學”的假博士文憑寄回國矇騙父親和丈人。

方鴻漸往後失敗的人生,自此拉開了帷幕。

回國後的方鴻漸憑那張假博士文憑榮耀的登上了報紙,慕名而來的社會人士紛紛登門拜訪,被本縣省立中學邀請去給學生們演講“西洋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之影響及其檢討”。他這才趕緊做功課,湊滿一千多字的講稿。可第二天陰差陽錯的與兄弟鳳儀交換了衣服,丟了演講稿的方鴻漸嚇得驚慌失措,只能硬著頭皮上場。最終, 一場有關“鴉片與梅毒”的演說,讓在場所有師生大驚失色,也讓他這個留德博士顏面掃地,第一次嚐到了沒有好好讀書帶來的苦果。

假博士方鴻漸回國後未找到合適的工作,他憑著女婿的身份在丈人銀行做了一名小小的職員。為了上班方便,他直接住進了丈人家。後來因與丈人丈母發生矛盾,被迫丟了銀行的工作。

一個沒有真本事的人,即使給你提供再好的機會,也沒有能力好好把握住。年輕時沒有品過讀書的苦,人到中年就要嘗生活的苦。

方鴻漸在海外留學時對待學業的態度,註定他要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人到中年再讀《圍城》,我讀出了這三條重要的人生啟示

二、處事溝通的重要性

生而為人,就不得不時刻面對無處不在的為人處事、談話溝通。

被迫丟了工作的方鴻漸,在“情敵”趙辛楣的介紹下不得不去遠在湖南的三閭大學教書。一路上,同去的五人歷盡千辛萬苦、耗時兩個月才到得三閭大學。工作安排時,其他四人都按合同上寫的職位掛了名,只有方鴻漸的職位由原來說好的“教授”變成了“副教授”。

在與校長高松年交涉時,有一段話深刻的道出了方鴻漸不懂社交不懂溝通的弱點。

高松年做了個一切撇開的手勢,寬弘地饒赦那封自己沒寫,方鴻漸沒收到的信:“信就不提了,我深怕方先生看了那封信,會不肯屈就,現在你來了,你就別想跑,呵呵!是這麼一回事,你聽我說,我跟你先生素昧平生,可是我聽辛楣講起你的學問人品種種,我真高興,立刻就拍電報請先生來幫忙,電報上說——”高松年頓一頓,試探鴻漸是不是善辦交涉的人,因為善辦交涉的人決不會這時候替他說他自己許下的條件的。

可是方鴻漸像魚吞了餌,一釣就上,急口接說:“高先生電報上招我來當教授,可是沒說明白什麼系的教授,所以我想問一問?”

涉世不深的方鴻漸被老於世故、撒謊不帶眨眼的高校長三言兩語就詐得惶恐不安,倒覺得是自己的錯,連降級為副教授都已經是天恩高厚了。

除此,方鴻漸與同事間的關係也處理得不好,被同事排擠,還被學生嘲笑。好在有好友辛楣從中幫忙,使他不至於太難堪。

可惜不久,辛楣因與文學系主任汪處厚的太太私會被高松年和汪處厚抓個正著,雖兩人之間只是互相有好感,並沒做什麼出格的事,但辛楣羞於再呆下去,於當天晚上離開了三閭大學,住到了鎮上旅館,第二天一早就啟程去了朋友相邀的重慶。

趙辛楣一走,方鴻漸更是孤身一人了。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還有一個同來的女同事孫柔嘉對他青睞有加,雖然他並不愛她,但人在失意孤單時,總是希望有一絲依靠和安慰的。辛楣走後不久,他們在同事的說笑下很快訂了婚,至此,方鴻漸步入了婚姻的圍城。

在與妻子孫柔嘉相處的過程中,方鴻漸更是吃了不懂處事不懂溝通帶來的苦。他總喜歡逞口頭上的強,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與妻子針尖對麥芒,毫無顧忌、脫口而出一些逞一時快感的言語,這給彼此都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這也是最終導致他們婚姻破裂的主要因素,沒有哪個女人能時常忍受來自丈夫的毒舌,而且這個男人還幾乎一無是處。孫柔嘉可能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千方百計嫁的是這樣一個男人,愛他,最終卻被他傷得累累傷痕。

人到中年再讀《圍城》,我讀出了這三條重要的人生啟示

三、結交朋友的重要性

俗話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趙辛楣之於方鴻漸,雖稱不上知己,但好友是算得上的。

因一個不愛的女人結交了一個對自己幫助很多的朋友,可以說是方鴻漸失意人生中最大的收穫。

與前丈人鬧翻丟了工作後,辛楣及時的介紹了三閭大學的工作給他,讓他在父親及家人面前保留了一點尊嚴。但不過一學期,就因種種原因被學校解聘了,方鴻漸失敗的人生又添了一筆。

從三閭大學回上海後,工作沒著落的鴻漸又在辛楣的推薦下去了一家報館當資料員。雖工資不及妻子,但好歹有個著落,不至於被妻子及孃家人看扁。

“不過你這一次怕要在上海待些時候了。你願意不願意到我從前那個報館去做幾個月的事?有個資料室主任要到內地去,我介紹你頂他的缺,酬報雖然不好,你可以兼個差。”鴻漸真心感謝。辛楣問他身邊錢夠不夠。鴻漸說結婚總要花點錢,不知道夠不夠。辛楣說,他肯借。鴻漸道:“借了要還的。”辛楣道:“後天我交一筆款子給你,算是我送的賀儀,你非受不可。”鴻漸正熱烈抗議,辛楣截住他道:“我勸你別推。假使我也結了婚,那時候,要借錢給朋友都沒有自由了。”

辛楣不僅幫鴻漸解決了工作,還支援了他一筆不菲的結婚禮金。兩人一起雖經常鬥嘴,但很多時候,辛楣都會盡所能的幫助鴻漸,但反過來,鴻漸從未幫過辛楣。當然,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沒那樣的能力。

在報館上班沒多久,又因報館改革、人事變動,鴻漸在時局動盪、沒與柔嘉商量的情況下,意氣用事的辭了職,與妻子的爭吵自此白熱化。

好友辛楣寫信讓鴻漸去重慶投奔他,鴻漸再次不顧柔嘉的強烈反對,暗地裡答應了。

最終,兩人因柔嘉姑母大吵一架,甚至都動了手,傷透了心的柔嘉帶著行李離開了這個他們租來的家,搬去了姑母那。而鴻漸生氣出走,街上被偷了錢包,身無分文的鴻漸餓著肚子在沒了柔嘉的房子裡沉沉睡去。

“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時也是死的樣品。”

人到中年再讀《圍城》,我讀出了這三條重要的人生啟示

一個海歸“博士”,最終以學業、事業、婚姻的全面失敗而落幕。

這個“道義上的懦夫”,面對學業,得過且過;面對愛情,不敢勇敢追求;面對工作,任人擺佈;面對婚姻,只會逞口角上的強。面對裹狹著自己的這一堵堵圍牆,他雖想反抗,卻始終無能為力。

也許,每個讀《圍城》的人,都能或多或少的從方鴻漸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許,這就是《圍城》受到這麼多讀者喜愛的原因。

錢鍾書先生用一部《圍城》描繪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我們這些生活在圍城裡的人,何嘗沒有品過婚姻生活裡的千般滋味?一句“婚姻是一座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就已道盡了婚姻生活的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