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無處不在的廬陵文化——我與“廬陵”(吉安)的兩次奇遇

無處不在的廬陵文化——我與“廬陵”(吉安)的兩次奇遇

海豐中學紀念文天祥"一飯千秋"的方飯亭

无处不在的庐陵文化——我与“庐陵”(吉安)的两次奇遇

湖南省博物館展出的"江西填湖廣"資料

无处不在的庐陵文化——我与“庐陵”(吉安)的两次奇遇

花瑤人的精美服飾

人生何處不相逢,山在西來水在東。時間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它倏忽而來,又倏忽而去,誠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乎。誰也不能打撈起來,但只要把它打撈一絲,便卻萬分珍貴。有位哲學家言:能夠享受以往生活回憶的人,等於活了兩次。這句話似乎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有兩次以上美好的回憶,他的生活就會變得十分美好!

我就有這樣兩次美好的邂逅,而且都是關乎我的祖居地,我的故鄉廬陵———吉安。

彭慶元,吉安縣油田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詩學會理事。深圳市南山區政府原副巡視員。長期從事文化行政管理與文藝創作,出版有《藝穗集》《流浪的琴聲》《行走的足音》《凝固的詩情》等十二本散文、詩歌集。歌曲(歌詞)創作豐富,《托起朝陽》《永遠的思念》《歡樂的社區歡樂的家》分別由我國著名歌唱家演唱並由中央電視臺拍攝播放。部分作品在全國、省市獲獎。

廣東陸河縣:與廬陵有深厚淵源

1994年夏,受改革開放春風的感召,我從湖南省文化廳工作任上作“孔雀東南飛”,調入廣東省深圳市工作。三年後,我將數年來在國內各報紙雜誌發表的各種藝林品藝、星河璀璨、域外風情的散文、小品文章結集成冊出版,書名《藝苑風景線》,這是我在入粵後的第一本散文集。

為通達民情,我在這本書的勒口上附以一首打油詩式的自我介紹:

祖籍江西吉安,長於湖南株洲。

武漢大學畢業,發配雲貴山溝。

喜聞十月驚雷,回湘一展籌謀。

為戀改革春風,飛來特區窗口。

屬羊本性懦弱,偏好文海泛舟。

紙上耕耘卅載,只盼廣種薄收。

無用文章不少,精品佳作難求。

惟願此生不輟,回報寄望金秋。

這篇小文,基本釐清了我的生活軌跡與創作之路。

此書出版後,社會反響尚好。作家肖立群作了溢美而熱情的評價:“一個潛心於藝苑勤劬耕耘三十載的文化人,用他犀利的眼睛、睿智的心靈和嫻熟的筆墨,把文藝大觀園中異彩紛呈的綠葉、鮮花、碩果綴合成清新優雅的風景,在一個收穫的金秋呈示於世人面前———這,就是彭慶元的《藝苑風景線》。通讀這本典雅、厚重的文集,我宛如走進作者那坦蕩、真誠、質樸的心靈,時時被作者那精闢的剖析、思辨的感悟、靈動的情思、新奇的觸角、紮實的文字功底、深厚的藝術修養,沉鬱的歷史積澱所啟迪、撩撥、浸染,於是,我的生命情懷如沐春風,如飲醍醐,一種酣暢的藝術情感體驗讓我展開審美的眼睛,慕然發現一個簇新的世界———明媚的藝苑風景以及這風景映現在作家彭慶元心靈中的投影,真切而虛幻,平樸而雅緻,駁雜而純澈,簡潔而濃郁。可以說,彭慶元的這本《藝苑風景線》是站在藝術、文化思想和歷史的高度對中華藝苑全方位全景式的鳥瞰和掃描”。

沒過多久時間,報社文藝部主任轉來一個沉甸甸的包裹。打開一看,是一本寄自廣東省陸河縣僑聯主席彭勃先生編輯的一本《深圳鹽田鴻安圍仲宣公派系的〈彭氏族譜〉》。並附有一信:

“慶元宗賢:

新年新品多,更上一層樓。

今早讀《深圳特區報》一月卅一日第七版肖立群的《彭慶元的心靈風景》,代表了我們讀者的心聲,我再次提筆為你祝賀!

