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3000萬卡車司機處境艱難,貨運市場不景氣究竟是誰的錯?

清明將至,大家是否都在高高興興的計劃出遊?而對於物流行業的貨車司機來說,越是臨近節日,越是害怕。

由於每年實行的小型客車法定節假日期間免收通行費政策,很多人會自駕出遊踏青、返鄉等,高速公路面臨巨大的交通壓力。為緩解交通壓力,減少事故隱患,保證行車安全,很多地方會對貨運車輛進行限制。

3000萬卡車司機處境艱難,貨運市場不景氣究竟是誰的錯?

伴隨著環境保護壓力的增大,“限行”這個詞對貨車司機來說已經不新鮮了。尤其是國三貨車,幾乎到了寸步難行的地步。無處不在的限行,一不小心就是扣分、罰款。

做長途貨車司機這個職業,多數時間都要在車上度過。夜以繼日、風雨兼程只是為了那點運費。有時候遇到罰款或者車輛故障,可能不但賺不到錢,還要倒貼錢。即便這樣,也有狠心貨主以各種理由拖欠運費,或者油卡抵運費。

3000萬卡車司機處境艱難,貨運市場不景氣究竟是誰的錯?

服務區是中途路上唯一休息的港灣,但對貨車司機來說,服務區不是沙漠中的綠洲,而是油耗子的聚集地,一刻都不敢放鬆。有些服務區的保安甚至勾結油耗子,卡友去個廁所的時候一整箱油就能夠偷沒了。

作為貨車司機,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接受“穩定的盤剝”。有穩定貨主的司機,要面對大公司成體系的盤剝壓迫,前有貨主催促,後有罰款制度,“人歇車不歇”是常態,而為了減少成本,“一人一車”的卡友們除了疲勞駕駛,別無他法。

3000萬卡車司機處境艱難,貨運市場不景氣究竟是誰的錯?

也有夫妻搭幫的,但老婆押車,省錢但風險也大,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引發關注,更重要的是“要是出了事故,全家都沒了”,“夫妻車”是貨運市場下的畸形產物。

當前的國內3000萬的卡車司機都面臨著這樣的衝擊,公路運輸在我國的運輸體系中佔75%,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然而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貨車司機卻面臨著生存困難的窘境,這究竟是誰的過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