上個月的今天,我赴陸河縣城商賢家廟參加《商賢之光》彭氏達族譜發行大會並在會上作了發言。這本一寸多厚的精裝線定本上溯炎黃子孫———錢鏗公———彭宣公———江西構雲公———廣東祖延年公———海陸祖受章、受進、受春公的後裔,羅列詳細翔實,可讀、可查、可賞。去年在泰國曼谷召開的世界彭氏宗親會上作了公開發行。封面上有彭衝副委員長書寫的題詞,還錄有孫中山、毛澤東等人對族譜意義的語錄。”在另一附信中,老人家又重新注筆:“我們祖先是從江西廬陵、吉水流傳下來的。我們對‘老表’有著更加濃厚的宗親情。”臨末,在族譜的《彭氏名人錄》中,更把我在《藝苑風景線》一書勒口上印上的短詩忝列於最後一名。至今令我惴惴不安。

如此,我才知道,包括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運動領袖、革命烈士彭湃等廣東海陸豐彭氏族人都是早年從廬陵遷徙而來的。

無獨有偶的是,中央電視臺剛上演的電視片《彭湃》劇的彭湃家中,恰有《豫章人家》的門號。而豫章正是江西廬陵、南昌的古稱。且影片中彭湃讀書的海豐中學校園內專建有彭湃的塑像。雕像兩側懸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對聯。海豐中學校園內還建有紀念文天祥“一飯千秋”的方飯亭。

之後,又有家兄彭慶星來信告知:曾在吉安縣油田村彭氏“敘倫堂”族譜上看到一長輩老人標註“彭湃一族原出於此”的眉批。惜因時代久遠,無從稽考。恰在此時,我在《彭姓史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查到,彭姓的郡望有隴西、淮陽、宜春。宜春最為晚出,唐玄宗時由河間遷居袁州宜春,子孫稱盛江西。彭構雲孫彭倜任宜春縣令,致仕後定居廬陵縣北延福鄉嘉義裡五十九都隱源山口。彭倜孫彭玕被後唐封為安定王,定居吉水縣老槓樹下。他的後代彭嗣元再遷分宜縣。宋神宗時嗣元后代彭延年因官潮州刺史,定居廣東揭陽,成為廣東始祖。由此,彭湃一族始由江西遷來便有了更多的史證。

湖南隆回花瑤:源自廬陵逃難先民

2018年夏秋,我受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之約,到該縣小沙江、虎形山花瑤地區深入生活,並創作拍攝了一部音樂電視作品《請到隆回看花開》。又有人告訴我,花瑤的祖先就是從江西吉安遷徙而來。

花瑤,這是一支奉黃瓜為生靈的古老民族。因為他們的祖先在悲慘壯烈的歷史演繹過後,倖存的青年男女機智地閃進茂密的黃瓜棚,躲過了官府滅絕種族的追殺,逃進莽莽山林。他們砍山築寨,刀耕火種,圍山打獵,燒炭挖葛,頑強地繁衍生息,世世代代都自封自閉在他們特有的山寨裡。

這是一支幾被民族史料和世人遺忘的古老部落,人數僅六千多人。較之瑤族其他幾十個分支,沒有任何共同的特點。卻以其驚人的族群意識和對生存環境的特殊認知,建構起他們獨特的生命密碼和原生的藝術品格。他們的服飾獨特、著裝鮮豔、民俗民風別具一格,生活在山裡的世界。同時,隆回縣又是全國金銀花之鄉,其灘頭年畫、花瑤挑花、嗚哇山歌又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清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魏源的故鄉。幾番沉吟思考後,我創作了一首歌詞《請到隆回看花開》:

桃花開,梨花開,金銀花開一片海。荷花映日展笑顏,請到隆回看花開。花瑤挑花挑亮眼,花裙花衣花腰帶。嗚哇山歌唱豐年,醉了千村和萬寨。心花開,浪花開,山水風情畫一卷。春色爛漫百花豔,請到隆回看花開。魏源故里花枝俏,爭相開眼看世界。灘頭年畫花滿堂,老鼠娶親笑開懷。

啊呀嘞———

好日子就像花一樣,好心情花香雲天外。幸福的生活唱著過,年年歲歲花不敗!

在這首音樂電視開拍之初,劇組聘請了中國花瑤研究專家、全國非遺保護十大新聞人物、2015中國文化獎傑出貢獻人物的老後先生作藝術指導。老後20多年來近30次往返於虎形山花瑤之間,體驗花瑤的真實生活,收集花瑤的歷史資料,並三次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講臺,宣傳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人口稀少的民族分支。

一次閒談中,當他得知我原籍是江西吉安時,他突然放高聲調樂呵呵地說:“彭老師,我原以為你是湖南人,原來你卻是江西吉安人氏!從根源上說,花瑤分明是你的同鄉嘛!”

“什麼?花瑤是我的同鄉!”我差不多跳了起來。於是,老後便娓娓道來。

湖南隆回虎形山的花瑤從來沒有文字,僅有語言,是百分之百的文盲。所有花瑤人,只有一本流傳下來的族譜。族譜上記載:花瑤這一支祖先原來全是住在吉安府的鵝頸坪。一次為躲避官府的追殺,集體逃亡。在路經一塊種滿黃瓜和白瓜的莊稼地時,慌忙鑽進濃密的瓜地裡隱匿下來。屏住呼吸,不敢發聲。其中有一個孕婦流了產,血流一地,又繼續逃亡。追上的一個官吏看見鮮血,認為再追必有血光之災,加上他的妻子不久也將臨產,頓生惻隱之心,遂令隊伍停止了追殺的腳步。這一支逃難隊伍後來輾轉來到了隆回虎形山,並形成了一支獨特的花瑤。從此,花瑤人奉黃瓜、白瓜為神,並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節日。

後來,我在老後的《神秘的花瑤》一書及相關資料中找到了“討僚皈”:

“首次《討僚皈》由劉姓瑤王主持,於農歷七月初二至初四日舉行。最初在虎形山瑤族大託鄉舉行。後因大託過於偏僻,清末改在該鄉茅坳村舉行。‘皈’意為‘菩薩’。節日緣於元朝末年。元軍鎮壓世居在江西吉安府田盧一帶的瑤民。當時,吉安瑤民遭受當地統治者趙、魯二都統的鎮壓而四處奔逃,許多老弱婦孺逃走不動,在元軍的追殺下,只好躲在鵝頸坪大丘黃瓜、白瓜地中;有些婦女因受驚嚇,加上連日奔走,致使胎兒早產,無奈跪地求饒。追兵見狀稟報元軍統帥赦命,統帥照準,在鵝頸坪大丘丟插令旗:此處赦免,不準斬殺。因此凡躲在鵝頸坪大丘黃瓜白瓜下的瑤民免遭殺害。花瑤祖先為了紀念這次倖免於難,當天起誓:‘永傳後代,要越過七月初二才能吃黃瓜白瓜,如有違者則子孫不昌。’(轉引奉澤芝《隆回瑤民》,載《湖南文史資料第30輯》)自此,這些瑤民後代每年七月初二前禁食黃瓜白瓜,並且在每年的這個時候舉行紀念性集會。”

後來,我在湖南省博物館的《湖南人》專題展覽中找到了印證: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江西填湖廣”是歷史上重大移民事件。大批江西人及取道江西的蘇、浙、皖、閩人遷入湖南,至今仍有湖南人十之八九來自江西之說。也有部分湖南人及進入兩湖境內的部分移民,再遷至川、黔地區,故又有“湖廣填四川”之說。

時間如長河,歲月不能居。隔著多少世紀的時空,冥冥中我們又與我們“江西老表”的先祖意外相見,欣喜相逢,這叫我如何不驚喜萬分!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祖籍在哪裡,故鄉就在哪裡,那份濃濃的鄉愁值得我們永遠牽掛!


分享到:


相關文章: